通過《哪吒》談“國漫崛起”,需要衝破的4道“關卡”

最近有個小魔童火遍了電影圈、動漫圈及娛樂圈,那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小哪吒,自從他誕生以後,影迷們都奔走相告,以後不用總稀罕國外的漫威宇宙了,因為咱們眼看著自己的國漫宇宙就要建立起來,在這個宇宙中,哪吒肯定是當之無愧的流量第一小生,其實《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會大火,主要是四個字——出人意料。

通過《哪吒》談“國漫崛起”,需要衝破的4道“關卡”

這裡的出人意料不是指內容,而是指國產動漫帶給觀眾的驚喜,通常觀眾只要提到國產動漫,大家的反應基本上就是這不是給小孩看的嗎?所以對於一些成熟的人來說,很少去看國產動漫,反而是去看國外的動漫,長久使然,這種國漫低幼化的現象成為了國漫發展的絆腳石。

通過《哪吒》談“國漫崛起”,需要衝破的4道“關卡”

但是最近幾年,國漫低幼化的這種偏見開始慢慢有轉變,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國漫產品找到了進擊的方向。以往的國產動畫片會給孩子講講最基本的道理,但是大人們對這些道理早已耳熟能詳,看這種國漫很容易昏昏欲睡,所以說國產動漫要打破低幼化,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孩子身上。

通過《哪吒》談“國漫崛起”,需要衝破的4道“關卡”

於是這兩年國漫開始轉變,《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就發現哪吒這個人物形象,本身是文學作品改編的,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形象。那自己為什麼不能改變?於是他就想起了自己的經歷,他當年是學醫的,自從轉行做動畫,就備受偏見。於是他就想拍一部打破成見,扭轉命運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就這樣出現了。

通過《哪吒》談“國漫崛起”,需要衝破的4道“關卡”

而這恰好又跟許多的年輕觀眾產生了共鳴,尤其是那些在社會上備受成見建,卻不相信命運的年輕觀眾,於是口碑和票房就一路飆升。

國漫崛起的第一道關卡——與成年人產生共鳴

國漫要崛起,必須要跟成年人產生共鳴。在這一點上,陶虹也是深有體會,以往她帶著孩子看國產動畫電影的時候,總覺得孩子看得開心,自己特別無聊,簡直就是浪費時間。於是在老公徐崢的推動下,她做了國漫大ip畫江湖系列的首部動畫電影《風語咒》的出品人。

通過《哪吒》談“國漫崛起”,需要衝破的4道“關卡”

這部電影跳出了傳統國漫過家家的思維模式,講述了一箇中國式母親自我犧牲和一箇中國式英雄誕生的故事。母親為了治好孩子的眼睛,寧願把自己投餵給饕餮,而在災難降臨時,男主角又割捨了母親用性命換來的光明,縱身跳下萬丈懸崖。最終領悟了風語咒的奧秘,打敗了饕餮。

通過《哪吒》談“國漫崛起”,需要衝破的4道“關卡”

雖然這部電影收穫了很多的好評,但也遭到了不少的吐槽。很多人說人物設定過於臉譜化,主人公的成長經歷也支撐不起結局,這是這部國漫的敗筆。確實,人物是作品的核心,別說以往的國漫,就是我們看的語文、歷史等教科書上,很多的人物也都是非黑即白,好人好令人落淚,壞人壞到令人牙癢癢。這樣的設定,孩子們可能會喜歡,但是大人的世界裡就不成立,這完全不符合現實,因為好人也有壞的時候,壞人也有好的時候。

國漫崛起的第二道關卡——塑造豐滿立體的人物形象

所以國漫突破的第二個點就是要塑造一個豐滿立體的主角形象,在這點上,《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很成功。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大家都在談網紅臉、明星臉、整容臉等,就是沒有耐心去看一個人的內涵。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就讓觀眾沉下心來,喜歡哪吒並不是喜歡他的顏,而是因為知道他做了什麼事情。

通過《哪吒》談“國漫崛起”,需要衝破的4道“關卡”

在這點上,《大聖歸來》也做得不錯,以往的唐僧都是內斂沉穩,善良,滿肚子大道理的得道高僧,而在《大聖歸來》裡,除了紳士和話多之外,唐僧變成了一個古靈精怪,活潑開朗的小娃娃。而孫悟空是從一個什麼都不怕,什麼都敢做的頑猴,變成了一個飽經滄桑後的大叔。這麼一來,人物真的是立體了不少。

通過《哪吒》談“國漫崛起”,需要衝破的4道“關卡”

國漫崛起的第三道關卡——特效

而國漫崛起需要突破的第三道關卡,其實就是特效。很多時候一部國外的動畫電影吸引年輕觀眾去掏錢看,就是因為特效。但是我國的動漫電影特效不成熟,這就讓年輕的觀眾瞬間倒了胃口。但縱觀近幾年幾部好評的國產動漫,這個現狀似乎在打破了。但這裡面還是藏了很多的辛酸淚。

通過《哪吒》談“國漫崛起”,需要衝破的4道“關卡”

比如說《哪吒》,原本按照導演的設想,它可以更精彩,但就是因為劇組太窮,很多特別厲害的想法根本沒辦法實現,只能直接砍掉。但即便這樣,《哪吒》也把特效做到很好了。其中有一兩段特效前前後後就製作了六個月,而慢工出細活的《大魚海棠》也是如此。3.5秒的鏡頭要打磨一個多月,而為了要給觀眾真實感,很多畫面都是根據現實景觀畫出來的,而且不管是火焰還是流水,都是手繪的,根本不是CG特效,哪怕是小小的浪花,都會打磨到精細。

國漫崛起的第四道關卡——聲音

而國漫崛起需要突破的第四道關卡就是聲音。從1980年起,中國引入了大量的國外動畫片,而他們基本都成了譯製片,飄著濃濃的翻譯味。對於譯製片來說,翻譯腔大家還能理解,但對於國漫來說,再操著的這個範對話那就很奇怪,這就是為啥我們看《藍貓淘氣三千問》時會覺得人物配音兩張皮的原因。於是《哪吒》不走尋常路,人家是先有了全本的配音,再根據配音走動畫,這樣就給了配音演員更多的發揮空間,於是最終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票房大豐收。

通過《哪吒》談“國漫崛起”,需要衝破的4道“關卡”

其實在配音這條路上走得比較好的,《魁拔》也算是其中一個,國漫崛起的開端基本是屬於《魁拔》的,裡面的世界龐大,人物眾多,但製作組並沒有因為這樣的就找了兩三個人對付所有,而是把所有的角色不論大小,都當自己的孩子一樣認真對待,認真配音,於是視聽盛宴就這樣出來了。

通過《哪吒》談“國漫崛起”,需要衝破的4道“關卡”

其實每次有爆款國漫電影出現的時候,國漫崛起的口號就會被喊得響亮。2015年《大聖歸來》時喊過,2016年《大魚海棠》時喊過,如今《哪吒》來了就再次被喊起,可是與其說國漫真的崛起,不如說是一幫有理想的動畫製作人奔跑在國漫崛起的道路上。國漫什麼時候能崛起呢?就是當大家都不再提國漫崛起的時候。好的國漫就像是陽光、空氣、水一樣,自然又無法失去,這才是真正的國漫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