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外國語學校2020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

廈門外國語學校2020屆高三第三次月考

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用2B鉛筆將自己的准考證號填塗在答題卡上。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上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的相應位置上,超出指定區域的答案無效;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後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塗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和平整。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公元前16世紀至前3世紀,中國各地區文化逐漸融合。商周以後,中國北部已有強大的文明,將其他族群、階層納入同一政治、文化秩序。春秋戰國接續已經發軔的動力,擴大了這一秩序的領域。中國文化的特色,此時也呈現出來,此後又有兩千餘年成長。同時,中東地區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兩個文明,則由盛轉衰,後被邊陲的波斯與希臘取代。兩河、尼羅河流域本是頗有活力的文化核心區,但沒能走向龐大持久的文化圈,卻從此以下,分分合合,終於淡出歷史。

先從地理形勢討論。中國北方黃土高原、黃土平原、渤海灣平原三者一體,雖有山地,卻非天險。南方則河川湖泊處處有之,偶有山嶺,不成障礙。南北之間彼此密接,只有四川盆地等地自成格局。長江、黃河兩河中下游代表的南方與北方,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又因彼此密邇而交流頻繁。南北兩個文化系統,經常接觸,又不斷抗衡,最後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融合為一。

中東兩大文明則不同。兩河地區北有高山,南有沙漠,難以逾越;其它方向通路狹窄。埃及在尼羅河谷地,兩側皆山,外面不是荒漠就是石磧山地。兩河與埃及之間還隔了一個大沙漠。是以兩個古代文明雖有接觸,卻不能密集交流。此間之徵服者,只能馬上取天下,而不能有文化的涵化力,將不同文化系統融為一個可大可久的核心。

中東地區各地方文化,各自發展了獨特的文字系統。兩河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圖像文字,造字原則完全不同,始終無融合的可能。中國地區只出現了一套文字系統。它在新石器時代即已肇端,於商周時代一系相承。南方文化與北方交會時,南方可能並無文字,於是接受了北方的文字。戰國列國出土的文書、雖有歧異,大體相同,屬於一系。中國地區單一的書寫系統,實與其文化的融合關係密切。

從思想方式而言,兩河流域的文獻,顯示出二元對立的觀念:淡水與苦水、山雨與幹風,皆難以調和。埃及古代的宇宙觀,則為定於一尊的多元系統:法老是主宰,地方神祇各有職司。新王國時代,埃及向外擴張,接觸異地文化,這套封閉的觀念便難以圓其說。

中國古代文化則逐漸形成二元融合的觀念。陰陽、動靜都對立而互補。《周易》以相對二元、彼此調和作為事物的本質,這套現念迥異於中東兩文明。也許因周人秉持此想法,當其主宰北方時,能吸納舊商人族群,並與各地土著共存,體現出很大的包容性。

春秋時孔子提出"仁",將人性與宇宙的道,結合為以人間秩序為主軸的思想體系,此即雅斯貝爾斯所謂"文化大突破"。而亞述與埃及於軸心時代卻未有足夠的大突破。中國的情形,綜合言之,廣大地區的古代族群,在接觸的過程中,有同一文字為載具,觀念包容調和,遂能合為一系,源遠流長。大突破後,人間的關懷,二元的動態及互補,成為中國文化系統主要的思想特點。

(摘編自許體雲《萬古江河·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特色》)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東兩大古文明土地貧瘠,資源稀少,故而缺乏文化交流、融合的能力。

B.中東地區的兩大古文明,其思想方式的特點是二元對立,這迥異於中國。

C.當中國古代文化系統的主要思想特點業已形成,文化大突破便應運而生。

D.融合與分割,是中國古文明與中東兩大古文明在文化發展上顯著的差異。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的論證具有宏觀的視野,經由比較推出事物特點,方法得當,結論可信。

B.文章選材考究,以兩河、埃及古文明對比中國古文明,形成嚴謹的三元框架。

C.文章的論據服務於論點,如周易、周人佐證了中國古代文化觀念的包容調和。

D.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深入分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特色及其成因。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東兩大獨特文明,是因地理、文字等具體條件的限制而式微的;其文化整合仍有相當大的潛力與可能。

B.朱熹曾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正與文中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一些特徵或表現相通。

C.據文章所述我國古代文化的特點與發展脈絡,倡導和諧的"和"文化或許具有更深遠的歷史和現實價值。

D.文章開頭便提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特點,在結尾最後交代了其具體內容,使得文章首尾呼應、內容完整。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2009年,中國政府實施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2014年,政府實施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政策性利好"推動了新能源汽車業蓬勃發展。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40多萬輛,而在中國銷售的電動汽車佔比就超過了50%。

政策執行過程中,發生了車企利用政策漏洞騙補的個案。另外,中國新能源汽車存在"大而不強"的現象。微型純電動汽車憑著價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獲得政府補貼等優勢,佔據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銷量的65%(2017年數據),但這些車型排量小、技術含量低。在動力電池、電池管理系統和整車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與國際一流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

(摘編自林芝罘《解析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得失 補貼政策有待完善》)

材料二: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的迅速擴大,中央財政負擔不斷遞增,2016年補貼清算資金就高達58.59億元。

2016年12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發佈通知,從補貼門檻、補貼方式、補貼金額、騙補懲罰等四個方面做了嚴格的規定,明確要求2017年的國家補貼在2016年的基礎上降低20%。

2017年12月,四部委發佈公告,規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繼續免徵車輛購置稅。這一政策雖作用於消費環節,但最終受益者還是新能源汽車企業。當然,消費者的"用腳投票"也會倒逼新能源汽車企業提高技術水平,提供更好產品。

2018年2月,四部委發佈通知,大幅減少補貼金額,並對新能源汽車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電動汽車中,只有續航里程長、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高的車型才能得到更優厚的補貼;而以知豆D2、北汽新能源EC系列等為代表的微型純電動汽車,在補貼減半甚至失去補貼的情況下,將逐步失去價格競爭優勢。微型純電動汽車製造商為獲取補貼,必須進行技術改造。

(摘編自謝光耀《四部委新政下狠手 新能源客車財政補貼大降》)

材料三:

廈門外國語學校2020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

(資料來源於2013~2018年我國純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分析)

材料四:

有關部門表示,政府將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為保證政策銜接,《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2018年4月1日起施行,以建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市場化補貼機制。該辦法對所有車企提出燃料消耗量積分(即油耗積分)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兩項考核指標。達標獲正積分,未達標獲負積分。油耗正積分、新能源汽車正積分都能在關聯企業間轉讓;油耗正積分還能結轉至下一年底使用,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不能結轉。所有負積分都必須在當年內用正積分來抵償。油耗負積分可用油耗正積分或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抵償,而新能源汽車負積分只能向關聯企業購買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來抵償。

該辦法還規定,新能源汽車在油耗積分計算中,可直接以2~5倍的數量參與計算。可以說,新能源汽車能夠在油耗積分和新能源汽車積分中得到雙重優惠。因此,生產新能源汽車幾乎成了未來乘用車企業油耗積分達標的最佳選擇。那些在新能源汽車佈局上明顯滯後的傳統車企,未來勢必要額外增加不菲的"買分"成本。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規司《〈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解讀》)

4.下列對"材料四"中"管理辦法"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某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積分如果是正分,可以選擇出售給關聯企業;如果是負分,只能從關聯企業購買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來抵償。

B.某車企的油耗積分如果是負分,它可以選擇從關聯企業購買正積分來抵償,也可以選擇用上年度結轉的正積分來抵償。

C.某車企如果某年度在油耗積分、新能源汽車積分這兩項指標中有一項未達標,就不得不額外增加不菲的"買分"成本。

D.該政策實施的目的是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而且讓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再依賴政府的補貼,進一步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微型純電動汽車在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中佔比很大,說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大而不強",補貼政策的促進作用十分有限。

B.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的實施與延期,使得新能源汽車企業可以從政府那裡得到更多的資金來進行技術升級。

C.知豆D2等微型純電動汽車難以滿足2018年補貼政策對新能源汽車提出的更高的技術要求,因此補貼被減半甚至失去補貼。

D.相比2013年,2018年純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對續航里程數的分類更細,其目的是減少對所有純電動汽車車型的補貼。

6.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對新能源汽車介紹的角度上有何不同?請加以分析,並據此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提出建議。(6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戰士

孫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個叫石橋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條河,搭上了一個草橋。天氣好的時候,從橋上走過,常看見有些村婦淘菜;有些軍隊上的小鬼,打破冰層捉小沙魚,手凍得像胡蘿蔔,還是興高采烈地喊著。

這個冬季,我有幾次是通過這個小橋,到河對岸鎮上,去買豬肉吃。掌櫃是一個殘疾軍人,打傷了右臂和左腿。這鋪子,是他幾個殘疾弟兄合股開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買了一個腰花和一塊豬肝。他擺盪著左腿,用左手給我切好了。一般的山裡的豬肉是弄得粗糙的,豬很小就殺了,皮上還帶著毛,塗上刺眼的顏色,煮的時候不放鹽。當我稱讚他的肉有味道和乾淨的時候,他透露聰明的笑著,兩排潔白的牙齒,一個嘴角網上翹起來,肉也多給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個雪天,我多燙了一壺小酒。這天,多了一個夥計:傷了胯骨,兩條腿都軟了。三個人圍著火談起來。

夥計不愛說話。我們說起和他沒有關係的話來,他就只是笑笑。有時也插進一兩句,就像新開刃的刀子一樣。談到他們受傷,掌櫃望著夥計說:

"先還是他把我背到擔架上去,我們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長。那次追擊敵人,我們拼命追,指導員喊,叫防禦著身子,我們只是追,不肯放走一個敵人!"

"那樣有意思的生活不會有了。"

夥計說了一句,用力吹著火,火照進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裡。掌櫃還是笑著,對夥計說:

"又來了,"他轉過頭來對我,"他沉不住氣哩,同志。那時,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後背了幾十步,又趕上去,被最後的一個敵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現在,還想再幹幹呢!"

夥計乾脆地說:

"怨我們的醫道不行麼!"

"怎樣?"我問他。

"不能換上一副胯骨嗎,如能那樣,我今天還在隊伍裡。難道我能剝一輩子豬嗎?"

"小心你的眼!"掌櫃停止了笑對夥計警戒著,使我吃了一驚。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線,眼睛已經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說,人民和國家記著他的功勞,打走敵人,我們有好日子過。

"什麼好的生活比得上衝鋒陷陣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趕上他兩個要去趕集,我已經是熟人了,掌櫃的對伏在鍋上的一個女人說:

"照顧這位同志吃吧。新出鍋的,對不起,我不照應了。"

那個女子個子很矮,衣服上塗著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們的炕上,炕頭上睡著一個孩子,放著一個火盆。

女人多話,有些潑。她對我說,她是掌櫃的老婆,掌櫃的從一百里以外的家裡把她接來,她有些抱怨,說他不中用,得她來幫忙。

我對她講,她丈夫的傷,是天下最大的光榮記號,她應該好好幫他做事。這不是一個十分妥當的女人。臨完,她和我攪纏著一毛錢,說我多吃了一毛錢的肉。我沒辦法,照數給了她,但正色說:

"我不在於這一毛錢,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來,你不要說,你和我因為一毛錢攪纏了半天吧!"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戰鬥結束以後。一天黃昏,我又去看他們,他們卻搬走了,遇見一個村幹部,他和我說起了那個夥計,他說:

"那才算個戰士!反'掃蕩'開始了,我們的隊伍已經準備在附近作戰,我派了人去抬他們,因為他們不能上山過嶺。那個夥計不走,他對去抬他的民兵們說:你們不配合子弟兵作戰嗎?民兵們說:配合呀!他大聲喊:好!那你們抬我到山頭上去吧,我要指揮你們!民兵們都勸他,他說不能因為抬一個殘廢的人耽誤幾個有戰鬥力的,他對民兵們講:你們不知道我嗎?我可以指揮你們!我可以打槍,也可以扔手榴彈,我只是不會跑罷了。民兵們拗他不過,就真的帶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敵人過路的山頭上去。你看,結果就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

臨別他說:

"你要找他們,到城南莊去吧,他們的肉鋪比以前紅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於平山(有刪改)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描寫了抗日根據地石橋村冬季河邊村婦淘菜、小戰士捉魚的場景,場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氣息,展示了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

B."一毛錢的攪纏",刻畫了掌櫃女人的潑辣和小氣,與掌櫃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悶,從側面表現掌櫃一家生活的艱難。

C.小說講究敘事策略,以"我"為敘述者,巧妙地串聯幾次對話,將幾個不同時空的故事片段鏈接在一起,敘事靈活自由,節奏明快流暢。

D.小說講述抗戰中幾位受傷的"戰士"的故事,真實生動地展現了這一特殊群體的精神風貌,謳歌了抗日根據地軍民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

8.小說中"夥計"的性格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9."戰士"故事以"村幹部"的講述作為結尾,這樣處理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張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穎敏絕倫。十五為諸生。巡撫顧璘奇其文,曰:"國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進士,改庶吉士。相徐階輩皆器重之。遷右中允,領國子司業事。與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業。階代嚴嵩首輔,傾心委居正。居正與中人馮保善。居正勸帝當尊崇兩宮。故事,皇后與天子生母並稱皇太后,而徽號有別。保欲媚帝生母李貴妃,風居正以並尊。居正不敢違,議尊皇后曰仁聖皇太后,皇貴妃曰慈聖皇太后,兩宮遂無別。慈聖徙乾清宮,撫視帝,內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時承平久,群盜蝟起,至入城市劫府庫,有司恆諱之,居正嚴其禁。匿弗舉者,雖循吏必黜。得盜即斬決,有司莫敢飾情。盜邊海錢米盈數,例皆斬,然往往長系或瘐死。居正獨亟斬之,而追捕其家屬。盜賊為衰止。時帝漸備六宮,太倉銀錢多所宣進。居正乃因戶部進御覽數目陳之,謂每歲入額不敵所出,請帝置坐隅時省覽,量入為出,罷節浮費。疏上,留中。帝復令工部鑄錢給用,居正以利不勝費止之。言官請停蘇、松織造,不聽。居正為面請,得損大半。帝御文華殿,居正侍講讀畢,以給事中所上災傷疏聞,因請振。復言:"上愛民如子,而在外諸司營私背公,剝民罔上,宜痛鉗以法。而皇上加意撙節,於宮中一切用度、服御、賞賚、佈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貸。居正以江南貴豪怙勢及諸奸猾吏民善逋賦選大吏精悍者嚴行督責賦以時輸國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頻頒敕諭問疾大出金帛為醫藥資及卒,帝為輟朝,諭祭九壇,視國公兼師傅者。

(節選自《明史·張居正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居正以江南貴豪怙勢及諸奸猾吏民善逋賦/選大吏精悍者嚴行督責/賦以時輸國/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頻頒敕諭問疾/大出金帛為醫藥資/

B.居正以江南貴豪怙勢及諸奸猾吏民善逋賦/選大吏精悍者嚴行督責/賦以時輸/國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頻頒敕諭問疾/大出金帛為醫藥資/

C.居正以江南貴豪怙勢及諸奸猾吏民善逋賦/選大吏精悍者嚴行督責/賦以時輸國/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頻頒敕諭問疾/大出金帛為醫藥資/

D.居正以江南貴豪怙勢及諸奸猾吏民善逋賦/選大吏精悍者嚴行督責/賦以時輸/國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頻頒敕諭問疾/大出金帛為醫藥資/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3分)

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這屬於帝王年號紀年法,是古代常用紀年法之一,此外常見的還有干支紀年法。

B.庶吉士,亦稱庶常,由通過科舉考試中進士的人當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負責起草詔書,有為皇帝講解經籍等責。

C.戶部,中國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國疆土、戶籍、屯田、賦稅、俸餉等事宜。長官為戶部尚書。

D.織造,明清設專局供應宮中織品的皇商,江寧織造、蘇州織造、杭州織造是明清兩朝為宮廷供應織品的皇商。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居正富有才華,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華過人,巡撫顧璘賞識他;宰相徐階等人器重他;居正建議皇帝並尊兩宮太后,後來朝廷的大權全交給他。

B.居正為政嚴苛,重懲盜賊。各地群盜起事搶劫府庫,居正下令捕獲盜賊當即處死;盜賊偷盜沿海邊境錢米超過一定數量的,居正規定馬上斬首,並追捕犯人家屬。

C.居正勸諫皇帝節用,救濟受災地。皇帝修繕六宮,動用國庫銀兩,居正勸諫皇帝量入為出,節儉無謂開支,皇帝沒答覆;他建議宮中應節用,以此救濟受災各地,皇帝沒有采納。

D.居正公忠體國,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間,皇帝頻發敕令詢問其病情並拿出大量金錢做藥費;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設九壇祭奠,視他為國公兼師傅。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有司恆諱之,居正嚴其禁。匿弗舉者,雖循吏必黜。(5分)

(2)上愛民如子,而在外諸司營私背公,剝民罔上,宜痛鉗以法。(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歸雁

【唐】陸龜蒙①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遞翼應勞。

似悲邊雪音猶苦,初背嶽②雲行未高。

月島聚棲防暗繳,風灘斜起避驚濤。

時人不問隨陽意,空拾欄邊翡翠毛。

【注】①陸龜蒙:晚唐詩人,一生都處於唐末藩鎮割據、風雨飄搖的時局中。②嶽:指南嶽衡山。衡山有回雁峰。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明寫歸雁"象我曹",實則寫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斷遷徙的雁一樣勞苦。[來源:Z.xx.k.Com]

B.頷聯中"岳雲"與"邊雪"分別點出了大雁北歸的起點與終點,照應首聯,言歸雁行程之遠。

C.頸聯以"暗繳""風灘""驚濤"等意象,描繪雁群所處的環境,暗寓了歸雁的悲劇色彩。

D.本詩沒有像有的詠物詩那樣摹寫事物的形象,而是意在形外,著力於表達詩人的人生感悟。

15.本詩所詠"歸雁"與王維《使至塞上》中的"歸雁"意象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永遇樂(千古江山)》中,辛棄疾回顧了元嘉年間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劉義隆本希望能夠" ",但是由於行事草率,最終卻" "。

(2)韓愈的《師說》以" , "凝練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願從師的荒謬心態。

(3)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以" , "兩句表明他無論是否身在朝堂,都會把國家和百姓放在心上。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從廣闊無邊的海平面向下、向下、再向下…那片深度在6000米以下的深海水域,有著一個 的名稱——"海鬥深淵"。這裡終年無光、溫度低寒、缺乏氧氣、食物資源 ,有著巨大的海水壓力,化學環境也非常 ,對常規生命來說,這裡是地獄一般的禁區。然而,大自然的神奇依然在這裡顯現。事實上,在這樣的"地獄禁區",研究人員仍然發現了數百種物種,獅子魚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在這片特殊的深海水域,它有著"高高在上"的地位,處於超深淵食物鏈的頂端,可承受700千克力/平方釐米的壓力。科學家們發現:在不到2000萬年的時間裡,為適應超深淵,物種的演變常常令人堪嘆。獅子魚在皮膚、骨骼和細胞等方面經歷了 的演變。超深淵獅子魚的皮膚色素和視覺相關基因大量丟失,( )。超深淵獅子魚中一個與骨骼鈣化相關的基因——骨鈣蛋白被截短了,而骨鈣蛋白調控骨骼鈣化和發育,不飽和脂肪酸合成的相關基因在深海魚中出現了擴張,這使得在高壓和低溫下,此類生物能夠保證它們的細胞膜的流動性。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令人心悸 匱乏 獨特 脫胎換骨

B.令人心寒 匱乏 奇特 改天換地

C.令人心悸 貧乏 奇特 脫胎換骨

D.令人心寒 貧乏 獨特 改天換地

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科學家們發現:在不到2000萬年的時間裡,為適宜超深淵環境,物種的演變常常令人堪嘆。

B.科學家們發現:在不到2000萬年的時間裡,為適應超深淵環境,物種的演變常常令人堪嘆。

C.科學家們發現:在不到2000萬年的時間裡,為適宜超深淵環境,物種的演變常常令人驚歎。

D.科學家們發現:在不到2000萬年的時間裡,為適應超深淵環境,物種的演變常常令人驚歎。

19.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這使得它們看起來對可見光不再有反應,視力喪失,而且通體透明

B.這使得它們視力喪失,對可見光不再有反應,而且看起來通體透明

C.這使得它們看起來通體透明,而且視力喪失,對可見光不再有反應

D.這使得它們通體透明,而且看起來視力喪失,對可見光不再有反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①,它一般指社會要求子女對父母應盡一定的義務,包括尊敬、關愛、養老送終等等。 ②,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現了"孝"字。在古代社會長期歷史發展中,在歷代思想家,特別是儒家的不斷髮展補充下,"孝"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文化,成為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歷史上討論到"孝"的著作很多, ③。《論語》中多次討論到"孝"的真諦,孔子通過和學生們的對話,體現了儒家孝文化的精髓。

21.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5分)

2019年6月15日,上海啟動"兩網融合"工作。所謂兩網融合,就是把城市環衛系統和再生資源系統兩大體系有效銜接、融合發展。其中,建設再生資源集散中心的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位於嘉定區馬陸鎮的集散中心,是上海首座全品類再生資源集散中心。馬陸再生資源集散中心站長楊龍斌介紹說,運到這裡的垃圾被送到分揀車間。根據類別不同,會進入對應的操作間,由工作人員進行精細分類。"比如,廢棄塑料瓶會去掉標籤和瓶蓋,再進行打包:廢紙會分成硬板紙、報紙、書本等等,由全自動打包機進行壓縮,放入堆垛區。"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長唐家富表示,"兩網融合"工作的持續推進,將有效促進垃圾分類後的減量化和資源化。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廈門外國語學校2020屆高三第三次月考

語文試題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1.(3分)D(D,由第一段及全文大意歸納而來。A,由原文第三段可知,中東兩大古文明是由於地形崎嶇、沙漠阻隔而缺乏文化交流、融合的能力,選項錯誤歸因。B,由原文第五段可知,兩河流域思想方式的特點是二元對立,但尼羅河流域文明並非如此,選項變換主體。C,由末段可知,中國古代文化系統的主要思想特點,是在"文化大突破"之後發生的,選項混淆順序。)

2.(3分)B(D,文章首尾兩段談中國文化發展的總特點,中間數段對其地理、文字、思想觀念等不同方面的成因由淺入深地展開分析,整體是總分總的結構。A,文章不只談中國,而將中國古文明與多個古文明進行對比,證明本文視野廣闊,立足於比較的論證方法科學。B,本文,尤其第二、三、四段,是以古中國之南、北兩方與中東之兩河、尼羅河兩方進行對比,是以二比二,而非形成了三元框架,選項對文章所述中國文明與中東兩文明的關係理解有誤。C,選項是對第六段論點和論據的概括。)

3.(3分)A(A,文中第三四段提出"……而不能有文化的涵化力""……始終無融合的可能",即認為中東兩大古文明之間受限甚多,其衰落屬於必然,斷無可能進行統整。選項誇大了事物的偶然性,並錯誤地肯定了事物的可能性,與原文表意相反。)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4.(3分)C(該項來源於"油耗負積分可用油耗正積分或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抵償",由此可以推知,"新能源汽車積分這兩項指標中有一項未達標"時,不一定需要通過"買分"來解決。)

5.(3分)C(A項中"補貼政策的促進作用十分有限"由材料一可知表述有誤。B項,"新能源汽車企業可以從政府那裡得到更多的資金來進行技術升級"有誤。D項,"相比2013年,2018年純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對續航里程數的分類更細"有誤,分類沒變化。)

6.(6分)①材料一主要介紹了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的原因以及存在的問題;

②材料二主要分析了政府實施新舉措,新能源客車財政補貼大降,進而倒逼製造商進行技術改造;

③建議進行技術改造,提高技術水平,提供更好產品。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7.(3分)B("一毛錢的攪纏"體現了掌櫃女人潑辣、處事不十分妥當通透的特點。作者只是客現再現了掌櫃真實的家庭生活,並未帶有明顯的貶抑色彩,與掌櫃的形象不構成對比。她雖有怨言,但還是從百里之外來幫忙,"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悶"無其它明確依據。)

8.(6分)①英勇善戰。不怕犧牲,追敵受傷;指揮民兵打贏伏擊戰。

②義烈不撓。身受重傷,渴望再上戰場殺敵報國,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③愛恨分明。槍林彈雨中救助班長,不放走一個敵人。

④自立自信。受傷後和殘疾戰友開合作社謀生,相信自己還有能力殺敵。

⑤率直急躁。對掌櫃言語粗礪,不能上戰場急壞了眼睛。

9.(6分)①增加敘述視角,擴大了敘述空間,使敘述富於變化,更有張力。

②進一步強化"戰士"英勇善戰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立體。

③增強了故事的傳奇色彩,使主題意蘊更豐富。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10.(3分)D。劃線句子的大意是:張居正鑑於江南貴家豪族仗勢不交納賦稅以及各種奸民猾吏巧於拖欠,應派精悍大員前去嚴行督責。這樣賦稅才按時交納,國庫日益充實,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張居正。沒過多久,張居正生病,皇帝頻頻發敕文詢問病情,並拿出大量金錢作為藥費。句中"輸"承上句作"賦"的謂語。"國藏"是指國庫,作"充"的主語,中間要斷開,排除A和C。"亡何",是時間詞,不久的意思,要斷開,排除B項。故選D。

11.(3分)C。C,屯田應由工部掌管。

12.(3分)C。C項曲解文意,原文"帝首肯之,有所蠲貸",皇帝不是沒有采納,而是答應有所減免。

13.(1)有關部門(或地方官員)常常隱瞞,張居正下令嚴厲禁止(這種行為),如果隱瞞不報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員也要貶退。(匿:隱瞞。黜:貶退。雖:即使。詞彙各1分,文意2分)。

(2)皇上愛民如子,而外派機構的官員損公肥私,違法求利,剝奪百姓欺騙皇上,應按法律痛加懲治。(罔:欺騙、矇蔽。鉗:懲治。宜痛鉗以法,狀語後置。詞彙各1分,句式1分,文意2分。)

【參考譯文】

張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時即有過人的聰明機敏,十五歲時就中了秀才。巡撫顧璘對他的文章感到驚奇,說道:"將來是國家的棟樑之材。"嘉靖二十六年,張居正考中進士,又改為翰林院庶吉士。宰相徐階等人都很器重他。張居正升任右中允,兼任國子司業。他和國子監祭酒高拱關係很好,他們以宰相為目標,相互鼓勵。許階代替嚴嵩為內閣首輔,推心置腹地委任張居正。張居正和宦官馮保關係很好。他勸皇帝應該尊崇兩宮太后。按照舊制規定,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稱為皇太后,但稱號有區別。馮保想討好皇帝的生母李貴妃,暗示張居正讓他提出兩宮並尊的建議,張居正不敢違抗,議定皇后的尊號為仁聖皇太后,皇貴妃為慈聖皇太后,於是兩宮地位就沒有區別了。慈聖皇太后遷移到乾清宮,撫養皇帝,宮內事情任用馮保,朝廷的大權全交給張居正。當時因長時間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盜紛紛起事,甚至攻入城市搶劫官庫。有關部門常常隱瞞,張居正下令嚴厲禁止這種行為,如果隱瞞不報,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員,也要貶退。捕獲盜賊,當即處死,有關部門都不敢掩飾真實情況。盜竊供應邊備和海防用的錢糧,超過一定數額,一律斬首,但往往是長年關押或病死獄中。只有張居正規定馬上斬首,並且追捕犯人的家屬,這樣盜賊氣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後被消滅。當時皇帝逐次修繕六宮,國庫的銀兩很多被調進宮中花銷。張居正乘戶部進呈皇帝審閱國庫出入賬目之機,上書對皇帝陳述自己的意見,他認為每年的收入少於支出,請皇帝把賬目放在御座旁邊,時時翻看,做到量入為出,節儉無謂的開支。他的奏疏呈上去,皇帝沒有批覆。皇帝又令工部鑄錢,供給宮中開銷,張居正認為這樣鑄錢之利也不能抵償宮中的消費,便加以制止。言官建議停止蘇州、松江織造貢品,皇帝也不聽從。張居正當面請求,才得以減去一大半。皇帝坐在文華殿,張居正為皇帝講讀經書完畢,把給事中所上各地災害情況的奏章給皇帝看,因而請求加以救濟,並說:"皇上愛民如子,而外派機構的官員損公肥私,違法求利,剝奪百姓欺騙皇上,應按法律痛加懲治。皇上也要格外節儉,對於宮中的一切開支、服飾器用、賞賜佈施,應加以裁省禁止。"皇帝點頭答應,有所減免。張居正鑑於江南貴家豪族仗勢不交納賦稅以及各種奸民猾吏巧於拖欠,認為應派精悍大員前去嚴行督責。這樣賦稅才按時交納,國庫日益充實,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張居正。沒過多久,張居正生病,皇帝頻頻發敕文詢問病情,並拿出大量金錢作為藥費。等到他去世以後,皇帝為此不上朝,下令設九壇祭奠,視他為國公兼師傅。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4.(3分)D。"本詩沒有像有的詠物詩那樣摹寫事物的形象"錯,本詩也摹寫了事物即"歸雁"的形象。

15.(6分)相同點:①都是以物喻人;

②都抒發了詩人苦悶(愁苦)的情感(或"都抒發了詩人羈旅天涯的感慨")。

不同點:①本詩的"歸雁"表現了詩人生活狀態的悲苦艱辛、處境的險惡、世無知音無人理解的愁苦,也反映了晚唐社會的黑暗險惡;

②王詩中的"歸雁"表現了出使邊塞、遠離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詩中的'歸雁'反襯了自己遠離家鄉、出使異域的愁苦")。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1)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2)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

(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A(3分)令人心悸:讓人感到害怕。令人心寒:讓人感到失望而又痛心。根據語境應用"令人心悸"。 匱乏:(物資)缺乏。貧乏:缺少,不豐富。根據語境應用"匱乏"。獨特:獨有的,特別的。奇特:跟尋常不一樣,奇怪而又特別。根據語境應用"獨特"。脫胎換骨:比喻徹底改變。改天換地:指徹底地改造自然和社會,使之面貌煥然一新。根據語境應用"脫胎換骨"。

18.D(3分)C"令人堪嘆"的"堪"與"令"語意承復,排除A、B項;"為適宜超深淵環境"中的"適宜"與"環境"搭配不當,可排除C項。

19.C(3分)根據括號前的內容,先說皮膚,再說視覺,排除A、B項;"視力喪失""對可見光不再有反應"不是"看起來"所能知道的,排除D項。

20.(6分)①"孝"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答"傳統、傳統文化"給1分)

②在中國,"孝"的觀念源遠流長(大意對錶達連貫即可)

③而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論語》

21.(5分)近日上海啟動"兩網融合"工作,並於馬陸鎮建成上海首座全品類再生資源集散中心,將有效促進垃圾分類後的減量化和資源化。(時間地點"近日上海"1分,事件"啟動'兩網融合'工作"1分,事件"於馬陸鎮……集散中心"2分,意義"將有效促進……資源化"1分。)

四、寫作(60分)

22.作文審題參考:

1.任務的限制

題目設定的寫作對象是"本校同學",文體是"演講稿",主題是"新的時代,仍要節儉",內容應體現"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多項任務皆需完成,缺一不可。題目要求寫演講稿,那麼就必須按照演講稿的格式來寫,避免犯與書信格式相混淆的錯誤。另外,文體當選擇體現思辨性的議論文,不可寫成抒情類散文。

2.寫作背景的限制

話題核心是"新的時代,仍要節儉",提供了寫作背景,新時代。確實,進入新時代,新環境,新生活,新觀念,傳統價值面臨重估。節儉,作為古老的傳統價值之一,也面臨重估。重估不等於否定,而是在新的時代情境中來認識、評價之,看其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析其如何繼續發揮價值。所謂話題背景,就是話題存在的社會情境。今天談"節儉"和40年前談"節儉",談論的背景是差別很大的,立論的依據和側重也有很多不同。如果現在談論"節儉"和40年前的畫風一樣,文章就失去了當代的意義,也就沒有多少意義了。這就是談論一個話題需要關注其存在背景的原因。

話題已經確定了觀點,寫作主要在分析論證闡述其正確性、其價值所在,從而讓節儉的傳統價值繼續得到接受、弘揚、傳承,成為當代主流價值洪流的一部分。

3.核心概念的界定

文章的核心詞應為"節儉"。

節儉是培養道德品質的一種重要途徑。選擇相對節儉的生活,就是把控自己的物質慾望,而把控自己的慾望是修身養性的基礎。一個人一旦打開了物質慾望的閘門,整個人性的閘門將都趨於失控。而且,物質慾望的滿足是無止境的,一旦沉淪往往不能自拔,陷入人生的"第二悲劇"。把控慾望,其實就是把控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的人生始終走在平坦明亮的大道上,而不至於滑入慾望的深淵。

因此古人總結出節儉四利:養德、養壽、養神、養氣。就是能培養道德品質,能延年益壽,能心平氣和,能涵養心中的正氣。

界定時,不可將話題偏移為"勤儉"而大談勤勞;偏移為"儉樸"而大談樸實的品質,等等。節儉是我們應當繼承併發揚的傳統美德,而不是需要樹立的"新風"。對概念的正確定位可體現出考生的思維品質。

4.材料中三個觀點的辨析

①有的說:"過去中國窮,所以提倡節儉,現在國家富裕了,還節儉啥?"

首先中國現在只是局部富裕,很多地方還不富裕,發展還很不平衡,還有很多人還在貧困之中。

第二,即使有的地方有的家庭富裕起來了,但也經不起奢侈,沒有多少家庭能經得起奢侈。

第三,節儉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價值之一,還要繼續發揚。社會風氣一旦走向奢靡,將很難扭轉。

第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沒有實現,正處於實現的關鍵時刻,更是需要繼續勒緊褲腰帶,擼起袖子加油乾的關鍵時刻。

第五,中國是人口大國,很多資源勉強夠用,還有很多資源嚴重短缺,經不起浪費和奢侈。

②有的說:"我花自己家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礙別人啥事了?"

首先,一個人是家庭人,也是社會人,個體的價值追求應該主動和社會主流價值保持一致,自覺融入社會主流價值的洪流中,而不是和社會主流價值對著幹。作為青年學生,更應該如此。

第二,錢是自己家的,但資源是大家的,環境是大家的,奢侈消費意味著更多的資源耗費,更多的碳排放,更多的環境壓力,同為地球人,有義務為減輕資源環境的壓力而付出自己的努力。花錢自由之外還有環境正義。

第三,作為青年學生,花自家的錢其實就是花父母的錢,節儉其實是對父母辛勤付出的尊重。

③有的說:"根據經濟學原理,消費促進經濟發展,提倡節儉豈不是打擊經濟?"

首先,"消費"不等於"浪費",過分地強調"消費"的經濟學意義,就會忽視"浪費"的破壞性作用,甚至把"浪費"視為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建立在"浪費"基礎上的經濟絕對是不健康的,是不可持續的。

第二,提倡節儉,並不影響合理消費,而是要努力杜絕浪費和奢侈。建立在合理消費基礎上的經濟才是健康的,可持續的。

第三,經濟發展不能以敗壞社會風氣為代價,那樣是得不償失的。

5.題目的開放性

文章側重點是開放的。題目具體羅列了三種"不認同節儉生活,不願意節儉"的觀點,考生可以任選其中的兩個進行辨析,並形成有機關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