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困惑!一些農村蔬菜爛地裡,城裡一斤要賣好幾元,問題出在哪了?

多彩小王子


答:這個問題主要由以下三個原因造成的:

一、供需予盾;農民種蔬菜屬整個產業鏈的最低端,產量又大,而城市的蔬菜消費市場則處於整個產業鏈的頂端比較有話語權,每個單位需求不是太多(超市或農貿市場)。還有冷庫也是可以緩解部分問題,但存儲時間也不是太長,像雲南昆明、玉溪、曲靖這些產區產量驚人,本地能消化完嗎?

第二、生鮮食品,保存吋間短;蔬菜一旦成熟你必須採摘,而到了採收期,要是還沒收購商要就只能爛地裡了。有的甚至出現收購商已交訂金都不要的情況也要毀約就是這原因。當價格還不足以支撐費用,而冷庫也無法保存時,只有爛地裡。

第三、環節太多;農民種出菜來(基地)一般都要經過找人砍菜、裝車、運輸、冷鏈物流等環節才能到城市銷售。而每個環節都要收費,這樣層層加碼,到了終端價能不高嗎?舉個例子,當收購商開出的單價還不夠支付砍菜工人的工資的時候,又有誰願賣呢?而買方呢?當終端給出的價還不夠支付運費時,又有誰願意買呢?不爛地裡才怪!

總之,原因林林總總,而又錯宗複雜。一旦出現滯銷,而農民為了騰地,不影響下茬作物種植,唯一辦法就只有拿旋耕機打爛在地裡,這也是無奈之舉!





農侍倌


不光是蔬菜,農村產的其他一些產品也這樣。

我們是養桃園的,去年,一些老品種的桃子,在我們這裡只有七八毛錢一斤,後期甚至是論筐賣了。

但是到了城市裡,價格可就高了。有一次,我在城裡逛菜場,碰巧看到了在我們村收的桃子(因為塑料筐上有我們的標記),在市場上賣五塊多一斤。當時我就想,離我們幾百公里的路程,在我們家裡幾毛錢的桃子,到了吃桃人的手裡,價格翻了多少倍,錢都是被誰賺去了呢?

細想了一下,桃子從果農手裡出來,要搗騰好幾個環節才能到消費者手裡。產地收桃子經紀人坐地要錢,運輸費要錢,批發市場要錢,販桃的批發商要賺錢,小販子要賺錢,在市場裡,市場裡要管理費攤位費也要錢,就這樣,一斤桃子從果農的幾毛錢,一直倒騰到幾塊錢,可是都還說沒賺到多少錢。

要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電商銷售方式,或是農超對接銷售方式,減少中間環節,可能價格能降低一點吧。


我從山中來570328


這個問題我有親身體驗,在18年的時候,有一個城市周邊的蔬菜種植區。農民集體種植西芹,在18年夏季的時候西芹的價格達到了1元多農民基本是配錢的。當地的書記特別著急想找到問題的源頭,經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原因是菜販子的壓價和地域壟斷。

當時是組織村裡的人,大家通過自媒體的宣傳形式打開了售賣渠道,價格才得到了好轉。

就相當於這一批蔬菜算是白忙了幾個月,全便宜了這些菜販子。看著這些菜販子一車一車地將村裡幾戶農民的蔬菜裝車拉走,看著都心疼。可是對於這樣的農民,也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不賣給這些菜販子的話,那也就只能爛在地裡。

總體大概有這幾點主要原因

1、集中上市,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原因。

因為農村和城市的信息不對等。農民也不瞭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信息。而且農民也沒有針對這些信息,來作出相應的種植範圍,對市場的信息沒有準確的判斷能力。大部分都是根據自己的一些種植經驗,基本都是種一些應季蔬菜。導致蔬菜上市的時候,大規模集中上市。這樣必然會導致供過於求,那價格自然也是跌下來。

2、農民只懂種植,卻並不懂市場和銷售。

對於農村人來說,祖祖輩輩都是從事著農業種植。再加上農民朋友的文化水平也有限,除了在家裡把地裡的蔬菜侍候好之外,也沒什麼時間去跑市場。對獲取市場需求信息方面的能力也不足,也更不懂得銷售。不像那些菜販子,專門從事這些農產品的銷售,在全國範圍內遍地路,也能精準地獲取市場需求。所以這些菜販子收購的低價蔬菜,再經過運輸、包裝所以也能賣上更好的價格。





大鷹說電影


這種情況太普遍了,我鄰居就是種植大棚蔬菜的,他每年都會送我家很多蔬菜,他說不要白不要,不要也是扔了。就這樣,我家就安心吃著鄰居大叔家的蔬菜。和他在一起時間長了,也知道為何賣不出去了。 首先就是沒有銷路,大叔說,他為了能賣蔬菜,用上了很多辦法,首先就是去附近的超市販賣,但發現超市的需求量不是太高,他種植這麼多畝,很難能全部消化。他還聯繫外地的客商,希望對方能過來買賣。



不過每次客商前來時都會問價,如果價格不是太低,那別人就不過來拉貨。還有就是有一些人嫌棄太少了,因為我們村就大叔一家種植蔬菜,儘管種植了10多畝,可品種不同,對於大戶們來說不夠走一車的,他們不情願過來。 大叔還用上了電商,都說利用電商平臺可販賣,但他卻發現購買的量太少了,想要銷量高,還需要給上一筆廣告費,如此一來並不划算,而電商所產生的快遞成本也高,很多時候都是虧本賣出去。 其實現在農民賣不出、城裡人買不起,是有幾個原因共同導致的。



首先就是滯銷,因糧食的產收在不斷的降低,很多農民將目光看向了經濟作物的種植,以至於這幾年的水果、蔬菜滯銷情況比比皆是,農民的損失也在加大,市場需求一定,產量多了自然是很難賣得動。


其次就是供應鏈問題。我國還沒有建立一套穩定的供應鏈體系,這讓百姓們對此很是無奈,很多人種植了後才發現根本就找不到銷售的渠道,以至於虧損很大。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建立建全的全產業鏈,發展訂單農業,從而避開滯銷的因素,讓農作物可直接賣到消費者手裡,大家怎麼看?


惠農圈


不僅僅是蔬菜爛在地裡,很多的農產品農民賣不了,而城裡的超市價格卻很貴,造成農產品滯銷的原因有很多。就拿夏天的西瓜來說吧,我們當地的西瓜一塊多錢一斤,一個西瓜怎麼著也要十幾塊錢,而一些地區的西瓜卻都爛在地裡沒人要,瓜農眼看著滿地西瓜也束手無策。這與當地的交通有很大的關係,記得當時看到網上很多網友都在說,有些地區的道路限高很嚴重,大貨車司機根本進不去,即使進去了也很難走出來。道路限高讓一些大貨車司機寧肯捨近求遠,這樣瓜農的西瓜只能全部爛在地裡賣不出去。


當然蔬菜爛在地裡,也不能只找客觀原因,也與自己的銷售能力有直接的關係。就拿今年的特殊情況來說吧,因為疫情,好多農民的菜無法到市場上去賣,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幾年以前,蔬菜就只能爛在地裡。可是現在有很多人利用網絡,照樣能把自己的蔬菜水果銷售出去。

今年正月,我們當地有一戶農民家裡種了十幾畝的大白菜,本來打算春節以後拿到市場上去賣,因為疫情所有的白菜都擱置在家裡,眼看著十幾畝的白菜就要泡湯。有人給他出主意,把出售白菜的消息,發在各村和各小區的群裡。因為今年大家都沒有辦法出去到超市裡買菜,他的白菜倒是很受人們歡迎。而且是自己種的白菜,價格也不算太貴,所以他的白菜很快就賣光了。去年冬天我們膠東地區的白菜也就幾毛錢一斤,而今年春天的白菜卻是一塊多錢一斤。這戶村民的白菜,不僅沒有爛在地裡,反而賺了個大滿貫。


去年冬天,從網上看到南方一些地區的沙糖桔都在樹上,不用花錢都沒有人去摘,而當時我們山東這裡,沙糖桔是六塊錢一斤。後來便宜了一些,但是最便宜也是10塊錢三斤。我也很奇怪這種現象,為什麼產地不花錢都沒有人要,而其他地區卻要好幾塊錢一斤。到底是交通不方便,還是別的其他問題?

不管是菜農還是瓜農,農民們種地太辛苦了,如果種的水果蔬菜,銷售不出去而爛在地裡,實在是太不應該了。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農民們實在沒有辦法,建議應該求助媒體或者自媒體,讓大家一起來想辦法。


靈子


我們家去年在地裡種了好些蔬菜,但是都沒有爛在地裡,因為吃不了的全都送人了,但是很多菜農卻賣不出去,導致蔬菜都爛地裡了,而另一邊在城裡,菜賣得很貴,為什麼城裡的菜貴大家還瘋搶,而農村賣的菜便宜也賣不出去呢?

咱們都是農村的,這一點應該深有體會,農村人自己家裡都有小菜園,家家戶戶都會種點菜,還有什麼必要出去買菜吃,別說蔬菜賣的貴還是便宜,多少錢都不買,自己家種的都吃不了,還買啥。去年冬天我們家在地裡窖了40多棵白菜,疫情期間不讓出門,也完全不用擔心沒菜吃,大不了頓頓吃大白菜唄。所以看到超市裡賣白菜一塊多一斤,有幾天還爆出來一顆白菜六七十,根本就不太關心,賣得貴還是便宜,我們都不需要買。所以農村人賣給農村人,菜賣不太出去。

城區裡賣的菜確實貴,這幾天小黃瓜賣八九塊錢一斤,其他蔬菜也差不多這個價,很少有5元錢以下的蔬菜,城裡的蔬菜賣的貴,主要也是因為加上了運輸費用,但是他們不種菜,如果沒有農村的親戚給菜吃的話,就只能是出去買。不管多少錢也得買啊,現在肉貴了,可以少吃點,蔬菜也貴,總不能啥都不吃吧。

而農民種的菜賣不出去,今年主要是因為疫情期間很多村子和小區不讓進出,普通的農貿市場又全部關閉的原因。其實農民們可以在微信群裡轉發消息來賣菜,然後送貨上門,現在農貿市場和大集都恢復開放了,大家可以去市場裡賣菜了。在前一陣子,疫情得到了緩解,但是沒開市場的時候,我看到好多菜農自己開著小電動車到小區門口、村頭去擺攤賣菜。小區的市民不願意到超市去買菜,如今蔬菜送到了門口,買的人就很多了。

所以說,咱們菜農也不能只是一味的低頭種菜,蔬菜的質量和產量上來了,怎麼才能賣出去賣個高價錢,還是要動動腦筋,要豐富買菜的方式,說不定來個平臺直播賣菜,菜不光不會爛在地裡,還會供不應求。


一品小十六


八十年代初期,當時我以從農村走出去參加了工作,但左鄰右舍的村民,還在地裡種著蔬菜,當年,城郊的農民,在種地的同時,還要進市區親自賣萊,而那時的菜市場,全都是在城市的道路邊上擺攤,而且,當時的菜市場,賣萊的人,少一半是菜販子,多一半為近郊的農民,雖說當年菜市場工商人員也會定時收費,只二.三元的攤子費,菜農們也不會斤斤計較。

就當年的那種情況,既解決了農民的賣萊難問題,又實惠了市民的吃菜貴問題,同時,還是兩全其美的大問題。

提問中談到的問題,現在,城市裡有沒有農民賣萊的攤位?而賣萊的攤主,他所賣的蔬菜,是不是他自己種下的?

向以上兩個問題,現在是實實的存在,農民因為賣萊,從而自已進不了城市,城市裡的賣萊人,全是菜販子,並且,現在城市裡的萊貴,長途運輸也是一必不少的費用,這仨者相加,現在城市土的蔬菜,能不貴嗎?

當年,近郊農民,是既種萊,也賣萊,這樣的好處是,既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力的問題,也解決了城市的吃菜貴問題,現在城市裡的情況,是不是這樣?


李德才21


農民困惑!一些農村蔬菜爛地裡,城裡一斤要賣好幾元,問題出在哪裡?這就好比一條食物鏈,食物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生存,在經過層層加碼後,到真正的消費者手中,價格已經翻了好多倍。

我們就拿普通的大白菜來說,在田間地頭的收購價可能是2~3毛錢一斤,收購白菜的批發商要請人打包,要人搬運,要運輸,還要算上自己的利潤,這個時候的他的白菜運到城裡後,批發出去,算上各種成本加利潤,起碼要賣到9毛錢到一元一斤,才能會有微利。

而各地市場裡的小商販天還沒亮就要去大批發市場挑選自己滿意的蔬菜,再用小貨車或三輪車將菜拉回去,這裡面要算上小菜販的門面租金,每天起早摸黑的人工成本,市場管理費用,菜的損耗等等,這樣八毛錢一斤進貨的大白菜,在經歷過這些環節以後,很有可能要賣到2元一斤,這個從地頭到清費者手中,由於不是直供,中間還有許多細小流通環節,所以導致菜價成本直線上升。

可能有人會說,“搞直供,不要中間環節“,如果真的有想象那麼美好,我估計許多地方馬上會鬧菜慌,這就好比一夈血管,城市的小菜販就像人體的毛細血管,負責供應各種細小地方的血液,批發商們是大動脈,負責供應大量的血液,農民就是負責生血的營養,他們所有的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少一個環節,都會掉鏈子。

總之,人工、運輸、門租、損耗、轉手倒賣的利潤,最後都是要在菜價上體現出來,這就是導致菜價高的主要原因,因為這條鏈條上每個人都是在賺自己應得的一份錢,誰也不可能天天白勞動,為大家作免費貢獻。


壞男人說小龍蝦


農民困惑!一些農村蔬菜爛地裡,城裡一斤要賣好幾元,很多農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我個人用以下幾點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跟風種植,造成同種類蔬菜產出過剩。各地蔬菜都豐收了,價格自然會很低,甚至賣不出去,而城市售價卻比較高,這是中間商利潤,人工,運輸,損耗,包裝等各個環節的總和。

二、市場供需不平衡,信息不流暢,無科學評估市場需求的依據。

三、人們對水果蔬菜的品質要求變高,追求更新鮮更放心的綠色有機蔬菜,如果種植蔬菜不科學,產出蔬菜品質差,達不到收購標準,銷售自然就困難,沒人收購就會爛在地裡。

四、沒有好的銷售渠道和平臺幫助銷售,等中間商,菜販子來收購,往往會壓價嚴重。菜農應該成立合作社,搭建平臺,找銷售渠道,變被動為主動。

五、菜販子,中間商低價收購,屯菜銷售,控制著市場蔬菜投放量,導致城裡蔬菜價格上漲。

六、沒有形成規模,沒有自己的品牌和高口碑。宣傳不到位,沒有形成市場上的口碑採區。


小孟戲說碎事


農民的這種困惑時有發生,尤其一些偏遠山區,交通不方便,不發達,信息不對稱地區。主要的問題還是有些偏遠地區農村條件落後,農民抗風險意識不強,與城市的農商平臺對接不平衡,信息不流通造成的。

尤其是在農村有些上歲數的,年紀大了的蔬菜種植戶比較守舊,不懂得電商平臺,沒有建立農村蔬菜合作社,也不會微信付款建群銷售的渠道,信息不對稱,才造成供需矛盾激化,導致農民蔬菜爛地裡,城裡蔬菜卻很貴的結果。

大家也都經歷過,從去年臘月年底到正月2月,由於受全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地城鄉之間主要交通公路都處於封鎖狀態,不僅城市小區設卡封閉,農村也是封村封路,禁止外來人員入內。人民生活一度陷於停頓。這可苦了農村那些種植蔬菜大棚的農戶。很多外地供銷商無法按時來進貨。大部分菜農種植的蔬菜,除了土豆,白菜,蘿蔔可以存放久一點。大部分都是短季節性,莖葉類蔬菜,不好存放,過了收割季節就要老了,爛掉,或生苔開花。比如韭菜,菠菜,油麥菜,茼蒿,芹菜等。沒有很好的農商批發平臺對接,很多菜農都心急如焚,甚至有的都爛在地裡賣不出去。

我們的小城城周邊附近就有一個蔬菜基地,這裡的農村離城裡不遠,整個的村裡農民基本靠蔬菜大棚維持生計,村裡居民85%種植蔬菜大棚,在疫情期間村裡和市裡供銷一度陷入癱瘓,封村封路。遠處外地批發商又來不了。五六十歲的農民又沒有能力和渠道銷售,有的甚至都急出了火療泡。像菜花,韭菜,茼蒿這些短期應季蔬菜如果不及時的銷售出去,就會長老,爛在地裡。

村委領導班子瞭解到這個情況以後,在響應政府號召設卡執勤的同時,也不忘為鄉親們出謀劃策,尋找各種辦法幫農民銷售蔬菜。這個村電話城裡各個小區物業,聯繫建立微信群,在微信圈銷售蔬菜,夠50元送貨上門。有的還和小區還建立了信任機制,同意配送到小區門口,實現無接觸送貨。防護很到位。完美解決了菜農的困擾,也極大的方便了城裡居民,不用再去超市遠距離排隊叫號買菜了。



綜上所述,農民有這樣的困擾,也與自己不懂得電商運營,跟不上時代潮流,信息不對等有關。只要多動腦,勤動腦,困難總比辦法少,也虧得村裡基層幹部為民辦實事,有能力,有魄力。農民村裡有好的基層領導班子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