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減負落到實處,助孩子迴歸天性?

海北中公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是隻有敬亭山。

減負最怕的就是被喊成了口號,被誤解搞偏了方向,有的學校天天喊減負減負,其實也只是喊喊口號而已,有的學校搞偏了方向,以為減負就是少佈置作業少考試,結果學生成績沒提高甚至下降了,老師急得不得了,最後還是迴歸原來,甚至佈置更多的作業,學生被作業壓得喘不過氣來。

個人覺得減負確實要落到實處來,這不僅是為了相應教育部的號召,還是為了孩子快樂的童年著想。減負就是減輕學生的負擔,但有些學校怎麼越減越重了,其實是重點,沒把握準。學校開展學習的主要形式是課堂,課堂上學生沒有學好,老師就會佈置很多作業佔用學生課外的時間。試想一下,如果課堂上學校緊張、快節奏地學習,每堂課的知識都能當堂完成,課外的時候就還給學生了。

可能看到這裡,有人想問:怎麼打造高效課堂?我建議大家可以去看兩本書:《從洋思到永威》、《教學革命 先學後教》這兩本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就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法寶。

這是我的經驗,希望對您有用!



只有敬亭山


作為一名教師,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很尷尬。近年來,各級部門一直在鍥而不捨地進行減負措施,一次比一次嚴厲。然而,時至今日,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不僅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沉重。

作為一名家長,內心其實是有些憤怒的。看著孩子日益沉重的書包以及一年難過一年的教科書,心疼而又無奈。

具體的原因只會是一言難盡。說說怎麼做

更實際。

作為教師,我儘量提高課堂趣味性,將晦澀難懂的知識點生動形象化,課後的作業儘量多動手做做有趣的實驗,少搞題海戰術。也許你會問,這樣考的過其他刷題的班級嗎?當然,考不過。只是,作為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不應該只顧著成績和分數,應該兼顧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身心健康。自認問心無愧,其他的就無所謂。

作為家長。見到過身邊許多焦慮的家長。可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人家報了什麼輔導員,我們也要報,一個不能落下,不管孩子能不能消化。可能出於盲目攀比心理,人家能考一百分,你為什麼不行?這樣的家長肯定忘記自己當年考幾分。可能出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將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加在孩子身上,忘記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屬於誰的,更沒有義務為家長完成為達成的夢想。這樣下來,而忽略了,真正需要培養,親子關係,孩子正確人生觀,道德品行這些,需要陪伴孩子一輩子,影響孩子一輩子的重點。我希望以他們為戒。

有些國情,政策無法改變,唯有改變自己的心態,才能真正讓自己孩子減負。





簡單家


減負是一個老話題了,從中央到地方,都有相關的減負文件出臺。減負喊了這麼多年,效果究竟怎麼樣,還不好評判。但什麼是“減負”、如何科學的“減負”倒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所謂減負,大家的理解就是,負擔太重,需要減少、減輕。這種理解沒錯,但請注意,減負是減去多餘的、過重的、不必要的負擔,並不是說不要負擔。

那麼問題又來了,什麼樣的狀況才叫負擔過重呢?舉個例子,低年級的小朋友學習了新的字詞,需要鞏固牢記,老師一般會安排小朋友抄寫幾遍,以加強記憶。但是,如果不是幾遍,而是十幾遍,這就是負擔過重了。因此,那種反覆的、機械的作業都可以認為是過重的負擔。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認真斟酌。

對於家長來說,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或者說衝在前頭。總想著怎麼來讓孩子多學點東西,比如,書法、音樂、美術等等,把孩子學習之餘的休息時間儘量填滿。如此一來,學生的負擔當然重了。這裡就需要家長改變成才觀,要引導孩子去學,而不是強制孩子學,要遵循孩子的興趣,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

教學內容的改革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現在初高中的教學內容相對國外的來講,不僅多,而且難。我們是不是可以可以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不再絞盡腦汁呢?著名特級教師紀連海老師曾說:“減負就是要降低學習難度,高中的數學學到高二的內容即可,學生的負擔就會大大降低。”我們可以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引發學生對某一知識的探究興趣,激發求知慾,這更有意義。


杏壇微語


減負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它還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各方合作,共同努力減負,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減負:

一是老師教學減負。老師要按照大綱足額授課,絕不允許課上不講課下講,課上少講課後講,甚至鼓勵引導學生參加培訓。

二是校外減負。主管部門是規範教育秩序,治理整頓各類培訓機構。培訓機構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要補充,超前教、超前學,違規辦學、沒有資質辦學,這一塊負擔很大、很重,叫做學生痛恨、家長無奈、機構賺錢。這種狀況是不允許的。

三是家長和社會減負。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規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長需求的理念到處流傳,給家長制造焦慮,給孩子製造負擔。我們家長不要盲目追求那些培訓機構炫耀的培訓成績單、廣告、廣告詞。要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讓他們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諸葛阿豆


本身減負這個詞就是有問題的,教育本身就不是什麼負擔,我們的教育不是減負的問題,而是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整個的考試製度的問題,一個以分數至上的教育體系,以升學率考核的制度,你如何來談減負的問題,一個“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已經毀了幾代學生,要想讓我們的教育回到人類正常的教育狀態下,回到自然的環境下,我們就要搞明白什麼年齡什麼教育。我們到底要什麼樣孩子,需要什麼樣的學生?這才是我們要考慮的。

什麼時候我們的教育脫離了“GDP”的方式,我們的學校脫離了“升學率”的模式,我們的教育脫離了唯分數選拔的目標,教育就回歸了正途,那時候就沒有什麼“負擔”可減了!!!


周老師天地合文化


減負是一個相對概念,社會的競爭是殘酷的,在尊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特點進行相應的教育教學應是題中之義。作為學生練好本領,才能更適應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作為教育者,應提早讓學生明白社會的殘酷競爭,而不是一味的減負。


重慶肖云然律師聊法律


合理減輕孩子過重的的作業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