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鬆——金洞管理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工作紀實

草木蔓發,祁山可望。儘管疫情的陰霾還沒有消除,但走進金洞管理區,無不感受到全區人民眾志成城、凝心聚力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豪邁信心和堅實步履。

“3月底前全面完成今年的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工作目標任務,以優秀成績達標迎檢。”1月9日,區黨委召開全區創區工作動員大會,進一步吹響了創建的嘹亮號角,擂響了創建的隆隆戰鼓。

目標既定,使命必達。第一間24小時圖書館、第一個規範化群眾大舞臺、第一間鄉村電子閱覽室……許許多多的“第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鑲嵌在金洞廣袤的大地上,繪製成金洞創建工作的嶄新畫卷。

上下同心 勠力創建

有了明確的目標,前進就有了方向和動力。

區黨委會在動員大會明確目標後,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親自帶頭,靠前指揮,一線調度,精準推進。

管委會迅速跟進,區本級、鄉鎮級、村級三級各自明確具體工作要求,工作事項、工作要求、時間節點、責任領導、督辦人員、工作成效等以辦公室紅頭文件下發,區督查室、創建辦安排專人按時間節點進行調度。

金洞鎮採取“白+黑”“5+2”的工作模式,全鎮上下白天抓目標任務完成進度,晚上查找創建工作短板,一環扣一環,層層推進。這種水滴石穿的韌勁,讓全鎮創建工作一路高歌,從前3個月的落後單位迅速躋身到全區先進行列。

鳳凰鄉制定時間表,確定創建路徑,建立臺賬,一項一項抓落實,一件一件岀新岀彩,交岀了三天抓鄉本級硬件建設、三天抓村一級工作推進、三天抓全鄉軟件資料,一週時間完成9天工作量的漂亮成績單。

全區各級各部門廣泛調動群眾創建積極性,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書捐書,有資源用資源。短短一個月時間,迅速整改鄉鎮文化站2個,建設村級文化服務中心12個,累計添置圖書13000冊,增購電腦70臺,增添桌椅板凳164套……

人心齊,泰山移。如今,金洞創區工作步入良性格局,為全市示範創建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鑑的樣板。

打破瓶頸 創新特色

創建要出新出彩,就要一定的財力支撐。金洞是財政小區,也是財政弱區,錢從何來?

其實,金洞的做法很簡單,一是“擠”,二是“摳”。概括地講,壓縮其它開支保障創建,做到要人給人,要錢給錢。用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何永明的話講,“財政再困難也不能缺創區工作的錢,資金再緊張也必須保證創區工作的正常所需。”

金洞財政報表數字顯示,僅今年頭3個月,財政已撥付創建資金達102.68萬元,這樣的財政支持力度,在金洞歷史上屈指可數。

有了錢,腿腳好伸展。

全區統一規劃,按照“一區一品、一鄉一品、一村一品”和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建好文化陣地、開展文化活動、提升文化技能、保護文化遺產,讓文化的“種子”深植人心。

“創建就是送文化,更要種文化,但不同的技巧種出的文化底蘊千差萬別。”為此,金洞在“硬件建設不丟分、軟件建設要加分、特色建設多爭分”上下功夫,以目標為導向,抓住重點,突出亮點,明確責任,層層督導,上下聯動,形成合力。

在金洞人眼裡,白水河就是金洞的靈魂,在白水河長達50餘公里的親水岸邊,通過新建、改建、融入的辦法,建園造景,精心打造亭臺樓閣,種植特色楠木樹,修建楠木文化主題公園,將文化符號、城市印記融入其中,建成獨具文化底蘊且又生態自然的白水河十里文化長廊。

鳳凰鄉以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為突破口,開闢了江洲電子閱覽室,建設了鳳凰無線網,修建了主題文化公園等文化基礎設施。如今,群眾足不岀戶可看電視、上網,在村可欣賞演出,可閱覽各種讀書和報刊,各種文化大餐滋養著村民的日常生活,群眾的幸福指數日益提高。

講求實效普惠群眾

“月光仔、月嬤嬤,喊你下來喝碗茶……”伴隨“來喝茶嘍”的親切呼喚,左鄰右舍、男女老少聚攏而來,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綠茶在人群中傳遞。孩子們嬉戲打鬧,年輕人翻閱報紙、查找圖書,老人們被電視裡的戲曲節目吸引,在金洞管理區這樣的情景再普通不過。

“以前老年活動中心的閱覽室等都是分開的,不僅建設成本高,利用率也上不去,現在熱鬧多了,效果很好。”石鼓源鄉黨委書記鄧偉說。

金洞地處山區、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針對區情現狀,著力開展流動文化服務。為了使文化下鄉活動更加貼近群眾,金洞利用流動舞臺車、流動圖書館深入基層農村開展“文化走親”鄉土巡演,由文化業務幹部、公益文藝團隊和文化志願者出半臺部分節目,鄉鎮(街道)、村(社區)群眾自編自演半臺部分節目,形成“上級配送一部分,地方組織一部分、群眾參演一部分”的文化下鄉服務體系。

“重點就是按需點單、配套點單。”區黨委宣傳部部長週中心說,各鄉鎮負責收集分析當地群眾公共文化服務需求,根據區級配送額度進行點單,確保服務供給與群眾需求有效對接。

如何把“送文化進農村”打造成金洞公共文化服務的“金字招牌”?金洞出臺了《流動文化服務工作制度》,以圖書流動、文藝巡演、流動培訓為主要內容,通過集中性示範服務、小分隊志願服務、“文化走親”服務、城鄉雙向流動服務活動等渠道,推動流動文化服務成為常態。此外,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務政府採購制度,通過“政府專項資金補助+主辦單位低票價工程+企業冠名贊助”的“三三制”模式,扶持社會資源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

“送戲下鄉、文化志願者活動,是創建工作的要求,是金洞文化繁榮發展的要求,更是全區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要把這件好事辦得更好、實事辦得更實。”金洞管理區黨委書記何德波對於創區工作信心滿滿、擲地有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