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商圈流行測手腕?比起測額頭會更準確嗎?專家解析哪種更靠譜

今(15)日,重慶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清零,但防控措施仍不能鬆懈。隨著越來越多人出門復工,一些市民在進出小區或商圈時發現,測溫越來越流行測手腕。那麼,比起測額頭,測手腕有哪些優勢?測出來的手腕溫度與額頭溫度有沒有差別呢?15日,記者走訪了部分商圈和小區。

商圈——測手腕更快捷人們更配合

3月15日上午,記者看到,觀音橋北城天街香港城1樓兩處出入口均設立了卡點,保安拿著白色體溫計正對進入人員的手腕部位進行體溫測量。

“多數時候測量手腕,這樣會讓測溫速度快一些。偶爾也測額頭,但有時怕一不小心碰到顧客的額頭和眼睛,不太禮貌。”該保安告訴記者,這兩天,前來北城天街的顧客慢慢多了起來,對測溫工作來說也是一個考驗。

小區商圈流行測手腕?比起測額頭會更準確嗎?專家解析哪種更靠譜

▲北城天街,保安對一位女士進行手腕溫度的測量

記者觀察統計,5分鐘內,該保安先後對20多人的手腕部位進行了測量,顧客都非常配合,提前挽起袖口,測試完成後有序進入。

記者發現,多數人手腕部位測出來的體溫在35-36度左右,但也有的人手腕部位測出來的溫度較低,甚至有33度、34度這樣的情況。

“我們遇到過測出來32度、33度,甚至有時候讀不出來的情況。”該保安告訴記者,“如果手腕處溫度測出來太低,就對額頭進行測試,有時候同一個人不同部位測出來的溫度都大不一樣。”

小區——測手腕溫度相對穩定且較禮貌

隨後,記者來到兩江新區中振湖霞郡小區。小區物業保安對進出人員的管控仍然沒有放鬆,測體溫、登記、出示出入證後方可進入。

上午10點42分,有人來到門崗,試圖進入小區。“老師,請問走熱沒得?”測溫前,手拿測溫儀的保安這樣問道。

“剛剛從超市買了一大包,提回來就是有點熱。”對方答。

“那測一下手腕嘛。”在距離對方手腕約2釐米的位置,保安拿著測溫儀進行了測量。

“35.6度,正常,可以進。”測量完畢,保安還體貼地報上了測量結果。

記者注意到,該小區在進行測量體溫的過程中,保安人員多數時候測量的是待進入小區人員的手腕部位。

小區商圈流行測手腕?比起測額頭會更準確嗎?專家解析哪種更靠譜

▲小區門口,物業保安對進入人員測量手腕部位體溫

“前段時間也測量額頭,但測量時發現有一些不方便。” 小區負責體溫測量的保安張懷成告訴記者,他今年55歲,是重慶源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名保安,在該小區從事保安工作已經兩年多,疫情防控期間,主要負責測量體溫。

記者瞭解到,該小區現有住戶400多戶,常住人口有500多人。

疫情防控期間,只要是張懷成上班,每天,他大約要對100-200人進行體溫測量。反覆測量體溫的過程中,他也找到了一些規律:“手腕部位有衣服遮擋,相比裸露的額頭,測出來的溫度相對穩定一點,而且測手腕時,我和對方的距離也可以稍微遠一些,這樣也顯得較為尊重和禮貌。”測試這麼多天下來,他也發現,同一個人測試額頭和手腕,溫度的確會有差異。

實測

額頭與手腕的確存在溫度差異

既然測出來的體溫會有差異,哪個溫度更準確?

採訪張懷成時,記者注意到,他們所用的測溫設備屬於醫用紅外測溫儀。記者用其測溫儀在門崗外的露天環境,對自己的額頭和手腕以及手心部位分別進行了測量。測試發現,記者的手腕部位體溫為35.2度,額頭部位的溫度為36.1,手心部位溫度為35.9度。幾分鐘後再次進行測試,手腕與額溫還是有差異。

小區商圈流行測手腕?比起測額頭會更準確嗎?專家解析哪種更靠譜

▲測量出來手腕的溫度,總體來說,比額頭稍微低一些

“依據我的測量經驗來看,手腕溫度比額頭要低,而且還有個體差異。”張懷成告訴記者,據他測量發現,不同外部環境溫度、不同的人、不同部位、不同時間,測試出來的數值都有不同。

既然測試出來的結果會有不同,那麼,物業如何對進入人員進行篩查呢?

張懷成所屬的重慶源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湖霞郡管理中心客服主管王穎告訴記者,為了做好疫情防控,此前,他們封閉了小區後門,只保留車庫出入口和大門出入口,同時,為了做好測溫工作,他們採購了多臺測溫儀,“每次測溫儀投用之前,我們都要反覆進行測試,就拿我們物業工作人員來當小白鼠,如果測出來溫度確實差太多,我們會進行調試,如果調試之後還無法正常使用,我們就會棄用,再採購。”

她告訴記者,為了儘量不接觸到業主,他們都採取非接觸測溫,如果手腕部位測出來的溫度偏低或偏高,他們會進行再測,“讓對方稍事休息後,再測其額頭或者手心、手腕,並詢問其身體狀況,綜合考慮是否放行。”

解釋

手腕溫度比額溫低

環境溫度低可調整儀器

記者諮詢了廣東佛山一家生產紅外產品的醫療公司,工作人員關先生表示,市面上售賣的人體專用的紅外測溫儀,測量溫度範圍一般都在30度到50度。

關先生解釋,同樣的環境溫度下,測試出來人體的手腕溫度確實比額頭溫度要低一些,一般會低0.5度左右,因為額頭部位皮膚薄一些、血管多一些,所以,測出來溫度會比手腕的溫度高。此外,額頭裸露在外,受環境溫度影響大,波動也較大。因此,如果外部環境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測試手腕相對好一些,也可以避免接觸眼睛等造成交叉感染。

他建議,使用紅外測溫儀最好是在室內環境溫度20度左右的情況下,保持30釐米之內的測量距離(測量距離越近越好),這樣不管是測額頭還是測手腕,測試出來的結果相對都比較準確。

他還告訴記者,目前,市面幾乎所有的測溫儀都會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因此,測溫人員在進行體溫測量前,需熟悉測溫儀並瞭解其使用原理。如果外界溫度在10度左右,測出來的人體體溫也會相對偏低,據他們實驗數據,這種情況下,測出的人體體溫多在35度左右。正常情況下,人體體溫在36度左右。在重慶,如果外部環境溫度在15度以下,而大多數人測出來體溫又都是35度,這時,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人為對測溫儀器的溫度進行調整和補償,可以加1度後再進行測量。

提醒

是否發熱需根據全身情況綜合研判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急診科主治醫師劉春光告訴記者,測量體溫除醫用的口測法、腋測法、肛測法三種,還有在家庭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用紅外測溫儀來測額頭和測耳後。

紅外測溫儀除了測額頭和耳後,還可以測內關(手腕附近),因為內關距離手掌部位較遠,受末梢循環影響小,測出來的溫度相對穩定,而且也可避免像測量額頭時接觸損傷眼睛。額頭部位的血管分佈要豐富些,所以,測試額頭的溫度相比測試手腕的溫度要高一些。

同時,測量部位的皮膚同樣也影響體溫。比如皮膚有燒傷、疤痕等情況,測試出來肯定就不十分準確。另外,發熱是全身性的,真正發熱的病人,除了體溫高,還伴有全身痠痛,頭昏、頭痛,精神差等症狀,單純只看一次體溫測量結果是不準確的。

劉春光提醒,紅外測溫儀只用於對發熱患者的初步篩查,判斷是否發熱,還需要用傳統的體溫計和綜合自身情況來判斷。如果市民在平時進出小區或者單位時,測出來體溫較高,可以多測量幾次或者換一種測量方式,如果還是測出來溫度較高,那就再瞭解是否有其他症狀,進行綜合研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