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聚焦|中國戰“疫”的人權細節

中國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過程。

在同病毒生死較量的戰“疫”中,放在第一位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首要人權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以及平等保護原則,一個個人權細節彰顯其中。

生命權和健康權

處於戰“疫”一線的醫生楊曉在短暫的休息中止不住地流淚,分別一週,寶寶看著視頻裡的自己竟然不認識了。

那是與死神賽跑、分秒必爭的一週,也是最先發生疫情的武漢史無前例關閉離漢通道的一週。

15家全球頂級研究機構的建模分析顯示,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隔離事件,疊加各地的緊急響應措施,讓中國感染者減少了70多萬人。

中國人民大學學者劉英表示,這是大疫當前必須採取的果斷舉措,是對生命權和健康權的優先保護。

中國聚焦|中國戰“疫”的人權細節

1月31日,在湖北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南一西四病區,由於病房裡沒有電腦、電話和手機,山東援鄂醫療隊醫生耿治英將患者情況寫在紙上告訴同事。新華社發

疫情發生以來,“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鮮明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宗旨立場。

在疫情高峰時,武漢每天增加3000張病床,最終建成86家定點醫院,16家方艙醫院,總計6萬張床位。

中國調動全國各地330多支醫療隊、4萬餘名醫護人員馳援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省,展示全力救治患者生命的決心。

經兩次申請,24歲的佘沙終於加入四川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

“每個人都有追求健康的權利,無法用其他任何東西取代。”佘沙說。

中國聚焦|中國戰“疫”的人權細節

2月23日,24歲的佘沙(左)在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病區的清潔區防護操作間內協助做準備的同事。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治癒後,武漢市民黃小娟的母親除了感激佘沙這樣的醫護人員,也改變著生活態度。“她現在很注意增強身體免疫力。”黃小娟說。

已奮戰了60多個日夜的楊曉很清楚,國家為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並儘快取得戰“疫”勝利而付出巨大。

在14億人口大國“拉網式”排查,應檢盡檢、應隔盡隔、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清零”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發熱患者和密切接觸者。

在醫保基礎上,政府財政支付治療費用,不讓任何一個感染者因費用問題而得不到治療。

“生命權和健康權是最基本的人權內容,中國各地全力救治和保護的舉措果斷而有力。”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偉說。

生存權和發展權

看著9歲的孫子疫情期間用智能手機上網課,山西省萬年飽村脫貧村民仁愛先很感慨。

去年,仁愛先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萬元。他家是全村首批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摘帽只用了3年多。眼下,他正準備去村裡的合作社種香菇。

中國聚焦|中國戰“疫”的人權細節

山西省中陽縣萬年飽村舊村(上圖)和新村(下圖)對比圖。新華社記者呂夢琦攝

減貧是保障人權實現的基本途徑與重要舉措。中國承諾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生存權,是中國的首要人權之一。

戰“疫”不誤戰“貧”。3月6日,中國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發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中華民族存在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將獲徹底解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也將在中國提前10年實現。

中國正在積極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針對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可能返貧或新致貧的困難群眾,中國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兜底保障工作。

中央黨校教授李雲龍表示,擺脫貧困涉及很多方面的人權,其中生存權是最基礎的。

本月10日,山東歌爾股份公司的“返崗專列”跨越2500公里,從外地接回符合復工標準的660名員工。

中國聚焦|中國戰“疫”的人權細節

3月10日,山東歌爾復工專列抵達青島,工人陸續出站。受訪者供圖

發展權是中國的又一項首要人權。

中國要在防疫與發展中取得平衡,復工復產就是穩就業、穩經濟、穩發展。

北京、浙江、廣東等地採取專列專車方式“點對點”接返工人復工;安徽用人臉識別+電子圍欄技術嚴格管理施工人員出入施工區域……中國各地有序推進復工復產。

山西太原太重鐵路工業園區內,佩戴口罩作業的工人忙碌不停,機器轟鳴之聲不絕於耳,一批出口歐洲國家的車輪正在趕製中。

園區辦公室主任周曉偉說:“這批訂單是去年簽訂的,佔我們全年出口訂貨的一半左右。”

截至目前,全國除湖北外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超過95%,企業人員平均復崗率約80%;中小企業開工率在60%左右。

中國聚焦|中國戰“疫”的人權細節

2月9日,在青島城陽區一企業車間內,工人對設備進行檢修準備復工。新華社記者李紫恆攝

九三學社中央法律專門委員會委員於加華表示,這次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既緊緊依靠人民,又著眼於發展增進人民福祉。

平等保護

疫情暴發期,武漢市醫療資源緊張,面臨治療時機延誤、疫情持續擴散的雙重壓力。

除了大幅增加定點醫院和床位,政府緊急將一批體育場館、會展中心改造為方艙醫院,用於收治輕症患者。首批4000張床位的3家方艙醫院僅用29個小時就告建成。

本月10日,被視為“生命之舟”的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累計收治1.2萬餘人。

中國聚焦|中國戰“疫”的人權細節

3月10日,武昌方艙醫院最後一批痊癒病人共49人出艙。這是兩名青海醫療隊隊員等待出艙時小憩。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在那裡,我們都得到了同樣細緻的治療和照顧。”64歲的武漢治癒患者文昌平說。

在華外國人也一視同仁。來自拉脫維亞的留學生文玲就讀於蘇州的中國人民大學絲路學院,她現在正忙著寫畢業論文並每天早晚兩次報告體溫。

文玲所居公寓採購了溫度計、消毒水、口罩等防疫物資,向居民發放。當地政府部門還成立了面向外籍人士的聯合翻譯小組,防疫通知、公告、求助熱線等信息同步傳達到位。

“中國防疫鮮明體現了平等不歧視原則。” 張偉說。(記者王建華、楊丁淼、喻珮、呂夢琦、吳書光、樂文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