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材料开始,中国半导体终将不再被卡脖子?

半导体材料是指电导率介于金属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在欧/厘米之间,一般情况下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材料是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

半导体材料行业全面复苏

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可以看到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呈现逐年增长的姿态,从2001 年的 1472.5 亿美元一路提升至 2019 年的 4110 亿美元。虽然在 2019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略微下滑主要由于全球贸易环境的紧张,以及半导体最主要的下游消费电子市场自 17H2 的疲软,但是在 19H2 我们也看到了半导体市场随着 5G 时代到来的重现生机。

从材料开始,中国半导体终将不再被卡脖子?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情况

从 2018 年 12 月开始,半导体月度销售额持续下滑至 2019 年 5/6 月,但是从 6 月开始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呈现恢复的态势,环比数据明显优于 2018 年同月份环比数据。

从材料开始,中国半导体终将不再被卡脖子?

2018 年及 2019 年全球半导体月度销售额对比(十亿美元)

中国市场巨大,国产替代需求强劲。而对于未来的半导体市场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将会是未来最大的半导体市场。2015 年中国在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上占据了全球的 24%,至 2019 年中国已经将其占比提升至 35%。

从材料开始,中国半导体终将不再被卡脖子?

中国近年占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情况(十亿美元)

从材料开始,中国半导体终将不再被卡脖子?

2016~2021 年全球半导体各应用市场的年复合增速预测

然而虽然中国市场巨大,但是在半导体领域目前仍然处于关键器件被海外“卡脖子”的状态。在2019年华为事件后,中国已经开始加速国产链的重塑,几乎所有科技龙头,甚至部分海外龙头也在加快国产链公司导入。从市场上看,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超万亿,半导体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部分,而超三分之二的半导体产品需从国外进口,高端领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情况急需改变。

国内半导体制造建厂潮

2017~2018年是中国半导体制造投资的高峰期。有将近30座半导体工厂在规划和建设中,这些在建项目主要以12英寸产线为亮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在建、计划建设的8英寸、12英寸代工厂(FAB)合计高达46座。其中12英寸厂29座,8英寸厂12座。2017~2020年,全球有62个晶圆厂或产线将投入生产,其中有26座在中国,占比高达42%。

除了这一波半导体代工厂建设高潮之外,其他一些有特色的半导体项目也在各地紧锣密鼓地布局中。

从材料开始,中国半导体终将不再被卡脖子?

国产替代空间测算

国内半导体材料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半导体材料是推动半导体产业进步的关键因素。半导体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而半导体材料作为半导体产业的直接上游,未来具备一定的国产替代空间。

近年来,国内半导体晶圆厂的建设进程加快,晶圆厂建成之后,日常运行对半导体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

半导体材料作为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从目前国内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其差距远大于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产业发展进程甚至落后于半导体装备。

半导体材料是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上游原材料和设备的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从材料开始,中国半导体终将不再被卡脖子?

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目前在国内半导体制造环节国产材料的使用率不足15%,先进工艺制程和先进封装领域,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率更低,本土材料的国产替代形势依然严峻,且部分产品面临严重的专利技术封锁。

未来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进口替代,没有半导体材料的自主创新,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是空中楼阁。如果不能早日实现材料与设备在内的产业配套环节的国产替代,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将受制于人。

当前国内半导体材料的发展正在快速迎来突破,在过去十年,我国半导体材料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以超纯试剂、CMP研磨垫、靶材、研磨液、大硅片为代表的国产半导体材料进入主流晶圆制造产线进行上线验证,部分产品实现了批量供应。

同时,大基金的进入,大力推动了本土材料产业的资源整合和海外人才引入的加速。虽然目前产业总体正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认为,未来5-10年即将成为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综合来看,我国半导体材料产业链正历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重大变革。

从材料开始,中国半导体终将不再被卡脖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