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成“戰疫減壓閥”

“您好,這裡是市覺知心理服務工作室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到您?”在湖北省十堰市民政局的統籌安排下,十堰市覺知疫情心理援助熱線工作室裡的寧靜、山木、萬家福等心理專家老師們,每天都會重複十幾遍的話語,他們耐心地傾聽著電話另一端求助人的各種問題,用豐富的專業知識掃除人們心中的陰霾,用聲音撫慰一顆顆壓抑焦慮的心靈。

深夜來電,獨居女子嚎啕大哭5分鐘

十堰市覺知心理援助熱線開通以來,寧靜和她的同事們,無論白天黑夜,只要一聽到電話鈴聲,整個人立即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一種“無我”狀態之中……

3月2日晚,桌上鬧鐘的時針已經指向午夜零時了,剛剛整理好當天熱線接聽記錄,寧靜老師正準備上床睡覺,可是此時悅耳的電話鈴聲又響了起來。打進電話的是一位姓張的女士,她滿是歉意說:“這麼晚了,還打來電話……”可話還沒有說完,就開始嚎啕大哭。寧靜在電話這邊靜靜地聽著,直到5分鐘後,對方才停止哭聲,並連連表示歉意。寧靜趕緊安慰她:“這是24小時心理熱線,任何時候都歡迎您打來電話。您一定是心理憋屈得難受才會哭的,我非常能理解您,我也很願意陪著您……您現在感覺好一點了嗎?”經過一番撫慰,張女士的心情終於平復了許多,然後就開始傾訴自己的困擾,原來她在江浙一個大型批發商城開店。年前剛回到十堰,一個人居住在妹妹家中。沒想到因這疫情被困在了十堰,讓她遲遲不能回去復工,眼看著別人的生意都紅紅火火了,她卻像一隻困獸一樣不知所措。這意味著她的客戶都將因為她的缺席而流失殆盡。如果破產,多年的辛勞都將歸零,她不甘心,也接受不了這個現實。“我已經失眠一個星期了,我這個店值一百多萬啊,是我這麼多年辛辛苦苦掙下來的,如果破產,那還不如讓我得新冠肺炎死了算了,我現在真的是生不如死!”

在對方傾訴過程中,寧靜發現,整整一個多月,只有張女士一個人獨居在妹妹家中,這可能就是導致她情緒淤堵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情緒的淤堵會限制、狹隘她的思維,面前的困難會被無限放大。對這種心理問題,除了加以共情、安撫,讓對方的情緒得到舒緩,接受當下疫情期間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外,寧靜又重點激發張女士面對困難的勇氣與動力,啟發她多方面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最終,張女士與寧靜愉快地聊起了未來。接近尾聲的時候,寧靜又與她探討了如何更好地度過目前獨居的生活,建議她多與自己的生意夥伴溝通互動加深情感與信任。

最後,在張女士的感激聲中,雙方結束了這次諮詢,等寧靜睡下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凌晨1點多了。

在開展心理疏導過程中,除了加強自己接聽心理熱線的專業素養外,寧靜和她的同事們還要始終關注官方關於疫情相關的政策,以便更好地服務那些因為不能復工復學而導致內心焦慮的來電者,而這類人群的求助電話佔整個來電中的一半。

耐心解憂,陪伴受傷的心靈

除了基於現實的焦慮,在寧靜和她的同事們接到的求助電話中,處於抑鬱狀態的來電,佔心理熱線三成左右,其中最典型的是諮詢師山木接聽的劉大姐案例。

劉大姐自述,從正月初三丈夫因為感冒發過一次燒開始,她整個人的狀態就不好了,除了一天恨不得一半的時間都在關注疫情消息,她還不停地給在家的丈夫和兒子量體溫,不停地提醒他們千萬要小心,千萬別染病。時間久了,丈夫說她是神經質,兒子見了她都躲避。可她就是忍不住,半個月前,她感覺自己的狀態更不好了,經常想哭,但又怕丈夫兒子嫌棄,於是她只有忍著,可內心卻十分痛苦。

說到這裡的時候,劉大姐哭了。在哭的過程中,她不停地問山木老師,“我在電話裡這樣哭,你會不會嫌棄我、煩我啊?”在得到山木老師幾次確認沒有問題,會陪著她盡情哭個夠的時候,劉大姐這才痛痛快快地哭出來了。

三天後,估計是出於擔心山木老師嫌煩的心理,劉大姐又把電話打給了寧靜老師,她說自己這幾天雖然好了一些,但總還有想哭的感覺。寧靜覺得這一次,可以和劉大姐一起深入探討一下,為什麼在疫情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的情況下,她對家人還有那麼大的擔心?為什麼她的情緒還是那麼低落?

經過寧靜深入瞭解,得知劉女士抑鬱的真正根源,是她家裡的兩位長輩分別因為意外的車禍而罹難,這兩次車禍恰恰都跟自己有關,這讓她十分愧疚。寧靜幫劉大姐分析,對死亡的恐懼、對已逝親人的愧疚,被深深地埋在了她的潛意識裡,這次疫情再次觸發了她對死亡的焦慮,因而總是擔心丈夫和兒子染病。而她不尋常的舉動又總是招至丈夫和兒子的厭煩,加之他們又沒有實時地給予她情感上的支持,這才導致她內心產生極大的痛苦。

在得知了自己問題的根源,劉女士深深地舒了一口氣。她說,原來她對親人這麼擔心,跟這次疫情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關聯。“雖然劉女士的心病不會那麼快痊癒,但‘看見即療愈’,她如果能進一步地諮詢,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寧靜說。

劉女士第三次打來電話是在一個早上,她說今天的太陽真好,因為自己的家後面就有一座山,所以,她早早地出來爬山了,心情還不錯,所以打個電話來感謝一下。這讓寧靜十分欣慰。

專業指導,成為防控疫情減壓閥

萬家富老師,是十堰市僅有的幾個高級心理專家之一,退休前也是該市知名的教育家。巧的是,在他接聽的近30個電話裡,有一半以上都是學生的家長,他們當中大多都是因為孩子在家上網課,學校要求家長兼職做班主任而導致的親子大戰。其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有4個女兒的方女士,她的小女兒今年12歲上初一,孩子在家裡十分頹廢,什麼都不願意幹,連喝水、吃水果、吃飯這樣的日常生活小事,她這個做媽媽如果不給她幫忙,她都不會去喝去吃,在家上網課那更是一百個不情願。這幾天,孩子還經常站在陽臺上,打開窗戶說,我找不到活著的意義,還不如死了算了。

萬家富老師首先告訴方女士,這段時間發生親子問題、學生厭學的情況比較多見,不止她一個人遇到這種問題,這讓方女士內心的焦慮一下子減輕了很多。然後他又問她,孩子是誰帶大的?這一下子打開了方女士的話匣子,倒出了自己的一肚子苦水:讓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前面三個女兒,因為自己和丈夫當年打拼生意從來沒管過,但個個順利考上大學找到好工作。而這個老四,是她全職在家養育的,卻養成了今天這樣懶散無心學習的樣子,這讓她傷透了心,“早知是今天這個樣子,當初就不該生她!”

萬家富老師便詳細地告訴方女士,青春期的孩子的特點,作為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答疑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孩子的問題對應的都是家長的問題。全職養育孩子,如果沒有科學的育兒知識與方法,常常會對孩子造成過度溺愛、過多包辦、管控,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沒有機會充分體驗生活而造成感覺剝脫,自主缺乏,因而很容易失去學習、生活的動力。

方女士深切地感受到萬老師說的句句都是實情,句句都在理,她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萬老師接下來又告訴她要改變自己的養育模式,提高自己的認知,在家中做好青春期孩子的教練而不是繼續做一個保姆,她表示十分認同。最後萬老師還為她推薦了幾本親子教育方面的好書,掛電話之前,方女士連連道謝稱自己今天這個電話打得太值了。

嚴冬已去,春天正繁花似錦地來了。十幾天來,寧靜和同事們接聽了近百個心理熱線電話。雖然他們在家裡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顧,在兼顧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在社區做志願者,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們不分白天和黑夜,熱情而又耐心地認真對待每一個接起來的電話,以自己的專業素養用心傾聽每一個來訪者的心聲,幫助他們疏通心理困惑,發揮著疫情減壓閥的作用,他們就是這場戰“疫”中守護人們心理健康的“天使”。(本文涉及人員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