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小事|“因為鮮活的你我,日子才閃閃發光”

澎湃新聞訊

武漢全面“封城”已有一個半月的時間了。

這一個半月來,絕大多數武漢人只能待在隸屬各個社區的家裡,鄰里之間的關係從未像現在這麼重要。

自今日起,澎湃新聞開闢“武漢小事”專欄,講述疫情期間武漢人的家長裡短,講述那些掩蓋在大疫情背景下的日常生計。

武漢人民一定能夠度過這段艱難的歲月。

“四年前的今天,我們在哪?四年後的今天,我們又會在哪?不是因為四年一次,才被重視;而是因為鮮活的你我,日子才閃閃發光,值得銘記。”武漢礄口區市民劉夏(化名)在2月29日的日記中寫下了這句話。

從1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至今已超過50天,劉夏說,在這期間,除了考驗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身體承受能力和經濟承受能力之外,還有一種能力在此次疫情中脫穎而出:鄰里互救能力。

劉夏所在的小區同馨花園雍豪府位於武漢漢口中心區域,小區三公里範圍內有武漢協和醫院、同濟醫院等多家定點醫院以及江漢方艙、礄口方艙兩家方艙醫院。據她介紹,小區內估計有30%的家庭是醫護家庭,有10%的醫生在抗疫一線。封城後在小區隔離的人數保守估計有1000人左右。

“小區的自救是從業主開始的。”劉夏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封城當天,小區就有業主組建了團購群,正值過年,物業有的員工已經回家過年,有的員工感染了新冠病毒,而鄰里之間的互助互救在封城期間發揮了巨大作用。

小區業主的自救

劉夏坦言,武漢在1月23日上午10點的封城來得有點突然。“當時大家都措手不及,幸好因為過年,家裡已經有了一定的物資儲備。”

封城當天,小區的熱心業主就立馬組建了團購群。團購群的團長都是業主,也是鄰居,負責組織大家一起團購。團長首先要經物業授權為小區代表,然後與商超取得聯繫,團購數量達到要求,就可以聯繫車輛去超市取貨。遇到團購數量較大的情況,團長會與相關部門取得聯繫,安排公交車輛運送貨物。

據劉夏回憶,團購群建立之初,由於缺乏物業的統一組織,大多數參與的志願者又是由各個單元自發報名的,大家都處於摸索的階段,菜品種類、組織分發、安全防護等方面的問題很快就一一擺在了大家的眼前。

“好在最終大家都積極響應團長號召,統一意見,只保必需,不保個性需求。”劉夏稱,經過磨合之後,小區志願者團隊很快步上了正軌,一切都變得井井有條。

團購新鮮肉比“搖號買房子”還緊張

為了滿足大家的日常需要,小區業主們組建了各種團,他們身兼多重身份,業主、團長、志願者、搬運工、理髮“Tony老師”……

這些團購小組也有明確的分工,有專門負責對接菜販老闆的,有全民直採的,有專門對接大型商超的,取貨方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情況下,菜販老闆會按訂單送到各家門口,無接觸配送;全民直採的只負責團購,由業主聽通知下樓拿貨。

如果是商超,就由團長組織聯繫車輛去超市拿貨,並由各單元志願者下樓取貨送到各家門口。取貨順序是由團長在群裡發佈指令,大家有序分批進行。

劉夏表示,有一位對接大型商超的“團長”不僅熱心,而且行動力超強,幫大家聯繫到了新鮮便宜的“助農青菜”,還解決了包括肉、水果、衛生用品、洗護用品等在內的日常生活需求。

有業主說,為了可以團到新鮮的肉,不敢上廁所,不敢開小差,笑言比“搖號買房子”還緊張。

小區的團購經歷了從混亂到有序的過程,由於安全防護措施始終做到位,劉夏所在的小區沒有因為團購而出現新增病例。

鄰里互助升級

小區的鄰里互助不止於團購買菜,業主們還會在群裡發佈自家有的菜肉或物品信息,有需要的鄰居會發個回信。各家會把東西提前掛在門把上或放在準備好的“無接觸存貨盒”裡,有需要的業主過來自取。“按照大家的說法,現在在群裡,大家都熟得不行,但還是‘見面不識’。”劉夏說。

劉夏介紹,除了買菜送菜,小區裡還出現了為大家提供理髮服務的“Tony老師”。他是自己所住單元的一位業主,平時他會在群裡喊一聲,有沒有需要理髮服務的?鄰居們就在群裡報名,大家按號排隊,防護到位,“Tony老師”就會到各家樓層的通道為大家理髮。“但是出於安全考慮,這個服務僅限於我們這個單元。”

由於小區毗鄰醫院,醫護家庭在小區內的佔比不低。不過,劉夏稱,業主們從來沒有產生過牴觸情緒,還會自發為不能及時取菜或得到團購信息的醫護家庭送菜或發送團購提醒。群裡的醫護人員們也會在群裡分享抗疫知識,提供病症處理方法。

“在肆虐的疫情中,是醫護人員吹響了戰鬥的號角,是鄰里溫暖的力量如燎原之火,大家共同抵抗新冠病毒,抗疫的勝利終將屬於我們——英雄的武漢,英雄的武漢人民。”劉夏在日記中寫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