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科技抗疫,就是這樣"硬核"!

3月12日下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第41次新聞發佈會,通報廣東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況,重點介紹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的最新進展。​

新聞發佈 | 廣東科技抗疫,就是這樣

//疫苗研發取得階段性進展//

省科技廳副廳長龔國平介紹,近期以來,廣東堅持疫情防控和科研攻關兩手抓兩不誤,主要進展情況如下: 一是以科研攻關推動臨床救治。聚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五大主攻方向,以臨床救治為核心導向,科研人員爭分奪秒、日夜攻關。其中,在疫苗研發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免疫動物產生了抗體,部分疫苗即將進入動物攻毒保護試驗和安全性評價。 二是推動可重複使用口罩等防護物資的研發生產。省廣業集團整合技術資源,研發生產出一百多臺口罩機,同時還向中航工業、中國船舶、中國兵器等企業無償提供口罩機的技術圖紙,為疫情防控作出積極貢獻。廣東省已經研發出多款可重複使用的民用口罩,經相關機構檢測,可連續使用7天以上,滿足設備需求。 三是抓好科技惠企行動。組織團隊赴高新區,為高新技術企業派送高科技防控產品,宣講科普知識,幫助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深化科技興農服務,向科技型企業新增貸款超過160億元。深入實施"一免兩減半"政策,全省科技孵化器為在孵企業減免資金超過1.3億元,同時啟動1.2億元的創新券專項資金,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 四是部省聯動、省市聯動、部門聯動推動科研攻關。支持我省科研機構參與科技部應急專項,面向社會廣泛爭取2200多項防控技術和產品目錄。發揮廣州、深圳等地市的積極性,省市兩級財政資金投入1.72億元,支持了130多個項目。加強部門聯動,統籌推進藥物研究、應急審批和臨床應用,為實驗動物運輸開通綠色通道。 五是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和援助。我省高科技企業研製的病毒檢測試劑盒已在26個國家使用,並向伊拉克、伊朗、日本、秘魯等國家捐贈超過8萬份,及時派出專家隨同國家支援隊幫助伊拉克建設分子檢測實驗室,並積極開展醫療救治。 六是牽頭研究制定生物醫藥創新政策。針對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爭取近期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強化核心關鍵技術供給,儘快爭取建設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加強科技倫理和生物安全管理。

新聞發佈 | 廣東科技抗疫,就是這樣

//高水平實驗室取得50餘項重要成果//

近年來,廣東圍繞十個重點領域打造的一批高水平的省實驗室,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什麼作用?龔國平介紹,截至目前,由鍾南山、徐濤等十多位院士專家主動牽頭,省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40餘家都參與了科研攻關,著眼解決防控救治一線的重大問題,在病毒溯源、致病機理、快速檢測、藥物疫苗、醫療器械等領域取得了50餘項重要成果,有力地推動了疫情防控和臨床救治工作。 "鍾南山院士帶領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在快速檢測、老藥新用、疫苗研發、院感防控、動物模型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的重要成果,為廣東乃至全國的新冠疫情防控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龔國平說,該實驗室聯合廣州海關P3實驗室於2月初成功分離出新冠毒株,並從患者糞便和尿液標本中分離出病毒,對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此外,該實驗室還開展臨床研究的血必淨注射液、連花清瘟膠囊、氫氧混合吸入器等都已納入了國家的診療方案;研製出智能化的咽拭子採樣機器人;大力推進mRNA等疫苗的研發,也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 龔國平繼續舉例,廣東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聯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等於1月29日率先採用磷酸氯喹對新冠肺炎患者開展臨床治療研究,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該藥已列入國家第六版的診療方案。該實驗室還積極開展抑制炎症風暴、減少重症發病率的新藥研究,並開發了新冠肺炎AI輔助診療系統。

//AI系統助力快速準確診斷新冠肺炎//

傳統的人工閱片存在著速度比較慢、基層的醫生經驗不足容易漏診等現象。怎樣讓一線的醫務人員儘早儘快、儘可能準確地診斷新冠肺炎?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林天歆先生介紹,根據以往AI開發的經驗,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有助於提高閱片醫生的工作效率和準確性。新冠肺炎AI輔助診斷系統是基於50萬份臨床影像學的大數據,利用深度學習、遷移學習等人工智能的前沿技術開發的基於胸部CT和X光的系統。

"相比人工閱片,AI診斷系統有三個優勢。" 林天歆進一步解釋,首先,該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診斷新冠肺炎。有經驗的影像科醫生看一個患者的CT大概要花15分鐘到20分鐘,AI輔助系統只需20秒,且準確率達到90%,相當於一個省級三甲醫院影像科副教授的水平。

其次,該系統可以對胸部CT每一個層面的結節、磨玻璃影和實變進行自動的識別、標註、定量分析,其嚴重程度跟患者的吸氧頻度、吸氧飽和度、酸鹼平衡以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等都有密切關係,有利於醫生儘早判斷和干預。

第三,AI診斷系統通過對同一個患者用藥前後的CT影像進行分析對比和定量計算,系統可得知用藥前後的變化,判斷藥物是否有效,指導臨床的用藥。

據介紹,目前,新冠肺炎AI診斷系統已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的雲平臺線上部署了,並已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新疆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進行測試及使用,爭取儘快在全省、全國推廣應用。另外,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國外的醫療機構也可以通過雲平臺連接AI系統進行使用,讓新技術和全球的醫療機構進行分享,為阻止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的蔓延作出中國的貢獻。

新聞發佈 | 廣東科技抗疫,就是這樣

//咽拭子採樣機器人符合規範採樣需要//

鍾南山團隊開發的咽拭子採樣機器人,相較現在的人工採樣模式有什麼優勢?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介紹,機器人採樣首先保護採樣的人,避免醫護人員採樣看口腔時從呼吸道傳染;其次增加取樣的真實性,核酸檢測的陽性率有時會出現較大差別,而機器人操作,符合鼻拭子和咽拭子的規範採樣的需要。"現在做了幾十個人的試驗,細胞數量的符合率不錯,要進一步觀察病人符合率的情況,還需要進一步證實,目前核酸還是確診新冠病毒最主要的方法。"

新聞發佈 | 廣東科技抗疫,就是這樣

//冷凍電子顯微鏡描繪滅活新冠病毒影像//

前段時間,深圳的科研團隊首次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描繪了滅活新冠病毒的真實影像,這一項研究成果對認識新冠病毒有何進一步的幫助?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介紹,冷凍電子顯微鏡是一種可以觀察被快速凍結到-196°C的活的蛋白、病毒等生物樣本的電子顯微鏡。3月1日,研究團隊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分析技術,首次觀察到了經滅活後新的冠狀病毒的生物接入狀態,特別是捕捉到了新型冠狀病毒侵染宿主細胞的一個重要的中間狀態——病毒正處於識別和附著於宿主細胞並準備與細胞發生融合時的狀態。這是科研工作者首次在冷凍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新冠肺炎全病毒入侵細胞的真實狀態,為新型冠狀病毒的識別、鑑定和臨床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礎,對下一步推進疫苗和藥物的研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聞發佈 | 廣東科技抗疫,就是這樣

//僅用1個月完成人源化小鼠動物模型//

據瞭解,新冠病毒是通過一種酶(ACE2)來感染人類,小鼠身上也有這個酶,只是和人有比較大的差異,導致小鼠對新冠病毒不易感。

"所以我們想到了人源化技術。"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研究員吳光明介紹,技術團隊採用人源化技術,把動物源換成人源,通過基因敲入,用人的ACE2基因替換掉了小鼠的ACE2基因,使小鼠只表達人的ACE2蛋白,成為新冠病毒易感動物。該ACE2人源化小鼠經過鑑定,確認在腸道、肺、腎等多個組織器官中有準確高效的表達,是比較理想的動物模型。"這個技術的先進性主要在於速度快。"吳光明說,常規的人源化小鼠製作需要半年左右,而CCLA中心(細胞譜系中心)僅用了1個月左右。之所以這麼快,還得益於獨有的四倍體補償技術,效率可以達到30%到60%,大幅領先國際上報道的出生率。而胚胎幹細胞技術和四倍體補償技術相結合後,可以同樣快速高效製備其他人源化小鼠模型,對今後突發事件應急攻關的項目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該小鼠是研究新冠病毒感染機制藥物篩選和疫苗開發等領域的理想動物模型,有助於解決當前缺乏有效的、規模化的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的困境。

新聞發佈 | 廣東科技抗疫,就是這樣

//爭取建設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和大動物模型研究中心//

廣東在生物醫藥創新方面將如何發揮政策引領作用?據龔國平介紹,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關鍵核心技術供給方面,要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促進原始創新,同時組織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大力開展生物疫苗、幹細胞治療、新藥創制、高端醫療器械的技術研發。 二是重大科技平臺方面,爭取建設高等級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和大動物模型的研究中心,強化再生醫學與健康、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這兩家省實驗室的建設,同時建設一批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三是對接國內外高端資源創新方面,爭取國家重大的創新資源到我省佈局落地,同時鼓勵國內外生物醫藥的知名研究機構以及世界500強的藥企來我省建立研發中心。 四是完善產業鏈條方面,建設一批特色的產業園區,完善研發—孵化—製造的創新鏈條,發展壯大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集群,同時培育一批骨幹企業。 五是人才保障方面,實施"珠江人才計劃""廣東特支計劃",培育和引進一批海內外高層次的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大力支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人才團隊到我們廣東來開展研發和產業化。 六是科技倫理和生物安全方面,建立健全科技倫理的治理體系,執行科技倫理的承諾制,加強科研誠信管理,完善生物醫藥研究開發的安全管理。

//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增大//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表示,當前,新冠肺炎在全球多地暴發並呈現蔓延的態勢,部分國家的疫情比較嚴重。我國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85例。我省自3月6日以來無省外及本地病例,但累計報告6例境外輸入病例,提示我省防境外輸入的風險增大。 "我在這裡再一次提醒公眾,赴境外人員要按照防控指引要求,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做好個人防護。抵粵或返粵的各位人士請如實填報健康卡,如有不適症狀請自覺申報,配合做好入境、檢疫等工作。"她說,如實申報健康狀況非常重要,從11日深圳報告的境外輸入病例可以看出,因為患者如實申報了健康狀況,一到達口岸就進行了規範的處置,患者本人也得到了及時的救治,同時也儘可能減少了密切接觸者,最大程度地保護了家人、朋友、同事等周邊人的安全。 據介紹,目前廣東省支援湖北醫療隊共2484人,前方醫療隊無一人感染。

新聞發佈 | 廣東科技抗疫,就是這樣

新聞發佈 | 廣東科技抗疫,就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