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文章推薦98萬多,閱讀13萬多卻沒有成為爆文?

彩迷如日中天


你好,我是一名傳媒策劃,我來回答你的問題,歡迎關注我一起討論傳媒領域經驗。

大家都知道,做這些分發式自媒體平臺,頭條號、企鵝號、百家號、大魚號等,和微信公眾號不同,幾乎完全靠平臺的推薦吃飯。產生爆文的前提,就是提高平臺的推薦量。推薦量高,閱讀就好,收益就高,賺錢就多;推薦量低,那就只有吃土的份兒了。所以,如何提高推薦量、提高閱讀量,凱哥在公眾號也分享過很多次,已經成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到底如何提高推薦量呢?
決定推薦量的最主要因素就兩點:話題和標題!這個答案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當然,話題標題,說起來很簡單,就四個字,但真正做起來,卻不簡單。首先,話題如何選擇?要想真正掌握選話題這個絕活一定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做到的,不過,對於新手,卻是有一個速成的方法。注意,接下來,乾貨!
不管你是娛樂、歷史、三農、美食還是什麼領域,這個方法都一樣管用。方法:第一步:在你自己做的領域,統計100篇爆文,用表格列出來,可以直接從今日頭條、天天快報客戶端找,也可以藉助爆文工具(沒有工具的可在文末領取);第二步:分析100篇爆文的話題點;第三步:這100篇爆文的話題點絕對有很多是相同、相似的,找出經常出現的話題,分析總結,選擇適合你自己的話題點。
話題的問題解決以後,那就是起一個誘人的標題,什麼樣的標題可以吸引到用戶點擊呢?


常見的思路有這三種:一,留懸念。這是標題中最常用的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招,留下懸念,讓讀者自己去文章中尋找答案。
二,引起讀者共鳴。引起共鳴的內容有很多,主要就是調動用戶的情緒,引起讀者的興趣波動。比如:自豪感、正義感等。
三,引發讀者不滿。在這個人人都是“鍵盤俠”的時代,我們也要學會去吸引“鍵盤俠”的關注,誘導他們來吐槽,噴子多了,互動上來了,我們自然也收穫了自己的百萬閱讀。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如何在實戰中運用呢?
其實,很簡單!以歷史領域為例,有了這套爆文模板,我們把爆文標題進行拆解,然後直接套入自己的內容,即可成為自己的爆文標題。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做數據分析和素材蒐集的呢?給大家推薦一款自媒體輔助神器:易撰爆文采集系統。有什麼用呢?找素材、找爆文!素材蒐集爆文統計分析,系統可以實時採集頭條號、百家號、企鵝號、大魚號等自媒體平臺的實時數據,並按行業、發佈時間閱讀量等進行分類。還會實時對部分優質賬號和5萬以上閱讀量的文章,進行密集監控,需要研究爆文技巧以及爆文標題的的同學,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到實時的爆文數據。另外,還有一些很實用的輔助功能,比如視頻下載,原創度檢測等。如果可以好好利用,簡直就是一個永不枯竭的素材庫,一個自媒體賺錢神器了。有個這個工具,然後再套用爆文標題模板,你會發現,爆文真的很簡單!為什麼一直有人說自媒體難做呢?因為Ta一直活在自己的思維定勢裡。方法不對,努力白費!有想了解自媒體的或者想學習自媒體的可以看小編主頁圖文,提高你的收益,提高推薦量。

以上是一點個人觀點,希望對讀者有啟發,歡迎指正評論喜歡我的回答就點贊關注下吧。


一起看美麗世界


閱讀量超過了10萬,很久沒有收到系統推送的爆文認證通知,只有一個原因,在進行爆文人工審核的時候,沒能通過審核。

一、要打造爆款,必須知道爆款產生的流程

要成為爆款,首先必須是優質作品,而優質作品的第1個標準就是領域垂直,很多人閱讀量超過了10萬,但是沒有爆款認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垂直領域去創作。

前不久,疫情剛剛發生的時候,我就創作了一個微頭條,很短的時間之內,就超72萬的閱讀量,但是過去了兩三天依然沒有收到爆款認證的通知,後來我聯繫上了微頭條小秘書,得到了一個官方的答覆。


一般情況來講,我們的作品達到10萬,50萬,100萬閱讀量的時候,平臺都會給我們推送爆款認證的系統通知。


但是當我們作品達到10萬閱讀量的時候,會自動進入人工審核的環節,也就是說人工審核確認了,該作品符合爆款標準,可以更大規模的進行傳播,那麼系統才會推送爆款認證的通知,同時也會進行更大推薦量的推薦。


那麼,哪些內容,有可能被定義為不符合爆款標準呢?首先就是跨領域的作品,然後是一些負能量,個人觀點偏激,事實不準確,甚至是一些擦邊的作品。


二、爆款不爆的幾個原因

有時候我們的作品一發布了之後,短短的幾分鐘,甚至幾個小時之內,推薦量,閱讀量,評論量爆增,但是突然就像踩了急剎車一樣,戛然而止,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第1個可能是舉報的人太多了,平臺認為該內容存在一定的問題,暫緩推送。第2個是底下的負面評論太多了,比如說涉及到了地域G擊,甚至涉及到了一些政z敏感的話題等。

我們應該經常會碰到一些推薦量閱讀量不錯的作品,突然收到系統的提醒,比如說該內容涉嫌d俗,惡意ying銷,個人觀點偏激,事實不準確等等。這些都會影響我們作品成為爆款,或者已經過了10萬+,依然沒有收到報款認證的重要原因。


我看到有人回答說是系統延遲之類的緣故,系統延遲只是極個別現象,出現的概率萬分之一都不到,絕大部分情況下,系統還是比較可靠的,更多的原因還是出現在我們的內容上。


平臺在進行爆款認證審核的時候,只要不違背原則性的問題,條件還是比較寬鬆的。所以,為了保證自己的作品都能夠得到爆款認證,我們在創作的時候,就應該避開上面提到的一些坑。


葉老師自媒體


成了爆文又能怎樣?我去年寫的一輩子一個女人。閱讀量突破了80多萬,算是爆文了吧?我至今還沒有加v。也沒有看到一分的收益。玩頭條,你只是當作興趣愛好吧!把自己對生活的態度與認識。,分享給諸君分享,相互的切磋思想,交流惑悟!生活就變得充實了!自我也有一種榮譽感,何樂而不為呢?

人平常心對待任何事物,你的心就靜了,心靜了,人世間萬物萬態就變得明白多了!人所有的困惑就迎刃而解了。不要糾結名利的得失,只要你再努力,成功的曙光一定會降臨在你的頭上。只是時間問題。我希望你不要考慮太多的疑問。繼續努力吧!


江南知士wang


每一位自媒體人,都想創作出爆款內容,但是爆款內容有什標準?其實我們對爆款都有誤解。

文章到達了13萬的閱讀,為什麼沒有成為爆文?原因有這3個。

01

個人的爆款

什麼是個人爆款呢?這個對於很多自媒體新人來說,是不太理解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平時創作的內容基本都在幾百閱讀量左右,閱讀量起伏變化都不大。

因為這是你個人的創作水平,但是突然有一篇文章,有幾萬閱讀量了,這就是你個人的爆款。

因為要比你往常的閱讀量高出好幾倍,這算是你個人的爆款,所以這是需要我們注意的地方,因為你閱讀量已經到達13萬了,算是一個爆文了。

02

平臺認可的爆文

在平臺上創作出爆文的都知道,平臺評判爆文的標準是10萬以上,所以當你閱讀量高於10萬的時候,平臺就會發給你一個爆款認證。

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而且經常說的10萬➕100萬➕等等。

只要超過10萬➕的爆文,都可以稱為大爆文了,這也是平臺的評判標準,以及認可的。

03

有閱讀量,為什麼沒有成為爆文?

最大的原因就是系統延遲,因為有時候是系統的原因,沒有及時發爆款認證。

所以不可能你閱讀量一達到10萬➕系統就會馬上發認證給你,可能要過幾個小時或一天。

如果閱讀量剛打到標準,你就馬上去看,那肯定是沒有爆款認證的,因為系統會延遲,這也是困惑很多人的,認為自己辛辛苦苦創作的內容,閱讀量各個方面標準也到達了,可平臺卻沒有發一個爆款認證。

而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樣,我有一個內容閱讀量已經高達20多萬了,可遲遲沒有等來爆款認證,結果第二天閱讀量都停止了,爆款認證才通知下來。

但換句話說,有沒有爆款認證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從中吸取經驗,以及爆款給你帶來的好處,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歡迎關注 明天不斷分析自媒體最新幹貨!


四囧自媒體


爆文?推薦98萬多?閱讀13萬?哇這是什麼概念?這還不滿足啊,我發了300多條視頻,寫了1200多條文章,2000多微頭條,回答了不下1000個問答,閱讀總共加起來都沒13萬,什麼概念?我辛苦小半年嘔心瀝血,絞盡腦汁寫出來的文章和問答,還不如你的隨便一篇文章成功,但是我依然努力,爭取2099年之前粉絲達到500個,就滿足了,要是你看到這裡,認為我,挺努力的,那你就給我點個關注吧。


持續關注


植樹節是我國傳統改變環境。愛國利民的愛心節。我希望今年在病毒疫情過後安全期。帶著我們久唯未出門的全家大小走入義務植樹區。去參加觀看熱鬧非凡的值樹場面。並參與其中享受勞動中的快樂為盼。


兜芊


本人新手 ,還沒過光趣認證呢😕正在進行中。所以這樣的問題沒資格回答,反而我從題目中所提到的"推薦98萬多""閱讀13萬多"特別不明白,請問哪位老師,明白人,大仙兒,大神能告訴我一下,推薦是什麼呀?在哪裡能看到統計數據?我新近有一道悟空問答閱讀量是21萬,那推薦量是多少呢?太糊塗了,太不明白了,求好心人給我講講好嗎?我網名沉默方圓。


用戶沉默方圓


九十八萬?天那,原來推薦還有九十八萬,我的媽欸,有沒有成爆文我不太關心了,這麼多推薦,這麼多閱讀,我的媽欸,我寫微頭條有一百個人看都會開心無比,所以個人的期待值不一樣吧,不知道爆文的概念是啥,所以可能幫不了你,但推薦量和閱讀確實讓我吃醋,哈哈哈哈哈


易小姐的日常


個人觀點98萬推薦,13萬閱讀量其實可以等同於98次推薦,13次閱讀。推薦次數很多,但實際閱讀量很少,所以怎麼可能是爆款文章。爆款文章一定是要有內容有深度,能夠引起讀者強烈共鳴才行的,如果一篇文章只是蹭流量、蹭關注,靠熱點和眼球事件提升推薦量,而不是靠深度分析和見解獲得認可,這個文章基本上是不會成為爆文的。


愚言知非


這個時期,與其讓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跑回來薅國家的羊毛,不如我們國家封鎖邊境,發放邀請信,邀請各個領域的優秀專家和家人來我國暫避疫情,隔離後無異常,提供科研條件,為我所用,望國家聽取,化危為機招攬人才,看見的兄弟們頂我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