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爆發,錢應該怎麼辦?


全球疫情爆發,錢應該怎麼辦?

疫情的影響,其實還在不斷升溫。

我一直在強調,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

雖然經濟去全球化的跡象在2018年以來,在不斷強化,但全球經濟不經協同分工了幾十年,一時半會要“去全球化”還是很難。

一是熟練技術工人的養成需要時間;

二是從原材料到生產、銷售的全球化分工也沒法很快轉移;

三是哪怕轉移了,全球產業鏈的重新打造,也需要時間。

所以,疫情衝擊之下,各國互相封鎖,所以全球供應鏈首先停擺。

供應鏈的停擺,衝擊最大的是基礎經濟和實體經濟,這兩種經濟模式是全球化配置最深化的領域。

而基礎經濟和實體經濟被衝擊,最後導致的肯定是服務業的蕭條,以及全球金融系統的動盪。

所以,我們感受到我們國內是怎樣,那接下來我們同樣會感受到國外也是這樣。

再考慮到本來疫情之前全球經濟就很糟糕,一年不如一年,疫情來了之後,只是加速了這種糟糕局面的惡化。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現在還有什麼可以投資呢?買什麼東西還可以賺錢呢?

我想說,請放棄這種幻想!

在經濟下行的大週期,如果你的財富不過快縮水,你就跑贏了絕大部分人。

如果說還想著保值增值的話,那就是幻想!因為絕大部分國人根本就沒有投資理財的能力!

經濟行情好的時候,投資理財都虧錢,現在經濟差了,你想怎麼賺錢?

自己什麼水平,好好掂量掂量,真的別太想當然了。

我的建議很簡單,對於大部分民眾來說,就是風險防範,只需要讓自己的財富不要過快縮水就行了。

我講幾樣大家比較關心和熟悉的品種,僅供參考。

1、股市

說實話,我們的股市,跟經濟基本面沒半毛錢關係。

我們的經濟好,股市自然會漲;但我們的經濟差,股市也不見得跌,只會震盪,甚至還會漲,非常魔幻。

所以喜歡股市的人,請認清這個基本的邏輯。

有人說,現在國外疫情這麼糟糕,而我們防控得這麼好,以後外資又會返過來青睞我們。

有這種想法的人,不瞭解我大中國,也不瞭解這些外國人對我們的瞭解到底有多深。

有這種想法的人,真是把外資當傻×了。

這裡面有很多政治、歷史、文化和經濟的原因,分析起來很複雜,我不想講。

所以,我們看結果就行了。

陸股通北向資金在2月20日開始,就持續流出?哪來的我們反過來又吸引了外資?

別太一廂情願。

還有,美國十年期國債很搶手,價格一直在漲,所以收益率也一直在降,所以我們的國債收益率跟美債收益率的利差,也一直在擴大。

但,有人因為我們利率比美債高,就來搶我們的國債嗎?

沒有。

還有,2月20日以來,其實美元指數是跌了不少的,但人你見過人民幣指數漲了嗎?

沒有,幾乎沒動過!

所以,股市也好,其他人民幣資產也好,實際上,都沒有表現出很多人想當然的逆襲!

講回股市本身,我們的股市就是我們自己玩玩而已。

那可以玩嗎?

可以!

但我自認為我能力一般般,呵呵,我不會去深度玩,我定投就行了。

對於很多沒有投資理財能力的人來說,其實更別去玩,真的,何必去做你大概率會虧的事情。

但我說定投,也不是說我就能跑贏通脹,我只是減少財富縮水的幅度而已。

未來,哪怕我們的股市背離基本面,我認為股市還是會大漲,股市會成為新的印鈔機。

但什麼時候漲,我還沒這個能力預判,不好意思。

這個看需要啟動,我現在觀察到的信息不夠充分,沒法判斷。

2、房地產

房地產分兩種看。

第一,商業地產。

商業地產,我認為除了一個城市的核心地段的,其餘沒啥價值。

這句話講得挺廢話的。

不過我還想,未來哪怕是核心地段的商業地產,也不見得有多大的溢價空間。

商業地產的價值,依託商業的繁榮。

未來商業還會像以前那樣繁榮嗎?

當然不會。

另外,疫情的衝擊,現在很多商業樓宇和商場,其實都歇菜了。

商業樓宇歇菜,是因為很多企業破產倒閉;商場歇菜,是因為大家沒跟以前那樣喜歡聚集逛街購物,大家都怕被感染,少出門,少聚會。

疫情持續多兩個月,在我們國內是必然的,至少這段時間會影響。

不過更重要的是,疫情的影響,也改變了很多線下商業模式,大家都在思考怎麼把更多的業務搬到線上去做,所以長期看,商業地產的價值也會降低。

我講這些話,是以至少10年的週期去看的。

國外的疫情我比較傾向很難在上半年處理好,弄不好真的就是全球金融危機再演變成經濟危機。

而一旦惡化,全球經濟的影響,就不是兩三年能解決了。

第二,住宅地產。

這裡面又得分兩種,一是普通的商品房,二是別墅。

普通商品房,我的判斷一直不變,高位橫盤,伴隨小幅上下波動,大概5%左右的幅度。

但一定也有筍盤出現,所以二手房的降價現象一定會有,而且力度可能比較大。

經濟差了,大大小小的老闆也好,前期靠炒房賺到錢的人也好,可能基於現金流惡化的壓力,會拋售房產。

這樣的行情拋售房產,當然是降價。

所以,有點錢想買房子,又可以接受二手房的人,我覺得等等也行,二手房會跌下來。

但一手房不會跌,高位橫盤的概率還是很大。

那些房企說打七五折之類的,都是騙人的,它們是先把價格抬上去,然後再打個折,實際上跟它們當初定的價格比,沒便宜多少。

對於想買一手房來住的人來說,我覺得這個時候買房子,就想清楚自己是不是有長期穩定的現金流來支撐自己的房貸。

對於想投資房產而不是純粹住的人,那就更要看清楚了。

我認為投資的角度看,商品房已經沒有價值了。

但如果是第二種,也就是別墅,那就另說了。

別墅我覺得還是有溢價空間的,當然也要看地段哈,畢竟每個地方確實很不一樣。

但別墅大概率來說,會比普通商品房好交易。

經濟再差,其實很多真正有錢的人來說,還是該怎麼消費,就怎麼消費,畢竟多年的財富積累,哪怕有損失,也不影響生活質量。

所以別墅有投資價值,普通商品房我認為價值不大。

3、黃金

黃金去年其實漲了挺多的,全球各種經濟風險暗流湧動。

但最近疫情衝擊之下,黃金反而沒怎麼漲,還跌了。

很多人很奇怪,為什麼會這樣?

資本市場永遠遊走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間。

其實疫情以來,真正有漲的,其實就是美債和口罩這類防疫物資。

泥沙俱下的年頭,黃金也未能倖免。

但你說黃金會不會反過來重新漲上去呢?

我不知道,我對黃金的研究不多。

但我提醒大家的是,很多人把黃金當成短期投資品種去看,這是不對的。

如果你買了黃金,你就要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

換一槍打一炮的做法,不適合投資黃金。

還有,投資黃金,我認為其實不適合普通人,真想買,就買點黃金ETF就行了,金飾物意義不大。

4、保險

這玩意,對,也就是我的本職工作。

保險這東西,被汙名化太厲害,現在很多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它。

真的有賴於各位保險銷售的“貢獻”啊,具體我寫了一篇買保險常見的坑給大家,詳細看今天的第二篇文章。

但我講保險也有價值,是因為保險本身就自帶槓桿。

我以下所指的保險,是真正好的產品,能給你在現在的行情下帶來的財富保值作用。

一,年金險。

我指的年金險,是傳統型年金,常見的就是養老年金險。

這類產品,是鎖定收益率的,好的產品,現在國內市場4%+還有,不過這個月之後,估計就越來越少了。

我所瞭解到的信息是,監管不允許保司再賣這種產品,估計是考慮到未來低利率的形勢,4%+的收益,估計是很難再做到了。

雖然你現在看起來不高,但相比其他品類,特別是你想要的是獲得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年金最合適。

現在一年期存款利率,年化是1.75%,按現在的趨勢看,未來當然會更低。

而理財產品,已經開始調為淨值型,這是在未未來可能連本都虧做準備,銀行也在做風險規避,我是從來不會去買銀行理財產品的。

二,人身險。

人身險,無外乎轉嫁醫療成本和身故風險,未來醫療成本劇烈上升是必然的。

物價都在漲,何況醫療這東西。

這年頭,沒保險的人,人生就是在裸奔,有的人連基本的社保都沒有,未來更不可想象。

除非你保證你一輩子都不會得大病。

但,誰敢保證?

保險,是經濟下行時,個人和家庭財務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線。

5、外匯

外匯這玩意,我一直說除了美刀,其他的意義也不大。

別看美股在跌,但美債是在漲的。

其餘很簡單,當資本看到全球經濟都哀鴻遍野,肯定會找一種哪怕死,也不會死得太快的東西來投資吧?

所以十年期美債價格上漲,導致收益率走低,但走低也不影響大家買它作為避險資產。

而美債只要能繼續堅挺,美元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但可惜,很多人現在才想換美元,很難換了。

2017年開始,外匯管制一年比一年嚴厲,你去銀行換,沒有正當理由,換不了,哪怕換,能換到的金額也不多。

而且持有外匯,也是要當長期配置去看。

很多人換了點美元,總是盯著一時半會的波動,其實這就不明白為什麼要換美元了,沒想清楚背後的意義在哪裡。

再說了,哪怕換了,很多人其實換的是現匯,不是現鈔,要我說,現鈔才有意義,現匯也有風險。

具體不解釋。

6、必備物資

估計很少人想到這一點。

對,如果你認為你現在需要的東西,以後也需要,那你就提前買它的。

提前買,也算是為國貢獻,拉動消費。

未來物價漲,是必然的,我說的漲,可不是現在CPI5.4%這樣的漲幅。

具體多少,為了本文的祥和,不方便說。

為什麼呢?

看看全球央行都準備幹嘛以及幹了什麼,你就知道了。

而且很多實業做不下去之後,供應端其實是“改革”了,疫情衝擊之下,供應減少得更厲害,

所以未來的實物產品以及各種藥物的漲幅以後會更明顯。

7、現金流

以上我說的,其實都是在做資金規劃。

我沒那麼大的本事,所以我的整個資金規劃,都是防守型的。

我從來不相信各種造富神話,哪怕有,也離自己太遠。

平頭百姓,也別太想當然認為有那麼好的狗屎運。

何況現在這行情,未來如何誰敢說呢?

我不是太悲觀,而是現實不允許我不謹慎。

謹慎,也不是不積極,做好資金規劃,平時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不影響我的生活。

有工作,無論賺多賺少,先做著,真的,除非你有把握換得更好的工作。

因為現在各種全球各種經濟刺激方式,也只是緩兵之計。

畢竟,留給各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空間都不大,這是這麼多年泡沫增長的代價。

而新冠病毒,只是加速刺破泡沫而已,沒有新冠,也會是其他玩意。

所以,日子未來過得不那麼舒坦,會是很多人的真實感受。

以上,算是忠告。


更多保險科普,避坑乾貨,好險推薦,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水熊優保。

水熊君,只會讓用戶用最少的錢買到真正有保障效果的保險產品。

更多投保攻略,趕緊戳下方“瞭解更多”查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