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是選擇陪伴孩子童年還是去別的城市打拼掙更多錢?

jiayou吉祥仨寶


選擇陪伴與打拼之間,都應該以家庭為中心

為了孩子和這個家,我們到大城市去工作吧,那裡有更多的機會。

等我們賺到足夠的錢就回來發展,孩子就留給爸媽照顧,沒什麼大問題。

在農村,這種想法的父母很多很多。因為家裡生活條件相對落後,而在附近也沒有像大城市的各行各業繁榮發展。沒有什麼可以選擇的工作,可以有份穩定的收入來源。一家老小肩上責任很重,就有了外出發展的想法。從而有了很多的留守兒童,他們從小跟著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只有在過年了才能和父母一起待上幾天。

父母在決定外出工作的時候,還是可以避免兩種選擇衝突的。請看以下分析。

根據家庭情況再次降低外出打拼的方向

很多父母覺得,要出去就兩個人一起走,這樣也好有個照顧。可以出謀劃策,在外打拼更容易不是。其實可以根據結合自身和家庭情況來決定的。

1·兩人之間選擇性出去,一人在家照顧孩子老人

如果說夫妻之間一人有高學歷,亦或者有相對應的技術能力。可以優先選擇出去打拼,這樣一來可以容易找到份好工作。二來也讓家裡多個農活生產力,也有個人能更好照顧家庭。試想一下,自己為人父母已經不容易了,自己的父母呢。幾十歲的高齡,還有很多的家庭瑣事以及農活,還要再幫忙照看孩子。這樣此不是等於把自己身上的擔子分給了父母嗎。

養育兒女是我們的責任,孝順父母更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外出工作意義就是為了改善生活,建設家庭,但是都選擇了遠離家鄉,家裡老小又怎麼能更好生活呢?

2·選擇在離家相對近的地方就業

附近的城鎮,鄰市之間。現在也在逐漸發展,也很大程度可以有選擇就業的機會。這情況沒有離家太遠,輕易就能回到家裡。既有了穩定收入,也能照顧老小。

可能覺得在一般的城市收入過低的情況,現在很多地方真不那麼明顯了。大城市待遇高,但是生活要求也高。衣食住行。每樣都是不菲的支出,算下來一年到頭也是剩餘不多。更是回去不了幾次。

孩子也是家庭的未來,陪伴教育不容忽視

一切為了孩子,這是很多父母常說的一句話。是啊,孩子是每個父母心頭肉。可是在這種情況下,留下孩子,帶上不捨和牽掛。背井離鄉去發展,就真的對孩子好,能給孩子想要的嗎。我相信這個不能。

都感覺孩子小,很多時候不懂。不是的,他們懂。由於父母過早的離開他們,每當問起長輩,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樣的。爸媽出去賺錢了,給你讀書,給你買很多喜歡的東西。

因為這樣,很多孩子在家都顯得成熟,懂事。他們知道,父母離開的時候自己正哭鬧著。撕心裂肺的懇請父母不要走,但是也記得他們臨行前交待過的:在家要聽話。

但這也不是完全的好事,

他們在該向父母玩鬧撒嬌的年齡,卻用懂事來過成另外一種樣子。孩子的童真活潑不見了,又有多少美好的童年回憶呢。

家庭條件可以用很多方式來改變,但是孩子的童年是無法輕易改變的。在他們的意識裡沒有太多要求,每天有父母陪伴,就是最好的給予。看著他們成長才能做到父母該做的教育和責任。

記得我小時候,爸媽就是捨不得留下我們給爺爺奶奶幫忙帶。一直沒有選擇出去工作,都是在家裡面做農活為主,有時候媽媽就在附近找些臨工。爸爸是電工人員,所以也能找到一些工作補貼家用。但是收入也算是很低了,如果換在外面會有更高的報酬。就想留在身邊,照顧家庭。家裡窮,沒有什麼好吃的,也沒有玩具。過年才會穿上新衣服,但是很開心,有愛。需要的時候他們都在身邊。

後來長大了,別人家的父母都常年在外打工。日子越過越好,媽媽跟我說過,如果當年我和你爸也選擇出去的話。現在你也跟他們一樣,生活會更好,也能擁有更多了。你看同齡人很多都有了房子車子,而我們家還需要你自己去爭取。媽,沒事,雖然我們家物質生活不如他們,我有的他們也一樣沒有。以後換我來養育你們終老了。

生活條件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不可缺少。總有辦法去維持好孩子與打拼之間的選擇,讓家始終保持著溫馨和歡笑。孩子以後的物質生活他們會去努力,不需父母來爭取。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讓他們在需要的年紀得到想要的自己。讓愛時刻陪伴在孩子成長的路上。


請念情


作為一個有孩子的母親,我真心覺得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咱們做父母的一定要陪伴孩子,因為錢是永遠掙不完的,但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一旦錯過就永遠沒有機會彌補。父母在孩子童年時期的缺席可能會帶來以下幾種後果。

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長大跟父母不親

我的發小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遠赴新疆打工,一年才回來幾天,發小從小就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也習慣了沒有爸爸媽媽在家。後來到了初中她的媽媽回了家,可是發小什麼事都願意跟她奶奶分享,對自己的媽媽絲毫不想親近。直到現在發小都生了兩個孩子了卻從來沒有主動邀請自己的母親去過她家,反而一直把奶奶帶在身邊。

表面上看她過得很幸福,但她曾經不止一次地跟我說過,好羨慕別人家母女親熱的場面,她這輩子都不會有。話語之間,滿是遺憾。

父母不在身邊的兒童遭遇不幸的幾率更高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女童性侵案浮出水面,只要你留意一下就會發現,這些遭遇不幸的孩子當中大多數都是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再結合一些兒童走失案件你就會更加發現跟著祖父母生活的兒童遭遇不幸的幾率遠遠高於爸爸媽媽在身邊的孩子。

在這裡,我真的不忍心列舉一些慘痛的事例,但是這樣的事情的的確確存在。

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性格相對孤僻

目前我們社會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孩子都會面臨比過去更多的誘惑。在生活中遇到了困惑,思想上碰到了難題,你讓留守兒童去找誰訴說?久而久之,那些長期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就會變得沉默寡言,相比較那些一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留守兒童的性格普遍要孤僻一些。

總而言之,不管是陪著孩子留在家裡還是帶著孩子外出打工都不會那麼輕鬆,但是作為父母,只要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的這關鍵幾年,你就會發現,這些年的辛苦都會在不久的將來回報給你,而且連本帶利。


愛美的豬麻麻


陪伴更重要。小時候我們家在農村,就是那種出趟門要翻山越嶺那種。家裡孩子多,很窮。但是一家人在一起,爸媽沒有到很遠的地方打工,就是務農和在本地打短工。幾個孩子都上學,家庭經濟一直都很緊張。後來我們兄弟姐妹都有了各自的工作,婚姻,家庭,而且家庭關係和睦,不論是跟父母相處,還是兄弟姐妹之間,和婆家之間關係都很融洽。物質的貧乏沒有帶來什麼傷害,回憶兒時,我們有的都是幸福的感覺。因為有父母的陪伴,有家庭的溫馨,有兄弟姐妹的共同成長。現在回憶起來,滿滿的都是幸福。




小德山中一滴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d52520446b94a17b4562c199f2959b7\

葉子的北漂幸福生活


作為母親,我選擇陪伴孩子的童年。

孩子需要陪伴的年紀,如果沒有父母的陪伴,造成的心理問題,是用一生都無法彌補的。

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錢多錢少,夠用就好。一味的放下孩子,全力賺錢。只怕是賺回了錢,卻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我生下孩子後,全職帶三年。然後把孩子送去上幼兒園。自己在附近找工作。不管待遇如何,首先能在孩子放學的時候可以回家照顧他就行。

我的一男同學是從出學就去廣東打工,經過幾年的打拼,成功晉級為主管。老婆也和他一起打工。事業算得是成功的。他的兒子女兒一直是交給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照顧孫子的全心全意勿庸置疑。但隔代教育所有的弊端都在他身上集中體現。孩子看見父母象陌生人一樣,不理不睬。15歲就學會了抽菸。快要中考時,卻玩失蹤。原因是想要一部手機的願望沒有實現。他的理由是:不買個手機,你們怎麼知道我去哪裡了?後來買個手機吧,遊戲玩得昏天黑地。一會兒手機配置低了,不好玩,必須換更高級的。面對這種狀況,想送他去部隊,沒有學歷,年紀也不夠。女兒十歲,除了打扮就是零食,其他的都不愛。學習一竅不通,描眉毛塗口紅精益求精。罵不得,更打不得。否則玩失蹤。

兒子不象兒子,女兒不象女兒。同學無奈,只得投降。面對這種狀況,同學想辦法回家創業。豈知缺乏創業的經驗,花幾十萬買的車床成了一堆廢鐵。當廢鐵賣吧,虧得心痛。放那兒吧,還必須每年支付房租。搞得整天焦頭爛額。

可一家六口還必須吃飯哪。同學只好再去廣東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把老婆留在家裡收拾爛攤子。

光顧著賺錢,錯過了培養孩子最關鍵的幾年。這個損失無法估量。

如果必須外出打工,最好是留一個人在家照顧孩子或者乾脆都去打工把孩子也帶去。

留守兒童的教育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水清月明


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我選擇了在外賺錢 孩子留在家裡 結果是孩子學習成績差 和自己沒有感情很陌生 心裡難受不是滋味 明明就是自己的親兒子和女兒 就像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身為80 90後大部分應該都是這樣吧 當然了能賺錢還能帶孩子的最好 最主要一家人幸福快樂就好!


魯慣召


童年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彌補了,我的爸爸是知青,我出生他返城,媽媽在我出生40天的時候也去投奔了爸爸,我是跟姥姥姥爺和太姥太爺長大的,直到上學才被爸媽接走,雖然幾位老人非常疼愛我,但是疼愛有方式,沒有把我養成小公主,反而我比姐姐還獨立,但也正因為如此,我跟父母沒有特別親密,親一下摟一下都不存在的,雖然關係也不錯,但是那種親密無間的相處方式是不可能的,我父母就是普通人,對這些沒有意識,但是我自己有了孩子,從出生到開始上學我出差最多也就6天,而且也不是經常出,其他的工作之餘都沒有離開過她,孩子現在跟我親密得很,所以不要讓孩子當留守兒童!


曉傑6


很現實的提問,必須誠實的回答,我願舍其一切,把精力陪伴孩子們成長,苦點累點無所謂,將來他孝敬不孝敬無所謂。因為,人生在世,就是傳承好!

我大姐兩個孩子,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農村生活還是較差,大姐夫為了培養兩個孩子,犧牲了自己考大學的機會,通過努力,兩個孩子都考上大學,而且很優秀。

孩子們是我們的未來,他們健康的成長與父母的撫養教育分不開,人的一生當好傳幫代,才不白來一世。


欣欣向榮101564826


我也是有孩子的父母,我選擇帶著孩子在城市打拼,雖然辛苦,但能很孩子一起成長,看著他從嗷嗷待哺的嬰兒,變成一個淘氣的小屁孩兒,這中間苦和累,回想起來都是我們這個家庭的財富。現在作為父母,我想的就是努力工作,為家人,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也要多陪伴孩子,跟他一起遊戲、一起閱讀,我們每晚堅持爸爸講睡前故事,給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全家都能受益。希望能幫到你,好運!!!


浩瀚


陪伴陪伴陪伴。童年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沒有了。我家兒子從出生到現在全程都是我一個人帶,連斷奶期間都沒有離開我。我們倆的感情何其深,你的陪伴換來的是他有安全感童年,在陪伴中一起長大,那不是金錢來衡量的。若家庭條件不允許,那至少前三年一定要自己撫養[靈光一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