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說教師就應該安貧樂道,不該享福,這種說法對嗎?

深夜輕語


這叫站著說話不腰疼!這叫做道德綁架!

老師也是正常人,不是修道者,更不是苦行僧,也有權利和資格享受生活。如果他的收入可以讓他生活安逸,他為什麼還非要過清貧的生活呢?這不是立牌坊嘛。

個人認為說出這些話的人,或者不是老師,或者是沒錢的老師。自己賺不到錢或者自己當不成老師,所以當老師的就活該清貧,這是鬼扯的邏輯。

老百姓都懂一個道理,叫做高薪養廉。想要讓老師更賣力的教書育人,那麼就要讓他們的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雖然說通過高工資讓老師好好幹活兒聽起來不大舒服,但是其他職業可以,老師這個職業為什麼不可以呢?我們不要人為地去給老師這個職業增加太多的光環,把他們架到神壇上,不食人間煙火,於是你就不給他們人間煙火。這屬於戴高帽加畫大餅,這樣對待老師是不公平的。

以老師現在的工資水平,他們能過上什麼樣兒驕奢淫逸的生活嗎?肯定不能!那麼所謂的享福,也只不過就是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滋潤一點而已,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兒。現在要求把老師的工資提高十倍,讓他們一下子財富自由,這樣肯定不現實。但是讓他們努力工作,安心教書,卻又要剝奪他們享受生活的權利那就是欺負人了。

我是老嶽。希望我的回答讓你滿意。


蹲山客老嶽


“安貧樂道”是人的優秀品質,意為安於貧窮的境遇,樂於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準則 ,但放在題主的問句裡,是不是就可以理解為“即使老師目前的工資低,工作受委屈,也要愛崗敬業,堅持自己的職業操守”呢?那麼我反問一句:為什麼教師就得薪資低、工作就得受委屈,就得接受不公平待遇?本別人可以富有卻讓我貧呢而且還得安貧?

我承認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正逐步改善教師待遇的努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很多地方教師的待遇還有待加強。

人非聖賢,精神操守是物質的滿足的基礎上的,至少二者不能存在大程度的偏差,不能總是指望支持草,能幹活,還得產奶,還任勞任怨。光談主義不給麵包也絕對不可以的。

舉幾個例子,我們知道戰國時秦國軍隊的戰鬥力很強、戚繼光的戚家軍的戰鬥力也是不容小覷,這與他們相應的獎勵制度是分不開的。朱元璋痛恨腐敗,雍正也痛恨腐敗,一個剝皮揎草,一個發著養廉銀,誰的效果相對更好呢。我們的祖輩父輩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頂著走資派的帽子養家餬口或者第一批下海創業的人們,歷史也會給他們定論。

如果教師的待遇一直不好,讓從業者在同學聚會中覺得沒面子,養家也困難,那麼只能有越來越少的人選擇教育行業或者越來越多的老師選擇違背師德有償家教或收禮;又比如想發揚國粹京劇,就得在媒體大力弘揚的基礎上增加受眾群體的同時,也得提高從業者的待遇啊,二者缺一不可。聽眾觀眾沒了,演員也自然越來越少,但如果給予相對很高的待遇,自然有人選擇這個表演行業,再加加之績效考量,動員演員自發的去改革創新、開發市場,不一定都正確,但是得先活下來。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美好的生活是通過勞動創造的,不管哪個行業,第一要做的是如何發揮優勢、創造富裕,而不是如何安貧樂道吧。我承認人應該做到安貧樂道,苦中作樂,但如果一個行業每個人都安貧樂道,我就不相信你會鼓勵你的孩子在擇業時選擇這個行業!


一句話的哥


這種說法肯定不對。

首先,安貧樂道是一種非常高的人生境界。在追求“道”的快樂中忘記了憂愁,忘記了物質生活的貧困。沉醉於“道”中,無暇顧及物質生活。可以好不誇張地說,安貧樂道是聖人才能達到的境界。我們數一數歷史上的名人,有哪些達到或基本達到了這一境界。被孔子盛讚的顏回應該達到了。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室,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為了他的“禮”,四處奔走呼告,惶惶如喪家之犬,孔聖人也應該達到了。屈原達到了嗎?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者,但也是衣食無憂的貴族,用安貧樂道形容他不太合適。先秦時代除了孔子、顏回,大概就是雖衣衫襤褸,但心憂天下墨家信徒和鄙視功名富貴的道家信徒能達到安貧樂道的境界了。當然能達到這一境界的只有墨家和道家的創始人和少數傑出的信徒。秦漢以來,能達到安貧樂道的似乎更少了。陶淵明算一個,蘇東坡算一個。還有誰呢?當然還有少數沒有留下姓名的真正的隱士。秦漢以來,儒家文化漸漸地成了主流文化,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成了社會主流,能治國平天下者,物質上豈能過於貧困?

那麼,這樣的說法就是在以聖人的標準來要求教師。要是這樣的話,全天下,就沒幾個人有資格當老師了。

不可否認,教師的整體素質和精神境界應該高於普通人,否則何以“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但是老師也是人,首先是普通人,只是說行業對老師的整體素質、精神境界的要求要高於普通人而已。但這個高,不是無限制地高,高到聖人的標準。只有聖人才有資格做老師,那麼全天下的學校都要停辦了。聖人是精英中的精英,人傑中的人傑,幾千年的歷史也就出了屈指可數的幾個聖人而已。

持這種說法的人其實不少。近年來,社會對教師的種種苛責以及教師高級職稱評審的“職業完人”標準,其實質就是在以“聖人”的標準來苛責老師。

弔詭的是,一方面以“職業完人”,乃至於“聖人”的標準要求教師,另一方面卻不給教師“職業完人”和“聖人”應有的經濟社會地位。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教師,你要像完人聖人那樣去工作,但是你必須要像顏回那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室,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拜託!孔子弟子三千,只有一個顏回。

如今的教育缺少寬容,尤其是對教育者應有的寬容。絕大多數教師都是普通人,他們的境界只是稍稍高於普通人而已,對他們,請不要過於苛責!既然,“容錯”是教育的藝術,也請給教育者一點“容錯”的機會。如此,日益緊張的家校關係就能緩和很多。教師頭上的緊箍咒少了,教師開心了,你的孩子才會更開心!


鯤鵬說教育


教師是一個職業,從事這個職業的人也應該過上自己的幸福生活,怎麼能因為是教師就得安貧樂道,不該享福呢。

當然,教師這個職業有它的特殊性。他們被尊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每個人都應該感恩自己的老師。 題目中所說的“安貧樂道”,我想可能是基於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的工資不算太低,但也不是一個高薪工作,比起外企高管、互聯網公司的IT人員等可能工資低一些。老師的三尺講臺,送走了一批批學生,滿天下的桃李碩果累累,許多人比老師的工資高、成就大。

第二,教師的課外補課被叫停,一條生財之道被堵住。補課這條財路的確讓很多教師腰包鼓鼓的,現在財路一斷,日子自然不如以前好過了。其實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還是願意花錢找好老師補課的,只要孩子能有收穫,成績上去了,讓老師賺點兒辛苦錢也未嘗不可。

第三,教師的工作不只是講講課這麼簡單,教書育人,以身作則。其實老師都很敬業,特別是班主任,工作強度非常大,時間長不說,還要衝刺升學率,身心俱疲。我孩子初中的班主任高老師兩次暈倒在講臺上,真是太敬業了。為了把全班成績提上去,她仔仔細細分析每個學生的情況,排座次表都排到半夜兩點鐘,她帶的班年年升學率第一。這樣的老師給她多高的工資都不過分。

教師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尊重,他們理應過上高品質的生活。說教師應該安貧樂道,不該享福是該受到譴責的。


孝順是最好的風水


古人講安貧樂道,我的理解是還是一種心態問題。

老師,只是一個職業,老師也是憑本事吃飯的。

我覺得現代人把老師綁架到道德槓桿上,認為老師就不能講報酬,就要去無私奉獻,這難道s不是對老師的極大不公平嗎!

也許我們骨子裡就認為老師就應該是"蠟炬成灰淚始幹"。但是,要知道,老師也是凡人,也要吃飯買房子,也要養家餬口,去菜市場買菜,不能因為你是老師而給你便宜一分錢!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是,老師也是家庭的頂樑柱,不要再綁架老師了!他就是老師,就是教書匠,就是靠三尺講臺掙錢的!

但是,作為老師他們知道知足,非常滿足已經擁有的。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老師們努力合法創造財富,追求個人價值也是對的。





自己奮鬥掙生活


編者按:要說安貧樂道的話,應該是公務員等才要安貧樂道。因為他們被譽為人民的公僕,是為人民服務的,如果他們不安貧樂道,怎麼能讓他人踏踏實實工作生活呢?



相反,教師不僅不要安貧樂道,還要過上體面的生活,要不然學生又怎麼能以一個窮老師作為學習的榜樣呢?如果窮是優秀的品質,那為什麼還要通過學習來改變命運呢?再說,一個窮老師是無法教育一個富有的學生的,往往還會被富有的學生瞧不起。試想,一個騎行自車的教師,是拿什麼去教育開著寶馬車的家長的孩子呢?我實在想不出怎麼教育,也許家長的話更有說服力。

再叫老師安貧樂道,教師都要招聘不到人了!我可不是危言聳聽,看看南寧西鄉塘區上百個教師崗位無人報考說明什麼? 最近,南寧市各地區都在花大力氣招聘大量教師。這除了說明廣西對教育的重視之外,還可以看出當前廣西各地區都很緊缺教師。



不僅僅是廣西,目前全國各地區都缺老師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可是,有一種現象卻很反常,這個反常的現象就是,每個地區的教師編制數量充足,但是卻找不到上課的老師。 所以,這些缺老師的學校只能招聘一些合同工教師來頂替,這些合同工因為不在編制內,他們的工資待遇也得不到保障,甚至隨時有被解聘的可能。

那麼,編制滿卻缺老師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現在的學校任命學校領導的太多。特別是鄉鎮中心學校,學校領導機構組成竟然有十幾到二十個之多,而且這些領導平時在評職稱、佔用編制等有很大的優勢。他們要麼都不上課,要麼就是兼任一些可有可無的課程。 他們上的課程有時候一有什麼事情就讓其他的一線教師頂上,他們真正能來上課的一個學期不過幾節,跟一線教師一週十幾節二十幾節相比簡直是不值得一提。除了學校領導過多之外,還有一些借調、有編不補、沒資金請臨時教師的也有相當一部分。

2019年全國各地區都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招聘大量教師,但是效果並不是很明顯。比如南寧西鄉塘區招聘的各科任教師崗位有上千個,最後還是有上百個崗位或達不到開考比例,或者無人報考。



很明顯,教師職業已經不是“金飯碗”,而是高危職業之一。在教師沒有職稱之前,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都很好,教師職業成為人人都羨慕的職業。1998年那時候,我還在讀小學,我們村有一位教過我的民辦教師,他也是我們村的人,還不是在編的,每天去學校都騎著28 寸鳳凰牌教師去學校,很是受村裡人尊敬,也算是村裡說得上話的人。同樣是村裡學校,現在的教師卻不一樣了,很難有存在感。 職稱制度的存在,讓教師的地位一落千丈。

職稱的存在把教師分為“三六九等”,職稱就這樣硬生生的把教書育人的教師當成了有不同等級的社會普通從業者。“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同工同酬”等分配製度在職稱面前都成了一紙空文。 因此,由於職稱和工資掛鉤,很多教師常年得不到評高級職稱的名額,慢慢的就失去了耐心,對教育也就沒了積極性,職業倦怠很嚴重,最終讓他們感到評高級職稱無望後選擇了得過且過。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也開始脫離教學一線,上課也不怎麼上心,如同高考生上大學後就鬆懈一樣,導致教育質量越來越差。

學生越來越難管,家長越來越無理。現在不但學生難教、難管,就連家長也難伺候。現在的家長眼裡充滿了挑剔,他們捨不得自己的孩子吃苦,多寫點作業就會埋怨老師佈置作業多,但是又想自己孩子考得好成績,如果學生考不好,就會怪教師教不好。所以,很多教師都搖頭嘆道:“家長比學生還難溝通,難伺候”。這樣的教育環境背景下,有誰還敢來當老師呢?

綜上所述,如果不提高教師工資待遇,不取消職稱和工資掛鉤的制度,不給教師一定的教育懲戒權,那麼今後將會越來越難招到教師。此外,等再過十年左右,那些中師生教師退休的時候,很多地區就會更加的缺教師,再加上二胎已經差不多到上小學的年齡,可以預見在未來五年內,很多地方都會缺很多老師,而且招也招不到人。所以,再叫教師安貧樂道,已經不符合目前的社會發展規律,一定要提高教師工資待遇,讓老師特別是年輕老師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進度,過上體面的生活,讓教師職業成為學生羨慕的職業。


孖無悔觀教育


“安貧樂道”確實是一個優良的品質,它的意思是:雖然處境貧困,任然願意堅守信仰

去貧困農村支教數十年的高材生教師、勇於下鄉的知識青年,花費自己的青春,把生命的意義貢獻在教育領域。她們是“最可愛的人”

她們就應該活該受窮嗎?不應該!當地政府也積極作出支援的!

教師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慾”和追求幸福快樂的權利,也必然需要有物質上的滿足,教師也不例外的。

教師就該“安貧樂道”,這句話我憤怒的說是錯的!請不要用老觀念和道德來綁架教師

她們從事著一份偉大的事業,用自己的勤勞和心血在支教,就理應得到回報!



小羽VC


還要馬兒跑,還要馬兒不吃草,行嗎?再好的汽車,不加油跑不了,再智能的機器人,不充電也是廢品。老師是人,要吃飯穿衣、要養家餬口,在當今社會人們都富有了,卻要求老師安貧樂道,這種人連起碼的良心都沒有,如果是孩子家長,還有臉領孩子進學校門,去面對辛苦教學的老師嗎?老師們在十分艱苦的生存條件下,能夠愛崗敬業,堅持教學第一線,對學校對學生不離不棄,這種優秀品德被人們稱頌為″安貧樂道",而且老師們甘為教育獻身而安貧樂道,不計甘苦不計收入,這證明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情懷和高尚品德。但把這種優秀品德當成對老師的要求,要求老師″安貧樂道",這跟″還要馬兒跑,還要馬兒不吃草"有什麼兩樣?


躬耕心田34


教師職業只是社會分工,教師也是凡夫俗子,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力,安貧樂道不該享福是脫離現實生活的空洞說教。

在特定的條件下,有不少經濟欠發達地區,貧困山區教師一輩子為了當地的教育事業,默默無聞的奉獻出自已的青春,貧困地區的教師為人師表,多吃了不少的苦,遭了不少的自然災害,交通閉塞,生活困難之苦,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體現,這種精神應該提倡發揚和全社會人的尊重。

學習他們為教育事業安貧樂道的奉獻精神,不能留於口頭,要儘快的發展貧困山區經濟,提高山區人民生活水平,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發展教育是根本大計,提高貧困地區教師收入,教師也應該過上好日子,改善教學環境是造富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


瘦馬180


社會上騙紙太多,愚人太多,想愚人的人太多了!

這麼說吧,醫生勸一個大城市的人多吃粗糧,這沒毛病,醫生沒毛病,被勸的人吃粗糧也沒毛病。

但你勸大山溝裡的人吃粗糧就好了,別想著吃肉,反正大城市裡的人都想吃粗糧,吃肉有什麼好呢?你安的是什麼心?!

安貧樂道的人,有些是值得尊敬的人,有些是被愚弄的人。

要求別人安貧樂道的人,有幾個自己做到的?自己做不到又要求別人做到,這是什麼樣的人?

有好事者建議,老師全由和尚尼姑擔任才行,你想一想,結了婚,有了小孩,就有了私心私利,你還怎麼為人民服務?你怎麼還能全心全意為別人家的孩子奉獻愛心?

中國從不缺厚黑之人,從不缺無恥之徒!

馬列主義者最反對本本主義,最反對形式主義,你們全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