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釋放的流動性向何處去

【汽車人】釋放的流動性向何處去

各地復工後,汽車生產供應鏈問題的化解速度,將比想像的更快,新釋放的流動性才有地方可去。至少對於國內,汽車價值鏈重新獲得活力,應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只要是關注一點國際時事的人,在3月13日早上醒來,恐怕會自問一句:這世界到底怎麼了。


史詩級的3月份

多年後回望,2020年的3月份註定要載入史冊。歐洲成為新的疫情中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雖然“緊急狀態”被濫用);原油出現史詩級崩盤,單日跌幅30年來僅見。一週之內,美股熔斷兩次,而“熔斷”機制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之後被建立起來,一共出現了3次。跟著美股,一週內有13國出現股市熔斷。

祖傳避險工具黃金,也單週跌200點。原油更是一瀉千里,歐佩克和俄羅斯就限產談判失敗後,沙特率先打起價格戰,油價一度接近26美元一桶。

連巴菲特都說:“活了89年才碰到這樣的場面。”

【汽車人】釋放的流動性向何處去

和引發一戰的薩拉熱窩事件一樣,新冠肺炎只是導火索。世界經濟基本面,一定發生了一些長期的、潛移默化的、足以動搖根基的變化。去年美債長短期利率倒掛的時候,就有人預言了連續11年的牛市終結。只不過暴擊的方式,永遠是戲劇性的。

道指跌兩成,進入“技術性”熊市。美聯儲緊急下調利率50個基點,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加息週期沒結束之前,就改變了方向。當前基準利率為1%-1.25%,按照美聯儲目前“扣連發”的方式,利率工具再用個兩三回,就進入負利率區間了。


釋放流動性

但實際上美聯儲的彈藥不止利率。市場下挫當天,等不到收盤,美聯儲就宣佈實施回購操作,此後又宣佈將進行多次,週期分別為3個月、1個月、兩週、每天隔夜。回購週期越來越短促,顯示了美聯儲的放水操作之急迫。

作為配合,白宮已經命令財政部暫停收取“工資稅”,這將令聯邦稅收減少8600億美元。但按照美國人民的消費脾性,“暫停”就等於“停收”,就等於自己的錢。

【汽車人】釋放的流動性向何處去

當然,在2008年玩過的量寬大招,還在技能冷卻中。分析機構總是喜歡在當前趨勢上做過頭預測。現在已經有機構稱,美聯儲將快速將基準利率降至零,不必等到3月17日的議息會議。

截至北京時間3月15日早上,新的降息行動並未發起。美聯儲也意識到,過快過猛的降息和回購,反而對市場恐慌情緒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加劇了踩踏效應。降息當天,市場下滑勢頭並未被遏制。儘管如此,機構仍然預測二季度結束前,基準利率降到零的概率高達90%。

所有的財政手段,都可歸結為一個要素:釋放流動性。關鍵在於方式、時機和方向。


危機重演

在這一切發生之前,特朗普的減稅政策,降低了居民的槓桿率,但代價是企業和政府的槓桿率提高了。萬億市值的企業開始冒頭。有多少人預期,這是新一輪波瀾壯闊的上漲,還是即將見頂的前兆。長短期國債利率倒掛,早透露了不祥之音。

【汽車人】釋放的流動性向何處去

美式減稅已經遭遇了邊際效應遞減,如今釋放的流動性也如此。雖然超市的貨架被搶空,令人觸目驚心,但非生活保障消費沒有了。消費減少,新增流動性的承接者是誰?

一旦進入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上市公司的債務要重置。利率子彈打完了,擴表發債就不可避免,這意味著貨幣政策的終結,直到轉舵為“縮表”。

與此對應,在歐美疫情蔓延未得到遏制的情況下,傳統商業資產的價值將下跌。需要注意的是,風險資產將遲遲不能觸底。

【汽車人】釋放的流動性向何處去

疫情對於經濟的作用很奇妙。開始發酵階段,它主要打擊供給端;蔓延之後,打擊方向變為消費端。這種情況下,出行需求在被壓制一段時間後,將出現反彈。但是,汽車消費終歸是耐用品長線消費,在收入預期減少後,這些消費不可避免地推遲、取消。在歐美,汽車消費必須得到金融支持。汽車金融公司和銀行雖然始終樂於提供這類消費信貸,但是初始流動性必須要從央行那裡獲得。

這就是央行釋放流動性的理由。與此同時,政府還必須拯救僱員眾多、產業鏈漫長的整車企業,以防它們破產清算,牽連上游產業更多的骨牌倒下。這個前景是不是似曾相識?是的,2008年已經被迫進行過一次。幸運的是,需要拯救的製造業規模已經縮小,通用和福特的僱員,比2008年都減少了一半以上。


中國何能獨善其身

情況將變得有多糟?瑞銀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調降至1.6%,在全球大流行病的背景下(WHO已宣佈),增長率將跌至0.8%,G20中有12國陷入衰退。

未來的3個月內,全球經濟通縮的風險急劇上升。和美聯儲一樣,全球性的財政貨幣刺激政策將出臺。

【汽車人】釋放的流動性向何處去

中國將準備好新一輪大規模基建項目投資計劃,不是當年的4萬億,而是40萬億。除了傳統的“鐵公基”外,重點將是更具科技含量、更能引領消費增長的“新基建”,包括5G、數據中心、AI、自動駕駛軟硬件投資。

這一切的前提,是中國將內部疫情控制住,同時防範外來輸入。後一個工作仍然艱苦,但難度將降低。重要的是經濟不再停擺。

在2月份,蘋果關閉了所有大陸門店;而現在,蘋果關閉所有除大陸以外的門店,大陸門店則陸續開始營業。這是個再清楚不過的信號,蘋果門店同時代表供應鏈、代工生產能力和商業氛圍。

很大概率上,中國將恢復投資和商業信心。但同時面臨兩難困境:我們如何處理與世界的聯繫——貿易相關的物資和人員流動,如果堵死,不利於企業恢復正常運營;如果保持聯繫,則難以根除外來輸入病例。拿捏尺度更像走鋼絲。

【汽車人】釋放的流動性向何處去

幸好,中國的整車產業迄今為止仍大致是內生性的。進口零部件雖然減少,但國產替代將頂上。跨國零部件巨頭們,應該慶幸他們提早建立的一大批本地化產能。

美聯儲降息後,中國央行將擁有更寬泛的利率運作空間。同時,釋放流動性的手段,也比美聯儲來得更直接,減稅手段還可以再加碼。總之,我們工具箱裡的東西更多。

流動性不成問題之後,在於市場信心的重建。這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在境內根除新增病例,控制輸入病例。這個問題上,採取鴕鳥政策(譬如英國通過全民感染建立“群體免疫”),或者掩蓋手段,都將受到嚴厲懲罰。

各地復工後,汽車生產供應鏈問題的化解速度,將比想像的更快,新釋放的流動性才有地方可去。至少對於國內,汽車價值鏈重新獲得活力,應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中國在前幾個月付出的卓絕努力,正獲得回報。(文/《汽車人》黃耀鵬,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