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失控!产业链惨遭重锤!寒冬里,请熬过去、活下来

疫情全球失控!产业链惨遭重锤!寒冬里,请熬过去、活下来


新冠疫情推到的多米诺骨牌仍在扩大,并开始在全球大流行、已出现近乎失控的局面…这次疫情的巨大影响,或许将超过我们的想象。


01

失控的疫情


中国2月份疫情大面积扩散时的惨景正在全球上演,并引发恐慌。


3月13日,特朗普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以应对新冠疫情不断扩散的局势,并释放500亿美元用于各州和地方政府应对疫情。


而在11日,特朗普已宣布对欧洲实行为期30天的旅行禁令。而此前,特朗普却一再声称美国新冠疫情控制得很好。


疫情全球失控!产业链惨遭重锤!寒冬里,请熬过去、活下来

▲全球新冠确诊病例仍在陡峭上涨,还没有出现拐点的迹象


新冠疫情在国外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截止目前,已有10余个国家、超过50余位的政府高官政要确诊新冠肺炎,其中有十多位已经去世(大多数在伊朗),而确诊名单还在不断增加中。


疫情最为严重的欧洲,意大利全国封城、法国学校全面停课、西班牙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捷克禁止外国人入境和本国人出境……人们在封城前“出逃”以躲避疫情、甚至出现了监狱暴动,一时人人自危、恐慌不已。


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


随着确诊患者的暴增,因医疗资源缺乏,一些国家不得不采取让人“匪夷所思”的对策:


瑞士、瑞典等国宣布不再对轻症病人进行检测、英国豪赌让民众感染病毒以提高群体免疫力、意大利甚至放弃对重症患者的治疗以把更多医疗资源让位于存活几率更大的轻症患者……


真的有一种生死听天由命的无力感和无助感。


与此同时,包括美国NBA篮球联赛、欧洲五大足球联赛在内的全球重要体育赛事被迫停摆,日本的J联赛和韩国K联赛也在不断地延期,甚至欧洲杯和东京奥运会都存在延期、甚至停办的风险。


02

股市连环炸


疫情的冲击也很快的反应在资本市场中。


因未能就石油减产达成协议,沙特宣布对俄罗斯发起“自杀式”价格战,通过大幅降低油价来挤压对方、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要减产呢?世界经济本就疲软,这回又来个新冠疫情,包括中国在内的购油大户们更是减少了对石油的需求,让石油购买力雪上加霜。为维持价格,以沙特为主导的欧佩克组织就想像以往一样通过减产维持油价……


但这次,俄罗斯不同意。


3月9日,原油价格瞬间崩盘:布伦特原油期货(布油)一度跌幅超30%至32美元、WTI原油(美油)跌幅最高达27%至30美元每桶。


美国三大股指(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跌幅均接近或超过7%,并触发交易熔断…这是2008年以来美国最大的暴跌,也是自有熔断机制以来第二次引发熔断——上一次发生在1997年。


这都完了吗?NO!


3月12日,美国股指再次开启暴跌模式。三大股指收盘均暴跌超9%,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双双创下自1987年股灾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道指狂泄逾2000点、同时也创下历史最大下跌点数。同样,再次引发交易熔断。


一周内,连续两次出现熔断,可谓历史罕见。美股也由此进入技术性熊市。


股神巴菲特老爷子在接受采访时,不禁发出“活久见”的感慨:“我活了89岁,也没见过这种场面”


疫情全球失控!产业链惨遭重锤!寒冬里,请熬过去、活下来


除美股外,包括巴西、加拿大、泰国、韩国、墨西哥等10余个国家的股市出现熔断、全球50个股票市场进入技术性熊市阶段。


为了防止股市进一步下跌,包括意大利、英国、泰国、土耳其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开始限制股票做空交易。


03

印钞救经济


疫情在全球近乎失控,各国政府一时手足无措,让结果变得很不确定。总结一句话就是:


疫情流行不可控、疫情结果不确定。


可控的、确定能做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呢?对的,就是政府刺激经济。因为很多国家的债务已经非常高,所以比起让政府花钱的财政刺激来说、更多的国家采取货币刺激经济的手段。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每遇到意外冲击,各国央行总是率先第一个跳出来印钞放水——解救眼前的股市下跌等资本市场危机、托住长远的经济下行压力,这次疫情也不列外


3月3日,澳大利亚率先降息25个基点、至0.5%的历史新低,紧接着马来西亚降息0.25%、美联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紧急降息0.5%、沙特降息0.5%、阿联酋降息0.5%、约旦降息0.5%。3月4日,香港和澳门金管局也宣布降息0.5%,随后加拿大也降息0.5%。


3月11日,英国紧急降息0.5%、冰岛降息0.5%;3月12日,美联储向市场紧急投放超1.5万亿美元的短期流动性;3月13日,挪威降息0.5%、加拿大再降息0.5%,中国降准0.5%-1%,加上1月初的降准,共释放出约1.35万亿的资金。


此外,欧洲央行也提出1200亿欧元的债券购买计划、以向市场提供更多的钱,日本央行也计划提供1.5万亿日元的流动性。


不知道各位感触如何,反正我感觉全球货币大潮水汹涌澎湃已不可避免。


可印钞真的能救经济吗?货币泛滥对托举股票等资本市场还有些作用,但对经济的刺激的作用越来越弱。并且很多国家的利率已接近于0、甚至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利率已为负数。


疫情全球失控!产业链惨遭重锤!寒冬里,请熬过去、活下来

▲日本及一些欧洲国家已经是负利率


因为科技创新乏力和实体经济艰难,也就没有人愿意贷款——没赚钱机会、还支付利息,贷款又何必呢?这是低利率的背后原因。


所以央行放出来的水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了资产领域、并推高资产泡沫。


04

重创产业链


很多人会以为,疫情已在中国得到控制,所以等四、五月份生产活动全面恢复以后,中国经济将迎来爆发性增长,今年经济遭受重创的将是海外疫情防控不利的国家。


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因为现在全球产业链一体、彼此嵌合程度非常高,世界也由以前的产业间贸易转变成了现在的产业内贸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与国之间的交易主要是彼此最终商品的交换,比如我们熟悉的“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故事就是这种贸易的典型代表。


后来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国与国之间的交易则变成了产业内的分工合作——有人负责研发、有人负责零部件生产、有人负责最后组装。


而在这个全球化产业链中,中国占据着重要位置,专业术语表述为“双循环”——欧美等发达国家提供创新、创意和技术,中国等东亚国家来实现这些想法(也就是把图纸上的商品制造出来),生产所需的石油/矿产等原材料又来自于非洲/中东/拉美等国家,之后再把这些商品销往欧美国家。


疫情全球失控!产业链惨遭重锤!寒冬里,请熬过去、活下来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在“双循环”结构下,中国又怎能脱离国外而独善其身呢?


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2月份,因为绝大多数工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直接冲击了全球产业链中零部件的供给,致使一些公司(如韩国现代汽车/美国苹果公司)不得不推迟商品销售、甚至停产。


而当下,疫情却开始在欧美等国家扩散,同样会影响全球产业链——主要是技术研发和最终消费。


因为疫情,学术技术交流停滞、科技/商务人员往来受限、大型科技展会停办、经济受损收入下降。结果就是中国虽有着规模庞大的生产能力却不知道该生产什么、同时也没有了订单。


这次疫情会重创全球产业链,其损失目前看还无法估量。


05

熬过去活下来


这次疫情对餐饮业、酒店业、旅游业、游乐场、影视娱乐、线下培训、交通运输业等造成直接甚至毁灭性的打击,因产业链破坏,其他制造业和服务业也将受到巨大负面影响。


近一个多月来,包括蛋壳公寓、优信/瓜子二手车、58同城、OYO连锁酒店、携程等在内众多知名企业都出现了裁员、变相裁员或轮休办公的情况,当然还有更多企业的裁员、只是没有爆出来罢了。


所以结果或许不是大家想的那样——等疫情解除后,企业订单纷至沓来、营业收入迅速提高,工作岗位大量涌现、失业的人很快找到工作,各行各业迅速恢复、立马重现之前繁荣景象。


因为有些时机错过就是错过了,就像春装你不可能在夏天穿。


很多人爱把当下的新冠疫情跟当年的非典肺炎相比,虽然二者病毒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外部的经济环境却完全不同——2003年我国经济处于上升周期中,一次疫情临时暂停经济运行、但随后快速反弹,而2020年的当下本就处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即使没有疫情影响、经济也在勉强挣扎。


也正是预见了疫情的负面冲击,在最近国常会上,领导强调今年重要的是稳就业,经济增速高一点第一点没什么了不起,也算给大家敲了一个警钟。


疫情全球失控!产业链惨遭重锤!寒冬里,请熬过去、活下来

▲国常会上,领导讲话的部分内容


我们喜欢预测未来、尤其喜欢预测黑天鹅,但是能预测出来的黑天鹅都不是黑天鹅,并且黑天鹅也是事后确认的、不是事先预判的——当突发意外非常大的时候,意外就成了黑天鹅,若突发意外没产生多大的影响,也就是一场普通突发意外。


应对未来不确定的方法也不是预测、而是预防,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行动决策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好策略。新冠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中,到底会影响到哪种程度我们不知道,但做好防备却是不二选择…只要活下去,就有一万种翻身再起的机会。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关键是你得熬过去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