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震澤絲綢產業線上發力加速“蝶變”

原標題:“面對面”交易改為“屏對屏”交易

蘇州震澤絲綢產業線上發力加速“蝶變”

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汪宏勝 通訊員 顏貝貝)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也考驗著蘇州市吳江區震澤絲綢產業的應變能力。在這場“大考”中,震澤絲綢產業電商發展加速“蝶變”,積極發揮自身優勢,調動渠道及流量資源,加快重塑產業新優勢。

  依託互聯網等新技術,太湖雪、慈雲蠶絲、山水絲綢、輯裡絲綢、錦澤依家等絲綢企業積極探索“互聯網+傳統產業”路徑,紛紛加快電商發展速度,將線下門店銷售移至線上電商銷售,通過線上發力,對沖線下門店的銷售蕭條。

  產品生產看得見 企業老總直播帶貨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線下門店銷售因消費者“足不出戶”而按下了“暫停鍵”。吳江區震澤蠶絲同業公會會長、蘇州輯裡絲綢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文超認為,面臨“大考”,震澤絲綢企業只有勇敢面對,加快線上電商發展速度。

  佈置好背景板、架起燈光、調整好攝像頭、準備好產品……疫情期間,朱文超在自家公司當起了電商主播。“這款真絲口罩是我們公司針對疫情特別開發的新產品,有兩個款式,沒有墊片的可作為日常使用,有墊片的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防護作用,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口罩是使用蠶絲製作的,表面光滑透氣,兩端繩子可以根據臉型大小進行收拉調節……”說起自家產品,朱文超得心應手,滔滔不絕,還時不時地與“粉絲”進行互動。

蘇州震澤絲綢產業線上發力加速“蝶變”

  談到電商平臺直播帶貨,朱文超認為,直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擺在門店裡冰冷的產品變“活”了,讓消費者直觀感受到產品的質量。不僅如此,還能將產品的生產過程帶進“直播間”。“假如有一位客戶預定了一條蠶絲被,我們會提前告訴他第二天的直播時間,全程帶他看蠶絲被的生產過程,從蠶絲挑選到拉伸翻被再到最後裝進被套,全部展示在客戶面前,讓產品質量‘看得見’。”朱文超告訴記者,這種電商直播方式確實也為他們“吸粉”眾多,帶動了銷量。

  在輯裡“直播間”,往往看不到“網紅”主播的身影,出現在“直播間”的大多為輯裡的銷售人員和生產人員。朱文超認為,只有企業員工才是最懂產品的人,他們可以把不同蠶絲的質量、產品的生產工藝等專業知識以對比的形式展示給消費者。

  “疫情之下,我們發現,線下門店銷售蕭條,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商平臺剛好滿足人們不用出門的購物需求,線上銷售市場比線下銷售市場火爆,也為疫情期間的絲綢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朱文超認為,線上銷售肯定會成為震澤絲綢產業的發展方向,接下來,他也會進一步對接“抖音”等平臺,擴展電商銷售平臺。

  多個平臺全面開花 逐步擴大品牌知名度

  早在疫情暴發前,震澤絲綢產業已經踏上了線上銷售的探索之路,特別是蘇州慈雲蠶絲製品有限公司。創建於1992年,作為江浙區域首個專業生產蠶絲被的企業,慈雲蠶絲順應時代潮流,不落窠臼,在2015年時就開始摸索電商銷售模式。

  近日,記者來到慈雲蠶絲的廠區內,看到廠區內貨架上幾無存貨,員工們正在打印訂單和快遞單、打包不同平臺下單的絲綢產品。在廠房及廠房門口的空地上,整齊地擺放著貼好快遞單號的包裹。

蘇州震澤絲綢產業線上發力加速“蝶變”

  “我們之前在做三八婦女節的促銷活動,在天貓、京東、唯品會等平臺都上線了相關優惠活動,因此這段時間的訂單量較大,不僅打包的員工在忙,銷售人員和生產人員也在幫忙打包產品。”慈雲蠶絲董事長周佳園介紹,活動期間,他們會早早地在店鋪首頁公佈優惠信息,目前,最暢銷的絲綢產品已經買了幾千件。

  “我們的電商運營模式比較成熟,年前就開始準備今年上半年的相關優惠活動,將年後大促、三八婦女節的產品都準備好,所以在推遲復工的情況下,我們也備足了貨,可以照常發貨。”提到慈雲蠶絲的電商發展之路,周佳園介紹,他們從2015年便開始發展電商銷售,將線上銷售與線下銷售相結合,並在2017年組建了專業的線上發展團隊,目前也在天貓、京東、唯品會等多個平臺開展線上銷售。

  “從2003年非典來看,因為疫情顛覆了眾多傳統產業,但同時也成就了一些轉型企業。此次疫情期間,抖音等平臺的播放量暴增,這對我們來說也是機遇。如何利用熱門平臺擴大品牌知名度、影響力,也將成為我們接下來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周佳園認為,想要減少疫情對企業造成的影響,應該把握好線上電商平臺,投入更多精力和運營資金。

  微信下單“雲”交易 政府助推電商發展

  “科普一下我們的子母被……”“二斤特級蠶桑被一床又發往成都。”“真絲枕套群接龍活動開始。”打開吳江錦澤依家絲綢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宋衛芳的微信朋友圈,大多都是旗下品牌“江南綠”的絲綢產品介紹和發貨情況。

  見到宋衛芳時,她正和店裡員工打包著客人剛剛微信下單的產品,要將5件床上四件套發往黑龍江。宋衛芳坦言,他們一般沒有大額訂單,主要做口碑生意,靠老客戶回購、老客戶介紹新客戶,所以他們最主要的銷售渠道已從線下門店“轉戰”線上銷售,“面對面”交易改為“屏對屏”交易,下單交易發貨全部“上雲”。目前,宋衛芳的微信好友共有近6000人,60%的生意在微信上完成。

  像宋衛芳這樣,手機24小時不離身的震澤絲綢企業業主還有不少。“雲”交易正在成為主流的交易方式之一。

蘇州震澤絲綢產業線上發力加速“蝶變”

  疫情期間,震澤絲綢產業順利應對線下門店的銷售“寒冬”,大步邁開電商發展步伐,加速轉型,這離不開政府與政策的支持。作為“中國絲綢小鎮”“中國蠶絲之鄉”,震澤十分重視絲綢產業發展,很早就出臺了絲綢產業培育政策,其中就有進一步做優服務平臺,努力籌建“絲路震澤”絲綢社群電商平臺等支持絲綢企業線上發展的扶持政策,幫助震澤絲綢企業“破題”轉型發展。

  “前期,我們主要從引導撫育入手,為絲綢企業提供電商運營培訓,同時積極搭建平臺,引進天貓蠶絲基地等第三方平臺入駐,通過商業化、市場化支持,讓消費者零距離了解震澤蠶絲,感受震澤蠶絲的悠久魅力。此外,震澤還推出了資金獎勵政策,對電商平臺發展優異的絲綢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扶助。”震澤鎮絲綢辦主任薛美娟介紹。

  據瞭解,接下來,震澤鎮將繼續發揮“孵化器”功能,著重開展電商直播平臺等方面的培訓,同時搭建更多平臺,引進國內知名電商平臺、運營公司入駐震澤,為震澤絲綢產業電商發展注入全新活力。(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