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早些時候,世衛組織將此次新型冠狀疫情定性為為“全球大流行”

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3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緊急召開了眼鏡蛇會議。

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英國政府建議:輕微症狀的病人可在家中自行隔離,醫療資源應留給更需要的人

面對英國醫療如此佛系的態度,許多中國人都感到很震驚。

所以今天,小編找到了一份文字資料,希望對所有關心英國疫情的人有所幫助。

來自一線醫務人員防疫知識的解讀

當你每天打開新聞,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都在飆升,突然間你會覺得世界末日就要來了嗎?意大利完了!歐洲已經淪陷了!英國可能很快也會步意大利的後塵了...

而且由於各種原因,媒體有時還會製造一些緊張的氛圍,並且這種情緒還很受公眾歡迎。

而中西方媒體可能都會有一個共同點,非常簡單,喜歡捕捉大眾的恐慌。因此,每個人在觀看媒體的報道時,都應該保持一箇中立和冷靜的態度

那麼在這裡,我們將簡單地從英國一線防疫醫生的角度來談論一下這個新冠病毒。

我們最先要關心的是,這種病毒到底有什麼危害?死亡率又是多少?總的來說,在英國醫學界對新冠病毒有三個普遍共識:

  • 傳染性很強

這是眾所周知的,就沒有必要多說了。

  • 低致死率

許多死於新冠肺炎的老年人大多都是由於併發症,而免疫力正常的年輕人是因為超量的病毒引起的炎症導致大量富含蛋白質的液體滲出到肺泡,阻塞了呼吸膜而死亡的。許多年輕醫生的死亡都是屬於這一類。

意大利和武漢比較相似。最初的恐慌引起的醫療擠兌,導致大量感冒患者和感染者都跑去醫院,在高密度病毒的環境中,他們立刻就會被感染。此外,由於高密度病毒造成的直接重度感染,導致人體的免疫力無法及時抗爭,導致死亡率大幅上升。

醫生每天接觸的病毒含量與普通人上班或乘地鐵時接觸的病毒含量和感染概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重症傾斜原理

大家有時會反應說打111根本就沒人管,甚至都不做測試;而打電話給GP,GP醫生也會告訴不要來,就在家待著。

事實上,並不是英國不管,而是他們目前的原則是所謂的重症傾斜,這也就是說,英國會把大部分醫療資源都用於重症病例

普通人感染後可能會發燒3-5天,感覺身體不舒服,但自行隔離幾天後可能就會自愈。

那麼,在醫生眼中,什麼樣的人才被稱為醫療弱勢群體?(換句話說,什麼樣的人打111,他們才會重視你)

主要是這三大塊:

  • 年齡如果年齡較大,一般超過65歲的,就會被認為是抗病毒能力較弱的群體。
  • 健康狀態基本健康狀況:是否有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這些容易導致身體器官衰竭和身體功能崩潰的基礎性疾病。呼吸道疾病:例如,本身就有肺結核、哮喘的。
  • 暴露風險您是否與確診人員有直接或密切的接觸;過去14天是否去過疫區

所以,總得來說,只有在“高風險+基礎疾病+年齡較大”的情況下,你打111才會得到重視。

如果這三者中符合兩個,那麼NHS可能會給你做一個基本的檢查;如果你不具備這三個中的任何一個,那麼說白了就是你得需要自己“居家自行隔離”

在英國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幾個關鍵點

  • 對於患有基礎性疾病的人,請注意提前與醫生溝通,並儘可能多地儲存一些藥物。
  • 那些擔心英國的治療水平想回到中國的人,可以理解,但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做(這樣做反而有可能會增加感染)
  • 心大(且認為自己有很強的免疫力)的小夥伴,請稍微收一收心,畢竟,在你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感染的情況下,很可能會感染你周圍的人。建議適當減少聚集性活動,保持室內通風,勤洗手。

留學生都是處於青壯年,也是此次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但該做的防護還是要做到位。

另外,還需要我們注意到的是,因為很多留學生住的都是集體宿舍,而且校內人群交互較多,所以有必要密切關注自己的校區和居住區是否有疑似/確診的人

從疫區回來的學生也應該互相監督,自我隔離

,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大意,成為病毒攜帶者。

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海外學生是否需要回國?

從醫生的態度來看,其實沒有必要跑回國

而且回國旅途遙遠,被感染的幾率也會增加。

另外,現在國內已經進入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的關鍵時刻,加強入境檢疫已是重中之重。

對於現階段所有境外回國人員,需要提前聯繫所在地居住街道,由所在社區安排專人接機。無社區接機要麼不允許入境,要麼120接走強制隔離14天,全部自費。

所以還是建議在英國做好防護,多通風,勤洗手。

如果你真的想回國的話,那麼就要考慮到,學校的出勤要怎麼辦

在做任何決定之前,都應該考慮自身當前所處的環境,然後,綜合各種情況來判斷自己的這個決策是否最合適。

再者,因為如果你現在不屬於英國的高危群體的話,也就是剛才提到的醫療弱勢群體,自己做好防護,不要太過於焦慮。

英國的NHS是會管留學生的,這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打111,不給你檢測怎麼辦呢?

如果111不重視你,那麼你就是屬於低危人群,請放寬心。你可以根據他們的建議進行自我隔離,然後在飲食方面儘量跟大家分開。

但是一定要注意,如果你的症狀出現了變化,那麼一定要及時跟111反映

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如果情況真的很嚴重,英國的醫療水平還是可以放心的。在高醫療水平的治療下,治癒的概率還是很高的。

從英國的角度來看,最大的擔憂是醫療資源的擠佔。當太多人爆炸式增長時,醫療系統可能無法滿足其對資源的需求而崩潰,這是現在最令人擔憂的。

  • 醫療擠佔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事實上,早期在武漢,人們就是因為恐慌而跑去搶佔醫療資源,但其實只是一些常見的感冒症狀。然後導致易感人群的大規模傳播。

  • 自我隔離的話,算曠課嗎?

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跟系主任、授課老師講明白你的情況。

你需要和學校有書面的交流。

  • 如何寫請假條?
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 第一段首先寫下你的名字、學號和年級信息。然後說明,NHS建議進行自我隔離
  • 第二段簡單描述一下你的症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 第三段向學校確認你是否可以開始自我隔離,以及需要簽署什麼樣的文件以確保你不再的這段時間裡不會記曠課。
  • 第四段你可以詢問一下,校方可以提供哪些支持。所謂,愛哭的孩子有奶喝,你提出來,也許學校可以有對應的福利給到你。
  • 最後一段寫下你的個人聯繫信息,確保如果有任何情況,學校可以第一時間先聯繫到你。

英國學校為什麼不停課?

同樣,幾個關鍵點

  •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將中國的防疫模式搬到英國是不現實的。
  • 國民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的生命健康之間是有一個平衡點的,新加坡的模式就兼顧了兩者,所以防控效果也很好。
  • 目前的數據顯示,青少年和兒童不容易被感染,即使被感染,他們也能很快康復。

需要注意的是,停課和隔離等政策保護的不是普通的未感染人群,而是保護未感染的健康弱勢群體(如老年人、基礎性疾病患者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

例如,某個青壯年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感染了病毒,這對他影響不大。但是如果他出去和一個75歲的鄰居遇到了,那麼病毒很可能會對鄰居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隔離的本質是保護健康弱勢群體

目前,英國首相鮑里斯已經昭告世界,英國不會停課。

箇中緣由,我們來品一品。意大利的情況大家也看到了,停課之後出現撒歡的比比皆是...

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不過現在隨著疫情的嚴重性想必意大利應該也已經意識到了...

所以,英國將來是否會停課,完全取決於政府的風險控制模式

舉個例子,如果說當確診的感染人數達到2000或3000時,英國的風控模型認為現在已經達到臨界點,必須全面停工停課,以確保醫療系統不會崩潰

在這種情況下,學校上課才會被叫停。目前,我們也看到部分英國大學已經開啟“在線”授課模式。具體情況可以看我們第二篇文章哦~

為什麼英國政府不建議戴口罩?

幾個關鍵點

  • 佩戴和摘下口罩不當會造成二次汙染,增加感染風險。
  • “口罩+正確洗手+提高免疫力”是公眾防疫的黃金三角。買不到口罩的人不用擔心,因為口罩的防護功能也是需要另外兩者的配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 是否在公共場合佩戴,要看場合和個人情況。這已經不再是一個醫學問題了,而是一個社會學問題。各位同學請注意自我保護,不要刺激英國部分人群脆弱的神經(買不到口罩+對病毒的恐懼+種族歧視+流氓團體)。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根據需要自行佩戴。

研究證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是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一般在1.5m-2m範圍內,飛沫附著在物體表面再次接觸也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在這種情況下,與病毒攜帶者近距離口鼻接觸,或者觸摸過被汙染的表面,然後接觸口鼻,那麼被感染的幾率將非常高。

基於目前英國受感染人數仍然是少數的情況,“物理表面傳播”比“與病毒攜帶者近距離口鼻接觸”更有可能被感染,因此“勤洗手”和“正確洗手”尤為重要

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即使你戴著口罩,如果你沒有做到正確洗手,仍然會有很大的機會被感染。因此,在現階段,口罩供應不足,以及許多民眾脫戴口罩不規範的情況下,強調正確洗手是一種相對經濟有效的防控方法。

事實上,英國正在教育民眾勤洗手,注意自我隔離,打噴嚏時要放在紙巾上。這種策略可以理解為是保護個人,但實際上,就其整體社會經濟效益和醫療經濟效益而言,它保護的是整個社會中的醫療弱勢群體。

生活習慣上,需要改善,過去一天可能洗手10次,而現在一天可能需要洗20到30次。原則是,當你觸碰了公共場所的物體時,你就應該洗手,因為病毒會附著在物體表面以及飛沫傳播。

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再者,還需要強調的是個人隨身物品的清潔和消毒

你有沒有注意到你的隨身物品的清潔度,比如眼鏡、眼鏡盒、手機、手機殼、耳機、錢包,還有女孩隨身攜帶的挎包之類的。

因為這些個人物品的表面實際上附著了很多的細菌或病毒,即使你雙手很乾淨,但先接觸眼鏡,然後接觸口鼻,也是有可能會被感染的。

建議定期用酒精棉球或者清潔小紙巾擦拭個人隨身物品。回家後,將換洗的衣物浸泡在消毒液中消毒,勤洗衣物。

幾個關鍵點

  • 面對新冠病毒,好的免疫力勝過一切藥物。
  • 患有基礎性疾病,尤其是肺部有問題的人,確實需要格外關注,並及時向醫院報告他們的病史和病情,以免延誤。

目前,NHS沒有官方批准的治療計劃和藥物,主要提供的都是Supportive care (支持性的醫療幫助)。

像病毒性流感一樣,新冠病毒不是被“治好”的,而是人類自身免疫系統抵抗住了病毒的攻擊,並不再對病毒的攻擊做出反應

因此,目前沒有藥物來“治療”病毒,而是控制和緩解症狀

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當病情加重且出現呼吸困難時,需要入院上Bipap呼吸器輔助呼吸,病情進一步惡化的患者則需要上呼吸機。如果產生了細菌和其他病毒感染,則會有相應的藥物治療。

重症患者的治療目的是支持重要臟器功能,並確保在自身免疫系統戰勝病毒之前,不會因為呼吸系統的崩潰而造成傷亡。

疫情當前還能出國留學嗎?關注公眾號:英國留學Go可瞭解~

NHS能否應對新冠病人數量的激增嗎?

幾個關鍵點

  • 顯然,醫療資源是不夠的,所以輕症普通病例今後將會居家治療,並需要做好輕症居家隔離的準備。
  • 集體隔離當然是有效的,但是以當前NHS的部署,沒有看到集體隔離模式,並且每家醫院的隔離病房一般都不超過30張床位。

大多數新感染冠狀病毒的人都是輕症病(不完全數據顯示約70%),可以在家中隔離治療。

目前,數據顯示,需要治療的重症病人已經存在基礎健康問題( Underlying health problems ),因此,重症病人的激增必然會對NHS的醫療系統產生強烈的衝擊。

目前,全國95%的重症床位已經 Running 100% capacity(滿額使用)。

那麼接下來新冠重症面臨的資源短缺(床位+醫務人員+藥材等消耗品)是可以預見的,政府已經在進行相應的資源配置,但這需要時間。

從疫情看中西文化差異

幾個關鍵點

  • 沒有必要誇大死亡人數和較年輕的死者,有些個例確實很令人悲痛,但根據大數據,青壯年的死亡率相對較低。
  • 不要整天過分擔憂。負面情緒不利於免疫力的提高,有礙防疫。
  •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是顯而易見:憂國憂民VS活在當下

舉一張舊照片的例子:

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這張照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轟炸倫敦後的次日早晨拍攝的。城市裡的人們鎮定不驚地走在瓦礫中回到公司上班。

由此就可以看出,

英國人Keep clam and carry on的種族天賦是根深蒂固的

我們國人提起新冠那是如臨大敵,防疫措施如數家珍,但偏偏碰上英國人的淡定與佛系,除了去超市搶衛生紙之外,還是照常去參加聚會,像往常一樣生活。

難道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平行世界嗎?

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中國早期對病毒的瞭解有限,醫療救助的未能有效開展導致了高死亡率。很多新聞中報道的許多病例實際上都是來自疫情的早期。而目前在英國,醫療系統已經對這種病毒有了更好的瞭解,並做出了相應的部署。

為什麼中國這麼多醫生和護士感染了新冠病毒?

是新冠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嗎?

在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一個前提是,即使在平時,中國許多的醫生和護士也會在高壓情況下連軸上班。

這些醫生和護士每天長時間工作,日夜輪班,連軸轉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實際上和抱怨996的亞健康年輕人非常相似。

此外,醫務人員所處的環境感染力度也是非常大的

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他們每天接觸的病毒含量與我們普通人上班、坐地鐵所接觸的病毒含量和感染概率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為什麼英國防疫部門沒有直接抄中國的作業呢?

英國醫學界有自己的防疫規則,他們也是要經過自己的方法論證才能接受一些“新”的醫學結論。

人們對病毒的瞭解都是逐漸加深的,目前已經有好幾種疫苗正在臨床試驗中,有望在未來幾個月即可問世

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關於治癒後的問題,根據目前意大利和英國的數據,後遺症這塊沒有必要太過擔心。

想說,任何偏離國情的政策討論。都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大家也不必過分批評英國的佛系。畢竟,適合自家國度的,才是最好的。

不同的國情,不同的國民,中國的硬核作業,也註定了歐洲國家無法複製。

還需要注意的是,英國的疫情也會是一場持久戰。目前,高危階段是未來的1-2個月;疫情得到穩定控制,保守估計需要3-6個月。

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也許有些學生患有一些基礎性疾病,需要定期服藥,比如甲狀腺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你可以多備一些你經常服用的藥物在身邊。

而對於囤食物和日用品的話,可以根據自己居住的環境稍微囤一些,沒必要過分誇張。

食物這部分可以準備一到兩個星期的量,因為如果出現了流感症狀的時候,自我隔離就意味著家裡有糧,心裡不慌,可以感覺更放心一些。

但真的沒有必要恐慌性囤貨,這個沒有任何意義。

NHS“佛系”抗疫,媒體制造緊張氛圍,在英留學生如何理性防疫?


這不是世界末日,也不是要打仗,恐慌的情緒也不利於個人免疫力的提高。因為人長期處於焦慮、焦灼和恐懼之中,免疫力反而會降低

總之,就四個字:理性防疫

請大家繼續關注!這場抗議戰,海外華人一條心。

疫情當前還能出國留學嗎?關注公眾號:英國留學G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