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傳統老手藝復工記:臨渭巧娘居家掙錢,寧強羌繡訂單不斷

陝西傳統老手藝復工記:臨渭巧娘居家掙錢,寧強羌繡訂單不斷

非常時期,農村一部分勞動力不能外出務工,我省一些非遺傳承人企業積極組織員工居家生產,既防止了交叉感染,又讓農戶在家即可掙錢。

臨渭巧娘居家掙錢

“掌櫃的,你給咱做飯,我要開始賺錢了。”2月26日,渭南市臨渭區橋南鎮廟底村的王秋愛,一邊搬出編織架一邊對丈夫說,“剛才微信群裡發通知,今天要上新產品,合作社理事長一會兒要在視頻中教授草編嬰兒搖籃的製作方法、編織技術要領。”

在渭南市臨渭區巧娘草編專業合作社生產車間,兩個戴口罩的師傅正將剛從巧孃家收回來的儲物簍整齊地擺放在貨架上。巧娘草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春苗是省級非遺項目“臨渭草編”傳承人。她說,這兩年草編工藝品因為材料環保、製作精美,越來越受國內外客商歡迎。今年由於訂單較多,春節前她就通知合作社的社員們儘早生產,完成訂單。但由於疫情突襲,社員不能集中生產,好在草編生產原來就是一部分社員集中在車間進行,一部分社員是在家編織。於是,合作社把編織原材料送到社員家中,再通過視頻將新產品編織技術和產品要求發送給社員,讓社員早早就在各自家裡開工,做到了疫情防控和產品生產兩不誤。目前,臨渭區6個鎮的1000多名巧娘已投入到草編制作中,她們宅家學技藝、接訂單、創收入,每人每天可掙40元錢。

南鄭藤編分包加工

“南鄭藤編在成功申請到省級非遺項目後,2017年以來,連續3年每年產值都在5000萬元以上,產品除暢銷國內市場外,訂單還遍及歐洲。”漢中市群藝館負責人介紹說,藤編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以黃官鎮為中心周邊農村的藤條種植、加工,提高了當地貧困人口的收入。

漢中市南鄭區黃官鎮良順藤編合作社負責人說,他們今年藤編訂單很多。受疫情影響,黃官鎮鑫豪藤編廠沒有像往常一樣在車間裡生產,工廠由以往集中加工調整為零散分包加工,讓貧困戶在家裡也能繼續創收。

該廠負責人說,一天只安排5個人到廠裡來,其他人在家加工。黃官鎮水井村貧困群眾李小豔夫婦是廠裡的熟練工,今年以來,夫妻倆按照廠裡的要求,在自己家中進行藤編加工,足不出戶就有了一份收入。李小豔說:“今年受疫情影響,廠裡把骨架和藤條送到家裡來,我們兩口子在家編好後,廠裡把成品收回去,然後又給我們送來藤條和架子。”現在,在該廠工作的30餘戶貧困群眾,通過分包加工的方式獲得了穩定收益。

寧強羌繡有序復產

寧強羌繡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人王小琴設立的寧強縣羌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是漢中市婦聯組織重點扶持的婦女創業就業項目。

疫情發生後,由於交通封閉,好多繡娘都沒繡片可繡,同時做好的成品也無法回收。2月22日,當地村鎮關卡取消的第一天,王小琴驅車給舒家壩鎮黃泥梁村在家中刺繡的姜麗、鄭娥兩位姐妹送去繡片和刺繡材料,並回收她們的刺繡產品,還發放現金和慰問品,增強大家繼續工作的動力和信心。

由於今年訂單量大,單靠手繡難以完成生產任務,在嚴把疫情防控的同時,王小琴組織有序恢復生產。2月15日,經過對車間進行嚴格防疫消殺,對繡娘進行體溫監測、人員登記後,寧強縣羌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正式復工復產,繡娘們戴著口罩,為客商趕製羌繡繡品,努力實現疫情防控和企業發展兩不誤。

記者 宋志明 通訊員 蘆衛紅

陕西传统老手艺复工记:临渭巧娘居家挣钱,宁强羌绣订单不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