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50天 暫停的武漢 流動的交通

2020年1月23日,臘月二十九,春運第13天,數千萬人或在返鄉的途中,或在旅行的路上。而在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漢,這座曾經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按下了暫停鍵。3月12日,是武漢封城的第50天。然而,封城絲毫沒有阻擋住武漢交通人逆行的步伐。在這50天裡,他們保障應急物資轉運忙至通宵達旦;他們下沉社區為百姓買菜送飯,一點一滴解決困難;他們組織車隊為這座城市戰“疫”英雄保駕護航……他們,用全部的力量支撐起這座城市的基本運轉,為平安早日歸來竭盡全力。


下沉!“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封城50天 暫停的武漢 流動的交通


正常的交通暫停了,武漢交通運輸行業的幹部職工在做些什麼? 答案是:去一線保障應急運輸!去社區保障百姓生活!


疫情期間,在增派人手深入一線全力做好應急運輸的同時,武漢市交通運輸局還組織局屬10家單位、316名黨員幹部,對口下沉和就近下沉到131個社區,為居民提供買藥、送菜、就醫等幫助,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社區疫情封控管理工作的戰鬥堡壘作用,全力做好居民生活服務保障。

“同志,你東西沒拿! ” 2月29日下午,一位居民將一箱牛奶和方便麵放到小區門口的值班室,調頭就走。武漢市客管處的工作人員李少華趕緊喊叫。這位居民也不停下腳步,邊走邊回頭喊道:“給你們的,你們辛苦了。”


下沉社區以來,李少華和同事們每天值守在定點小區門口,落實小區防控要求,耐心勸導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挨家挨戶為居民送去蔬菜和大米,收到居民的感謝短信;他們將新口罩送給小區留守老人,得到周遭居民的點贊。這一次,他們收到居民贈送的物品,李少華和同事們表示:“堅守崗位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但這麼多的暖心事,是我們沒有想到的,這讓我們感動,同時也鼓舞著我們!”隨後,他們把物品上交給社區,請社區代為轉贈社區貧困人員。


省電社區位於武漢市洪山區。武漢地鐵集團的幹部職工第一天來到社區報到時,社區書記廖慧就對這群年輕人印象深刻。“地鐵下沉隊員‘不露聲、不露色’,與我們社區隊員打成一片。”


社區共有2778戶7553名居民,為保障生活物資的供應,社區一次要採購油、米、肉、蛋、菜等千餘斤。第一次拿到供貨公司的帳單時,“不知從什麼地方下手,全是表格看不懂。”廖慧稱。一籌莫展之時,武漢地鐵下沉隊員、會計出身的王超攬過這個活。他把帳單進行了分解,先把物資劃分到小區,再根據住戶的地址進行篩選,按樓棟進行排序,再分發到個人。當廖慧拿到5張明細表時,連連稱王超 “有才”。為了減少居民外出,王超還琢磨出微信小程序,居民“接龍”就可自行購菜買藥。


堅守!只為物資早一刻到達


封城50天 暫停的武漢 流動的交通


3月8日上午8:10,一輛來自福建廈門大貨車運載著捐贈物資——15噸辣椒抵達漢南寶灣物流進鄂應急物資中轉站。由於此車物資捐贈對象位於三個不同地點,須採取分車過駁作業方式分別進行配送。上午9:30許,三輛貨車離開中轉站。寶灣物流園職工高紅霞作為中轉站專班成員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平時體弱多病,大家要她在站內宿舍休息,但她堅決請求參戰,跟隨其中一輛轉運車來到被捐贈對象之一的廖家堡社區居委會。卸載、分裝……經過近3小時連續奮戰,150箱辣椒分裝成1000袋,交由廖家堡社區居委會分發給困難群眾家庭。而此時,高紅霞全身衣服已經汗溼透了。


這一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而對於高紅霞來說,這只是在中轉站工作的普通一天。為確保外省進鄂應急物資道路運輸暢通,交通運輸部指導湖北交通運輸部門形成了“3+2”的應急物資中轉調運站方案,寶灣物流中轉站就是其中之一。自2月2日中轉站建立以來,一批批政府調撥物資、愛心捐贈物資從這裡進入武漢市區,這樣的忙碌場景每天都在發生。截至3月11日,武漢市內的3家物流中轉站累計轉運防疫物資3399噸。


期待!川流不息的武漢早日迴歸


封城50天 暫停的武漢 流動的交通


長江,是武漢的一張名片。疫情發生以後,身處抗疫主戰場的“長江守護者”們,用無畏的堅守和奮勇的行動保障武漢水路運輸安全、暢通、高效。


2月11日,漢口水位落至3.44米,武漢長江大橋4號橋孔白浮沿線出現淺灘,極易發生船舶擱淺導致阻航。經過研判,武漢港區海事處武橋海巡執法大隊隊員錢超和同事們緊急協調航道部門,及時對航標進行了調整,在不影響運力的前提下,確保了大小船舶安全通行。


當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錢超接到交管中心電話:有一油拖船隊,還有幾條重載煤船準備上行通過武漢長江大橋。聽到消息,他和其他隊員馬上丟下剛拿起的碗筷,立刻進入工作狀態。“我們知道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油、糧、煤電是保障民生的重點物資,馬虎不得。”此時江面上風力至少4級,錢超和隊員們立刻啟動海巡艇出發護航,最終,順利保障安全過橋。


“我就一個想法:我要繼續堅守下去,直到那個夜裡燈光閃爍,人群川流不息的武漢回來!”錢超在這一天的日記裡寫到。


據統計,1月27日至3月12日,全國各地累計向湖北地區運送防疫和生活物資80.39萬噸,運送電煤、燃油等生產物資135.7萬噸。其中武漢水域累計保障載運重點物資船舶484艘次,保障運輸電煤115.3萬餘噸、燃油20.4萬餘噸、糧食9.6萬餘噸。


行動!他們是城市生命的“擺渡人”


近日,人民日報製作的一部微紀錄片刷屏網絡,講述了一位名叫王金蘭的武漢H87路女公交司機,每天接送方艙醫院醫護人員上下班的故事,感動了無數網友。其實,自新冠肺炎戰“疫”打響以來,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武漢的公交司機、的哥的姐,還有數不清的志願者,為了讓這座凝固的城市保持最基本的運轉,他們義無反顧的成為了生命的“擺渡人”。


3月5日15時許,武漢公交H91路駕駛員李文軍駕車從中百倉儲漢陽人信匯店出發,滿載著市民從該店網上團購的蔬菜、大米、食用油、麵條等350份生活物資,送往漢陽區芳草路上的太子尚品小區。到達小區門口後,隨車工作人員與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等現場辦理物資交接。


封城50天 暫停的武漢 流動的交通


為了保障市民在武漢的商超門店網上團購的生活物資能及時配送到位,2月20日起,武漢公交集團組建了一支專門負責生活物資配送的“公交戰隊”,李文軍就是這其中的一員。他每天駕車為市民“送貨”兩三趟,截至3月5日,他已累計運行了27個車次,運送市民團購生活物資5486份。

同樣沒有停歇腳步的還有武漢的出租車行業。為保障醫務工作者、城市運行一線工作人員及社區居民應急出行,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組織了8家巡遊出租車企業和7家網約車平臺企業的5000多輛出租車(網約車),分配到1000多個社區、近200家指定酒店以及各中心城區的指定醫院、方艙醫院,為社區居民正常生活和援漢醫療隊往返醫院駐地保駕護航。


3月8日,對於湖北省武漢市郵政分公司國際業務部攬收員汪傑來說,這一天原本只有去家樂福超市運送一批生活物資到浙江援漢醫療隊的工作任務。但是為了關愛女同胞,他特意在工作之餘接了4單護送女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者上下班的任務。


1個人、3個志願服務組織——武漢市同濟應急車隊、武漢郵政社區物資志願者團隊、江漢區常青街鄔家墩社區志願組織,一天5單志願服務任務,這是汪傑疫情期間做志願服務的正常節奏。從1月23日至3月8日,僅休息過兩天;白色私家車、綠色郵政車,行駛範圍遍佈整個武漢市,行駛里程累計超過3000公里;每天5:30起床,晚上安全護送最後一名醫護人員或者社區工作者後,往往已是凌晨……


“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伢,在漢口火車站旁長大,喝的每一滴水都來自長江。眼下,可能是我這輩子經歷過的最大的事了,作為900萬武漢人中的一員,大事面前我要站出來。”口罩背後,是一張赤誠的面孔。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武漢的疫情已在退敗,武漢的交通人仍在堅守,冬已盡,春可期。這場戰“疫”,我們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