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降息中國央行不跟 券商:預計今年還有2次降準

3月3日,美聯儲降息,中國人民銀行沒有動作;3月16日,美聯儲降息、降準、QE一氣呵成,中國人民銀行除既定降準外還是沒有動作!

  LPR降息也懸了?中國還會降息嗎?

  別急,貨幣政策空間更大了,中外利差更大了,人民幣資產“安全墊”更厚了!

  美聯儲二度降息 央行還是不跟

  在正式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的同時,3月16日,央行如期開展了本月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利率沒有變化。

  當天,央行實施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1000億元;不開展逆回購操作。

美聯儲降息中國央行不跟 券商:預計今年還有2次降準

  繼3月3日緊急降息後,美聯儲於當地3月15日再度緊急降息,直接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1個百分點至0-0.25%的超低水平,並將緊急貸款貼現率下調了125個基點,至0.25%,美聯儲還將數千家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降至零,同時美聯儲宣佈,推出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鬆計劃。降息、降準、QE一氣呵成,前所未見。

  原本市場預期美聯儲會在3月18日的議息會議上再度降息50-75基點,但美聯儲不僅出手時間提前,實際降息幅度也超出市場預期。

  此前,美聯儲於3月3日緊急降息50基點,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度緊急降息。次日,中國央行並未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調整也就無從談起。

  LPR降息仍有可能

  MLF利率沒有變化,這給本週即將迎來新一輪報價的LPR平添懸念。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本月LPR仍有繼續下降的可能性,因定向降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資金成本,而下調LPR報價也是銀行向實體經濟適度讓利的體現。

  2019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提出,當前,我國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銀行要發揮利潤較多的優勢,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用小成本辦大事,把更多金融資源轉向小微企業,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適當降低對短期利潤增長的過高要求,向實體經濟讓利,暢通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2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常備借貸便利等工具保持總量合理。合理發揮政策利率引導作用,推進LPR改革釋放潛力,推動降成本再顯成效。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3月15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提及,人民銀行將繼續推進LPR改革,完善LPR的傳導機制,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潛力。同時,引導銀行體系適當向實體經濟讓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暢通經濟金融的良性循環。

  中國政策空間充足

  國金證券(9.420, -0.68, -6.73%)宏觀邊泉水團隊認為,當前全球央行降息的背景下,特別是美國降息,我國貨幣政策降息的空間實際上是有所擴大的。但從內部來看,我國還存在一系列結構性問題,這是制約降息空間的重要方面。在本次降准以後,預計今年再降準2次。

  華泰證券(17.650, -1.00, -5.36%)張繼強團隊認為,相較而言,歐、日政策空間受限,依靠自身調節可能無法完全對沖需求下滑;美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都有一定空間,實體經濟穩健性較強,但需要警惕金融系統的潛在脆弱性;中國政策空間和彈性相對充足,但要把握好逆週期調控的力度和節奏。

  陳雨露2月24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指出,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主要是三大類措施要加大力度:一是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通過政策利率的引導作用讓整體市場利率繼續下行,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二是要更大力度地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三是要更加充分地發揮好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結構性政策持續發力

  疫情發生後,除了降準、降息等總量型貨幣政策,對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而言,結構性貨幣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1月底,我國央行設立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直接用於支持防疫保供,為重點名單內的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此後,央行又增加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主要用於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為企業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資金支持。

  光大證券(11.440, -0.53, -4.43%)張旭團隊指出,疫情出現至今,貨幣政策一直積極應對,結構性政策佔據了大多數。結構性政策的作用更精準,可以在不明顯增加流動性總量的前提下,實現流動性的精準滴灌和信用的精準供給。

  興業證券(6.450, -0.28, -4.16%)固收黃偉平團隊也稱,經濟中不同部門受衝擊程度不同:中上游產業復工進度可能快於下游的建築施工和消費需求修復,有大量中小企業的第三產業受衝擊程度可能高於第二產業,在此背景下,結構性的寬鬆可能更為“對症下藥”。

  中國市場機會來了?

  金融市場劇烈波動成了全球央行攜手放鬆的催化劑。降息能否有效緩解市場的恐慌情緒和提振信心?對此,市場一直有爭議。

  美聯儲上一次降息後,美股下行;本次降息後,美股股指期貨下行,表明大幅緊急降息在投資者看來意味著事態的嚴峻性。專家指出,降息不是特效藥,是安慰劑,但面對疫情,即使是安慰劑,也是應該使用的。雖然降息不能直接緩解疫情,但可以緩解實體經濟面臨的經濟壓力。

  市場人士指出,在當前全球風險加大的情況下,中國資產可能難以獨善其身,但具備一定的避險屬性,波動更可控,相對錶現可能更佳。

  A股方面,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稱,由於國內疫情防控得力,經濟政策空間具有相當大的靈活性,基本面相對優勢將好於海外,外部貨幣寬鬆也有助於切斷海外流動性風險向國內傳導,A股仍具備結構性投資機會,但需要關注海外疫情擴散對出口的負面衝擊。

  中金固收研究團隊稱,隨著美聯儲的大幅降息,全球重要的利率錨大幅下降後,中國債券的全球吸引力上升,也打開了中國利率下行的空間,10年國債收益率有望下探至2002年的歷史低位2.2%-2.3%。

  民生證券解運亮團隊稱,美聯儲本次行動將引發全球央行再一次寬鬆潮。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有望進一步寬鬆,10年期國債甚至整個債市都有望獲得進一步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