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群體免疫”?600+科學家抗議後,英國官方解釋只是科學概念

後悔“群體免疫”?600+科學家抗議後,英國官方解釋只是科學概念

大數據文摘出品


中國的防疫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全國現有確診病例已經降至一萬以下


截至3月15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9898例


在多個省份開始清零,國內態勢大幅好轉的同時,另一項指標卻在增加。3月15日0—24時,全國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2例。截至3月15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23例


由此可以看出,國外情況日益嚴重,據世衛組織15號通報,全球確診數已超過15萬


意大利單日新增確診病例3590例,累計24247例,死亡1809人;

西班牙單日新增確診病例2000例,累計7753例,死亡288人;

英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232例,累計1372例,死亡35人;

……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字還有水分,因為有的國家並未像意大利一樣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對疑似病例進行檢測,而是宣佈不再檢測所有有症狀的人


3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就疫情召開了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英國進入抗疫第二階段——“延緩”階段(Delay)。


其主要內容是,自3月13日起英國將執行四個新措施:

  • 所有出現“新的、持續性的”咳嗽或發燒(37.8度以上)的人必須在家自我隔離7天。
  • 英國政府不再檢測每一個有症狀的人,檢測重點將放在重症患者。
  • 學校取消一切海外旅行。
  • 70歲以上和有既存健康問題的人不要上郵輪旅行。


並且Boris表示,根據科學界的建議,英國暫時不會關閉學校,也不會暫停重大公共活動。未來英國將會審視形勢,做出適當的決策。


對此,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在解釋說,目前制定的政策是讓民眾嘗試創造“群體免疫”,將新冠狀病毒轉為“年度性的病毒”,預計英國將有60%的人口(4000萬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因此,英國首相鮑里斯對公眾說:要做好失去所愛之人的準備


全球確診超15萬,英國決定讓4000萬人感染


那麼這個“群體免疫力”究竟是什麼呢?根據臨床數據庫uptodate的介紹:

群體免疫是指對感染免疫的人群比例足夠多,從而降低了疾病傳播風險。群體免疫可保護因年齡過小而不能免疫接種的兒童和禁忌接種疫苗的個體。


簡而言之,就是當一個群體中的大多數人都獲得了對於某一種病毒的免疫力,那麼則可以稱這個群體對該病毒獲得了“群體免疫”,由此產生的疫情也就控制住了。


但是以往人類可以產生“群體免疫力”的情況普遍是打疫苗,比如天花,在大多數人都接種了疫苗之後,少數不願意接種疫苗的人,由於“群體免疫力”的存在,也就不會感染天花了。


但是這次的新冠病毒尚沒有疫苗,英國所說的產生“群體免疫”的方式就是讓大家直接感染,那麼按照目前的死亡率2%-3%來看,如果最後真的感染了4000萬人,將有100萬左右的民眾死於感染。


英國科學界連發3封實名公開信,“群體免疫”遭全球科學圈質疑


自英國公開其“群體免疫”政策之後,直接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熱議。


世衛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Margaret Harris)在接受BBC採訪時提出質疑,她認為,目前為止,

新冠病毒存在的時間還不夠長,目前科學上對新冠病毒的知識也不夠多,還不知道它在免疫學方面的作用。


針對“群體免疫”能否發生,哈里斯表示,每一種病毒在人體內的作用是不同的,並刺激不同的免疫系統。“我們可以討論理論,但目前面臨的是一個現實情況,必須考慮採取行動。


後悔“群體免疫”?600+科學家抗議後,英國官方解釋只是科學概念


世衛組織總幹事則直接提出建議,“尋找,隔離,檢測每一個被感染者,以此來打破新冠病毒的傳播鏈。每一個及時被發現和治療的病例,都可以限制病毒的擴散”。


《柳葉刀》主編Richard Horton連發數條推特對英國政府的行為提出嚴厲的批評,他指出,如果此舉是為了產生群體免疫而推遲實施緊急措施,以使得病毒可以傳染給更多人的話,這無疑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後悔“群體免疫”?600+科學家抗議後,英國官方解釋只是科學概念


除了國際上的質疑,在英國國內也引發了大範圍的抗議。


截止到昨天,英國科學界超過600名研究人員在傳染病領域、心理和行為科學領域和免疫學領域發出三封實名公開信,反對Boris的“群體免疫”政策,希望英國能立刻採取嚴格的社交隔離措施


來自傳染病領域的公開信中對“群體免疫”政策進行了未來的預估,信中表示,如果繼續放任不管,疫情將在幾周內迅速蔓延至英國上百萬的人,這不僅會讓英國NHS醫療系統無力負擔,更會危及成千上萬的生命。只有實施嚴格的社交隔離,才能有效控制感染數量。


後悔“群體免疫”?600+科學家抗議後,英國官方解釋只是科學概念


心理學家們對Boris擔憂的社交隔離將會引起“社交隔離疲勞”的說法也提出異見,他們認為,目前關於“社交隔離疲勞”的研究還不夠充分,還缺少關鍵性的證據支持。如果Boris是出於這點做出相關決定的話,他們希望英國能夠對其重新考慮。


英國免疫學會主席Arne Akbar表示,雖然在免疫學上的確存在讓大量人群獲得免疫來對抗傳染病的做法,但是這是基於在這個過程中,危險人群能夠得到恰當保護、不要讓他們感染生病的條件上,而這個“恰當保護”說的正是社交隔離。


目前對新冠的研究太少,不知道最終在人體會產生怎樣的免疫反應,也不清楚人體能否產生對新冠病毒的長期免疫,因此現在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阻止傳播。


Arne Akbar提出了兩項呼籲:

  • 短期內採取社交隔離,阻止病毒的擴散;
  • 希望英國公佈相關模型數據,公開研究成果,接受學術界的監督和質疑。


為了保護英國,我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英國進一步回應:群體免疫不是政策,只是科學概念;未來70歲以上老人需自我隔離


上週五,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Patrick Vallance在BBC廣播上說,“我們需要做的關鍵事情之一”是“建立某種群體免疫力,讓更多人對這種疾病產生免疫力,並減少傳播。”


昨日,新京報旗下新聞評論欄目“陳迪說”對“英國群體免疫策略誰擔風險”一事評論道:

在減少人命喪失與降低經濟代價兩目標之間,英國採用的消極防控或更趨近後者,可能在世界各國防控無期時早早實現群體免疫以讓生產活動迴歸正軌。然而代價不可避免,老年人承受更高死亡風險,以及無法選擇自主隔離在家的城市服務勞動者不成比例淪為60%感染者


英國這一言論不禁令人感到殘酷。然而,英國衛生和社會保障大臣Matt Hancock週日強調,實現“對Covid-19的群體免疫”並不是一項既定政策。相反,他表示,“在未來幾周,70歲以上的老人需要自我隔離。”這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原則有所出入,該組織建議,所有人,都應該保持社交距離,無論年齡大小。


Matt Hancock說:“我們要做的是聽取所有可靠科學家的意見,並關注所有證據。”“群體免疫不是我們的目標或政策,它是一個科學概念。


對於英國來說,一直面臨著社會疏離指導的有效性的問題,例如,在週四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包括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在內的政府官員並沒有具體說明是否會取消包括足球比賽在內的大型公眾集會。


後悔“群體免疫”?600+科學家抗議後,英國官方解釋只是科學概念


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中),英格蘭首席醫療官Chris Whitty(左)和首席科學顧問Patrick Vallance,於2020年3月12日舉行新聞發佈會,談到英國政府對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反應。


英格蘭首席醫療官Chris Whitty週四表示,推遲推薦其他國家鼓勵的那種“居家隔離”是一個戰略決定,他認為“過早”實施這種做法會導致英國人民變得疲憊,並停止參與。


但首相Johnson後來表示,他將禁止在未來一週舉行大型集會,因為確診感染人數在不斷增加,因此不得不遭到抵制。


與許多國家一樣,冠狀病毒的疫情發展在英國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對19例冠狀病毒病例的追蹤,截至3月16日11:00,英國已有1372人確診,35人死亡。


因此,英國政府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它亟需宣佈一個更清晰、更統一的抗擊病毒的戰略。英國政府表示可能在未來幾天開始公佈其戰略。


眼下英國乃至全世界疫情的發展都不容樂觀,中國也仍需提高警惕。近日,中國境外輸入病例持續增加,我國也對此制定了防控措施。


中國謹防境外輸入,進一步加強境外疫情輸入防控措施


針對日益增大的境外輸入風險,中國也不敢放鬆警惕,全國多地制定政策,入境需要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隔離人員費用自理。


北京市決定,從3月16日零時起,所有境外進京人員(包括無症狀者),均應轉送至集中觀察點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有特殊情況的,經嚴格評估,可進行居家觀察。集中隔離觀察期間費用自理。


與北京相比,上海前一階段也推出了防範境外輸入風險的措施,上海的規定是——所有中外人員,凡在進入上海之日前14天內,有過重點國家或地區旅居史的,一律隔離14天。這個“重點國家或地區”的範圍,可以根據最新國際形勢不斷對名單進行調整。最開始的時候,被列入名單的包括韓國、意大利、伊朗、日本。前幾天,這份名單裡又增加了法國、西班牙、德國、美國。至於“隔離”的措施,如果是無症狀的入境人員,允許其採取在居住地自我隔離的方式。


為嚴防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輸入擴散,廣東也進一步加強防控措施,對從國外(含經香港、澳門機場中轉)經廣東口岸入境、從內地其他城市口岸入境來粵且來粵前14天內有國外旅居史的中國籍旅客實施全流程健康監測和管理服務,重點實現口岸篩查、專車接送、社區健康管理“三個全覆蓋”。外籍人士入境按國家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除上述地區,安徽、內蒙古等地區也宣佈了該政策的實施。總之,攜程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局主席、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表示,在加強入境隔離的問題上,和國內隔離政策的考慮一樣,不惜一切代價追求零風險不是一個科學的目標,盲目追求零輸入案例不是一個科學的目標。今後輸入的案例很可能大幅度高於國內的感染案例,這是我們國家防疫能力的優勢體現。我們要第一時間查到入境感染人員,防止引發本土感染,同時對於低風險區域還是要保持開放的態度。所以要結合地區特點和政府能力,科學制定分級管理的措施,才是更加理性和科學的選擇。


這樣看來,防疫還遠沒有結束,仍需提高警惕,謹慎對待。


相關報道:

https://www.vox.com/world/2020/3/15/21180414/coronavirus-uk-herd-immunity-vallance-johnson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p086jfg5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

https://m.weibo.cn/status/4482318817392135?sudaref=login.sina.com.cn

https://news.sky.com/story/coronavirus-hundreds-of-scientists-accuse-government-of-risking-lives-over-covid-19-plan-119577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