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從“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到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內容提要

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立身治國的重要理念,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質,也是中國共產黨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從政治和全局高度推進監督制度改革,形成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總體框架;黨的十九大著眼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作出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戰略部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是有五千多年文明傳承的國家,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是中國人從古至今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也是寶貴經驗。講規矩不僅是做人的重要原則,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質。紀律嚴明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把嚴守紀律、嚴明規矩放到重要位置來抓;不斷推進監督制度改革,初步形成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總體框架。黨的十九大著眼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作出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戰略部署。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專列一章,作出重大制度安排,標誌著我們黨對長期執政條件下推進自我革命、永葆先進純潔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

規矩意識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寶貴品格

中國人關於“規矩”的論述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古人經典論述來強調嚴明紀律和規矩對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意義。201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指出:“制定紀律就是要執行的。‘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講的就是這個道理。”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再次強調:“古人說:‘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沒有規矩不成其為政黨,更不成其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認為,我們黨的黨內規矩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和規則。”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典出《孟子》,原意是,離婁有超出常人的最好視力,公輸子是一流的能工巧匠,但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引申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和準繩,不能為所欲為。《史記·禮書》稱,“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罰。”這裡的規矩,就是法度。“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語出《荀子》,原意是說,木料經過加工才能成材,金屬經過磨礪才能鋒利。強調後天的學習與教育必不可少。聯繫《孟子》所說“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這句話,就會清楚,規矩就是人們達到目標所必須遵守的準則。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源自《呂氏春秋》。意思是要想知道是否平直,就必須藉助水平墨線;要想知道是否方圓,就必須藉助圓規矩尺。文中進而講到,君主要想讓自我言行不出現偏差,就需要一個外部的約束和參照,這就是準繩和規矩存在的意義。

規矩意識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寶貴品格,這種意識不僅體現在歷代先賢的經典論述中,也反映在歷朝歷代的典章制度中。從傳統中國的制度架構而論,對官員的監督主要通過御史糾察等來完成。自秦朝始,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得到加強,而在這一過程中,中央監察力量的向外延伸,特別是巡視制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早在商周時期,就把監察納入法制化規程,監察制度在整飭吏治、規範國家正常運轉,維護社會穩定和發展,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功能,也為後世積累了可資借鑑的本土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指出,“中國立足自身國情和實踐,從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博採東西方各家之長,堅守但不僵化,借鑑但不照搬,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重要探索。

嚴明的紀律和規矩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本特性

馬克思、恩格斯在創建無產階級政黨的過程中,非常重視黨內監督和紀律問題,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觀點,並在《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中做出了明確而嚴格的規定。他們提出,嚴明紀律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建黨原則之一,是能夠經受各種複雜考驗的組織保障。1859年5月18日,馬克思在寫給恩格斯的信中指出:“我們現在必須絕對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恩格斯進而提出,在革命鬥爭中,無產階級“勝利的首要條件是嚴格遵守法律”“這種紀律是一個有成效的和堅強的組織的首要條件,是資產階級最害怕的”。

列寧也指出,布爾什維克成功的基本條件是嚴明紀律,要使無產階級能夠正確地、有效地、勝利地發揮自己的組織作用,無產階級政黨的內部就必須實行極嚴格的集中和極嚴格的紀律。

嚴明的紀律和規矩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本特性和內在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於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嚴明紀律和規矩擺在重要位置。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內容包括組織紀律、財經紀律等基本要求。黨的二大通過黨的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專設一章講紀律。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能夠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靠的就是嚴明的紀律和規矩。

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有“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經典論述。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西柏坡提出“進京趕考”一說,並提議設立六條規矩。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面對當年毛澤東提議的“六條規矩”指出,“這裡是立規矩的地方。”“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立規矩、講規矩作為重要抓手,強調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2015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一條根本的政治規矩。”在2018年1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樑,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

“鐵規生威”關鍵要有一套制約和監督體系來保障執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特別注重明規矩、立規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麼管,憑什麼治?就要靠嚴明紀律”“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幾年來,我們先後修訂和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一批重要黨內法規,為黨員幹部劃出制度紅線。

“鐵規生威”,關鍵是要有一套制約和監督體系來保障執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住治權這個關鍵,把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搞嚴實。紀檢、巡視、審計部門要利劍高懸,履行好監督職能。

從完善黨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高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堅持和完善。一方面,黨中央重視發揮黨內監督的主導作用,把巡視作為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解決了長期以來沒有很好解決的對“關鍵少數”的監督空白。另一方面強化紀委監委專責監督。為把公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實現對國家公職人員監督全覆蓋,黨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制定國家監察法。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把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列在深化黨中央機構改革方案第一條,著眼點就是構建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形成以黨內監督為主、其他監督相貫通的監察合力。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部署,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改革,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此外,我們還在不斷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形成合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納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戰略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成功做法,更是有效監督制約公權力、奪取反腐敗鬥爭徹底勝利的必由之路。在這一戰略部署下,中國共產黨必將帶領中國人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林乾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