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鄉郭家堡村:由“落後村”到“先進村”的華麗蛻變

肥鄉郭家堡村:由“落後村”到“先進村”的華麗蛻變

郭家堡村村頭標誌

長城網邯鄲訊(記者武萌 通訊員李運強 苗利明)“快來俺家看看,好得嘞!”村民高素花熱情的招呼聲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一踏進高素花的家中,棵棵綠植挺立院中,屋前精心打理的小菜園裡種著各種新鮮蔬菜,目及所處整潔有序,春意盎然。

陽春三月,漫步於郭家堡村,街頭寬曠筆直,小巷乾淨衛生,家家戶戶爭創美麗庭院,村莊綠化和春耕生產掀起高潮,全村群眾在黨支部的帶領下,齊動手,同致富,村莊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然而,誰曾想到幾年前,郭家堡村還是一個各項工作在全區全鎮倒數墊底,以至於在工作考核排名時,其他村都願意與郭家堡村分到一組,因為有郭家堡村墊底,自己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現在的郭家堡村啊,徹底換了個樣。”老百姓的話語很樸實,從昔日“後進村”到如今“先進村”,這一切都離不開區鎮黨委的支持和村“兩委”幹部的努力。

黨組織強起來

肥鄉鎮郭家堡村位於肥鄉城區東北3公里處,東鄰豆漳線、西接南城線。全村共有335戶,1857人,耕地面積2862畝。村“兩委”幹部六名,黨員25人,村黨支部書記李換朝兼任村委主任。

2018年以前,因村情不穩,班子薄弱,村子“一盤散沙”。鎮黨委經過深入考察、廣泛徵求意見,利用村“兩委”換屆的時機,把村“兩委”班子由原來的兩名幹部充實到了六名,為村黨支部輸入年輕的血液,增強了戰鬥力、組織力、凝聚力。肥鄉鎮主任科員韓佔月說,新班子成立後,及時調整工作思路,確定團結一心、擔當幹事、轉變村風的工作方針,以解決村主要矛盾為突破口,成功化解了困擾全村20多年年的村西200畝集體土地問題和私搭亂建、亂圈亂佔、亂丟垃圾等一系列問題,並籌措資金,硬化村內道路2500米。2018年10月份,藉助全區開展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的東風,鎮村號召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大張旗鼓掀起拆違治亂、拆除臨街臺階、整治坑塘溝渠、空閒宅基的新高潮,短短几天,郭家堡村8處破舊房屋、群眾房屋四周的臺階、土臺全部拆除。村民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說:“拆了之後,不硬化都敞亮”。

民心聚起來

郭家堡村基礎條件差,村民環境衛生意識淡薄,全村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路面坑窪不平,雜草叢生,垃圾遍地,汙水橫流,尤其是到了雨季,根本沒法走。肥鄉鎮宣傳委員和佔舉告訴記者,郭家堡以前颳風土滿天、下雨泥滿身,每次來村裡,車根本開不進去,都是土坑雜草,一進村就得蹭底盤。結婚遇上下雨,村口還得換乘拖拉機,自行車都能陷入泥草中。

2003年11月,村黨支部利用國家修建青蘭高速的土地補償金,硬化了村內9條大街、28條小巷。2019年10月,肥鄉鎮黨委政府又把“革命老區”項目和“一事一議”項目,共計200萬資金用於支持該村發展。今年初,還把郭家堡村作為全鎮綠化重點村,僅用十來天時間綠化工作全部完成,全村335戶庭院綠化共栽種核桃、柱狀蘋果、雞心果、貴人果和月季等花草樹木1468棵;村莊綠化5條大街、2000米長道路,共栽種大葉女貞、白蠟、北欒、紫薇、海棠、國槐等綠化樹種543棵;高標準打造街心廣場遊園5處,為村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場所。改變的是村容村貌,凝聚的是黨心民心,現在全村上下激發起齊心協力謀發展的強勁勢頭,各項工作也由落後變先進,在全鎮名列前茅。

村民富起來

村容村貌有了改觀,如何讓村民生活更加富裕,成為該村黨支部思考的新內容。

“我們村有養殖蛋雞和種植蔬菜的傳統。”村黨支部書記李換朝說,郭家堡村雖然基礎設施落後,但村民發展意識較強,他在二三十年前就開始帶頭養殖蛋雞,帶動村裡54戶家庭發展蛋雞養殖。十幾年前,又在周邊村率先發展大棚西紅柿種植,目前已建設大中型蔬菜大棚568座,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種植蔬菜實現脫貧致富。近年來,為了發揮優勢產業,做強做大種養殖業,該村堅持握起拳頭創市場,實行內銷外銷相結合的思路,在深耕本地市場平臺的基礎上,建立專門經紀人隊伍,註冊西紅柿商標品牌,與館陶金鳳市場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生產的雞蛋全部實現上門收購、包銷包售。並與山東、吉林、內蒙等外省收購商形成穩定產銷鏈條,現在的郭家堡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產業村。

如今,該村有290餘戶家庭靠種植蔬菜大棚致富,佔全村總戶數的86%以上,最多的一家種植5個大棚,家庭年收入平均10萬元左右,發展好的家庭甚至達到25萬。

由亂到治,由窮變富,郭家堡村在區鎮黨委的領導下,經過村“兩委”幹部和全村黨員群眾的共同努力,從抓黨建、保穩定、做好群眾工作入手,走出了一條黨員帶頭、幹群齊心、共謀發展的“逆行”成功之路,真正實現了華麗蛻變、跨越式發展。

“村裡現在是一天一個樣。”村黨支部書記李換朝高興地說:“口袋鼓了,心氣順了,我們的日子越過越舒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