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作為農民,除了春耕之外,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三農之人


由於疫情的影響,農田種植的推遲,農民經濟損失以很大。

防控抗疫以來,堅持在家防控,農民防範意識強,以不出門,不聚會,不串戶,每一個農民堅持在家防守。無奈的防控使農作物季節管理和耕種相繼推遲,農民的苦水和忍耐只能含在心裡頭。

疫情結束後,農民除了春耕外,唯一想做的事,只能外出打工,還能做什麼。根據地方適宜,我家鄉是蝦稻之鄉,連遍蝦稻,一望無際。

去年的今天,部份蝦農每畝經濟收入平均達到了2000元,由於疫情影響,大多蝦農直到現在,撈蝦的地籠都沒有放下去。還過二個月,蝦稻育秧又要開始了。

個人分析,龍蝦銷售旺季只有三個月,四至六月份。在這短短的三個月裡,蝦農只能守在家裡對龍蝦管理,而外出打工都很迷茫。

疫情過後的普通農民,經濟困難,資經流轉欠缺,信息資源落後,如果地方從扶貧角度深入開展,農民可以守留在家,搞小型養殖業和種殖套種。小型加工廠,主要是地方特色農產品等是可以適應的。

養殖業:養雞,養鴨,水產類包括泥鰍,鱔魚,甲魚等多種魚塘精養。

種植套種:主要是季節蔬菜種植,季節短,投資成本低,風險小,市場銷售穩定保障可靠,致富潛力大。

小型加工廠:主要是地方特色農產品深加。我家鄉有龍蝦熟食加工,醃製蘿蔔類加工,有米糰子,有豆皮子,米糕,蓮米,餈耙,糯米酒等多種特色農產品加。

一個普通的農民,疫情抗戰幾十天,己經承受了太多的委屈和苦水,經濟壓力負重,除了守著自已的一畝三分地耕耘,他們還能想做什麼呢。

疫情結束後,農民除了春耕生產,最想做的事就是依靠地方引導力,把經濟損失補回來!2020年,3.15日,個人思想分析,提供閱讀


l大長江


農民嘛以勞動為天職!如果疫情結束,農忙還沒真正開始,一定不想在家閒著,肯定會到附近的工地做個短工來補貼家用!現在地裡沒什麼農活,在家還是比較悠閒的,如果不是疫情老爸估計都在工地上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fb614bf61faa466bb764ef717aef4f49\

農村人海豔


最想不住院可以報銷看病錢,不要欺負農民


飛虎陳


除了春耕多餘時間可以在頭條做自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