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高鐵、5G……山東“新基建”緊盯七大賽道

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新基建”成為當下投資熱詞。隨著各地重點工程的復工及一批省級重點項目名單公佈,全國已有超過40萬億元的投資體量浮出水面,政策力挺帶動“新基建”概念股走強。

與此同時,基建潮再現“四萬億”風起。對此,多位受訪者日前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新基建”圍繞新的發力點,對經濟增長拉動的效果不同,是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最簡單有效的手段,“新基建”不是“四萬億”刺激計劃重來。

梳理近期山東已確定的2020年重點投資項目名單,經濟導報記者發現,這些項目的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高速鐵路、5G等“新基建”特色顯著。而這些新領域正是被業界認為“新基建”有別於“四萬億”的新發力點。

山東“新基建”特色

此輪“新基建”投資的領域折射出新的發力點。

經濟導報記者在山東2020年重點投資項目名單中發現,至少有超過10個項目涉及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比如:中創聯投智能裝備製造有限公司智能機器人項目、山重集團研究院及智能化生產項目、青島嶗應海納光電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國家人工智能與生態環保智慧檢測儀器項目、尚品本色智能家居有限公司4.0智能製造項目、濟寧華能製藥廠有限公司魯華龍心中藥智能製造項目等。

此外,涉及5G項目落地山東的有大唐智創(山東)科技有限公司5G產業山東總部基地項目,濟南大唐5G智慧城建設及產業化項目則被納入了2020年省重大準備項目。醫療健康產業項目的數量也超過了10個,如:威海寶親益養生物醫養產業園項目等。

“今年是全省交通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一年,全社會交通建設計劃投資1842億元。”正如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王其峰所說的,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山東2020年重點投資項目名單中,山東今年的重點高鐵項目就有至少25個,不乏濟鄭高鐵山東段、魯南高鐵曲阜至菏澤段、魯南高鐵菏澤至蘭考段、濟南至萊蕪高鐵項目等重點交通建設項目。

發力點不同

“如果說20年前中國經濟的‘新基建’是鐵路、公路、橋樑的話,那麼,未來20年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則是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民生消費升級領域基礎設施。”對此輪“新基建”的新發力點,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說。在他看來,這也是與“4萬億刺激”投資不同的地方。

“新基建”被廣泛解讀為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新基建”板塊。包括山東在內,全國多地的“新基建”項目均在這些板塊上表現突出。

“新基建”倡導者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認為,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比如要調整投資領域,在補齊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大力發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

5G投入1個帶動6個單位產出

發力點不同,“新基建”和“四萬億”對經濟增長拉動的效果也不同。

“‘四萬億’的投資計劃短期顯著刺激了經濟增長,但沒有改變中國經濟長期持續下行的態勢,並帶來了投資效率低下、傳統行業產能過剩以及整個宏觀經濟槓桿率的大幅攀升。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型基建一方面未來增長空間較大,另一方面投入產出效率較高。”平安證券分析認為。

以5G行業為例,據平安證券測算,預計2020年-2025年,5G室外基站的總體建設規模有望達到547萬站,總體建設投資規模約9910億元。5G發展將極大重塑醫療、工業、娛樂、安全、物聯網等領域的發展,推動消費市場供給端的升級,激發居民新一輪的消費熱情,促進工業生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提升工業生產的效率。

“我國5G產業每投入1個單位將帶動6個單位的經濟產出。”《2020中國5G經濟報告》稱。

“這些項目既是基礎設施,又是新興產業,一頭連著巨大投資與需求,一頭牽著不斷升級的強大消費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對當前集中釋放的“新基建”投資,李錦說。

在李錦看來,要用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來檢驗“新基建”。正如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提出的“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把這個標準一以貫之,這次“新基建”就會不走彎路。

他還提到,要重視市場的主體力量,進一步放開基建領域的市場準入,擴大投資主體,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項目要對民間資本一視同仁。要考慮投資回報率,投資方式上規範並推動PPP,避免明股實債等,引進私人資本提高效率,拓寬融資來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