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冠海外確診人數超越國內你怎麼看?

0910咸陽小夥


主要還是西方人的認知與我們東方差異太大,政府佛系抗疫造成的!相信隨著疫情的進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進行干預管制,取決於他們自己的認知!


香榭麗舍的左岸LEON


隨著新冠病毒在世界範圍內快速傳播,全球大流行的趨勢似乎無可避免。但在要不要宣佈全球大流行的問題上,依然存在兩極的看法。

日內瓦當地時間 3 月 3 日,世界衛生組織對外發布了最新一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情況發展的每日報告。截至歐洲中部時間 3 月 3 日上午 10 時,在中國境外共有 72 個國家(前日為 64 個)確診新冠肺炎 10,566 例,死亡共計 166 例。與前一日的報告相比,中國境外新增確診病例 1,792 例,新增死亡 38 例。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例行發佈會上表示,中國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數持續下降,在過去 24 小時內,中國報告了 119 例新增病例,這是自 1 月 20 日以來的最低新增數。而中國境外新增病例數已是中國境內新增病例數的 15 倍。其中,韓國、意大利、伊朗和日本 4 個國家的情況最令人擔憂,尤其是境外確診病例有 80% 是來自韓國、伊朗和意大利 3 個國家的。

世衛組織官網統計全球確診病例已達 91,783 例,全球總死亡病例數為 3,123 人。從上述地圖也可以看出,目前出現疫情的國家已經遍佈五大洲,只有南極洲倖免。

百年一遇的“大流行”?

隨著 WHO 獲得更多數據,現已越來越瞭解這種病毒及其引起的疾病。譚德塞表示,新冠病毒既不是 SARS,也不是 MERS,更不是流感;它是具有獨特特徵的新型病毒。新冠病毒和流行性感冒都會引起呼吸道疾病,並通過相似的渠道傳播。但是,新冠疫情與流感之間有幾點重要區別。

首先,根據目前的數據,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效率不如流感。因為流行性感冒的傳播主要是源自受感染但尚未患病的人,而新冠病毒似乎並非如此。根據目前數據顯示,只有 1% 的上報病例為“無症狀患者”,而且大多數病例在 2 天內都有症狀出現。但要注意,新冠病毒導致的疾病比季節性流感更為嚴重,因為它是一種新病毒,沒有人對此具有免疫力,而全球有許多人已建立了對季節性流感病毒株的免疫力。

而且,人們擁有針對季節性流感的疫苗和治療藥物。但對於新冠病毒來說,目前既沒有疫苗,也沒有針對該病毒的特異性治療方法,所以人們要提高警惕。目前有很多國家都在進行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並且已有 20 多種疫苗正在研發之中。最後,WHO 從來沒有討論過對季節性流感的控制,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但對新冠病毒來說,遏制其傳播是可能的。因此,各國應該針對新冠病毒進行接觸者追蹤,這樣可以防止感染並挽救生命。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3 月 3 日也是他的生日,發佈會上他表示收到了來自非洲剛果的禮物——連續兩週沒有上報的埃博拉病例,並且目前沒有患者接受治療;但他也說道“另一場戰爭變得越來越複雜。”

隨著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在亞洲、中東和歐洲的不斷蔓延,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此次疫情是不是正在擴大其影響,變為一種新的在全球廣泛傳播的“大流行”傳染病。在美國,雖然目前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剛超過 100 例,並有 9 例死亡。但其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前任負責人 Scott Gottlieb 博士對媒體表示,美國可能有“幾百或幾千個”新冠肺炎病例尚未被確診上報,至少有兩個州、甚至是四個州正在發生“社區傳播”。

比爾·蓋茨在 2 月 28 日發表言論,認為新冠病毒可能是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疫情;但世衛組織顯然對是否使用“大流行”來定義新型冠狀病毒考慮得更為謹慎。2 月 28 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媒體例行會上宣佈,WHO 將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風險級別從“高風險”提高至“非常高”;但並沒有決定使用 "大流行" 來描述該疫情。

或許在意的問題就在於:在眾多國家已經採取了相應控制疫情發展、保護公眾衛生安全的措施之時,宣佈“大流行”這一動作,一方面有助於全球範圍內啟動更多的緊急行動計劃,但另一方面給民眾的日常生活或許也會帶來更為嚴重的破壞。

何為“大流行”病?

“大流行”病的說法本身就足夠引起人們的警惕,甚至恐慌。該說法一定程度上源於不同的英文單詞對疫情發展程度的不同層級描述。通常,對疫情的爆發描述有三個英文單詞:outbreak、epidemic 和 pandemic,某種疾病暴發初期,也就是使用“epidemic”發生之前會使用“outbreak”來表示“病例的突然增加”,其影響範圍可能從單個社區擴展至幾個國家,但規模比 epidemic 要小得多。

當一種傳染性疾病會快速傳播給許多人時,就會被稱為“epidemic”。而如果該疾病沒有被控制住,還在不斷地蔓延,公共衛生人員就可能考慮將其稱為“pandemic”,也就是大流行,意思是這種流行病已經影響到世界不同地區足夠多的人,達到了全球性暴發的程度。這也意味著,當疫情被稱為 pandemic 時起,感染的人數、導致的死亡數,以及其對社會和經濟造成的影響將是最為廣泛的。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健康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告訴 DeepTech,實際上大流行這個定義本身是很模糊的,持續的、大規模的、世界範圍內的傳染病流行,就可以說是大流行。“其操作有一定的彈性。”

歷史上,1918 年到 1919 年間的“西班牙流感”就屬於大流行,其在全球範圍內導致了 2000 萬至 4000 萬人喪生。而時間距離我們最近的,是 2009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也是自 2005 年《國際衛生條例》實施以來首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據美國 CDC 估計,截至 2010 年 3 月中旬,當時的甲型 H1N1 流感疫情疫情導致 5,900 萬美國人染病,26.5 萬人住院,1.2 萬人死亡。此外,全球範圍內確診出甲型 H1N1 流感病例的國家(及地區)的數目為 186 個,出現死亡病例的國家(及地區)有 72 個(數據更新於 2020 年 1 月)。

說回此次疫情,目前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在全球範圍內已超過 9 萬例,涉及近 80 多個國家,與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疫情的規模相比還相距較遠。但有媒體表示,根據 2010 年世衛組織網站上對大流行疾病的“技術標準”:一種新型病毒感染,大多數人沒有免疫力,並且在世界各地出現並傳播。相較於普通流感,大流行病在某些方面看起來與之類似,但有其他可能完全不同的特徵,比如季節性流感和大流行流感均可在全年齡段引起感染,大多數情況下會導致自限性疾病,患者無需治療即可完全康復。但是,“大流行”的重症病例患者的比例可能會更大,並且持續時間不會有季節性,甚至在夏季也有暴發疫情的可能。

實際上, 2010 年這個“技術標準”的頒佈,就和 2009 年世衛組織將甲型 H1N1 流感宣佈為大流行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世衛組織宣佈甲型流感為大流行病之後,導致了當時大量資源在短時間內都集中投入到疫苗研發之中,但該疾病在後來被證明其實影響有限,這讓許多人詬病世衛組織反應“過激”了。

“2009年的時候圍堵一個病死率比流感還要低的病毒,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是一個笑話。”黃嚴忠認為,那一次宣佈為大流行讓大家人心惶惶,耗費了大量的資源。特別是在亞洲國家,大量的資源放在圍堵政策上面,其實後來發現這些舉措實際上是沒有太大必要的。

後來,時任世衛組織總幹事的陳馮富珍博士曾專門向《英國醫學雜誌》致信聲明,闡釋“當初為何宣佈 H1N1 為大流行,判斷指標是什麼”,也就是上述“技術標準”。

這或許也是讓世衛組織在判定此次疫情是否宣佈為“大流行”病時,變得異常謹慎的原因之一。

“大流行”病帶來的影響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 2 月 24 日曾強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尚不可將其稱為大流行病。因為當時並沒有出現“失去控制的全球傳播”或者“大規模嚴重疾病或死亡”。但隨後,世衛組織在 2 月 28 日又對外宣佈,將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風險級別從“高風險”提高至“非常高”。

譚德塞表示,我們應該做好其可能發展為全球流行病的準備。但關鍵問題並不是該關注使用什麼詞來描述疫情,使用“大流行”與否,不會干擾疫情的任何一次感染,也不會有助於拯救任何人的生命。現在是所有國家、社區、家庭和個人集中精力做好控制疫情擴散準備的時候。

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並非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大流行病亦或流行病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同時,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和傳播的某些方面尚未調查清楚。這些因素讓其被宣佈為“大流行”變得困難,尤其目前還有早期跡象表明,在中國、新加坡和越南等國家的疫情出現減緩的時候。此外,將一種傳染疾病宣佈為大流行病,既不會為世衛組織帶來更多的支援與幫助,也不會賦予其新的權力。

而且,“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已經是世衛組織的對疫情設置的最高警戒級別,目前也沒有用“大流行”與否來表示影響程度的明確條例。世衛組織作為聯合國下屬的一個專門機構,也是最大的政府間衛生組織,其並沒有管理各個國家或地區面對疫情如何運行的權力,只能進行號召與建議,但是一旦將疫情宣佈為大流行病,很可能會刺激更多的國家在地方或者州一級別推出緊急級別更高的應對措施。

比如,美國 CDC 針對大流行病就有一系列措施,包括關閉學校、遠程辦公,以及取消更多公共活動等。而一旦大規模採取上述措施,很有可能給民眾帶來遠超病毒所帶來的恐慌和損失。據美國媒體報道,當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增至 69 人且有 3 例“不明來源”感染病患時,在美國多地的超市就出現了民眾排隊搶購糧油米麵、衛生紙、水等物資的現象;更有甚者,因擔心情況失控部分人已經開始在囤積子彈。

當新冠疫情還未形成如此全球擴散的規模時,世衛組織在 1 月中旬就將由此次新冠病毒帶來恐慌和混亂的問題稱為“信息疫情”(Infodemic),並指出“社交媒體上散佈著大量有關疫情、真假不一的消息,這加劇了公眾對於疫情的恐懼心理。同時,虛假信息通過社交媒體迅速傳播,引發了公共信任危機,也為網絡內外的恐慌和種族主義推波助瀾。

避免進一步加劇民眾恐慌心理,減少可能出現的暴力風險,可能也是世衛組織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

如今,世界經濟緊密聯繫,一個國家遭殃,其他國家都會受到牽連。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世界經濟主要引擎,這種影響就更為巨大。而像發生在西非的埃博拉,對世界其他地方也會有影響,但無法與此次疫情的影響相提並論。

在黃嚴忠看來,一旦宣佈為“大流行”病,全球化可能是最大的犧牲品,因為中國一直在擁抱全球化,一直都是在支持全球化自由貿易。這一次疫情如果重創世界經濟的話,更多的國家可能會對自由貿易、全球化更加沒有信心。

其他國家疫情進展

不論宣佈“大流行”與否,各個國家與地區都應準備好相應防疫措施。譚德塞表示:防疫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每個國家都必須針對本國的國情進行自我風險評估。世衛組織也在繼續進行自己的風險評估,並日夜監測這一流行病的演變情況。“我們必須專心防控,同時盡我們所能為潛在的病毒長期存在的可能做好準備。”

不同國家為控制疫情的蔓延所做出的反應動作也有所不同,看似“佛系”應對的新加坡一度是除中國外感染人數第二多的國家,但截至 2 月 29 日,新加坡累計確診 102 例新冠肺炎,未有死亡病例。從 2 月 21 日開始,治癒病患數便大於新增病例數;在 2 月 23 日,實現了病例零新增。這得益於其政府的快速反應,並有一套完善且經過驗證的疾病應對系統;此外,還清楚地列明防疫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對民眾的建議。這讓當地民眾對新冠病毒的嚴重程度,有了直觀認識。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不必要的恐慌情緒。

作為讓世衛組織擔憂的日本,在 3 月 2 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發表講話表示:“為預防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將疫情對國民生活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政府應儘快推進立法程序,制定與新型流感對策特別措施法同等的措施,包括實施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的條例。”他還強調,根據專家意見,未來的 1~2 周是決定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急速擴大還是逐步緩和的關鍵時刻。

幾天前,安倍晉三在 2 月 27 日要求日本全國的學校停課,以防止新冠病毒的大規模蔓延。而 3 月 2 日正是要求全國小、初、高停課的第一天。不過,即便從宣佈到停課已經給出了 5 天時間來安排相關事項,在給地方留出準備時間的同時,也給病毒傳播留下了一個“窗口”,但是在 3 月 2 日仍然有部分地方政府拒絕停課,有的是“沒有任何理由的拒絕”,還有的表示“由於家長和企業負擔太大,所以拒絕停課”。鑑於有當做“普通流感”應對的新加坡在前,日本的疫情未來會發展如何,還有待時間驗證。

政府專家會議成員、北海道大學醫學研究院教授西浦博根據 2 月 25 日的調查,推算出北海道感染者將超過 940 人。他表示:“目前公佈的北海道感染人數為77人,但是推算的數據卻是這一數字的 10 倍,‘輕症患者不會向年輕人群擴散’這種觀點是不符合常理的推斷。”

另一個鄰居韓國,據韓聯社報道,3 月 3 日韓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 5,328 例,累計死亡 32 人,當日新增確診病例數為 516 例。總統文在寅在3 月 3 日上午的每週內閣會議上表示,隨著大邱和附近的慶尚北道新冠病毒危機達到頂峰,韓國宣佈對新冠病毒“作戰”,政府所有機構進入 24 小時全面戒備狀態,並計劃直接或間接向新冠病毒應對行動注入 30 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1,700 億元)資金。

在歐洲,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蔓延,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新型冠狀病毒風險級別由“中等”提升至“高”。據海外媒體報道,意大利確診病例數大幅上升,累計確診病例從 2,036 例已上漲至 2,502 例,其中死亡病例達到 79人,超越了伊朗,成為中國之外因疫情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目前意大利已經對多個出現疫情的城鎮採取封閉措施。

西班牙在 3 月 3 日更新的數據顯示,該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數已攀升至 150;其中,有 7 名患者正在接受重症監護,並有 13 例涉及衛生工作者。此外,西班牙還確認了首例死於新冠病毒的病患,一名死於 2 月 13 日的男子屍檢結果顯示其死因是由於新冠疫情。法國政府在 3 月 1 日關閉了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後續開放時間尚不明確。德國也已宣佈取消多場展會、體育賽事等大型活動;德國內政部長 Horst Lorenz Seehofer 對媒體表示:為應對疫情,不排除將封閉部分地區或城市。

英國在 3 月 3 日當日新增確診病例 12 例,總病患人數已達到 51 例,英國衛生和社會工作大臣 Matt Hancock 在 BBC 的採訪中表示,如果病毒進一步傳播,將制定緊急“作戰計劃”,包括考慮禁止大型集會,停止足球比賽,關閉學校,勸告人們少乘公共交通等措施,只要這些措施“符合傳染病學和科學”,都有可能實施。但 Matt 也強調,目前上述措施都只在考慮中,尚未有任何決定。在英國公共衛生局發佈官方建議以前,人們不必選擇關閉學校或其他機構。而如果新冠肺炎在英國進一步擴散,政府將計劃把已退休的醫生護士召回到醫療服務體系中工作,並建議人們在家工作。”

在中東地區疫情最為嚴重的伊朗,據媒體報道,其境內新冠肺炎感染確診病例已達 2,300 例,累計死亡人數已達 77 人。目前有疑似病例 4,300 多例。伊朗衛生部表示,將把中國的診療方案譯為波斯語,並實施全國入戶排查措施。

視線回到中國,在發現疫情並採取嚴厲的管控措施之後,在全國人民和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之下,如今疫情已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據廣東衛健委 3 月 1 日晚間發佈的消息,深圳市衛健委報告 1 例由英國而來的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北京同樣出現兩例曾在伊朗出現症狀的,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而浙江在 3 月 1 日和 2 日兩天內新增意大利輸入性確診病例 8 例。

因此,目前在繼續做好國內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要提高對國外輸入性病例的警惕,在出入境管理上進行更為嚴格的健康檢測,以避免疫情感染人數有重新“抬頭”的可能。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經出臺了相關措施,核心內容之一就是隔離 14 天,不分國內國外,沒有區別對待,更不會有例外,只有一視同仁和嚴格執行。


蘭州蛋蛋的店


海外確診人數超過國內吃驚和有些無奈。我們做出這麼大的努力,為世界贏得了二個月的時間,大部分國家沒有重視,甚至有點冷眼旁觀的感覺。

我們可以說是舉國一心,共同抗擊疫情,才有今天的成績,我們到現在都是反覆強調不可大意,不能麻痺。現在國內高峰期過去了,但是麼有到最後的勝利,現在輸入病例已經遠遠多於國內確診數。

很多國家沒有認真學習我們的搞法,抄作業都不會,可能每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但是基本的那些應該說是通用的,還是開始的時候沒有重視或者是對疫情估計不足。

看看現在的歐洲國家無一倖免,好像現在全球已經超過一百二十多個國家發現確診病例。現在要大家同心協力,少點自己的小九九,將疫情控制住,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中來,要是各自為戰今年都難得戰勝疫情。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村,我們每個人都做好自己防護,監督同事家人的防護,服從政府的安排,就是為疫情在做貢獻。


飄零的天空藍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本來是動物界的規則,現在海外做法已經走入非人類的歧途。

海外華人、華僑也遭受無妄之災。

他們這樣的做法,“全民感染免疫”的做法,就要有大部分人生命受到疫情威脅,一旦感染,後果可想而知,對身體的傷害將是肯定的,還談何優勝劣汰,只能是健康每況愈下。

這種放縱的不人道做法,嬌弱的人體如何能扛得住瘟君的虐殺。歷史性的告訴我們,解決疫情的最好辦法,就是“疫苗和有效藥”。

之所以今天“流感”人們具有了免疫性,是疫苗和長期用藥的結果,若沒有疫苗和有效的感冒藥,人類仍然抵禦不住“流感”的侵襲。

這種放縱的不人道做法,只能是咎由自取,與中華民族抗疫情的英雄壯舉,不可同日而語。

根本就是“文明世界和野蠻世界”的對比。

海外的野蠻操作,苦了海外的華人華僑,也苦了他們的子民。

我們雖然控制了疫情,心疼海外華人華僑,恨不得直接把大家接回來,但你們要明白,疫情是會傳播的,而傳播的最快原因,就是人員攜帶病毒流動。

希望海外遊子們,華人華僑們,為了祖國的安全,為了世界的安全,儘量不要把返回祖國,當成生存的唯一方式,自救,自防才是最好的方式。

中國不會忘記你們,國內疫情防控初期您們積極為祖國捐款捐物,心繫祖國,情撒江城。

祖國現在已經面向世界派出了醫療隊,您們有困難要第一時間聯繫祖國的大使館,一定會得到相對滿意的結果的。

當中國有了安全的方式一定會第一時間把大家接回祖國。祖國不會忘記我們同是“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

重複一下:親愛的華人華僑大家要積極自保、自救。

'0086-10-12308'

必須記住這個號碼!這是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24小時熱線電話。當你在海外遇到任何需要尋求國家幫助的時候,撥打 “0086-10-12308”,撥通號碼後可以按“0”再按“9”直接轉人工服務。

記住各自大使館聯繫電話。











靜穩


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意,民主國家就是這樣,想想還是中國好


桔子皮太薄


海外很多國家不珍惜中國人民付出重大代價為他們爭取來防疫時間窗口,採取觀望消極態度防疫,今天這種大爆發的局面是必然的結果。


我是火炮長


不超億就是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