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銀行業應精準施策

近一段時間,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暖企”政策,有力推動了企業復工復產。作為金融業的一支重要力量,各銀行快速行動,為復工復產企業“減壓”、“鼓勁”,探索出一套高效精準助力企業戰“疫”的有效做法。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截至3月3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抗擊疫情和支持復工復產提供的信貸支持已達12543億元。各家銀行都加大了信貸資金投放,特別是向眾多小微企業提供了優惠利率信貸,以緩解這些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面臨的用工難、開工難、產業鏈配套難等問題。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有大行服務國家戰略的作用進一步凸顯。以建設銀行為例,疫情發生以來已累計投放對公貸款2655億元,同比多增1669億元,其中向湖北當地企業投放222億元;截至3月9日,已累計發放小微企業貸款超過1479.8億元,推出貸款延期(最長半年)、寬限期及續貸等救急舉措,預計惠及26.2萬戶、貸款金額1540億元,創新推出“雲義貸”專屬產品,精準支持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已為2.9戶小微企業授信280.5億元,通過優化金融服務,主動減費讓利等,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資金需求。

以融資助力企業穩住生產“生命線”,下一步還需要結合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後的不同金融需求,採取更加精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以更好發揮金融支持“活水”效能。運用金融科技,發揮大型銀行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對整體產業鏈和供應鏈精準支持,助力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將成為一條可行路徑。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近日推行的“春暉行動”,採取減費讓利、一行一策等措施精準扶助,更是通過政銀合作的“層層對接”,以及因地施策的“城城落地”,讓金融助力更加有效率。“春暉行動”14項實實在在的具體措施,無疑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該分行還聯合省發改委,轄屬廣州分行聯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江門分行聯合市農村農業局分別圍繞疫情防控企業、中小企業、農業企業下發了一系列服務方案,把金融支持嵌入當地政府的暖企政策,撬動了社會資源,放大了合作效應,帶來的是對復工復產企業的精準到位服務。

當然,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問題往往比較複雜,還包括招工難、銷路難、疫情防控難等等。比如,不少農民工無法正常返工,工地開工又缺少人手;部分企業人手足卻發不出工資;再如,因為沒有客源,不少餐飲企業歇業閉店,身陷經營困境等等。幫到“難”處,才能扶到實處。銀行要做到精準施策,必須要準確把握企業的痛點和難題,在傳統金融服務外,進一步提升延伸服務能力。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通過“民工惠”平臺已經為117家企業發放3.69億元貸款,專門用於工資款發放,其中不乏疫情防控企業的產業工人以及一線勞作的環衛工人等等,甚至通過該平臺的撮合功能,幫助廣東地區十餘個班組在開年後找到了新項目,撮合了上千名農民工就近返崗就業。更進一步,建設銀行在部分用工需求極大的產業園區,利用網點內智慧政務服務區域的生態大屏,公開區內廠房出租信息、企業招工招聘信息,讓銀行大廳變成了人才市場。這種非傳統意義的新金融服務,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是金融迴歸初心和本源的創新實踐。

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表示,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隨著復工復產的腳步進一步加快,金融機構全力服務疫情防控大局的具體工作步入“下半場”。當前,企業復工復產還面臨著一些困難,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冬已去,春可期,花待開。各家銀行為復工紓困和實體經濟發展所提供的精準金融服務,正在為經濟平穩有序發展注入強有力的金融力量。

(作者單位:建行廣東省分行)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