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優質作文微課程系列慕課被《學習強國》全國平臺刊播

微課是以國家課程標準為依據,圍繞各學科學習的重點、難點和熱點,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一線老師,來為學生釋疑解惑的課程,同時這些課程在網上公開,供大家免費學習。由我市名師講授的作文微課程已經有40多節被《學習強國》全國平臺刊播,受到各地小學生和家長們的歡迎。

如何讓學生寫好作文,讓學生愛上作文,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很大的挑戰。為了解決這一難題,2018年5月份,北關區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陳靜老師提出打造的名師作文微課程,被批准作為河南省的重點教研課題。

北關區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陳靜說:“我們就想,我們是名師,而且安陽市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名師資源,如何利用這種名師資源把這個難題解決,服務更多的老師、家長、學生,我們就想到了用這樣一種微課的形式,解決作文教學中的一個一個的難點。”

在陳靜老師的領銜組織下,以我市十多位省市級語文名師為主力軍,帶領一批教學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團隊,開始研發作文微課程。

北關區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陳靜說:“我們的微課是緊扣著統編的語文教材這樣的體系來編排的,在研究的過程裡,我們隨著一課選擇一個作文的習作點,或者一課多個習作點進行設計。”

有了好點子,如何變成現實?我市部分小學語文名師率先組成了課題研究組申報立項,一線教師搖身變成“主播”。

市永安街小學語文教師王睿說:“善用修辭,母愛像長河一樣源遠流長,像山泉一樣清新甘甜,我也是一個沐浴著母愛和陽光的人。”

市永安街小學語文教師王睿說:“首先接觸微課程的時候,我們都是一頭霧水,不知道怎樣在很短的時間裡,能夠把知識點很清晰地教授給孩子。”

如何充分利用網絡特點快速吸引孩子注意力,找到突破口是“微課老師”面臨的同一難題。

市永安街小學語文教師王睿說:“製作好第一節課之後,偶爾讓我兒子看到了,上幼兒園的兒子看到之後,他就說媽媽,如果這些人物可以動起來,我就更想看了。這樣我就覺得找到了一個更好的切入點。”

作文微課程團隊通過磨合、創新,一遍遍嘗試、一遍遍改進,研發團隊的老師們各顯神通,最終找準了自己的課程定位,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市永安街小學語文教師王睿說:“打破一貫的老師去傳授,學生去聽,學生去接受這樣的一種形式,以這種朋友的形式,帶入習作教學當中,讓孩子們喜聞樂見,讓孩子們很輕易地就能接受。在短時間內能夠幫助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學習習作當中的一些小的知識點,把這些知識點講精講透徹,就是我們想要達到的這種效果。”

高度濃縮生動有趣的作文微課程雖然只有五分鐘左右的時間,但背後是老師們五個小時,甚至五天的精心付出,一節成功的微課程,讓學生、老師、學校三方受益。

市鋼三路小學副校長李延生說:“學生只要有手機、有電腦,想啥時候啥時候看,想看就看、想停就停,想看幾遍就看幾遍,這樣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節奏的需要。在錄製過程中,老師可以說缺什麼補什麼,教師的水平提高了,學生的素質提高了,那麼,學校自然也受益了。”

現在安陽名師作文微課程被安陽廣播電視臺推送到“學習強國”平臺後,很快又被全國平臺刊播,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們的普遍好評。

市教育研究信息中心課題管理員扈娟說:“目前這個課程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教師、學生的廣泛好評,在微信公眾號和咱們學習強國推出,又擴大了範圍,有更多的人更多的教師和學生、更多的家長,對我們的課大力讚揚,一直在持續關注。”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15名優秀教師組成15個研發團隊錄製名師作文微課程。一篇篇短視頻成為越來越多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好助手,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作文微課程閱讀量日益攀升。

市北關區教育局副局長趙麗萍說:“他對於網絡教育資源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因為這次疫情,對於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老師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挑戰,那麼我們也可以把它看做是教育教學轉型升級的一個契機,新的機遇,所以我們是鼓勵老師們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專研教材教法,積極錄製微課。”

據瞭解,本學期我市計劃錄製200節作文微課程,通過優中選優篩選出的108節優質課將陸續在《學習強國》平臺精彩呈現。安陽臺 京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