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有很水的idea應該發表出來嗎?

伝儱


我認為這個水的idea該不該發要看自身的情況。

情況1. 假如,馬上畢業就缺那麼一篇OA SCI或者EI之類的,那就發。火燒眉毛了還不發那不是認不清形勢麼。只要這個水的idea也是idea,而不是靠弄虛作假編造一片文章,我認為就無傷大雅。

情況2. 假如,不是那麼著急畢業(可能剛博士第一年),那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你自己都認為idea水,為什麼要發呢?總髮水文,很可能就形成路徑依賴了,後期很可能只能發水文,idea質量也都不行。“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私以為科研很多時候也是這樣。剛入門的研究生髮一點水的idea也算是一種入門的過程。但是如果發了好幾篇,還在那隻發水idea,那就沒什麼意思了。

再說說題主說的OA SCI期刊:以我最近審稿的情況舉例。之前幫IEEE Access審過一篇文章,發現太水了。後來再找我審稿,掃了一下abstract也都覺得太沒意思,所以都拒絕了。這裡不是說IEEE Access不可能有好文章,好文章肯定有,畢竟不少人急著畢業,把好的工作也都投在這個審稿快的OA期刊上。但是總體來看,這個期刊上的文章整體平均水平不如Transactions。所以大體上看,發表在更高水平會議/期刊的文章大概率比低水平的質量要高。

最後談談對水idea的看法。

水不水其實是可以從不同的時間尺度上來看。

以我所在的計算機NLP方向為例。其實近些年,整個領域進展迅速,頗有CV當年的架勢。頂會ACL上每年文章指數形式增加,這裡面accepted的文章也是四里挑一,按說其實沒有那麼水。但是實際上,NLP領域近幾年的成功能從更大的時間被人記住(有資格進教科書)的工作,可能只有seq2seq、attention、Transformer和ELMo/BERT。其他的工作不是沒有價值,而是劃時代的工作推出之後,這些incremental work就被遠遠甩在身後並迅速被遺忘。絕大多數人(>99.99%),比如像我,估計一輩子也不會做出這種劃時代的工作,但能說這些idea水嗎?是不是PhD白讀了?我認為不是。放在小的時間尺度上,這些incremental work也有自身的閃光點。並且,從頭做一個哪怕水的idea,經歷proposal,反覆做實驗,反覆修正idea,撰寫論文,修改論文,投稿等過程,也是對自身能力的鍛鍊。

所以說,放心吧,雖然你認為你的idea很水,但其實很多研究生連水的idea也沒有。只要不是一直水,明天的idea能比今天的好,那就行了。


Sci投刊指導李老師


首先,大多數論文都很水。即使是像《Nature》和《Science》這樣的頂級期刊也不能保證每一篇論文都是經典。此外,考慮到在許多情況下,決定一篇論文是否發表的人數並不是很大。作者+編輯+評論人,圈外很多人也很難評論。

二是科研機構要對科研人員進行評價。其中主要看論文,是行業的硬通貨。當然,最好的情況是數量和質量都不錯,但現實往往不令人滿意。如果一個大動作拖了好幾年,錯過了一些關鍵的時間節點,或者資金用完了,也很不划算。優秀的研究者應該有一個相對持續的產出,偶爾一個大動作,每天一個大動作不是天才就是騙子。

三是進入行業的頭幾年,灌灌水是可以的。早期灌水的目的是以後生產好的產品。大多數研究人員是從小論文開始的。前幾年是建立對整個行業的瞭解的重要階段,一旦錯過了熱點,沒趕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和研究方向,幾乎是無法挽回的。


耿老師在種草


取決於對該領域的作用和會不會對自己的聲譽造成影響,如果有能預見的作用,即使是可能,也應該發表,但在發表之前請儘量再修改一下吧


中宮格甘


如果這個idea之前沒有人注意過,那麼恭喜你,大道至簡,抓緊時間去做研究論證這個好的ide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