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 廣州市監局查處涉疫違法案件274宗 罰沒金額71.74萬 食品安全違法案件1018宗 罰沒金額429.6萬元


疫情期間 廣州市監局查處涉疫違法案件274宗 罰沒金額71.74萬 食品安全違法案件1018宗 罰沒金額429.6萬元

  3月15日上午,在廣州市第42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上,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丁力介紹了疫情期間該局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及疫情期間依法處理消費領域行政投訴舉報的有關情況。

  嚴守消費安全底線,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深入推進食品放心工程,全市99%的食品生產企業納入食品生產全過程動態監管平臺,全系統深入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1018宗,罰沒金額429.6萬元,責令停產停業5戶次,取締無證企業21家,移送司法機關案件16宗。

  有效防範藥械安全風險,開展藥品質量體系核查,檢查藥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26640家次,責令整改企業1263家。開展疫苗、中藥材專業市場及中藥飲片、含可待因口服溶液、醫療器械“清網”、執業藥師“掛證”等專項整治,撤銷藥品零售GSP證書44家,查處藥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案件369宗,罰沒金額1.05億元。

  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強化消費領域執法

  突出重點領域整治。其中開展危險化學品、電動自行車、兒童和學生用品等產品專項整治,檢查生產銷售企業11701家次,下架商品10615件,抽檢各類日常消費品2131批次。查辦督辦消費侵權案件。2019年,共查處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885宗,罰沒1832.8萬元。

  完善消費糾紛化解機制,改善群眾維權體驗

  開展消費維權專項整治。2019年以來,針對消費者反映集中、媒體關注的不良商家“5G推廣”為噱頭設消費騙局、利用“霸王合同”高價銷售手機、影院不免費提供3D眼鏡、熱門商圈存消費亂象等熱點問題,開展專項整治569次,行政約談930次,檢查市場經營主體14614家,核查處理違法線索337條。

  高效處置消費投訴舉報。2019年,全市市場監管系統處理消費者投訴26.54萬宗、舉報8.97萬宗、諮詢7.94萬宗,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16億元。

  抓好放心消費創建,推進消費環境建設

  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機制。建立消費維權服務站850家,開通ODR(在線糾紛解決)企業40家,發動全市2883家企業、14家行業協會參與放心消費共建活動。

  強化文明誠信體系建設。截至2019年底,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等涉企信息505萬條,2萬多戶企業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18.9萬戶企業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

  全面加強消費宣傳。全年舉辦消費維權現場諮詢活動186次,舉辦專題講座63場,舉辦專題宣傳活動99場,張貼海報10999份,戶外播放放心消費宣傳短片24萬餘次。

  突出疫情期間市場監管,切實維護消費安全

  嚴查涉“疫”商品違法行為和價格監管,並暢通涉“疫”消費維權渠道。其中,在嚴格涉“疫”商品價格監管上,截至3月11日,全市市場監管部門查處涉疫價格違法案件274宗,曝光兩批疫情防控期間價格違法典型案件,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責任4宗,辦結案件70宗(哄抬價格案28宗),罰沒金額約71.74萬元,罰沒金額超過10萬元的有2宗,查辦案件數量在全省市場監管部門中位居第一。

  丁力表示,下一步全市市場監管局將認真履行市場監管職責,加大消費法治宣傳力度,加強消費法治環境建設,構建消費法治環境共治格局,全力營造全市放心消費環境建設良好氛圍,推動釋放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不斷增強消費者的獲得感、安全感。


中宏網廣州3月16日電(記者 黃磊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