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城市地理:蘭州是如何變成“陸都”的

前言

說到蘭州,我們腦海中也許會蹦出這樣一些詞彙:西北、沙漠、駱駝......似乎蘭州是位於我國邊疆地帶的一座邊城。實則謬矣,從空間範圍看,蘭州恰好位於我國陸地疆域的幾何中心。正因為蘭州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被孫中山先生稱為“陸都”。

歷史城市地理:蘭州是如何變成“陸都”的

蘭州位置示意圖

金城湯池

蘭州的城市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朝。西漢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朝廷設金城郡,下轄有金城縣便位於今天的蘭州市區。《元和郡縣圖志》載“初築時得金,故曰金城。又言金取其堅固。”金城自設立之日起,直到清中葉一直被視作“邊塞”。

歷史城市地理:蘭州是如何變成“陸都”的

蘭州市區俯拍

東漢時期,金城一帶是對陣羌人的前沿陣地,“朝臣以金城、破羌之西,塗遠多寇,議欲棄之。”(《後漢書》)因金城地理位置偏遠,有大臣認為應當放棄這一地區。隋代改金城郡為蘭州,為蘭州得名之始。唐朝疆域遼闊,國土西界向西越過蔥嶺。但當詩人高適來到金城時,仍寫下“北樓西望滿晴空,積水連山勝畫中。湍上急流聲若箭,城頭殘月勢如弓”的蒼涼詩句。岑參亦寫下“古戍依重險,高樓見五涼。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牆”的絕句。在唐朝人眼中,蘭州乃是一座邊地要塞。

唐五代北宋時期,蘭州地區成為對抗吐蕃、西夏的前沿陣地。明代於蘭州設蘭州衛,“以北常為寇衝,往往設重兵駐此。”(《讀史方輿紀要》)蘭州既是通往河西地區的咽喉重地,也是對陣蒙古遊牧民族的前線要地。清前期,頻繁用兵西北,蘭州仍被視為前線軍事重地。總之,自西漢設立金城郡以來一直到清前期,蘭州均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而被賦予重要的軍事職能,在時人心目中,其成為鎮守邊境,抗禦外地的“邊塞”重鎮。

歷史城市地理:蘭州是如何變成“陸都”的

蘭州金城關舊址

咽喉重地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正式收復新疆,設伊犁將軍統管天山南北各地事務。至此,國家的疆域向西推進至今天中亞的巴爾喀什湖和帕米爾高原一帶。從地理層面上看,蘭州經歷了邊疆內地化的過程,其不再作為邊塞重地而存在,而實際上已處於國家疆域的中心地帶。在當時人眼中,“(蘭州)地據南北之中,為東西咽喉,扼塞之處,宜乎萬里,新疆遙歸控制而與西安天府併為省會名區也。”

(乾隆《皋蘭縣誌》)蘭州被提升至與西安同等的地位。

歷經乾、嘉、道三朝的名將楊遇春寫道:“蘭州自漢置金城郡,歷代據為重鎮,前明降縣屬臨洮,我朝控馭邊陲,以蘭為居中一大省會,……斯誠亙古收復之區,鋒鏑之壘矣,今天威遠播,邊宇乂安。”(道光《蘭州府志》)在他眼中,蘭州已然擺脫了邊區要塞的歷史命運,成為腹地中心的一大都會。

歷史城市地理:蘭州是如何變成“陸都”的

蘭州老照片

事實上,隨著新疆的收復,蘭州已處於國家疆域的中心地帶。其向東可通往陝西,向西可通往新疆,向南可通往四川,向北可通往蒙古,所謂“左控甘涼,右帶秦隴”,“扼南北之衝”。可以說,在當時人的心目中已經形成了一種潛在的“蘭州中心觀”,這種觀念在民國時期進一步演化為“陸都”理念。

陸都新生

1912年,孫中山提出在今後十年之內,建設二十萬裡鐵路的偉大設想,“使伊犁與山東恍如毗鄰,瀋陽與廣州語言相通,雲南視太原將親如兄弟焉。”而蘭州將成為其間的重要樞紐,“將有十三條鐵路匯合於此,形成一極重要之交通中紐,此世人必為驚異者也。”在此基礎上,孫中山進一步提出了將蘭州建設為“陸都”的設想。自此之後,陸都便成為蘭州的代名詞。

歷史城市地理:蘭州是如何變成“陸都”的

蘭州老照片

但是由於當時政局的動盪,孫中山的計劃並未能在廣範圍內得到重視,更沒有付諸實踐。20世紀20年代初,國人對於西北地區日漸關注。隨著國際形勢的日漸嚴峻,國民政府制定了開發西北的計劃,由此掀起了一股西北考察熱。

蘭州作為西北重鎮,自然成為民眾關注的重點。隨著瞭解的加深,民眾對於蘭州也有了新的認識。他們逐漸認識到,“(蘭州)在幾何的位置上言,它是中國的心臟;但在人們心理上與觀念上言,它好像是偏在中國遙遠的西北一方。”(景才瑞《蘭州風光》)1934年,到達蘭州的張恨水在其作品《西遊小記》中寫道:

“蘭州雖是邊省的省治,可是指古時而言。現在我們把中華全國地圖打開來一看,在正中的地方,畫一個十字,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十字中心點附近,發現蘭州這個地名。所以到蘭州來,名義上是繁華的邊界,實際上是到了中國的中央。這裡在西方人看來,也是西北的上海,西向新疆、青海以及西藏北部,都由這裡運了貨物去,北向寧夏、蒙古,也有買賣,所以在商業上,蘭州是很有地位的。”


歷史城市地理:蘭州是如何變成“陸都”的

1937年日軍轟炸蘭州

在此背景下,孫中山的“陸都”設想也重新被人提及。戴季陶指出“在國防上,總理所計劃之國境線,由喜馬拉雅山至黑龍江之一路,以西安為中心,以蘭州為定點,而作一圓,則中國全境,悉包在內,是以蘭州應為將來全國全部建設完成後之中心。”(戴季陶:《中央關於開發西北之計劃》)在抗戰期間,蘭州城市建設加快,以此為中心通往各地的公路網初步建成。

歷史城市地理:蘭州是如何變成“陸都”的

1943年的蘭州

抗戰後期,隨著戰場局勢的日漸明朗,戰後建都問題逐漸提上日程,並掀起一場建都論爭。當時有人主張建都蘭州,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蘭州位於大陸中心。認為在中國版圖上,求一疆域之中心,四至八道道里維均者,即為蘭州。(朱文長《戰後應建都蘭州》)

建國以後,隨著中西部交通建設的推進,蘭州的區位優勢日漸凸顯。從2016年頒佈的新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25年)中看,未來將有5條高速鐵路線彙集蘭州,蘭州將成為全國重要的高鐵樞紐。

歷史城市地理:蘭州是如何變成“陸都”的

蘭州西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