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猝死的常見問題

我國每年有180萬的人死於猝死,這是一個龐大的人群。疫情期間關於猝死的問題又凸顯出來,面對一個個沉痛的消息,作為醫生,更希望大家能掌握猝死有關知識,在突發事件來臨之際,能有效的保護好自己和他人,減少悲劇的發生。


什麼是猝死?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猝死定義為: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從發病到死亡時間是6小時之內為猝死,但這並非絕對的量化標準,也有人認為從發病至死亡的時間在1小時、6小時、12小時和24小時之內為猝死,有人認為也包括48小時之內的死亡者。目前公認的是發病1小時內死亡者多為心源性猝死。


導致猝死的常見病因

導致猝死的病因主要分為兩大類,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

在猝死患者中,心源性猝死約佔75%,其中最常見的病因是冠心病導致的猝死,多見於急性冠脈綜合徵,急性冠脈綜合徵發生後,突發的心肌缺血導致心臟電生理紊亂,進而發生以室顫為多發的心律失常,如果此時沒有得到及時的救助,猝死往往就會發生。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心臟疾病分為器質性心臟疾病和非器質性心臟疾病兩類,器質性有心肌炎,肺心病,高血壓心臟病等,非器質性的主要是離子通道缺陷性疾病如Brugada綜合徵、QT間期相關綜合徵、馬方綜合徵、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等。

非心源性疾病主要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如肺梗死、支氣管哮喘,神經內科疾病的急性腦血管病,消化系統疾病如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等。此外還有主動脈夾層、嚴重的電解質紊亂等。


哪些不良行為會誘發猝死

1. “熬夜失眠”: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了失眠熬夜成為了一個普遍的現象,熬夜會使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誘發心律失常,誘發猝死。

2. “抑鬱焦慮”:抑鬱焦慮和心臟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抑鬱焦慮是發生心肌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常常也是猝死的重要因素。

3. “壓力”:現代人面臨著很大的生活壓力,壓力是高血壓和冠心病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會增高心梗和心律失常發生的風險,進而誘發猝死。

4. “抽菸喝酒”:相關研究表明,抽菸喝酒的人群發生心梗的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

5. “久坐久站”:長時間的久坐久站,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血栓脫落易導致肺栓塞,誘發猝死。同時長時間久坐易導致肥胖和血液循環障礙,更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增加猝死風險。


可能提示猝死的症狀

多數猝死患者發生急性事件前無明顯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心慌心悸,心率加快不規律的情況,也有可能出現胸悶、暈厥、呼吸困難心動過緩等非特異性症狀,但如果出現了以上症狀,也並非一定會發生猝死,應積極排除其他疾病,必要時尋求醫生幫助。


警惕“感冒”誘發的心源性猝死

當前正處於冬春之際,是流感的高發季節,由流感誘發的心源性猝死也並不少見,由流感誘發的急性心肌炎多發於年輕人,老年人因免疫力低下,較少發生,但一旦發生,多合併多臟器疾病,死亡率較高,因此老年人更應警惕。其病因、臨床表現常為多系統表現,往往被“感冒”等前驅症狀所掩蓋,目前還沒有有效的藥物干預其病情進展,常預後不良。如果在感染後出現心悸、胸痛、乏力等心血管系統症狀,應及時就醫,排除心肌炎等心臟疾病的可能。

目前正處於疫情的關鍵時期,多項臨床研究表明,新冠肺炎感染可能會導致急性心肌炎,以及合併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急性事件發生,所以,對於新冠感染者,更應警惕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積極防治。


如何預防猝死?

1.保持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少熬夜,戒菸戒酒,適量運動。

2.放鬆心情,現代生活壓力大,應注意適當減壓,學會放鬆自己,可有效預防多種心血管事件發生。

3.定期體檢,除了每年常規體檢外,可增加冠狀動脈CT和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檢查冠脈健康狀況。

4.把握猝死急救黃金時間,身邊如果有人發生突發狀況,倒地四分鐘以內是搶救的黃金時期,及時搶救,及時正確實施心肺復甦,心肺復甦的詳細步驟之前已有敘述,在此不作贅述,如有疑惑者可翻看之前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