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世民要殺了親兄弟?

大衣哥好樣的


李世民為什麼要殺死親兄弟?

我認為有以下的理由: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將在公無926年夏天上演了“玄武門”之變,要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命,後來又殺光了二人的兒子以絕後患,然後逼宮。當慰遲敬德提著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腦袋出現時,李淵嚇得當即宣佈讓位李世民,自己縮到後宮去當太上皇了。

李世民殺太子李建成為何又殺四弟李元吉(三弟李元霜早在十六歲就夭折了,雖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本領,可惜英年早逝)。李元吉是太子黨的第二股勢力,在黨內的地位僅次於李建成,從始至終堅定不移地支持擁護李建成。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兄弟情誼經受過生死考驗。大業十五年五月,李淵正式在晉陽起兵。當時李建成、李元吉和李智雲(李淵的庶子)都在河東。為了幾個兒子的安全,李淵暗中迅速派人送信給李建成,讓他帶著幾個兄弟逃離河東到晉陽團聚。官府得知李淵謀反作亂搜捕李氏三兄弟。去晉陽道路遙遠,路途艱險,只能引走偏僻險峻的山路,為了便於引動李建成撇下了異母弟弟李智雲(後被捕殺死於長安),29歲的李建成帶著15歲的李元吉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最終到達了晉陽。

李世民在李元吉和其部將慰遲敬德比武無意得罪了四弟李元吉,讓李元吉丟盡了面子。

後來,當李建成和李世民爭奪皇位,李元吉旗幟鮮明地站到了李建成這一邊。兄且李建成允下承諾登上皇位,就立李元吉為皇太弟,受到巨大鼓勵的李元吉有恃無恐,充當太子黨的急先鋒,處處挑李世民的不是多次尋找機會置李世民於死地。


姚揚健


李世民殺親兄弟,可以說是無奈之舉,也可以說是必然之舉。

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使大唐國富民強,八方來朝,創建了“貞觀之治”,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帝王之一。但是他的皇位,卻是殺了自己親兄弟而奪來的,頗受爭議。

李建成作為李淵的長子,早早的就確立了太子得位置,輔佐李淵處理朝政。李世明長期在外領軍作戰,戰功赫赫,威望也頗高,其名下的天策府下是謀士如雲、名將如雨,無形中對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形成了威脅。兄弟二人從此開始了明爭暗鬥。

武德九年,突厥南下,侵犯大唐邊境。李建成向李淵推薦讓老三李元吉領兵出征,從李世民帳下抽調精銳士兵用以增強自己軍隊實力,並要求尉遲恭、程咬金、段志玄以及秦王府右三統軍秦瓊等人也隨軍出征,李淵聽後全部應允。

事後李建成宮中的率更丞王晊偷偷告訴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密謀好,準備在李世民為大軍出拔踐行時,埋伏刀斧手將其殺害。

李世民知道消息後就跟屬下進行了商議,最後讓他痛下殺手的原因有二:

一,李世民知道消息後,雖然不會前去送死,但是他的軍隊和將領將被帶走,此消彼長,李建成的羽翼將更加豐滿。而且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對他起了殺心,現在雖然有李淵的庇護,但是他日李建成登基,自己還是免不了一死,所謂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

現在知道了消息,正好可以乘機,在李建成和李元吉防備鬆懈之時,將其反殺,以絕後患,也為自己贏得生機。

二,天策府下一眾將領被李元吉抽調抵禦匈奴,被抽中的將領或多或少都是跟太子黨有過間隙,而且此次出征,明顯李建成是不懷好意,出征的天策府將領最後能有幾人能安然回來?

這些將領全部心知肚明,如果此時李世民不殺李建成和李元吉,那麼這次出征必定無法更改。所以也極力勸說李世民發動兵變,這是為了李世民,也是為了他們自己。

倘若李世民最後沒有兵變,那麼這些將領和謀士將全部離他而去,除了心寒,就是保命。此次出征一旦成功,李世民也就失去了爭奪皇位的資本。

總結:有幾人能夠抵抗得了,那九五之位的誘惑。如果李淵從沒給過李世民機會,或許李世民也沒有奪位的心思,但是誰又能知道,那會的李世民會不會還是會殺兄奪位呢?


鄧壇拜將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初期發生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李世民殺掉自己的親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後世認為是骨肉相殘的典型範例,也有人對李世民頗有微詞,可為什麼李世民要殺掉自己的骨肉兄弟呢?

首先看太原起兵是李世民向父親李源建議的,李淵答應事後立李世民為太子;可建立唐朝後李淵卻立李建成為太子,失信於李世民,所以父子兄弟之間的矛盾由此展開。

在唐朝初期雖然國家表面統一了,但殘餘的割據勢力仍然對大唐疆域虎視眈眈,屢次興兵侵擾 。

鑑於此種情況,李淵派能征善戰的秦王李世民出征討伐,李世民不負眾望,所到之處旗開得勝,勢如破竹。

李世民為大唐疆域的安全立下汗馬功勞,贏得了朝廷上下和黎民百姓的交口稱讚,威望與日俱增 ,這就引起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極度不滿和嫉恨。

李世民心胸開闊,禮賢下士,宅心仁厚,起初沒有任何傷害兄長和四弟的企圖;可李建成和李元吉卻居心叵測,圖謀不軌。

他們看見李世民實力和威望很大,如不除掉肯定以後是皇位的最佳人選,於是挖空心思加害於李世民,他們採取投毒等方法沒有得逞後,就想別的辦法來致李世民於死地。

就在“玄武門”事件發生前幾日,李建成已是調兵遣將,磨刀霍霍,準備對李世民痛下殺手。

由於李世民耳目眾多,結果這事讓李世民提前知道了,身邊的謀士就勸諫李世民得趕緊動手,稍有遲疑就輪到我們這些人死了。

李世民也不是沒有考慮兄弟之情,可這時候就是你死我活的關鍵時刻,為了大唐的社稷永固 ,為了不要殃及無辜;所以李世民決定先下手為強,先行出兵在玄武門將李建成和李元吉殺死,這就是唐朝歷史有名的“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讓李世民背上了殺兄害弟的罵名,但卻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繁榮的封建王朝;對中國的歷史影響深遠,史稱“貞觀之治;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也就可能沒有大唐盛世了。

請大家閱讀評論。


歷史鑑春秋


也是得虧李淵識趣,李淵要是不識趣,你問得問題應該是,李世民為什麼要殺了他的父親李淵?

現在人看歷史,很多不理解他們做的事,別說殺兄弟了,就是殺兒子也是不帶考慮的,唐玄宗一次就殺了三個兒子,裡面還包括他的太子李瑛。

帝意決,乃詔:“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同惡均罪,並廢為庶人;鏽賜死。”瑛、瑤、琚尋遇害,天下冤之,號“三庶人”。

石虎殺了第一個太子,隨後又把第二個太子全家幾百口都殺光了。

漢武帝殺了太子劉據全家幾百口,孫權也是一樣。

魏晉南北朝裡,殺兄弟、殺兒子、弒父弒君不要太常見了。

唐朝看起來是一個朝代,其實很像兩個朝代,唐玄宗之前,是魏晉南北朝的延續,唐玄宗之後,看起來像宋元明清。

李世民殺兄弟那是魏晉南北朝的常規操作,沒什麼稀奇的。

當然,他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目標是李淵,而不是李建成他們,殺李建成只是順手的事,李淵如果不退位,死法有很多,只是李淵很識趣,於是就安享晚年,只是被軟禁了而已。


南朝居士


歷史上為爭帝位,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的例子很多。唐高祖李淵時的宮廷惡鬥也屬於這一類。

李淵和隋朝煬帝楊廣是姨表兄弟,都有一半的漢族血統。但楊廣以不正當的手段取代太子稱帝后,原形畢露,引起了十八路反王造反,最後落得頭被割的下場,罪有應得。

當初李淵是犯難的,一面是表兄楊廣,已失去民心,而自己已封為唐國公。向著誰?一時沒有主意。

他和原配妻子孤獨氏生下了嫡子四人。除幼子李元霸早夭,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吉一個個鍵碩無比。

實是求是的講,反隋立唐幾個兒子都是立有大功的。在當時立儲制度下,嫡長子建成早已為太子。且多次監國理政,本不應存在問題。

但當初李淵太原起兵,並無把握,在李世民多次勸說下,才放出:事成你頭功,事敗是李氏罪人。後來的事實證明,李世民在東討西伐中,戰功卓著,無人能及。

李唐王朝建立後,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此時的李淵又於心不忍,竟單獨招李世民進宮,許其在洛陽建天子聖旗。緊接著又無下文,為後來的殘劇埋下了伏筆。

雙方的矛盾已成水火。李淵有口難出,只好調停。命兩方第二天朝廷對質,而早已有準備的李世民在五更天做好了萬全對策,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都成箭下之鬼,待尉遲恭提劍見李淵時,大勢已去。最後勉為做了太上皇。

其實始作俑者正是李淵。輕諾寡信造成的這一切。當初的局勢兄弟已同水火,屬於你死我活。

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心中一直有原罪拖累,這也為他創造的"貞觀之治"一一從諫如流打下了根基!


晚亭與落霞同暉


李世民唐朝的第二個皇帝,普遍認為他是一個好皇帝,的確唐太宗李世民也算的上一位好皇帝。有過不少的豐功偉績。

李世民有四個兄弟。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元霸,老四李元吉。李元霸早早的去世了,留下一片嘆息。

後來李世民為了奪取皇位殺了李建成,而且連李元吉也被殺了!為什麼要殺李元吉呢?

李元吉是擁護太子李建成的,八歲就加入太子黨,是太子黨的元老級成員,在這個團體內的地位僅次於李建成。而且因為李元吉和李建成從小關係就非常好,所以他對李建成很忠誠。

當太子李建成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可能不保的時候,李元吉為他出謀

劃策,李建成還告訴李元吉如果自己上了皇帝,就封他為皇太弟。於是李元吉把殺害李世民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想盡各種計謀去謀害李世民。

不過這計劃被李世民提前得知,於是便有了玄武門之變,尉遲恭射殺李元吉,並把李建成斬於馬下。





唐氏剛紀守雲華


想必題主所說的親兄弟便是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至於為何要殺害親兄弟,實際上同努爾哈赤殺害自己兄弟,胡亥殺死眾多兄弟姐妹一樣,都是為了皇位。

李世民確實是古代難得的賢能君主,他在位期間,任用過很多歷史有名的丞相,像房玄齡和杜如晦,他們這些人都為“貞觀之治”付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像魏徵這個號稱千古第一諫官,正是李世民千方百計拉攏過來的能人,他時常找出李世民的毛病,確保他能正確統治王朝。

但李世民也有他不正義的一面,這點不正義就是他發動“玄武門事件”殺害了自己的大哥和弟弟。

矛盾起因

正常來說,兄弟一般是情誼很深的,但李世民從小就展現出他冷酷的一面,下面由一則事件即可證明。

話說李淵還未起兵的時候,年僅18歲的李世民看到父親已經把一切都準備好了,而且當時也是起義的好時機,力勸父親在太原起兵。

但李淵卻回答道:“還有家人在河東老家,這邊起義的話,你哥哥李建成等人將處在危險當中。”

李世民在正史中的描述是個心智早熟的人,他應該也知道起義的利與弊,他當時提倡起義,也不排除想要借刀殺人,使得自己的哥哥李建成處在危險當中。

當然,也可能是李世民考慮得不夠周到,畢竟年齡不算大。

而在接下來,李建成帶著家人脫離危險區之後,李淵領兵太原起義,那時候他就逐漸開始讓大兒子李建成和二兒子李世民分別領兵征戰。

兩人或多或少是存在相互爭鬥的情況發生,雖然大家都是在為唐朝的建立而努力,但二人直接的矛盾確實日益增加。

唐朝建立之後,李世民擁有條件爭奪皇位

李建成身為嫡長子,並且他確實很有才能,所以太子之位落在他頭上是一件大家都認同的事情。或許李世民當時存在一定的妒忌,但他必須服氣,因為他在當時同太子的實力還是比較大的。

建國之初,李世民並沒有太多的親信。而李建成被封為太子之後,常年都在長安城中管理實務,但當時天下依舊存在王世充等軍閥,需要人去清理,這個任務自然就落在了李世民的頭上。

李世民在建國之後,時常領兵出戰,他依靠這些良好的條件,逐漸培養自己的親信,像秦叔寶,尉遲恭這些名人,都是他在這個時期培養的。

當時的李世民就是有眾多將領的支持,他才敢同李建成爭奪皇位,不然那時候的李建成沒犯過什麼大錯,而且確實很有能力,沒意外都是可以登基成功的。

依靠著自身條件,李世民設計了“玄武門事件”,不僅殺死了大哥李世民,還將痛恨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也殺死了。

確實,按照當時的情形,李世民想要當皇帝,殺死自己的親兄弟是必須的手段,不然李淵是不會傳位給他的。

而且,李世民集團同太子集團矛盾太深了,李建成登基之後,必定會打壓李世民集團,這樣不說李世民不願意,李世民的手下也不願意,這也是為什麼這個“玄武門之變”的計劃是杜如晦想出來的。

就算李世民安安穩穩地當他的秦王,日後也難說不會受到威脅,就算李建成真的像歷史書籍上說的那樣仁慈,不會傷害李世民,但李元吉還是很有可能會去暗殺李世民。

總的來看,李世民殺死他的兄弟,有個人的私慾,也有被迫的無奈。


小吳閱歷史


歸根結底,是因為李世民的戰功卓著卻不是太子,李建成是太子卻又沒有戰功。李世民的武功是什麼水平?十九歲拜上將軍,二十七歲以兵甲削平四海,唐書中寫的明明白白,這種人你讓他對皇位沒想法?唐朝建國最起碼有我李世民一半功勞,我憑什麼就這麼一輩子當個秦王?

有人也已經提出了,玄武門之變本質是兵變,這天下所有兵變的核心思想都是同一個: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這次兵變以秦王李世民為首,天策府眾將跟隨。大家不要真的以為這個兵變的最終目的是滅了李建成,要知道過了玄武門可就到了皇帝李淵起居的太極宮了。

這次兵變的最終目的就是皇位,整個以李世民為首的功臣集團不願意再等,也沒必要再等。就算當晚李建成稱病沒有來,李世民轉頭也會讓自家老頭子妥協的(按資治通鑑記載,玄武門之變還未發生時,李淵便已被控制了)。

但無論當晚李建成是否來到玄武門,李建成作為李世民登基路上的一塊絆腳石,他是肯定要死的。畢竟太子身份在那放著呢。只有他死了,李世民才能成為太子,進而得到皇位。


宿不知


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的目的當然就是為了得到皇位,李世民也是唐高祖李淵的嫡子,是皇位的第二繼承人,唐朝建國後,他離皇位僅二步之遙,想當皇帝除了得到李淵的認可,就是要壓倒排在他前面的長兄李建成。

李世民一開始是採取政治鬥爭的方式來試圖獲得太子之位,他收攬秦王府十八學士以及交好傾向於他的朝臣,包括非關隴貴族集團的軍方將領,比如徐世績、秦瓊、程咬金等等,招攬這些人的目的是壯大自己的實力,以便在朝堂上能佔據優勢。

但李建成以嫡長子的身份得到了大多數關隴貴族集團內部大勢力的支持,唐朝是在關隴貴族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有他們支持的李建成在朝堂上的實力是超過李世民的。

李世民也採取過陰謀手段,希望抹黑李建成來讓李淵主動換掉太子,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楊文幹事件:武德七年,李淵得到密報(或許是李世民指使),說慶州都督楊文幹正籌集軍械謀反,而楊文幹是李建成的親信,李淵得知消息後,先把李建成囚禁起來,然後試圖以召見的方式讓楊文幹到京城來,但有人把消息洩露了出去(估計也是李世民指使),結果楊文幹就真的起兵造反了,李淵為了讓李世民出兵平叛,承諾讓李世民取代李建成做太子,但在叛亂結束後,李淵卻反悔了,不但原諒了李建成,還讓他繼續做太子。

這次事件後,李世民試圖通過正常的鬥爭方式獲得太子之位的想法徹底破產,在謀反罪面前,李建成都安然無事,很明顯,李淵不願意換太子。

在楊文幹事件後,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兄弟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李世民的陰謀手段不可能不為李建成所知,因此,雙方的爭鬥開始向你死我活發展,根據史書的記載,在楊文幹事件之後,有過李建成請李世民赴宴,然後在酒中下毒,試圖毒死李世民的事件。

並且,李建成和支持他的李元吉協商借突厥犯邊,將李世民麾下的主要將領調往邊關禦敵,在京城中架空李世民,然後就可以輕鬆的幹掉他。

李世民當然不會束手就擒,雙方既然都起了殺心,而且從李淵那裡也看不到讓自己取代李建成做太子的希望,於是在尉遲敬德、長孫無忌等人的鼓動下,李世民悍然發動了“玄武門事變”,在事變中他和尉遲敬德分別幹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並威脅李淵交權,事後,李世民成為唐太宗。

綜上,李世民之所以殺掉李建成、李元吉兩位親兄弟,是因為用正常的鬥爭方式無法獲得他想得到的果實,李建成背後有大部分朝臣的支持,重要的是李淵也支持他,並且李建成在楊文幹事件後也開始對李世民下狠手。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為了自保還是為了皇位,李世民都必須要拼命,除了通過政變的方式外,李世民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只有殺死李建成,李世民才有一線生機。


九頭鳥漫談文史


玄武門之變發生於(626年)。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隨後,李淵詔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下令軍國庶事悉聽皇太子處置。之後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

起 因

617年,李淵在李世民的支持下太原起兵反隋,並很快佔領長安。傳聞李淵許諾將立世民為太子。618年,隋煬帝被殺,李淵建立唐朝,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

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有一次,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解除秦王的兵馬,然後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決定背水一戰,先發制人。

經 過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淵告發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陰謀,李淵決定次日詢問二人。李建成獲知陰謀敗露,準備先入皇宮,逼李淵表態。在宮城北門玄武門的禁衛總領是太子親信,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親自帶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臨湖殿,發覺不對頭,急忙拔馬往回跑。

李世民帶領伏兵從後面殺來。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連射三箭,沒有射中。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遲恭也射死李元吉。東宮的部將前來報仇,和秦王的部隊在玄武門外發生激烈戰鬥,尉遲敬德將二人的頭割下示眾,李建成的兵馬才撤走。

之後,李世民跪見父親,將事情經過上奏。3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