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結婚有到城裡飯店包桌的,吃完飯後不少親朋倒剩菜,你覺得合適嗎?

農大知事


無傷大雅 記得我們農村那時候辦紅白喜事 完後都是主家端著倒在一起的剩菜給左鄰右舍分分那時候我們覺得很正常啊 也沒那麼多想法 現在的生活好了 有的人就看不慣了 而且是年輕人居多 他們覺得吃不了兜著走不可思議😃這兩種情緒都很正常 沒什麼對不對的 年輕人看到有人倒剩菜請包容些 畢竟我們的父輩們都是經過那個年代的 有些東西太刻骨銘心了 所以他們餓怕了老人呢見後輩有看不慣這種行為的 也別在意 時代不同了 大魚大肉的他們也都厭倦了 有些東西就這樣 什麼多了也就不在乎了 所以 都沒錯 求同存異就好…


辭舊我


您好樓主!很榮幸被邀回答這個問題,我是南飄小弟,一名生活領域創作者。我覺得對這個問題,我作為自己家裡也經歷過這件事,來回答你的問題。

就在去年五月份我哥哥結婚就是在鎮裡包辦的酒席,結婚是喜事,所以請我們親戚,鄰居,村裡人還有要好的朋友去吃酒,在酒席上非常熱鬧,不過農村吃酒席大多都是帶著孩子(以為很多都是留守兒童)在家爺爺奶奶帶著,家裡吃酒席有這樣習慣,喜歡喝酒的人結伴圍桌坐下,不喝酒的圍桌在一起,喝酒坐在一起,他們桌子上的飯菜幾乎沒有怎麼動,而不喝酒這些人坐在一起,桌子上的飯菜幾乎剩下不多,剩下的也是那些大菜(避如牛,豬,羊,狗,雞肉,魚)有人說為啥剩下這些呢?以為這些大菜是吃飯時上的,開席上半場全是冷菜,素菜,幾個小炒,這些菜他們就吃飽了,其次喝酒桌子上人從頭到尾就是在聊天或者喝酒,最多會吃一些下酒菜,別的菜也會動一點,但大部分看上去多和原來端上來的樣子,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樣在酒席要結束,客人離場了,我們感到非常浪費,但是自己家裡打包也吃不完,於是就叫上親戚,鄰居,把飯店裡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去,這樣又能做個人情還不浪費糧食,同時也是積極國家響應號召勤儉節約,如果不打包大部分都是倒掉,有些飯菜一點都沒動的倒掉真的不合適。

其實今天樓主提出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要看主家的態度客觀性。按照正常的來說自己家人吃不完,如果菜品都是沒有動,後者剩下太多,不打包也是被飯店裡倒掉,確實浪費。因為這些飯菜已經被客人吃過了,如果客人沒有離場就去打包這樣話是不合適,同時對別人也不禮貌。如果這兩者都沒有,那麼在個就是看主家態度了,主家真的沒有讓親戚打包的意思,那麼就不合適了。如果主家怕被客人吃剩的飯菜不衛生(或是知道哪個桌子上有傳染病不好意思得罪這個客人,那麼可以等這位客人離場後,在告知這個打包的親戚不讓打包原因真像),不然佔了小便宜讓自己的身體生了病,可就得不償失了。

以上是個建議和做法,如有不足之處請諒解。




南飄小弟


只有農民打包嗎?打包怎麼了?

我們老百姓實在,不知道什麼是清高,我們就知道掙錢不容易,所以花錢買的東西當然不能糟蹋了。

現在的宴席,說實在的真是浪費,滿滿一桌子菜,連一半都吃不了,剩那麼多,不打包留著幹嘛?

撿那些沒怎麼動過筷的拿回家,加熱一下還可以吃。

沒過苦日子的,可能會對打包這件事看不慣,嗤之以鼻。

能夠拉下臉打包的,也就只有我們這些七零後六零後等老一輩人了。

還記得我結婚時候,家裡擺了幾桌酒席。那時候,為了省錢,都是請廚師在家做菜。

那個時候,一頓飯吃完,酒桌上基本剩不下啥了,但是,即使這樣,家裡人依然會拿個大盆,把桌上吃剩的都一股腦倒在裡面,不管是青菜還是魚肉,都摻和在一個盆裡。

然後,做飯的時候倒出一些熱一下,就是一頓飯。

那一盆剩菜能吃好幾天。

擱現在,唉,誰還要?

雖然是打包,也得挑挑揀揀。不像以前,一股腦都要!

勤儉節約是傳統美德。

應該提倡發揚!

生活好了,也不能忘本!





7度風


我覺很合適,因為在飯店包餮客人吃不完的飯菜,如果不打包帶回來,飯店會全部倒掉,變成沒人要拉圾,時間長就發臭,又汙染了環境,又汙染了空氣,況且農村人在飯店包餮,親朋好友也不一定全部可以到場,這樣一來,本來準備了這些人的棹數,結果人沒有到齊,那就有沒有人座的棹數,飯店的飯菜都很貴,中午吃過了的。晚上就各自回家去吃了,那麼如果不打包帶回家去吃,那就是很大的浪費,平常家裡沒有好菜吃,各人打包帶回家,全家人也吃得到,

我本人親身經歷過幾次,我有幾二哥,侄子,還有我的鄰居,住在縣城,我們鄉下到縣城6O多里,他們飯店包餮,每次吃不了的都會各人打包帶回來,還有一次,我在縣城的二哥做滿月,我抽不出時間,沒有去吃飯,下我大嫂給我帶回一整棹的菜,還有2並高級酒,使我一家也吃了幾天,所以說飯店吃不完的菜打包帶回家,是多方面有好處的事,老詩中鋤禾,說得很好,那時候說的是糧食,還沒有現在飯店的菜貴,任何年代,都是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老哥這裡多說一句:如果你們到飯店吃飯,吃不完的飯菜,記往一定要打包帶回來。謝謝大家。


友好為人99


這個是正常現象的。今年我媽媽的阿姨的女兒的兒子一週歲,請大家來吃飯,剛開始一些菜剛上來十分鐘,一人一口就吃完了。像那些鮑魚龍蝦螃蟹的都沒有剩下的。12個菜加甜品,最後吃到第八個菜就大部分人都吃飽了。我舅媽就跟我一桌,旁邊的親戚就說,那個甜品我侄女喜歡吃,給她打包帶回去,家裡有小孩都會說兩句。都是姑姑輩的打包,可能舅舅輩分覺得拿煙就好了,打包有點不好意思。

家裡有小孩子的都會帶一點甜點的帶回去,一些奶奶就打包一些菜回去熱一熱,還能給家裡添個菜,這個是節儉不浪費的習慣,可能改不掉,吃不完的打包沒什麼。只要不是別人才開始吃,自己就全部打包起來,不顧別人吃不吃,這種人就有點厚臉皮了。


遺落的滿地殤


我是小魚我來回答。

現在農村結婚有到城裡飯店包桌的,吃完飯後不少親朋倒剩菜,你覺得合適嗎?


現在人們的經濟條件逐漸好轉,很多時候辦酒席的時候為了圖個省事方便就選擇在層理飯店包桌,雖說是和在家辦的話相比較要花費的多一點,但是能去參加酒席的又不是外人,都是親朋好友,讓他們一起嚐嚐味道也是不錯的。

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最後把飯菜打包,那麼這個習慣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


小魚認為這個問題在正常情況下是值得推崇的。在很多時候吃完飯的時候桌子上的飯菜是根本吃不完的,比如在小魚老家這裡一般最少都是7-8個人吃16個菜,能吃一半分量就不錯了。那麼如果說不打包的話剩下的飯菜是會被飯店直接倒進垃圾桶的。這豈不是一直直接的浪費??? 如果說把還算完整的菜打包的話既節約糧食又節省錢,而且很多種菜摻合在一起的那種“雜菜”是很好吃的。


但是呢,很多事都有例外。小魚在網上了解到,不知道是中國的哪個地方把這個習慣“貫徹的淋漓盡致”。為什麼這麼形容呢?因為他們當地有一個習慣就是很多去吃飯的人會直接帶著袋子去,等服務員剛把飯菜端到桌子上,食客們就像搶似得把飯菜倒進自己的袋子裡。這讓很多從外趕赴酒席的人吃都吃不飽。那麼這種就是一種陋習了。

適當打包是節約,過度貫徹就是沒素質、丟人的一種表現了。這隻會讓其他外地人給你們當地人戴上一頂沒出息的大帽子、(就像是這種)


所以說,打包這個事情是可取的,但是過度貫徹只會顯示出某個人的素質低下。


文中圖皆為網上摘錄。



小魚遊三農


關於農村結婚在城裡包桌,打包剩飯剩菜的問題,我認為很合適。

在很小的時候,和父母家人去吃酒席,相比村裡的流水席,酒席上的肉菜都是很豐富的,而且一盤子很多,大部分情況下,大家喝一喝就酒和飲料,或許就吃不完桌子上的菜了,那個時候父母總是會把乾淨的菜品打包帶走,回去熱一下,我們又可以吃了。

這裡說明一下:1,這個不是摳門,而是節儉,因為桌子上的菜和肉,基本上都是要倒掉,酒店不可能給下一桌,與其被浪費的一攤糊塗,不如帶回家把它消化了,也算是光盤行動,綠色環保;

2,這些飯菜,基本上沒有動過,有的飯菜可能只是少了一兩片肉,很多人都說這不衛生,不講究,以前我在農村我也這麼覺得,因為家境貧寒,所以看到餐桌上的大魚大肉,嘴饞顧不了那麼多,但是讀完大學後,我就明白了加熱和蒸煮是可以起到殺菌作用,所以還是很衛生的。

3,這個舉動並不丟人,即便是有潔癖,但是可以把這些肉菜,給了家禽家畜,餵狗喂貓,在農村都是很常見的。最起碼沒有浪費食物,而從我父母的舉動,讓我現在有了勤儉節約的良好品德。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我是六六,愛生活,愛記錄,歡迎大家留言區評論互動,轉發關注,點贊,謝謝!


北漂六六vlog



大美西域胡楊57312731


我認為打包是非常合理的,現在國家都非常提倡光盤行動。

(1)對於農村的人來說,一貫都是比較節儉的,所以如果剩下很多的菜,他們可能會覺得很浪費。

(2)農村的家裡也會有許多牲畜,這些剩菜也可以喂這些牲畜。

(3)如果是礙於面子的話也沒有必要,因為就算是在城裡也會有很多的打包的這種行為,所以完全不要擔心會丟臉。




川農小仙女隊


在農村的紅白喜事上,打包剩菜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大家要講究勤儉節約的美德,國家也在積極的倡導光盤行動,為的就是將節約之風繼續下去。不過在我們這邊也有一個講究,普通的客人倒剩菜沒什麼,如果是親戚倒的話,那就會被村民們笑話,因此親戚是不會倒的,不然的話主家的面子無光。


題主所說的在城市飯店吃飯,很多朋友倒菜,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需要有什麼另類的想法,可能題主認為客人倒菜有點丟人,其實這個想法是不正確的。但如果還沒有吃完飯就倒菜的話,那就不合適了。而我經歷過幾次這樣的事情,飯菜還沒有吃完,結果卻有人打包了。

一次是外甥的滿月酒,我們孃家人去喝喜酒,是在縣城的酒店裡辦的酒席,裡面的菜品比較多,分量也很足,每道菜都沒有吃完,且上的菜也多,比起農村的酒宴要好很多。不過三娘在吃完飯後,別人還沒有吃完,她就直接將沒吃完的飯菜打包了,這自然是讓很多人不滿,但因為都是親人,大家不好意思說。



更關鍵的是,三娘和姐姐的婆婆坐在一桌,她婆婆前面一直招呼大家吃飯沒有上桌,到了大菜上的時候,也就是“吃飯”了,她才坐在桌子上,還沒上幾盤菜,三娘就倒了,她婆婆最後只能吃著涼菜,氣都氣飽了。 回到家裡問我姐姐那個人是誰,可見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但不少人為了能打包更多的東西,則是提前打包,在農村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情況,這樣不太合適,大家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