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什麼不向日本出售鴉片反而對中國實行鴉片戰爭?

黃基成


英國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掌握政權的資產階級的最終目標是獲得利潤。隨著時間的推移,資產階級想要更多的利潤,那就需要更多的資金積累、原料和市場。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英國不僅向中國走私鴉片,販賣毒品,甚至還發動了針對中國的鴉片戰爭。這是赤裸裸的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是對中國國家主權和利益的損害。那麼英國為什麼不針對實力比較弱小的日本而針對實力強大的中國呢?英國為什麼不向日本賣鴉片?不對日本發動鴉片戰爭?一切表現的最終答案還是利益二字。

具體分析,英國之所以不向日本出售鴉片並發動鴉片戰爭,反而向中國走私鴉片並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原因第一點:英國需要更廣闊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的市場,需要更深厚的資本積累。中國與日本相比,哪一個國家更能滿足英國對於資本、原料和市場的需求?中國。

英國從什麼時候開始需要原料、資本和市場的?從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產生以後。為了獲得資本、原料和市場,英國跟隨葡萄牙和西班牙進行了新航路的開闢和殖民擴張。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英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英國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採取了海盜式掠奪、進行商業戰爭、販賣黑人奴隸和組件壟斷性的貿易公司等手段成功的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應有世界上最廣闊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積累了深厚的原始資本。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來又打敗了荷蘭、法國……;在亞洲建立了東印度公司。

英國從什麼時候開始需要更多的原料資本和市場?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以後。工業革命的本質是用機器代替人,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從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以後,生產力就獲得了跳躍式的增長。英國人生產了無數的棉布,需要比以前更多的棉花;當然,其他原料也是大量需要的。不僅如此,生產出數量眾多的產品以後,需要出售出去才能變成利潤,這就需要更大的市場。還有就是建立工廠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就需要有更加深厚的資本積累。哪裡有英國工業革命所需要的更多的資金、原料和市場?不是日本,當然是中國。

日本資源貧乏,中國資源豐富;日本人口少,市場潛力小;中國人口多,市場潛力大;日本經濟實力弱小,中國經濟實力世界第一。中國能夠滿足英國的需要而日本不能,所以英國選擇中國而不是日本是有理由的。

原因第二點:中國距離英國的勢力範圍近,交通方便;日本距離英國的勢力範圍遠,交通不便。

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英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其勢力範圍,不僅有非洲和美洲,還有亞洲;作為亞洲一員的印度已經徹底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政府對印度的控制策略是把印度交給了東印度公司,而東印度公司則是一個貿易壟斷機構,其一切行為都是以金錢利益為基礎和最終目的的。在工業革命之前,印度是能夠滿足英國的資金、原料和市場的需求的;工業革命發生以後,印度已經不能滿足英國的需求了。怎麼辦?繼續對外擴張。

印度向外擴張,應該著重於哪個方向?印度西邊德西亞已經被英國征服,印度的南方是印度洋,印度的北方是沙皇俄國,印度的東方是中國。對比之後,英國以印度為基地的基礎上則只能向東邊的中國擴張,其他方向不存在擴張的條件。資本的擴張是順勢而為的,資本的擴張方向就是利潤的方向。東方的中國有利潤。

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英國誕生了兩種當時最為方便的交通方式。一種是輪船,一種是火車。火車當然方便,但英國並沒有把火車道修到中國;輪船也很方便,英國的海運最為強大,英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所以,英國擴張的方向必然是海軍擴張的方向,海軍能夠到達哪裡英國的擴張就能到達哪裡。海軍就是英國力量最直接的體現。當時英國海軍到達中國的距離小於到達日本的距離,意味著英國海軍釋放到中國身上的力量大於釋放到日本身上的力量。

原因第三點:英國對中國比較瞭解,知道中國雖然龐大卻已經衰弱了;相反,英國對於比較弱小的日本瞭解的就比較少。

中國發展的是小農經濟,所以中國必然會實行對外封閉性的政策,無論是明朝的海禁海禁還是清朝的閉關鎖國都是這一政策的具體體現。清朝閉關鎖國的體現是隻留下了廣州一個港口,清政府通過廣州十三行管理對外貿易。這樣的確有利於限制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窺探,但並不能完全阻止西方國家瞭解中國。窺一斑而知全豹,英國可以推知中國的大概情況。

最瞭解自己的是敵人,最瞭解清政府的必然是英國;英國對侵略中國是早有準備的,並不會僅僅因為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就突然間發動對中國的戰爭。英國從什麼時候開始進一步瞭解中國?乾隆時期。雖然當時中國號稱康乾盛世,但馬格爾尼等人還是認識到了清政府衰落的事實。政府富裕而人民貧困,政府腐敗而人民生活不穩定,政府有特權而導致了社會不公的發生。這一些都不是一個強大國家的表現,英國打擊的就是外強中乾的國家。

英國是資本主義,而中國是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優於封建主義。就算封建國家的經濟實力稍微強大一些,資本主義國家也會通過其他方面的優勢形成新的不平衡。清政府強大的經濟實力並不能快速的轉化為軍事實力,英國可以快速的把經濟實力轉化為軍事力量。知己知彼,英國有信心。

原因第四點:英國的對外擴張和侵略是有順序的,先近後遠,逐次推進;中國之後,才是日本。

資本的本性決定了利益最大化才是資本家所需要的,在經濟最大化的過程中要核算成本,而運輸成本是重要的一方面。基本的原則是:運輸成本低,利潤高;運輸成本高,利潤低。如果商品不需要運輸,就沒有運費,利潤自然高;如果商品需要運輸,距離短的運費比距離長的運費要低,利潤資源也較高;如果商品需要運輸,而運輸距離又特別長,那成本可就高了,利潤自然也就低了。因此,資本的擴張必然是先近後遠。

根據以上所說,中國距離英國近,日本距離英國遠。英國自然是先選中國傾銷鴉片並發動戰爭,日本當然是排在中國之後。實際上,英國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佔領了美洲和非洲等地區,都是以漸進方式進行的。漸進式推進的結果就是,先中國後日本。

資本主義的英國在核算成本方面是極有效率的,運輸距離的長短和成本英國自然會算。

原因第五點:英國與中國發生了激烈的利益衝突,因為利益衝突所以有了鴉片貿易,因為利益衝突導致了戰爭的發生。

英國發展的是資本主義經濟,希望與全世界進行貿易,貿易越頻繁,貿易規模越大,英國獲得的利益也就越大。英國人認為,英國與中國進行貿易獲得的利潤遠遠高於與日本貿易獲得的利潤,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英國在與中國的貿易過程中,實際上處於入超地位。英國人大量的進口中國的絲綢,茶葉和瓷器,中國進口英國的棉布卻很少。也就是說,中國人賺錢了,英國人賠本了。英國人怎能願意?!

英國在正常的貿易中不能獲得利益,就向中國走私鴉片。大量鴉片流入中國,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危害。不僅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減少了政府的財政收入,還是中國的社會秩序越來越混亂。換句話說,英國的鴉片貿易,危害了清政府的統治,削弱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觸及到了封建統治者的權利根本和根本利益,是封建統治者絕對不能允許的。因此道光皇帝派林則徐進行了虎門銷煙,虎門銷煙實際上是中英兩國的利益衝突。

英國會甘心失去中國這樣龐大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嗎?英國會甘心失去利潤嗎?當然不會!怎麼辦?向中國發動戰爭。於是我們看到了,英國向中國傾銷鴉片,英國發動了禁止我們銷燬毒品的鴉片戰爭。一切都是資本和利益在作怪。

資本要求擴張,利益要求侵略;資本家要求擴張,資產階級要求侵略。骯髒的利潤,罪惡的資本。


歷史緯度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就是一個國家執行力的問題?

美國禁毒有100多年曆史,為什麼到今天使用禁毒不能成功?

因為美國有數量眾多的癮君子,他們需要毒品。有人買,自然有人賣。

對於中國來說,鴉片之所以搞到鴉片戰爭時候的猖獗地步,根本原因在於國內禁毒不利,導致出現了數量巨大的癮君子,連道光皇帝都吸。

到了1840年的時候,鴉片已經成為國家的重大問題。

究其根本來說,如果滿清開始就嚴格控制,保持吸食鴉片者只是很少數量,那就沒有鴉片問題。

實際上,滿清早在雍正時期就開始禁菸,禁菸到咸豐時期反而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4000餘箱,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間猛增到40200箱。

可見,滿清政治執行力基本是0。

相反,日本政府禁毒是非常厲害的。

德川幕府下令,吸食鴉片一律處斬,至少也是流放。這不是說著玩的,而是抓住就真的這麼做。

大家注意,鴉片不是海洛因,還是相對容易戒掉的。吸鴉片的爽和砍頭相比,恐怕大家還是選擇保住腦袋。

於是,日本抽大煙的人群一直不多。

其實,臺灣也是如此。

資料這麼寫:甲午戰爭後,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人發現這裡的臺灣人也喜歡抽大煙,吸食者數量高達14%。日本按照國內那套,對吸毒者嚴控。除了不允許老百姓接觸毒品,導致吸毒新增人口以外,對舊有吸毒者進行幫助戒毒。

他們派警察給癮君子發執照,以遠遠低於黑市的價格給他們提供鴉片,定量定期發放,嚴加管制,確保走私者與官方渠道無力競爭,確保沒有人嘗試吸食。

這樣,老癮君子死去,新癮君子很少。40年後,臺灣吸食者數量降低到了0.5%。

同時,日本在看到中國鴉片戰爭的慘狀以後,也禁止鴉片輸入。

日本人運氣很好。在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國內還是合法銷售鴉片,賣鴉片不違法。

而到了“安政五國條約”(即《日米修好通商條約》、《日英修好通商條約》、《日仏修好通商條約》、《日露修好通商條約》和《日蘭(荷蘭)修好通商條約》簽訂的時候,已經是10多年後,英國國內已經認為鴉片是不道德的東西,開始抵制,默許了日本幕府抵制鴉片進口。


其實,鴉片為什麼屢禁不絕,因為它就像今天的色情和賭博一樣,是一種灰色生意。從這個灰色生意中得利最大的就是滿清政府的官員和官吏。

你要是禁菸,等於斷了這些人的巨大財路,又怎麼可能呢。

所以林則徐到了廣東,很多人對他恨之入骨。


薩沙


不是英國不向,而是不願也不敢向日本出售鴉片。因為日本人大多對鴉片不敢興趣,只有少量人在吸。隨後日本政府發現了那些吸食鴉片的人身體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於是日本政府便出臺了十分嚴酷的販賣、吸食鴉片的禁食令,並執行十分嚴厲。凡發現販賣、吸食鴉片者作出一律當斬,導致英國差點與日本發生了大規模的鴉片戰爭。但英國軍隊償到了日本軍人武士道精神的厲害,只好大敗而歸。可中國就不同了,早在清朝的雍正時期,英國人就和中國人開始做鴉片生意,很多中國人覺得抽鴉片比抽土煙過癮,提神。於是許多有錢的地方官吏和土豪劣坤就開始大量地吸食起來。當時清政府也看到了鴉吸食鴉片對人體的危害,也出臺了嚴禁販賣、吸食鴉片的法令,可在執行中因懼怕英國的船堅炮利和清朝吸食鴉片官吏的權勢打壓。導致英國在中國的鴉片生意越做越大,吸食鴉片的人越來越多,甚至皇帝也吸食起鴉片來。雖然以林則徐為首的禁菸派力主禁菸,但因英國人的船堅炮利和清朝實權派的軟弱退讓終以失敗告終。直到新中國成立,經過多次雷厲風行的禁菸運動後,才使中國人大規模吸食鴉片的悽慘現象成為歷史。



山村裡的破舊老屋


下面已經有很多人回答這個問題,不過多是以中國為主體進行分析,我就從當時日本的情況來說一說吧。鴉片戰爭的時候,日本正是明治維新之前,英國沒有向日本銷售鴉片嗎?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記載,鴉片在公元前3400年就已經有栽培,在埃及的歷史上,公元前1500年的時候,有鴉片的製造記錄。當時將其作為鎮痛劑來使用,之後傳播到地中海沿岸,同樣是使用在醫學領域,大概5世紀的時候,鴉片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在公元11世紀的時候,鴉片具有上癮性的認知逐漸明確,被西方國家認為危險物品。但是,鴉片貿易,並非沒有在日本進行,日本的鎌倉時代就有使用鴉片的記錄,室町時代日本拿到了鴉片種子,開始種植,但是沒有成功。江湖時代,在日本現在的山梨・和歌山・大阪等地,都有種植鴉片的記錄,生產量很少,只是用於藥用。

日本未被鴉片侵襲的原因

  • 政府的命令禁止

現在主流的說法是,日本看到中國被鴉片侵蝕,在鴉片戰爭中戰敗,進行明治維新明令禁止了鴉片,其實其中還有一些小故事。日本德川幕府雖然被倒幕派打倒,但是德川幕府的外交手段確實讓人佩服,其外交政策一直是國益與國民,不過由於其實力確實很弱,也簽訂了一些不平等條約,比如《五カ國條約、日米修好通商條約・日英修好通商條約・日仏修好通商條約・日露修好通商條約・日蘭修好通商條約》,但是在這些條約中,都有一條,那就是:禁止鴉片交易。這一條約,被明治維新之人繼承。日本官方的明確表態,讓日本民眾本能的認為,鴉片是一種危險的東西!

  • 日本不是歐美殖民地對象

這點其實也很重要,販賣鴉片的目的除了掙錢以外,還有就是麻痺該國的有生力量,進而將其變為殖民地。日本當時的體量,完全不能夠與清朝相比,歐美從日本也掙不到太多錢。當時日本沒有資源,並且地震頻發,只是一個島國,歐美各國只是將日本作為“換金”場所而已。日本曾經是金礦大國,但是江戶末期,已經被採掘乾淨,剩餘不多。

再從勞動力上來說,日本人口遠遠比不上中國人口,雖然日本有著獨特的文化,但是與西方相差甚遠。歐美古代的記載中,日本是一個獨特的東方國家,而且是地震大國,自然災害嚴重,即便是佔領了,也無法發揮其有效的作用。加之,西方的基本戰術是騎馬,日本平原較少,山地繁多。花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攻佔日本完全是得不償失而已!

結束語

所以,日本免除了被鴉片攻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是自身,另一個是鴉片銷售國。假如將鴉片當作商品的話,如果不能夠掙到錢,那麼也就沒有理由在該地銷售了!

部分文章介紹:

《 在日本工作,真的“美好”嗎?》

《亞洲最“親日”的國家:越南!將日本二手貨視為“寶”》

《華為日本公司:從不被看好,到受到尊重》


日本二三事


首先評論一下其他人回答的。薩沙所謂這是國家執行力不足,是缺乏說服力的。這種說法意思就是:如果滿清的執行力也很足,禁菸也像德川幕府一樣足夠堅決的話,英國就不會向滿清出口鴉片了。

這種說法當然是不成立的,因為事實已經證明了:當滿清打算要有執行力地堅決禁止鴉片,進行虎門銷煙的時候,英國就選擇了發動戰爭來迫使大清帝國接受鴉片走私。

換句話說,無論滿清執行力是否充足,英國都要選擇向中國賣鴉片——如果滿清執行力太充足的話,就打到滿清屈服。

所以可見:“執行力”根本不是一個考慮的因素。

那英國為什麼向中國賣鴉片?

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英國要扭轉貿易逆差。英國要向中國進口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同時中國卻沒有向英國進口多少東西,那英國用什麼來支付這個貿易逆差呢?就是通過向南美洲出口工業製成品,換來南美洲出產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然後再用這些貴金屬支付向中國進口產品的費用。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南美開始獨立戰爭。因為戰亂南美向世界輸送黃金白銀的通道受阻,英國難以取得足夠的貴金屬向中國進口中國的產品,貿易逆差越來越大,導致英國的白銀流向中國。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英國才想辦法向中國出口鴉片,來平衡貿易逆差。

這樣一想就非常明白了。英國和日本有什麼貿易?沒有。事實上直到中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德川幕府實施的還是鎖國政策,禁絕一切除荷蘭和中國以外的外國人與日本貿易。而且對外貿易的港口也僅限於長崎等少量地方。因此當時的英國和日本貿易額非常低(如果有的話),也就不存在英國對日本貿易的逆差,英國也就沒有必要向日本出口鴉片來平衡貿易逆差。

這才是英國拼命向中國走私鴉片,而不那麼賣力向日本出口鴉片的真正原因。


唐律疏議


鴉片戰爭中,英國的鴉片的流入對中國來說傷害是非常大的,將中國帶進了多災多難的歷史。

對於中國的鴉片戰爭,日本也是有目共睹的,日本親眼看著龐大的中國, 在鴉片的侵蝕下,變成了毫無戰鬥力的“東亞病夫”,對英國的軍艦幾乎沒有什麼抵抗力,規模如此的大清軍,卻被一支英軍小隊給打得潰不成軍,日本看到的一幕,就知道了鴉片的危害,自然要下大決心禁止鴉片。

日本對鴉片採取了非常嚴格的態度,鑑於清朝,所有對進入日本的鴉片進行了嚴格的打擊,有人悄悄的將鴉片走私進入日本,當時的執政黨是德川幕府在統治,眼裡禁止鴉片進入日本,對已經進入的鴉片進行集中處理,吸食鴉片的人判處流放甚至是死刑,在日本政府的高壓政策下,日本國內的民眾很少有人吸食鴉片,據不完全統計,當時1.7萬的日本人才有1個人吸食鴉片。

日本的德川幕府也想到了這一點,面對英國的使臣,清朝跟日本的表現可是截然相反的,清朝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一直在主戰還是主和之間徘徊,但是日本卻沒有絲毫抵抗的想法,對英國的要求全盤答應,但有一點他們是明令禁止的,就是拒絕鴉片貿易。所以,英國從那以後不敢再做鴉片生意了。


王松林


罌粟花和“大煙桃”,需用竹片刀將“煙桃”割破會出現白色的漿汁冒出,當白漿蒸發和氧化之後會形成淺褐色的膏狀物,就成為鴉片的前體,再用竹刀刮下來收集,然後通過比較複雜的熬煮才能成為鴉片煙。

其實,鴉片這東西不是清朝中後期傳入我國,而是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就由西班牙、葡萄牙傳教士/商人帶入我國,甚至《本草綱目》都記載過此物(叫做“阿芙蓉”),當時數量極少是當做藥物的,它甚至被外國人帶進了紫禁城,嘉靖皇帝就服用過它,由於產生了過度的快感使身心“大悅”,嘉靖皇帝賜名“福壽膏”,電影《東方不敗》第一部裡就有它。

東印度公司的鴉片庫,“印度大土”是鴉片當中的上品,重量通常在10磅一個鴉片煙球,外面用菸葉包裹,放在庫裡保存3年以上使其陳化,去除雜草味道,吸食時會產生一股妖豔的酸甜味兒,勾人魂魄,鴉片煙毒害是因為有其魅力所在,它要是一股臭味兒怎麼會有人吸食它?

英國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開始了全世界的資本和商品輸出,由於久聞東方兩大國:中國和印度非常富有,隨即英國在17世紀入侵印度...由於當時南亞次大陸土邦林立,英國通過利誘、鎮壓...等手段,在印度殖民的比較順利,還成立了集:軍政貿為一體的殖民地管理部門“東印度公司”,管轄南亞次大陸和東亞航線上所有的物流交易。

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會見英國特使馬戈爾尼(當過殖民地總督,以行政治理的眼光審視當時的清王朝),跪下那個小孩是英國副使亞當東(情報專家,繪製了許多當時中國的社會/軍事和風土人情...圖畫)的兒子,就是這個當年孩童幾十年後在英國議會極力的要求英國派出艦隊發動“鴉片戰爭”。

由於當時的中國早已經是統一的國家,有一套完善的文官行政管理體系,英國人沒辦法在對當時很強大的中國發動戰爭,只能是乖乖在廣州做生意,通過“東印度公司”進口中國的茶葉、高級瓷器和絲綢...等,對英國來說的生活必須品和高檔奢侈品。

英國人繪製的浙江、福建一帶的茶場。

但從英國進入到“廣州十三行”再到1830年前後,英國與中國的貿易存在著極大的逆差,原因是英國雖然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大生產,滿以為布匹、鐵器...等物在中國賣出好價錢,能大賺特賺一筆,可問題是中國當時是農耕自然經濟,基本上是“男耕女織”,比如說:英國布雖好也便宜但是需要花錢買,當時中國富有階層穿綢緞、普通老百姓穿土布,土布這東西有個織布機就能在家裡紡出來,根本不需要去外面購買,再不行拿一袋米或者其它土特產品去會織布的人家交換...結果就是英國的機織布賣不出去,更甚的是英國人並不瞭解中國,認為中國人“拿兩根木棍”吃飯不文明,然後就運來了大批的刀叉🍴...搞出了這樣的笑話。

那麼,英國貨還有啥值得中國人購買的?就是鐘錶還行(在故宮博物院可以看到很多英國鐘錶,當時英國製表水平相當於現在的瑞士),可問題是鐘錶完全是高檔奢侈品,除了貴族、有錢人外根本沒有老百姓去買,就像現在的“百達翡麗”、“積家”...有幾個人買得起?市場太小了!相反中國的茶葉...等製品反而是英國人當時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在英國人運鴉片到中國之前短短的十年時間貿易逆差達到了9000萬兩白銀(以前有多少沒有計算,但肯定超出更多),這麼高昂的貿易逆差讓英國人坐不住了,在深入的研究了中國社會之後開始將鴉片大量輸往中國。

清· 象牙杆鑲銀烏木嘴煙槍,國家上層建築每天不合計怎樣治理國家,反到把煙槍做到這樣的極致,能不亡國嗎?

英國人運進鴉片開始是以“藥品”的面目出現的,而鴉片這東西極少量使用確實是有:去熱、陣痛、止腹瀉...這樣的療效(《本草綱目》裡也是這樣記載的)開始價格極度的便宜,並且免費吸食...久而久之這玩意出現的“奇幻”就在中國上層社會開始流行起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嘉慶皇帝就抽鴉片)老百姓也開始吸食鴉片,由於它破壞中樞神經很快就形成了煙癮,在不吸食後身體馬上就會出現疼痛難忍、精神萎靡...等症狀,只得再次復吸,然後英國人就開始提高批發/零售價,然後就是富人變窮人、窮人傾家蕩產。

真是昏睡百年呀!麻痺其思想、萎靡其精神、破壞其體魄、掠奪其財富...就是英國人殖民主義者的目的,這是國家性質的集體犯罪行為!

包括當時的有錢人家的女眷都吸收鴉片,認為這是一種“時尚”...國家是怎麼垮掉的?就是因為這種麻木不仁!

至於說為何英國沒有向日本販賣鴉片這個事情還是因為沒有消費群體的問題。英國人在16世紀大概相當於我國明朝嘉靖年間就到過日本,甚至有英國人擔任過德川家康的外交顧問,幫助日本人處理與其他國家的關係...1800年代當時的日本比較貧窮,英國普通貨品在哪也沒啥銷路,就是把鴉片運過去日本老百姓沒錢消費,也甭指望賺錢,因為商品是需要有市場和大眾消費群體才行。

明治維新後日本以英國為榜樣,社會政治制度仿效的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而且海軍更是以皇家海軍為榜樣,編制、訓練、條令條例,甚至艦上用餐也全面實行拿來主義,比如說:現在“海自”伙食當中有咖喱牛肉飯,就是明治時代學習英國皇家海軍的遺風。

而在國際政治上英國當時視日本為“戰略伙伴”,希望日本在遠東抗衡“帝俄”,日俄戰爭期間英國就是支持日本的,所以英國從經濟、外交...諸多方面考慮沒必要往日本傾銷鴉片,而“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當時的日本有識之士也見識到了鴉片的危害,明治維新時代更是重法重刑整治毒販,所以日本沒有出現鴉片氾濫的事情。

這張油畫上的情景都很熟悉,但一個國家不僅僅是一次虎門硝煙就能進步和警醒的,而是從上層建築開始到下層普通百姓,要經過多次的屈辱,才能主體性的覺醒,才能拿起武器反抗外敵入侵。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碑文我們要牢記!


皇家橡樹1972


直接點說:當時的日本窮的跟鬼一樣的,人還少,島又小,還沒礦產。

英國人當年看待日本,和你今天看待非洲窮國沒什麼區別。

當時英國搞工業革命,有錢了,產生了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是需要所謂的“消費提高”的,中產階級當時需要的是什麼呢?

茶,瓷器,絲綢。

尤其是茶,茶當年有多暴利?美國打了獨立戰爭,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是什麼?

波士頓傾茶事件,波士頓傾茶事件,倒掉的茶是哪來的?

就是中國的,茶的暴利程度甚至能催生一個國家,你可想而知了。

所以當時英國非常需要中國茶,需要中國茶就得拿銀子來換。因為當年中國是銀本位國家。

所以英國的白銀就大量流入到中國,由於數額越來越多,英國自己都受不了,白銀快空了,白銀越少,價格就越高,英國被迫只能向歐洲大陸買白銀。

結果歐洲大陸趁機,利用匯率差,賺了英國一筆。

白銀又不像美元一樣,中美貿易順差的問題,美國人還能印刷美元來解決,當時英國就沒得解決辦法,所以英國人向中國人兜售當年英國工業革命的最新成果:英國布料。

你別笑,工業革命最早催生的就是紡織業。

問題是當年中國,窮人沒錢買,富人,看不上英國布料,富人更喜歡的是絲綢。

英國就 更窘了,一方面非常想要茶,只要把中國茶葉販賣到英國,能大筆的賺,一方面就是沒有白銀啊。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於是,販賣鴉片的生意,就這麼誕生了。


這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鴉片倉庫。


李建秋的世界


不要把日本人想的過於高大上,不是日本人不喜歡鴉片,而是日本當時太窮,對外貿易少的可憐,而且日本沒有資源,對歐洲殖民者沒有任何吸引力,有什麼必要對日本輸出鴉片?反正他們也買不起。

而中國不一樣,英國當時在貿易上根本不是中國的對手,而且中國很富有,人口,土地,貿易,各種資源應有盡有,這是殖民國家不能放過的肥肉。


濱海小田


鴉片戰爭的本質,是清政府試圖用佔領道德高地的禁菸方式打擊鴉片進口和走私,林則徐的本意也是堵住鴉片貿易導致白銀外流貿易逆差的巨大缺口,同時扶持培育民族土煙種植。

英國人當時並不認為鴉片是毒品,而把它當做養生的藥品,所謂福壽膏,英國本土民眾吸食鴉片比遠東還要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