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胡蘭式的英雄

作者 譚得水

前不久,為了籌建開發區烈士陵園紀念館,我翻閱了一本革命史料《印記》。從書中我才知道,在煙臺開發區的土地上,在戰爭年代,竟然也曾有一位“劉胡蘭”式的英雄,她叫于敏。

于敏,原名李培珍,1913年出生在福山縣城北鹽場村一個士紳家庭。“9·18”事變後,于敏勇敢地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帶領同學們遊行示戚、張貼標語,在街頭上公開發表抗日演說。特別是到八角村(今屬八角辦事處)村辦小學任教,後又到鹽場小學任教期間,于敏結識了許多抗日進步青年,參加了福山民先組織,編寫排演抗日劇目,到古現村(今屬古現辦事處)、八角、高疃等集鎮巡迴演出。1940年春,在堂兄李培勤的影響下,于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3月份,于敏從膠東區黨委黨校學習回來後,被任命為福山縣婦救會長。不久,于敏便與志同道合的楊藹堂結為夫妻。

1941年5月,福山抗日形勢惡化,國民黨投降派陳昱(天津人)率其殘部在古現山王家設立據點,瘋狂地屠殺我黨黨員幹部和革命群眾。于敏主動要求到敵佔區工作,組織虎口奪糧鬥爭。她帶領十幾名自衛隊員配合區中隊用十幾枚手榴彈和幾掛放在水桶裡的鞭炮,嚇跑了40多個全副武裝的偽軍,奪回了近萬斤糧食。1942年夏,于敏與區中隊的同志趁著黑夜到日偽軍的據點下喊話,舌戰群匪鬥頑敵,同志們開玩笑地稱她是“小鋼炮”。從此,“小鋼炮”的名字便在根據地和游擊區群眾中傳開了。1943年1月24日夜,于敏正在召開秘密工作彙報會,忽然村裡槍聲大作,喊聲四起。于敏命令大家分散突圍。她因產後虛弱,又患乳腺炎,坐在一戶群眾炕上,被陳昱的手槍隊抓住。于敏被押進大王家村(今屬古現辦事處)的祠堂裡,陳昱想勸降她。于敏給了他一個狠狠的耳光。于敏高聲叫罵,大義凜然地說:“你們想從我嘴裡獲得黨組織的情報?辦不到!”殘暴的敵人把她按在牆上,把她的十根手指全部釘上了鐵釘。于敏痛得咬破了嘴唇,雙目噴射著仇恨的火焰。1月29日午夜,大地萬籟俱寂,時而傳來一陣陣狗吠聲,敵人把于敏秘密押到牟城吳家村(今屬古現辦事處)西北面山坡上,劊子手先用大刀砍了幾名愛國同胞和地下工作者。于敏沒有被血腥的恐怖情景嚇倒,她一把撕開衣領,把脖子伸到鍘刀口裡英勇就義,時年不足30歲。

于敏犧牲後,葬在牟城吳家村西北面一個小山坡上。2013年10月1月,遷到了福山英山革命烈土陵園。

由於籌建開發區烈士陵園,5月18日,我們來到牟城吳家村走訪。81歲的吳承學老人說:“昨天接到你們的通知,我哭了一個晚上。俺村吳航華媽媽是老抗屬,于敏是在吳航華家炕上被抓走的。于敏人長得漂亮,臨死前一直叫罵敵人,我父親他們晚上偷著給於敏收的屍,葬在山坡的亂葬崗上。”

我們想蒐集點于敏烈士的遺物,那怕一個筆記本或一支鋼筆等物,留存在烈士紀念館裡,供人們追憶這位“劉胡蘭”式的英雄人物。然而吳承學老人搖了搖頭:什麼都沒留下,我那時還不滿4歲。我們拐了幾個衚衕,去看了于敏住過的房子,不知何年,舊房子已改建成新房了。我們一行遙望著于敏被害的小山坡,雖然滿目綠色,還有搖曳著的花朵,但我們的心像壓了一枚鉛塊,沉重極了。安息吧于敏烈士,我們不會忘記您,共和國不會忘記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