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具體取得了哪些可以和"核潛艇,兩彈一星"相比的科學技術?

用戶76719860187


這四十年來中國取得不少成就,而且是各個領域全面開花。中國人民在這四十年裡是徹底站起來了。很多領域是從無到有,很多領域是摸門不著到並駕齊驅。以前造不了的,現在能造了,以前造的不好的,現在穩居世界前列了。

圖一:中國兩艘航母同框。為了這一刻,中國奮鬥了幾十年。

第一個是航空母艦。對於熱血軍迷而言,國產航空母艦肯定是能與兩彈一星比肩的。

遼寧艦得來不易,費了多少的力氣,才象收廢品一樣從俄羅斯弄回來,中間還被美國下絆子,過海峽被土耳其卡脖子。002航母如今跟遼寧艦雙劍合璧,以後中國造航母不用再求人,自己能造更大更強的。一不小心造個重型核動力航母也不是不可能。

圖二: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

第二個是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從神威一號到天河一號再到太湖之光。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在世界的第一方陣裡。現在為什麼強國都不做核試驗了,並不是因為核武器不搞新型號了,核武器仍然在不斷髮展中,就是因為有超級計算機可以模擬核爆炸的過程,所以才不用實際在做核試驗了。

圖三:北斗將成為GPS之後的第二大衛星導航系統。

第三個是北斗導航衛星。現在可以說大家每天出行都離不開各種地圖導航軟件,而美國也一再用GPS制導炸彈去攻擊別的國家。不搞中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就無法滿足人民日常所需,也無法搞好國防安全。有了北斗導航衛星,殲11,殲16就能準確地攻擊敵方目標,中國的炸彈就會變得更精準,如同長了眼睛。

圖四:天宮二號與神舟載人飛船。

第四個是載人航天。中國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登上月球登上火星是必須的。而在這之前,就要搞好天宮載人空間站,神舟載人飛船,天舟貨運飛船。歐洲沒有單獨搞載人航天的能力。現在能搞的只有中美俄三家,歐洲是打打醬油的幹活。

圖五:C919是中國大飛機的開端。CR929重型寬體客機也在建造之中。

第五個是國產大飛機。中國的三型大飛機C919、運20、AG600均已試飛成功,有的甚至已進入服役階段。中國搞出自己的大飛機,是周恩來總理畢生的願望。當時周恩來非常支持運十的研製,然而因各種原因運十下馬。如今的C919繼承了運十的遺志。

篇幅所限,還有很多大型工程,國之重器。歡迎各位網友留言討論,厲兵哥將把精彩留言置頂。


厲兵


我國有很多重器和兩彈一星、以及潛艇比美!比如我們為之驕傲的,功能最多的,看得最遠的,世界最先進的,攻防兼備的,大國重器——預警機。

有關資料顯示,新一代預警5000能看到上佰個目標,或仟個,包括搜索、探測、繪圖等,同時指揮幾十架甚至上佰架戰機,對空中或水上多目標導彈、戰機進行攔截,也可以對陸上機場,通迅、水上軍艦、潛艇打擊。堪比空中司令部,軍中大腦,是平時最重要的防護網。戰時如尖刀。



國之重器;感謝我們的科學家!為國所做的貢獻!感射預警之父王小謨!為國增光,保疆擴土!讓那些以為有反導,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惡霸,心存膽寒。知識有限望補充。


兔吐2


我來重點說說軍事領域的成就。改革開放以前,最能代表我國在軍事領域標誌性的成就,是“兩彈一星”和核潛艇,無論怎麼評價,都不過份,要知道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實現的,科學家餓著肚子搞科研,想想都讓人挺感動的。改革開放以後,我們把科技強軍當做國家戰略,各科技領域都表現得十分搶眼成績巨大成就斐然,表現在軍事科技方面,陸軍的99式坦克,遠程火炮,各種型號直升機,空軍有殲-20和運20飛機,紅旗9防空導彈,反隱身雷達等;海軍有航母,大驅,大補,新一代核潛艇等;火箭軍裝備有各種射程,固液兼顧,核常兼備的導彈等;戰略支援部隊有了北斗衛星,偵察衛星在內的各種支援保障衛星。你去數,數不清,都可堪比兩彈一星。從過去的落後,變成等類比肩,不少方面進入一流,實現引現,比如激光,量子通訊等。要在科技基礎不一樣了,可以實現更快更大的發展。

▲航空航天最靚麗。北斗衛星,量子衛星,大飛機制造,第五代戰鬥機,直升機,無人機,航空發動機,以為七個方面,都可以,個個都是跨越性的,對產業技術升級拉動極大,材料,電子等基礎做得紮實,每進一步,都可佔領技術的高地,每項裝備填補得都是此前空白,如預警機,加油機,電子干擾機,心理戰飛機等,再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所以自可按軍隊需要而打造,在型號上開始有點數之不清。如我國的軍用大飛機之夢,已經變為現實。直升機,我們此前最落後,現在多型多款直升機,已經成功裝備入役,如直-18寬體飛機,完全可比EH101。以前戰鬥機靠仿製,現在我們實現了技術自主創新,殲-20的列裝使是我軍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五代機的國家,想想總是滿滿的幸福。無人機技術,我們發展得最快,僅彩虹-7這樣的隱身無人機,就是七、八款之多,不但滿足自己需要,而且正在大批量出口。航空發動機,更是成績驕人,軍用大推“太行”的成熟,標誌著我國是繼歐美俄之後第四個能研發軍用大推的國家。

▲造船技術最吸睛。航母是我們百年夢想,我們從改造一艘廢船殼子開始起步,潛心用了十年之功,在船體結構,用鋼,大型燃氣輪機等方面,科技工作者開啟白加黑工作模式,沒白沒夜三班倒,攻克了無數技術和工程應用難題,不但成功改造完成一艘舊艦,實現了擁有了第一艘航母的百年夢,還在發展健全配套的基礎上,靠完全技術自主,打造了第一艘國產航母,併為未來製造更大更好的航母,準備好了技術,在電磁彈射、核動力和全電推等尖端航母科技方面,自行研製有成,技術實現了引領。核潛艇,以前我們只是從無到有,而現在我們進入了一流陣營,最大的卷闆闆就在我們這裡。大麴,大補,下水一艘艘,造船不論多大的,都在下餃子,因為在造船技術上實現了大發展,好像就沒有我們造不了的船。不再為任何人的先進,流口水兒,想造則造,只要我們願意。

▲說說導彈吧。導彈成為傳說,東風起,一柄柄利劍,劍指蒼穹。陸基移動發射的洲際導彈,水下發射的巨浪2,水面各種防空,反潛,反艦型號,令人眼花繚亂。有一款東風-21,多有人畏憚,不少洋專家直指不可能,呵呵,我們不僅有東風-21,還有一款東風-26,也可以打擊海上移動的目標。琢磨不透,研究不清,成為神器與看家絕活兒。自從迎來導彈發展,各個型號,都有深功細活,都可代表絕世武功,堪謂款款精彩。如果說我們四十年前,實現了彈彈結合,那麼今天,正有一款款防不勝防的導彈問世,遠中近,個頂個精準無比,不怕被幹擾,速度越來越快,洲際的多有子彈頭。有高超音速的,有隱身型的,有反隱身的,對天的,對地的,也有對水下的,都能在各自體系上威風無限。


魂舞大漠


自從改開以來,中國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就和技術進步。譬如兩彈一星和核潛艇等,這些技術快速的提升了我國的軍事實力。而當時的中國也乘著這股經濟發展的春風,研發出大量現金武器科技。有一些的重要性甚至不亞於核潛艇和兩彈一星的成就。而筆者今天就要談一談一項能和以上兩項重大成就相提並論的技術:東風系列洲際導彈。這種導彈只要一個按鈕,就能跨越千山萬水,千萬米外殺掉敵人。甚至可以說,是這項技術補齊了我國核威脅體系的漏洞,真正幫中國人挺直了腰桿。

軍迷圈中常有這麼一個段子:世界三大“真理”:民兵,白楊,東風。這三個分別是美俄中國的可搭載核武器的彈道導彈名稱。人們都知道擁有核彈之後可以形成核威懾,但是為什麼印度這個國家雖然也有核彈,但是其他國家根本不吃它這套呢?實際上,核彈威力雖然大,但是也得丟的出去才能發揮作用,二戰時期利用轟炸機直接丟核彈的行為在防空力量如此強大的今天根本是天方夜譚,而東風等彈道導彈就是為這一目的設計的。

彈道導彈的獨特性可以讓其成為非常完美的核彈搭載載體:載有核彈頭的導彈首先會飛出大氣層,然後在太空中飛到目標上空時再進行再入,高達數馬赫的彈道導彈彈頭是敵軍根本無法攔截的,然後其就會在高空分裂出數個小心的核彈頭,分別對敵軍重要目標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設計人員在設計時就有計劃讓其成為新中國最有利的戰略威懾工具。如今正是在其庇護之下,我國才挺直了腰桿,有底氣地與其他大國爭鬥,奪取屬於自己的利益。


水鏡曉先生


能和"兩彈一星,核潛艇"在①"技術難度",②"全球政治影響力",③"軍事戰略潛力"等方面相比較的,恰恰是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所揭盡全力進行"治裁""打壓"的方面:第一方個就是高性能航空發動機(也可能包括汽車發機),第二個是"芯片"製造及其核心製造設備,第三個就是高端數控機床。以上僅是個人一家之言,謹供參考。


用戶76719860187


我國發動機大技術還沒有上去,真正的尖端是需要發動機的,那怕就是一個零件依靠人家,也不能算真正自已的。


用戶8041076442438


主要領域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技術上。就是信息科技方面,之前的核彈氫彈都需要飛機搭在才能實現打擊,現在各國都在將注意力集中在精確制導領域上。從閱兵上來看導彈是重頭戲。現在的軍工領域最核心的技術就是導彈技術。


朔方書生朱金樁


兔吐2!你好,邀請我回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具體取得了那些高科技技術?對不起?本人(吃瓜)群眾不便回答?"專業術語″?俺們不懂、不懂又不好"裝懂"?還得請″專業人士"來回答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