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什麼時代,未來是什麼樣的

十一、你正生活在一個什麼時代

過去我們掙錢,不是因為自己有本事,而是改革開放的紅利期,傻子都能掙錢,只是掙多掙少。

今天我們才正式進入商業世界,今天你才剛開始上商業小學。

中國的商業走過了轟轟烈烈的40年,這40年我們創造了一個奇蹟,讓全世界仰慕,那我們到底走過了一個怎樣的過程呢?

中國商業一共走過了5個階段:商業裡有個規則“誰主導市場,誰就有權利分錢”

商業1.0,產品為王,載體是實體產品,思維是掙差價,靠信息不對稱掙錢,這時候是賣方市場,賣家主導市場,賣家來分錢。

商業1.5,品牌為王,作為過渡,這時候的思維是品牌思維,品牌商能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商業2.0,渠道為王,產生了渠道商,掌握強大渠道資源的企業反過頭要挾生產商,成了渠道商說了算,所以誰有渠道誰掙錢。

商業3.0

,平臺為王,載體是電商,電商直接革了渠道商的命,先拿到用戶,再跳過中間商,同樣壓榨生產商,誰有用戶誰掙錢。思維是單品海量(物以類聚),靠爆品掙錢,這時候是第三方市場,平臺主導市場,所以平臺商來分錢。

商業4.0,用戶為王,這時候,電商的獲客成本也增加了,產能也過剩了,一句話總結“不缺貨”了,市場開始轉向為買方市場,用戶開始有了主導地位,所以這時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變革,大家再也不是從產品角度思考問題了,而是首先考慮用戶的需求,隨著消費升級,挖掘出用戶需要背後的那個需求成了大家的必修課,用戶需要的不是產品,而是產品帶來的價值,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需求叫“增值服務”。

於是,這時候的載體變成了產品增值,思維變成了挖掘用戶需求,靠個性化增值服務掙錢,這時候變成了買方市場,用戶來主導市場,用戶來分錢。

用戶思維的出現成了一切商業的轉折點,其實,從古至今商業的本質思維一直都沒變過,一直就都是用戶思維,只是我們被各種花哨的變種矇騙了,產品時代之所以賣家掙錢,也不過是因為用戶的需求就是產品本身而已。舉個一目瞭然的例子:在以物易物的古代,你用一頭牛換對方的5只羊,如果對方需要的是一匹馬,你這頭牛是肯定換不出去的。

商業5.0,個體崛起,個人IP為王,隨著社群經濟、社交化自媒體的崛起,人們的眼球都被吸引到了自媒體平臺上,這時候,同樣是挖掘用戶需求,但就需要主動出擊,主動去捕獲你的用戶了。以前的產品是貨,現在的產品是人,以前是“強信息、弱關係”,現在是“弱信息,強關係”,以前是“物以類聚”,現在是“人以群分”,於是商業思維再一次發生變化。

這時候的載體是自媒體,思維是打造個人IP,靠“粉絲”來掙錢,市場變成了:價值市場,誰有價值、有影響力、誰能幫別人掙錢,誰就能分錢。我們現在正處在這個時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是一個價值的時代,也是一個分享價值的時代,這更是一個重新定義個人價值的紅利期。

不管你是高官顯貴,還是商界大亨,在自媒體的世界裡,都得重新打造一遍自己,這就給小微企業和個人留下了非常大的機會。提升自己的價值,並分享自己的價值,打造自己的人格資產,從5.0開始,除了現金,只有這一個資產可以算作你的個人資產。

《個體崛起》說到,這個時代正在經歷商業個體化,就業機會變少了,創業成功率變低了,所以商業需要個體化,需要發揮出每一個份子的最大價值。於是,需要每個人都把自己當成一個流量IP,以解決日益增高的獲客問題。用你的人格化個人IP,用你的姿態,你的價值,去獲得屬於你的那些粉絲。

未來的品牌運營會面臨什麼樣的變革?

第一,一二線品牌下沉到三四線城市。那裡的消費者更看重品牌。

第二,一二線城市消費者的消費觀變化。

1.無品牌化

2.消費過程開心化

3.消費場景體驗化

4.品牌形象精神化

未來的四大困難。

一、未來,所有人最貴的成本是時間

互聯網的出現讓信息無比通暢,也讓一切的速度都變的越來越快。

互聯網巨頭為什麼一燒就是幾百億,因為他們把本該十年二十年才能達到的規模,用一年時間就做到,所以他們的錢付給了速度,付給了時間。

未來,所有商業,都將需要為時間付費,而且時間會越來越貴。

未來,時間是最大的成本,節約時間,創造速度,才是王道。

二、債務危機隨時爆發

多少個人負債累累,多少實體回到解放前,多少企業資不抵債,多少人面臨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威脅。相信每個人的心裡非常的清楚。

三、企業找不到贏利點,個人找不到乾的

未來將是一個困惑、迷茫的時代,企業天天都在招聘,還說找不下人,人才天天都在找工作,但是一個也找不下。

個人想創業的時候,發現沒有個能幹的,什麼都不掙錢,開店的風險還很大。

企業天天面臨入不敷出的困境,沒有客流,沒有贏利點,小有小的虧,大有大的虧。

四、人在哪裡

未來是電商還是實體,都會發愁頭疼獲客的問題,電商獲客成本太高,實體經常連客都沒有。

研究獲客,將是未來幾年最重要的商業課題。

未來最值錢的是你的個人IP

電商發展到了瓶頸、實體更到了瓶頸,產品簡直過剩,對你來說這些都不值錢了。品牌呢?渠道屬於商家,品牌屬於消費者,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才是品牌的實際形象,“apple”屬於蘋果公司,但是“高大上、裝逼範”屬於消費者,所以,我提出一個理念叫品牌人格化,做任何品牌都要最終塑造出品牌的人格化形象。品牌人格化的後半句是人格資產化,這個也是核心,就是在4.0,5.0的時代,最重要的是打造出我們的個人IP,然後要這個IP作甚呢?當然是變現了,這個IP就是你的資產,叫人格化資產,而這個資產才是最值錢的,才是你私有的,才是不可複製的,才是一本萬利的。

未來的四大紅利

一、國內生產過剩了、實體過剩了、模式都過剩了,所以國家去了一帶一路,尋找新的增長點,這直接帶出了第一個紅利,跨境電商,有條件的人,應該放下一切,立馬去搞跨境電商

二、隨著中國的繼續崛起,世界將研究和學習中國,最重要的是中國文化,於是,中國文化將會對外輸出,所以,未來文化產業將會成為一個大紅利

三、創投市場崛起

國內找不到增長點,消費市場會落寞,但是,網紅需要學習商業,實體需要學習社交化,需要小程序、app的支持,個體經濟崛起需要創業指導,債務危機中的企業需要法律援助,初創企業需要股權設計,所以,這才是未來的大紅利。

四、律師是未來最牛的職業

走過20年的高速發展,我們學習和經歷了那麼多的商業變革,有一項牢牢印在我們印記裡的東西叫貸款,我們由一開始的羞於貸款,到後面的貸得越多表示資產越大,可是走到今天才發現,債券融資害死人,不管你走到了哪個階段,都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未來所有企業都需要債券融資轉股權融資,這將是社會的一個重大課題,每個人都會去學習。律師火了。

但是,債務危機隨時有可能爆發,當企業或個人陷入債務危機時,只有律師能幫你走出泥潭,律師又火了。

瑞幸咖啡火了,怎麼看待?

從投融資角度講,真是打著望遠鏡都找不到對手,從天而降,一年半上市,驚為天人。

但如果從需要來講,我還真沒覺出有這麼瘋狂。

1.中國人喝咖啡並沒有成為習慣,加上喝久了還有副作用

2.靠燒錢燒出來的銷量,滿足了炒作和嚐鮮的需求,卻不一定能解決二三十買一杯咖啡的消費頻率問題。

3.小藍杯更多針對的是辦公室白領,而不是社交需求去第三空間的人群。但這是中國,外賣的時效,保安的阻攔都是問題,喝上三五次,也許白領會選擇 衝一杯越南速融,或者有的公司就有咖啡機。

4.老生常談,電商開實體店的水平問題,電商的擴張速度總是那麼嚇死人,但前面幾次大佬們開實體悄悄收場的例子還在腦中,4500家門店,一年半的實體經驗,作為一個實體人,我覺得心慌。

以上四點,我覺得,後事有待觀察。

但瑞幸這次驚為天人的創投案例確實經典,也確實會帶歪並害死一批公司。

回頭看看,還是華為實在

這是個什麼時代,未來是什麼樣的
這是個什麼時代,未來是什麼樣的
這是個什麼時代,未來是什麼樣的
這是個什麼時代,未來是什麼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