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兜媽愛叨叨

有溫度 有深度 有態度 寶媽們都在關注

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兜媽,快救救我吧!”閨蜜媛媛一天突然給我發信息說。

我還以為出什麼大事了呢,趕緊回覆她:“你怎麼了?”

媛媛說她好幾天都沒睡好了, 因為孩子太鬧騰了。

媛媛的孩子兩個月了,小傢伙白天睡得死,晚上哄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睡不到一會就醒了,而且家裡不能有一丁點的聲音。

媛媛說:“我現在放個屁都不敢大聲。”

媛媛本來決心和孩子熬到底,熬了幾天實在受不了了,只能讓我給她想想辦法。

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小月齡寶寶睡眠的特點就是:顛倒黑白,哄睡慢,容易醒。

家長只能跟寶寶鬥爭到底,鬥爭到他“自動關機”,才能睡個好覺。

父母每天的生活,都是“生不如死”,只渴望啥時候孩子能睡個整覺,大人也能跟著舒服一些。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小月齡寶寶如何才能睡得老實。

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一、記得裹襁褓

寶寶三個月前都會有"驚跳"反應,睡一會就突然動一下,像被嚇到了一樣。

其實這源於人類早期進化帶來的一種應急反應,如果環境中出現危險的信號,沒有能力的嬰兒就會快速伸出自己的四肢抓住媽媽。

雖然這是正常現象,但是卻會隨時讓寶寶驚醒過來,無法睡整覺。

所以我們可以給寶寶睡覺時,裹一個襁褓。

孩子有了襁褓的保護,以為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感覺到了安全感,睡得會更踏實。

我們可以用浴巾自制襁褓。

步驟就在下圖,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們並沒有束縛住寶寶的腿,我們只是適當束縛住寶寶的胳膊。

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有的老人喜歡給孩子裹蠟燭包,蠟燭包是會束縛住孩子的雙腿的,影響孩子的腿部發育,所以不贊成給孩子裹蠟燭包哦。

如果不會裹襁褓,那麼兜媽建議可以去買一件。

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二、幫孩子糾正作息

其實在滿月的時候,就可以幫孩子糾正作息了。

要讓孩子知道白天是可以活動的,晚上才是睡覺的時候。

白天我們可以把家裡的窗簾都打開,全家人自由活動,不用刻意降低聲響。

晚上到睡覺的時候,我們就把窗簾關上,屋裡也保持昏暗,全家人的活動聲音降低,安靜下來。

這樣是讓孩子形成條件反射,明白白天就是要活動的,晚上大家都應該睡覺了。

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三、白天使用“easy”模式

白天要記住一個循環模式:EASY

在《實用程序育兒法》這本書當中,作者特雷西·霍格提出一種【easy】模式。

E(eat):吃,就是喝奶;

A(active):活動,就是玩;

S(sleep):睡覺;

Y(yourself):指的是你自己,寶媽的活動時間。

其實就是把寶寶的吃、玩、睡形成一個循環組合,一方面讓寶寶的作息形成規律,另一方面把寶寶的吃、睡分開,避免寶寶依賴喝奶才能入睡的習慣形成。

如果寶寶需要隔三小時餵奶一次,那四個活動的分配就是吃15分鐘、玩1個小時、睡1個小時45分鐘。

之後,在寶寶睡覺的1小時45分鐘裡,媽媽也可以睡覺或者做自己的事情。

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四、接覺的小方法

有的寶寶睡覺以後,過了一會就會醒,醒了之後就睡不著了。

這和寶寶的睡眠階段有關。

寶寶的睡眠過程是淺睡眠——深睡眠——活動睡眠,依次循環。

寶寶在活動睡眠的時候,就會有亂動的情況,一動就把自己動醒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幫助寶寶接覺,就是把兩段睡眠接起來。

當寶寶開始有亂動跡象的時候,說明寶寶開始進入到活動睡眠階段了。

家長可以先觀察情況,如果寶寶開始亂動身體了,你可以輕輕按壓寶寶,讓他不要亂動,記住是輕輕地哦,然後輕輕撫摸摸寶寶的眉毛。

堅持幾分鐘,寶寶就會進入到下一個睡眠週期了。

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五、寶寶的睡眠儀式

寶寶睡覺前,一定要安排一些儀式程序,這樣可以幫助寶寶強化睡眠概念,而且睡眠前的程序越多,寶寶更容易入睡。

參考儀式:1、拉窗簾;2、調暗室內燈光;3、洗漱;4、換睡衣;5、哄睡。

這些儀式每一條都要做到位,而且要讓寶寶看到、感受到,日復一日地重複,寶寶才能把這些動作和睡覺聯繫到一起。

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六、給寶寶聽一些聲音

除了睡眠儀式,給寶寶聽一些合適的聲音也非常有助於寶寶睡覺。

1、白噪音

白噪音指一段聲音中的頻率分量的功率在整個可聽範圍內都是均勻的。

典型的白噪音有雨聲、風聲、鳥聲等等,小寶寶喜歡聽的白噪聲有點像打開廣播不放臺的那種呲呲聲。

這主要是因為,呲呲聲很像他們在媽媽肚子裡聽到外界的聲音,有一種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感覺。

大家可以試一試,比如小小兜喜歡聽揉搓塑料袋的聲音和摩托車的轟鳴聲,聽到這兩種聲音,他就會變得很安靜。

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2、歌曲

有些歌曲也具有哄睡的作用,兜媽推薦一首很多媽媽都親測有效的安眠曲——李健版《風吹麥浪》。

這首歌非常神奇,只要循環播放寶寶就能慢慢睡著。

你們可以在各大音樂app裡搜這首歌,歌曲下面的有很多寶媽的留言,都在說這首歌的哄睡效果太好了。

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七、不是白天不睡,晚上就能睡得好

有的寶媽覺得寶寶晚上睡不好,是因為白天睡得太多了。於是白天不讓孩子睡覺,期待晚上能像成年人睡個好覺。

但是寶寶大腦發育還不完全,睡覺對他來說是需要學習的。

其實,寶寶白天睡得好(這裡指白天睡眠質量好),晚上的睡覺也會很好的。

寶寶白天一覺不要超過三個小時就可以了,晚上按時哄睡,慢慢形成習慣後,寶寶晚上的睡眠質量不會差的。

反而如果白天不給寶寶睡覺,寶寶的神經會越發興奮,到了晚上即使睡著了,也會突然哭醒,影響他的睡眠質量。

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想不到吧,寶寶睡覺還有這麼多知識,帶孩子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寶媽們能用正確的方式帶孩子,減輕自己的負擔哦。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

-end-

揉塑料袋、摸眉毛:這些奇葩方法能讓寶寶變“睡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