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邱縣“兩集中、兩下放”改革情況發佈會

長城網邯鄲訊(記者霍文龍)12月19日,邯鄲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邱縣“兩集中、兩下放”改革情況發佈會。邯鄲市邱縣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逯慶新,邱縣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局長楊興志同志,邱縣縣委編辦主任孫偉華同志,邱縣梁二莊鎮鎮長趙力震同志,邱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趙亮同志,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邯鄲市委宣傳部新聞發佈處處長潘富金主持發佈會。全程實錄如下:

邯鄲市委宣傳部新聞發佈處處長潘富金:

記者朋友們:

上午好!歡迎出席今天的發佈會。

本場發佈會的主題是邱縣“兩集中、兩下放”改革情況。今天,我們專門邀請到邱縣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逯慶新同志,就“兩集中、兩下放”改革情況作介紹;我們還邀請了邱縣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局長楊興志同志,邱縣縣委編辦主任孫偉華同志,邱縣梁二莊鎮鎮長趙力震同志,邱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趙亮同志,他們將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邱縣縣委辦主任逯慶新作介紹。

邯鄲市邱縣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逯慶新:

各位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邱縣縣委辦公室主任逯慶新。

首先我代表邱縣縣委、縣政府,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邱縣發展的關心和支持。同時,也非常感謝市委宣傳部給我們搭建這樣一個平臺,讓我和我們邱縣宣傳部、綜合行政執法局、梁二莊黨委、編辦等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一起,向大家推介我們邱縣基層治理改革“兩集中、兩下放”的工作做法和取得的工作成效。

邱縣是邯鄲的東北門戶,總面積455平方公里,轄5鎮2鄉217個行政村,耕地53萬畝,人口26萬。邱縣歷史文化悠久,建縣兩千餘年,有文字記載歷史長達4300多年,破釜沉舟、虎守杏林、巨橋發粟等歷史典故就發生在這片熱土。陳賡將軍指揮的香城固戰役作為平原伏擊戰的典範載入軍史。“青蛙”農民漫畫全國知名,著名的“中國夢·牛精神”漫畫誕生於此。廉政漫畫得到中央領導王歧山同志兩次批示肯定。近年來,邱縣先後被評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全國綠化工作先進縣、全國最佳環保示範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級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文冠果名縣、省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綜合試點縣等榮譽稱號。

今年3月,邱縣被確定為全省深化鄉鎮和街道改革試點,在中央編辦及省市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重點從“兩集中、兩下放”入手撬動改革,有力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實現了“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權力給基層、基層事情有人辦”。改革過程中,宏志書記等市委領導關心關愛、現場幫助解決問題,確保了改革有力有序推進。11月28日,省委東峰書記來邯調研,在邱縣就鄉鎮街道改革和基層綜合執法改革召開了座談會。

下面,我就綜合執法改革有關工作,向各位媒體朋友作簡要介紹:

一、“兩集中、兩下放”的主要做法

鄉鎮和街道改革的立足點是增強基層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我們圍繞這一目標,在整合原有站所、分局力量,綜合設置鄉鎮審批服務機構、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機構的基礎上,創新實施“兩集中、兩下放”基層治理模式,“兩集中”即:行政審批服務向縣行政審批局集中、綜合行政執法事項向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集中;“兩下放”即: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和綜合行政執法事項向基層鄉鎮下放。工作中,我們重點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構建行政審批一體化服務格局。圍繞“便民、利企、廉潔、高效”目標,四步法推進審批改革:第一步,事項全劃轉。對23個部門的320項審批服務事項進行梳理,全部納入新組建的縣行政審批局,實現“一門通辦、閉合審批”。第二步,印章大整合。取消原部門26枚公章,啟用行政審批局專用審批章,讓群眾“進一個門、蓋一個章、辦所有事”。第三步,流程再優化。按最短時限壓縮審批時間和審批流程,即辦事項達到134項,審批時限壓縮76%。第四步,縣鄉村貫通。建成三級便民審批服務平臺,為7個鄉鎮、217個行政村統一配備硬件設備,每村選拔1名村級代辦員,徹底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目前,已有57項審批事項和100項服務事項下放鄉村兩級。

二是打造“一支隊伍管執法”監管體系。組建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將住建、自然資源和國土規劃、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10個部門的1241項行政執法事項全部納入。聚焦下沉力量統籌設置執法機構,縣局下設城區和開發區2個執法中隊,7個鄉鎮各設1支執法隊。分兩批從縣直單位和鄉鎮調配366名人員集中執法,其中193名分配至鄉鎮並按屬地原則管理。新組建的綜合執法機構不承擔劃轉事項單位的債權債務,人員工資、日常運轉、裝配器材經費均由縣財政全額承擔,確保輕裝上陣、公正執法。

三是建設“一張網絡全覆蓋”治理平臺。組建智慧網絡綜合指揮中心(簡稱“智網中心”),分三級推進基層治理。縣級平臺抓指揮,統一整合數字城管、“微信矩陣”、“雪亮工程”等15個系統平臺,形成覆蓋全縣域的數據集合中心和遠程指揮中心;鄉鎮平臺抓監督,主要發揮巡視監察功能,為一級平臺提供分析、研判、決策的信息依據;村級平臺抓處置,由縣鄉綜合行政執法隊會同居委會、村委會具體實施,對一級平臺交辦的案件依法進行處置。

二、取得成效

“兩集中、兩下放”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水平,持續優化了全縣營商環境,推動形成了經濟、社會發展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一是項目審批時間長、蓋章多、收費多、中介多、材料多的弊端明顯改觀。味盟食品項目從立項到取得施工許可只用了24天,創造了招商引資“邱縣速度”;馬大姐食品、集味軒食品、弗蒙特生物科技近30家企業相繼入駐,形成了食品產業集群。二是“九龍治水”局面得到根本扭轉。一支隊伍管執法、一把尺子量到底,既保障公平正義,又依法攻克了一批多年難啃的硬骨頭。通過綜合執法,合力推進,今年以來,縣經濟開發區1136畝低效用地得以盤活,物聯網5G控制器生產等一批好項目相繼落戶,重點項目投資率完成132%。三是“看得見”就能“管得了”成為新常態。改革後,全縣三級平臺、3448個網格,共接報各類群眾反映的熱難點問題3萬餘件,處置率100%,其中75%以上均在鄉村得到化解。

近一年來的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推進鄉鎮和街道改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保證改革的正確方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奠定改革的紮實群眾基礎;必須堅持優化協同高效,促進“物理整合”向“化學反應”轉變。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於加強基層治理的新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著力打造審批服務和執法的“邱縣模式”,為全省鄉鎮和街道改革破冰開道,闖出一條新路子。

以上是邱縣創新基層治理,深入推進“兩集中、兩下放”的總體情況,也歡迎各位媒體朋友對大家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提問。真誠歡迎各位媒體朋友多到邱縣走一走,看一看,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邯鄲市委宣傳部新聞發佈處處長潘富金:

感謝逯主任的介紹。

下面請各新聞媒體朋友就邱縣“兩集中、兩下放”改革情況進行提問。請提問的記者舉手示意,並通報所在的媒體。

邯鄲日報記者

邱縣在行政審批上,實現了“進一個門、蓋一個章、辦所有事”,請介紹一下運行機制,以及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邱縣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局長楊興志

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我是邱縣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局長楊興志。邱縣緊緊圍繞“便民、利企、廉潔、高效”的目標,組建縣行政審批局、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村便民服務站,形成縣鄉村三級審批服務體系。一是運行機制更高效。將23個部門320項審批服務事項進行全面梳理論證,依規劃轉,將企業註冊、項目立項、規劃預審、用地預審、環評批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環節全部納入行政審批局組織實施,實現了“一門通辦、閉合審批”。取消原部門26枚行政審批專用章,啟用邱縣行政審批局行政審批專用章,真正做到了“進一個門、蓋一個章、辦所有事”。將企業註冊、項目立項、環評批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等審批事項進行深度整合,審批時間均按最短時限,材料完整、真實的當場完成審批。整合後,即辦事項達到134項,整體審批時限壓縮了76%。比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核准辦理時限由法定20個工作日,減少到1個工作日;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核發辦理時限由法定15個工作日,減少到2個工作日,我們縣紅星美凱龍商業綜合體和集味軒食品項目從拿地到發放施工許可均用了40天時間。

二是建立三級便民審批服務平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集行政審批、便民服務、產權交易、電子商務、司法調解、民意聯絡、用水者協會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縣鄉村三級便民審批服務平臺。為全縣7個鄉鎮和217個行政村統一配備高拍儀、手籤板等硬件設備。搭建貫通縣鄉村的“一網通辦”便民審批服務網絡系統,推行“電子表單”,使用“電子簽章”,全程電子填寫、網上全程籤批流轉,真正做到審批服務“一網通”,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目前,網上累計辦理各類事項1.96萬件,可辦率達到98%以上。每村選拔1名村級代辦員,組織部和行政審批局聯合培訓,納入村“兩委”幹部重點培養對象。在下放審批服務事項上,已下放57項審批事項和100項服務事項,實現審批服務向基層延伸。三是下一步重點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實行聯合審圖,行政審批局組織各相關部門對總方案或報告聯合審圖、聯審會籤,將消防設計審核、人防設計審查等技術審查併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實行“多驗合一、聯合驗收”,行政審批局組織相關部門進行限時聯合驗收,統一驗收圖紙和驗收標準,組織聯合踏勘並進行意見會籤,會籤部門可依據綜合測繪報告和其他必要材料直接出具驗收會籤意見。實行“多測合一、聯合測繪”,將規劃條件核實竣工測繪、房產測繪、不動產權籍測繪(地籍測繪)等測繪業務,合併為一個綜合性測繪項目,建設單位自主選擇符合條件的測繪中介機構進行竣工綜合測繪,並將工程實體測量結果與批准的施工圖進行比對,出具竣工綜合測繪報告及圖件,實行“一次委託、統一測繪、成果共享”。

河北日報記者

邱縣在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過程中,建設了智慧網絡中心,請介紹一下這個中心是如何運營的,起到了什麼作用?

邱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趙亮:

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我是邱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趙亮。下面我把邱縣智慧網絡綜合指揮中心(以下簡稱智網中心)建設運行情況向各位做一下簡要介紹。一是全面建設網絡平臺。我們確立了“1+7+N”的總體架構,具體來說就是以縣級一級平臺指揮中心為樞紐+7個鄉鎮二級平臺監督處置平臺為載體+開發N個應用系統,打造可感知、會思考、善指揮、能記憶的“邱縣大腦”,用數據推動機制改革。目前,智網中心整合了執法辦案、行政審批、環保監測、火情預警、國土高杆等15個平臺,通過24小時值班監控,能夠隨時瞭解各平臺實時數據,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撐,使之成為了縣鄉兩級領導駕駛艙。

二是強化平臺效能。我們初步將平臺定位於建成具備公共服務、應急管理、綜合指揮、網格治理功能的綜合性平臺,通過系統的高效運行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1、網絡化管理。通過網格化管理,依託網格員和社會公眾通過手機APP,微信,12345公共服務熱線等形式將群眾反映的問題反饋到指揮中心,由指揮中心根據案件類別和處置單元分工進行立案、派遣,教育、醫療、民政、交通、執法隊、環衛、市政、通訊等部門處置完成後再將結果報到指揮中心進行結案。同時,我們會根據某一階段群眾反映的同類問題量較大、比較突出的,制定專項措施進行集中規範整治,對於反映問題屬於鄉鎮的,我們根據屬地管理原則下派到各鄉鎮處置,對於鄉鎮接到的問題處置不了的也會上報到縣指揮中心開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2、應急管理。在應急管理方面,我們整合了雪亮工程、火情監測、空氣質量、水域監測、氣象監測等平臺,指揮中心實行24小時值班機制,對監控系統全天侯監控,發現問題立即向縣主管部門推送通知,安排有關部門及時到達現場處置,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處置問題。比如說: 我們縣級平臺實時連接雪亮工程,能夠瀏覽城區各路口的監控。在11月12日晚上20點左右,值班人員在平臺上看到縣發展大道與永興路口發起一起交通事故,事發路段人流量、車流量較少,我們平臺值班人員直接與交警、醫院等部門聯繫,及時進行了處置。再有,在本月初,我縣南辛店鄉智網中心網格員在東仁義莊巡查時發現一處棉花加工廠牆外的變壓器打火,網格員將此隱患上報至智網中心,智網中心迅速與電力部門聯繫,電力部門及時進行處理,避免了安全事故。
3、綜合指揮。我們利用和對講系統資源和視頻會議系統,一方面可以監控到每名執法人員的所處位置和工作狀態,另一方面可以隨時與執法人員視頻連線,瞭解執法現場情況,便於合現擺佈執法力量,採取集中整治措施。三是健全運行機制。我們根據工作實際情況,建立了綜合考評機制,由指揮中心根據系統大數據分析,每月對各鄉鎮、有關部門、執法中隊進行考核評定,通報排名,激勵先進、鞭策落後,並將網格員上報問題的數量、質量進行統計分析,對處置單位處置問題的時效性和結案率進行綜合評定,每月下發通報,與本人的績效掛鉤,納入年終本人的綜合考核依據,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了各系統網格的高效運行,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真正做到了民有所乎,我有所應。不斷增加了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邯鄲廣播電視臺記者:

邱縣在兩項改革中,在人員編制上是如何高效整合的,取得了哪些效果?

邱縣縣委編辦主任孫偉華:

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我是邱縣縣委編辦主任孫偉華。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一下邱縣在改革中的編制整合情況:一是行政審批事項向行政審批局集中向鄉鎮下放。在行政審批事項向縣行政審批局集中上,我縣2017年組建縣行政審批局,將23個部門的320項審批事項劃轉至行政審批局。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原則,從相關部門劃轉了工作人員。機構改革時為縣行政審批局核定行政編制17名,機構整合體現了“一對多”、“多對一”的原則,實現由物理整合向化學反應的轉變。在向鄉鎮下放上,各鄉鎮組建了政務服務中心,負責本鄉鎮的57項審批事項和100項服務事項具體工作。二是綜合執法事項向縣綜合行政執法局集中向鄉鎮下放。在綜合執法事項向縣綜合行政執法局集中上,將住建局、市場監管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10個部門的1241項執法事項集中劃轉至綜合行政執法局。縣級設置城區和開發區2箇中隊。整合鄉鎮所有站、所,組建了鄉鎮執法隊,實行鄉鎮和綜合行政執法局雙重管理。三是從編制改革成效上看,審批層面,

改革前審批事項分別由23個部門實施,改革後,所有審批事項由行政審批局集中行使,實現了“行政審批局之外無審批”,編制和人員實現大幅減少。執法層面,改革前,10個單位負責綜合行政執法事項1241項職能,涉及機構52個,共有編制651名,實有人員746名。改革後,涉及機構、編制和實有人員明顯減少。鄉鎮層面,我們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原則,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為鄉鎮增加編制共計139名。各鄉鎮均組建了政務服務中心、綜合行政執法隊和智慧網絡綜合指揮中心,有效完善了基層治理體系,提升了鄉鎮服務能力。從改革成效上看,體現了人崗相適原則,達到了“優化、協同、高效”的目的,構建了簡約高效的管理體制,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十九屆四中全會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要求在我縣初顯成效。

河北共產黨員雜誌

“兩集中兩下放”改革開展以來,梁二莊鎮是如何做好下放行政審批服務和綜合行政執法的承接工作的?鄉鎮改革帶來哪些新變化?

邱縣梁二莊鎮鎮長趙力震:

這個問題有我來回答,我是邱縣梁二莊鎮鎮長趙力震。我們從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入手,探索建立了“一箇中心管指揮、一張網絡搞服務、一支隊伍管執法”的新型基層治理模式。一是在做好行政審批服務承接上下功夫。我們建成佔地面積300平米的鎮便民服務中心和31個村級便民服務站,配齊辦公設施,一網通服務設施接通到村。派駐精兵強將到便民服務中心服務崗位,承接上級部門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做到下放事項接得住,用得好。村級便民服務站優先選擇兩委幹部中的年輕幹部擔任代辦員,為承接便民服務事項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大力優化服務流程,依託“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成鎮、村兩級“一網通”便民服務平臺,實行村級受理、鄉鎮審核、縣級審批,全流程網上流轉辦理。截止目前,鎮村便民服務平臺共辦理60週歲老人認證、殘疾人認證等服務群眾事項3090件,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大大提升。二是在做好綜合行政執法承接工作上強隊伍。成立梁二莊鎮綜合執法隊,配備行政執法人員30名,承接縣綜合執法局劃入的1241項行執法權限,確保“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鎮”。比如,在小散亂汙企業清理工作上,以往由於鄉鎮沒有執法權,但迫於環保壓力,工作還得開展,引發了不少矛盾,成立綜合執法隊後,依照法律按照程序清理,杜絕人情世故干擾,做到應清盡清。同時,在鎮機關建設梁二莊鎮智慧網絡綜合指揮中心,將黨建、信訪、 綜治環保等網絡平臺納入智慧網絡中心統一受理,統一指揮,發揮大數據的作用,實現數據共建共享。梁二莊鎮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片區、31個村、169個網格,共有網格員1204名,科級幹部分包片區、兩委幹部為網格長、衚衕長為網格員,形成全領域、全覆蓋、全治理的網格管理體系。

三是在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試點上探新路。梁二莊鎮黨委、政府執行的原三定方案是2011年制定的,在歷經社會發展和上級機構改革之後,已與現在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工作實際開展情況不相符。機構改革後梁二莊鎮黨委政府設5個辦公室,行政編制31人,設5個事業單位,事業編制55名,目前已經掛牌並進行試運行,取得初步成效。鄉鎮黨委統領功能進一步加強。機構改革明晰了鎮黨委、政府的職責權限,賦予鄉鎮與工作相適應的權限,做到了責權利相統一,實現了有權辦事、有人辦事。社會治理協同高效能力進一步提升。成立鎮綜合執法隊,切實解決了“看得見管不著,管得著看不見”的現實問題。例如:原先街道攤點亂擺、佔道經營現象普遍,給群眾生活帶來不便,綜合執法隊的成立大大改變了工作局面,有效改變了鄉鎮面貌。內設機構和人員配置進一步優化。對鄉鎮事業站所進行整合,將原國土所、畜牧站等整合後設置為綜合行政執法隊、政務服務中心、智慧網絡綜合指揮中心、財政和社會保障綜合服務中心、農林水綜合服務中心,形成了“一隊四中心”的事業單位設置框架。改革後,根據機關幹部學歷、工作特長等合理分配到相應崗位,最大程度發揮每名幹部工作積極性,形成人盡其才的工作局面,個人積極能動性顯著提高,有效推動工作落實。

邯鄲市委宣傳部新聞發佈處處長潘富金:

感謝4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感謝5位嘉賓的精彩發佈與答問。由於時間關係,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