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普通父母,為了子女而省吃儉用,老了卻被子女嫌棄”,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是極為普遍的,尤其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表現的尤為突出,在我身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特別是我父母他們那一輩人,年輕的時候家裡條件都不好,加之子女較多,為了給子女提供一個好的生活,不惜省吃儉用,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有病了也捨不得花錢去看病,以犧牲自己的身體為代價辛辛苦苦把子女撫養長大成人,讓他們吃好喝好,供他們上學讀書。等孩子們畢業找工作了,滿以為自己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可是為了子女能買得起房結的起婚,還得繼續勞心勞力,幫孩子們賺錢買房買車,娶妻生子。等孩子們結了婚了生了小孩兒了,為了減輕孩子們的負擔,還要辛辛苦苦幫他們帶孩子。作為普通父母,他們一輩子都在為子女操心受苦,也因此落下了一身的病根。按常理來講,這樣一心為子女考慮的父母,老了之後應該會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可現實往往並不能如我們所願。很多的老年父母並不遭子女待見,面對沒有任何收入來源,體弱多病的父母,很多的子女開始嫌棄他們,動不動冷眼相向,更有甚者對父母不管不問,是在令人髮指心寒。

作為一個同樣來自農村,自己的父母為了自己省吃儉用,辛苦了一輩子,甚者到現在還在為自己操勞的農村娃,一方面非常感激同情自己的父母,另一方面,對於那種父母老了被子女嫌棄的現象是深惡痛絕的。但是有些時候靜下心來想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不單單在子女身上,父母同樣也有很大的責任。

作為父母而言,子不教父之過。父母的教育問題是導致子女嫌棄父母的主要根源所在。很多父母在子女小的時候把他們看的非常金貴,餓不得凍不得,打不得罵不得,無條件的滿足子女的很多無理的需求,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很多父母沒有辦法給子女傳輸正確的價值觀,聽之任之,任由孩子自由發展,久而久之子女養成了自私自利,唯我獨尊,蠻橫無理的壞毛病。在他們心目中,父母養育子女是天經地義的,他們也理所當然的享受著父母給予的一切,毫無感恩之心。當父母老了之後,需要自己贍養他們的時候,這部分子女自然而然從內心裡邊是牴觸的。相反,如果作為父母從小給子女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獨立,教導他們善良,我相信絕對不會出現子女嫌棄父母的情況。

作為子女而言,除了有一部分是因為不孝順而嫌棄父母外。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子女與父母之間生活習慣,消費習慣,處事方式不同而造成的。比如說父母他們那一輩人節儉慣了,見不得子女大手花錢,鋪張浪費,而子女也可能見不慣父母摳摳索索,捨不得花錢,久而久之彼此嫌棄也屬正常現象。再加上父母的育兒觀跟子女的也有很大差別,彼此可能都看不慣對方照顧小孩兒的方式,也會造成子女嫌棄父母。我的目前前幾年幫我妹妹帶小孩兒,就因為兩個人的育兒觀不一致,經常吵架,最後就沒讓她幫忙帶了。

但是不管是誰的原因造成的這個問題,我覺得子女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嫌棄自己的父母,畢竟兒不嫌母醜。那麼我們要如何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呢?

首先,作為父母來講,在子女教育上要下足功夫,要給子女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從小教育子女尊老愛幼,要教會他們嚴於利己,寬以待人,教導他們善良。只有這樣,才不至於把子女培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其次,作為子女而言,要能理解自己父母。要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慮問題,要能體諒父母的艱辛和不易,生活中多關愛他們。有了矛盾和誤解要坐下來好好溝通,溝通才是解決問題和矛盾的最好方式。要懂得感恩,要懂得孝敬父母,生活中儘量順著他們,多關心他們,給他們提供好的晚年生活。

再次,作為ZF的層面來講,要廣泛宣導孝道文化,從道德層面約束和影響年輕人要孝敬父母。同時,在法律層面要嚴懲教育那些不贍養父母的違法行為,為整個社會樹立孝敬父母的榜樣。作為政策層面來講,也要完善老年人的社保制度,讓老年人生活和看病都有保障,從而減輕子女的負擔,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子女嫌棄父母的現象發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烏鴉尚有反哺之義,更何況我們人呢。所以,作為子女,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嫌棄自己的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最基本的準則,也是下一代人的表率。


愛養貓的魚


很多普通父母,為了子女而省吃儉用,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百善孝為先,老了卻被子女嫌棄,應該是沒有把思想品德沒有教育好,太弱愛孩子的原故吧。



周海平124


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的,我的婆婆今年八十四歲,生了兩個兒女,一個是我大姑姐,一個是我老公,我婆婆和公公是新中國的第一代財經學院的大學生,即是我們揚州現在師範大學的領導,我婆婆說生了兩個孩子,她的生活一直是她的媽媽和保姆照顧的,因為她的父親去世比較早,她的母親一直跟著她的,她這一輩子從來沒有洗過自己的襪子和內褲,包括現在也是如此,都是保姆照顧她,我和老公每個星期天中午會去給她做飯,因為星期天她的保姆休息,我們結婚,買房子她不會給一分錢,我和老公租房子住也不會去和她要,我老公還有一個姐姐嫁去了南通,我的婆婆年輕的時候為了喝魚湯,拿一個金戒指去和別人換條黑魚回家煲湯,以後她家是非常有錢的,什麼圓大頭,金子啥的都讓她給換吃的了,而我的父母在農村生了我哥,我,我妹妹三個孩子,條件和我婆婆家應該是天差地別吧,當時我的母親有一個親叔叔在香港,後來經常回來就給我媽金戒指,前後給了十多個,給了兩個圓大頭,現在我們家兩個圓大頭給了我嫂子,金戒指我媽給我們一人三個,去年我媽看我老公身上一點金子都沒有,給了他一個,我哥我妹他們都笑咪咪的,


張菊萄紅


這個現象確實讓人痛心,而且在身邊都有存在,是教育的失敗,也是不明智,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們的給自己帶來的惡果,你付出的愛,如果方法不當,未必能帶來回報。

我有一個鄰居,王老伯和他的妻薛姨,夫妻人真的很好,對左鄰右舍都禮貌熱情,愛幫助人,可是他們的兒子卻是個混帳,他們從小對他寵愛倍加,好吃,好用,從來都不落下,自己再苦再累也捨不得孩子受半點委屈。孩子卻對他們呼來喚去,他們也逆來順受。

現在他們老了,可兒子對他們卻百般嫌棄,薛姨總是和我母親說著說著就淚流滿面。

1.慈母必敗兒。這“慈”是指“溺愛”,什麼都順著他,沒有底線,沒有原則的愛,必然會養出一個好吃懶做,嬌寵任性的兒孫來,將來成為社會的渣子,家庭的敗類!

2.這是中國千百年來的父母思想而造成的。一切為了孩子,自己捨不得消費,所有的積蓄都為了孩子。在許多發達國家,家中再有錢那也是父母的,和孩子關係不大,成人之後自己去掙錢生活,這樣孩子會更獨立,反而思想道德修養更高。

3.中國的老人沒有自己的獨立生活,老了還是為了孩子,錢物自己不懂得去支配,捨不得花在自己身上,把自己變成了糟老頭子、糟老太太,幫兒子帶孫子,幹家務,卻反而常被年輕人嫌棄,真的,養兒防老的年代已經過去了,自己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舒舒服服,兒孫自己的事讓他們自己去做。

總之,父母為了孩子什麼都肯付出,那確實是全部的愛,但教育的方式,愛的方式請好好的思考一下,不要自食其果。



365捨得捨不得


‘’很多普通父母為了子女而省吃儉用,老了卻被子女嫌棄“,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就拿我來說吧,我在家中排行老三。我一個哥哥,還有一個姐姐。我的父親去世的早,一直是母親把我們拉扯大的。母親做什麼事情都非常的省吃儉用,攢了一筆錢。但她是為了我的哥哥和我的姐姐省吃儉用,對於我卻百般捨不得。

現在她老了,偏偏是我這種最不被疼愛的那一個小女兒贍養他。他的兒子和女兒。都不管他,嫌她。嫌棄她嫌他不講衛生,嫌她會拖累他們。

也許在老人的那一代的觀點裡面,錢不是用來花的,就是用來攢的。錢就是用來應急用的,等自己生病的時候去醫院的時候用的。可是他們並不知道,如果錢花在生活當中,吃的好一點穿的好一點,也許去醫院的費用就會少一點,去醫院的機會也就會少一點。如果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好。我相信我的哥哥姐姐也不會那麼的嫌棄他。

歸根到底,我覺得是她自己思想觀念的問題。確實不應該過度的省吃儉用。把錢全部留給醫院,留給自己的女兒和兒子胡亂揮霍。我記得是大前年吧。我的姐姐在網上做了一個類似於銷售的東西。拉著我的媽媽入股。最後賠了十萬。一個老人得多長時間才能攢夠一個十萬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全部就排出去了。省吃儉用的代價就是留下一筆相對來說比較多的財產。還用一種很極端的方式把它揮霍掉。而是到最後反倒是遭到我的姐姐的埋怨。說當時不應該給他錢,讓她搞這個。


@言午說故事:他們省吃儉用是他們的觀念,我們不能改變,但是我們能做到的是不要去嫌棄她們,他們把我們養大的人,是應該讓我們感恩一生的人!


言午說故事


說實在的,我現在就是做了不孝女,父母八十多歲卻怎麼也不願意去看父母了,起因是什麼呢?春節前我媽把我叫到她房裡,說她的金耳環丟了,跟我姐說,我姐說可能是我二嫂拿的,我就說我媽,我姐說的不對,一個可能是你忘記放什麼地方了,再一個捉賊捉贓,不能隨便懷疑這個那個,容易引起矛盾,再說了也只有我姐兩口子在你房間住過,人家要說是她們拿的呢?她心裡怎麼想。我媽就說起我老公和我十四年前丟了幾次錢,說她心裡不舒服,我們是不是在別的地方丟的,我就說她,我們只是丟錢了,沒有說過懷疑誰拿了,並且也從來沒有提起過,我媽說,我心裡難受,我說她,你心裡難受什麼,我媽說不是我拿的,我說我從來都沒有說過是你拿的,我只說過我們兩口子丟了很多次錢,並且我們不確定是誰拿的,你確定不是你拿的,糾結什麼,不做賊不用心虛,坦坦蕩蕩就好。我說完這話就沒往心裡去,過完年後,我姐來我家說,娘準備找你算帳呢,說我說她偷我錢了,我就給我姐說了這個事兒的過程,也沒往心裡去,也沒當個事兒,我老公回來過了隔離期,我們倆就去看望我父母,到哪聊了一會兒天就回來了,我媽要了我老公的電話號碼,第二天給我老公打電話賭咒發誓,說了最毒的誓,說我們冤枉她了,第三天就要債,頭春節拿了她一萬塊錢週轉一下,我說馬上給你,第二天就去銀行取了錢給她了。你讓我怎麼再有心思好好孝順她們呢,借了我們的錢十幾年了從來都忘了


橘子紅了540930


一般太寵愛的孩子基本都不怎麼孝順,但是也有小部分還是蠻孝順的!我的育兒觀念很簡單,什麼都要分享,不能說你喜歡吃,全家都讓給你一個人吃,這樣的孩子不僅以後沒有愛心,而且非常的自私自利,也交不到朋友,我是很不贊同這類父母,什麼好東西都留著給孩子吃!我兒子吃東西,不管吃什麼,我都要他分享給我一點,並告訴他,這是媽媽買來的,你應該跟我一起分享,而不是自己吃獨食,這樣的人,是沒有人願意跟你交朋友的


檸檬醬兔吖


應該是橫向比較的結果。父母橫向比較孝順,孩子橫向比較別人家的父母經濟資助,最後都是不滿意。 父母覺得窮有窮的養法,孩子小時候不懂,不會埋怨,大了,難保不樂意。畢竟,誰都想過得容易一些。等父母老了,更糟了,又老又窮常去醫院。

說說我的同事。房子給孩子房子買好, 車子買好,物業費暖氣費汽車保險幼兒園費鋼琴費,都替孩子交。讓孩子把錢自己存起來不要揮霍。

這種氛圍的單位,如果有個年輕人,爹媽啥也不是,你讓孩子毫無怨言,好像不太可能。


dlsyyy


這個事情確實讓人傷心,痛心,不應該這樣子啊。

我家也是農村的,爸媽都是農民,一直以來都是這麼的節省,吃,穿,用,自己的都是從來捨不得的。我覺得是爸媽也已經習慣了,同樣也提現出我還要更加的努力賺錢,給爸媽好的。爸媽這樣的節省 ,我特別的理解,我也有點難受,但是我不會埋怨他們,這個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不是一下子可以改變的,農村老一輩窮怕了,當然對自己很多捨不得。所以作為子女,要好好善待自己的爸媽,理解爸媽的用心良苦,因為他們的省吃儉用成就了您的今天,您的未來。





廣西鳳兒


這是個引人深思的問題,讓我突然想起了老一輩極其傳統的的思想“養兒防老”。我被這一句話深深毒害著,就因為自己是女孩,父親重男輕女的作為深深的傷害了我,在25歲之前我甚至一度怨恨我的父親,我實在不能理解他對我弟弟的偏愛,以及對我的冷漠。但我又同時的愛著我的母親,所以我愛屋及烏一直疼愛著我的弟弟,直到他結婚成家,我才漸漸少了關懷。

也是受上一輩的影響,我甚至有了一輩子只要一個孩子不管男女,都只要一個孩子的決心,她們都勸我結婚生子,怎麼著小孩最少也要兩個,不然孤單沒有伴。她們誰都不明白我的決絕,我四姐妹,可是,我生來就孤獨,一直獨立從來沒有依靠過他們半分,我的哥哥甚至好賭,懶惰,還經常問我要錢。

看著哥哥弟弟這樣,有時候我就在想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他們真的能好好贍養我的父母嗎?我的哥哥現在都是好吃懶做的狀態,而弟弟,有了自己的家庭,能給予父母的肯定不多,所以,現在的我是難過的。

我只能努力的賺錢存錢,儘量的給予幫助父母,我曾對我哥說:“你們不養,我養。我對你所有的幫助,只是希望你能有出息,爸媽能少操點心,老了,他們能心安有個依靠。可,如果你真的沒有能力,那麼我養。”

曾經的我甚至一直希望自己是個男孩子,哪怕現在這個年紀了,還是會偶爾有那種念頭。

我不會嫌棄我的父母,我只會心疼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