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內存超過16G的電腦是種怎樣的體驗?

羅鎮鴻


我手頭使用的電腦的內存正好是16GB,上圖為證。你要問我有什麼體驗,說實話,除了看著爽,真沒什麼脫胎換骨的變化。

剛入手這檯筆電時,標配8GB,空著一個內存插槽,平時辦公用著也感覺不到卡頓。出於好奇,加上當時內存開始漲價,就乘它沒漲瘋之前,買了8GB內存把剩餘的插槽填上。

平時使用中,16GB內存感覺和8GB沒什麼差別。只開WPS office,打開一個word格式文件,整個電腦內存佔用4.6GB,空閒11.3GB。

隨後我打開50個網頁,每個網頁有動畫、圖片,加上原來打開的WPS office,你猜消耗內存多少?5.1GB,空閒10.8GB!也就是說,50個網頁同開只增加了0.5GB的內存佔用。要知道,平時誰會連開50個網頁,一般人也就開不到20個吧。所以平時辦公上網,8GB內存足夠了。


有大量做圖、剪輯視頻要求的,配16GB以上內存效果比較明顯,但對CPU、GPU要求也上了兩個檔次,這種配置的電腦一般是工作站,用做普通辦公是高射炮打蚊子。

其實,與其追求超大內存,不如把兩個插槽插滿,組成雙通道內存,即4GB+4GB好過單條8GB內存,會有肉眼可見的性能提升,花費也少。



魔鐵的世界


我上一臺機器配了64GB,發現根本用不到,哪怕用來跑數據,後來分配了其中32GB出來做加速緩存。最近配一臺32GB內存的機器,發現跑什麼都夠用了。內存這個因人而異吧,玩遊戲做設計16GB以上必不可少,簡單上上網辦公,8GB足矣。


波塞小東


現在的家用電腦內存超過16G感受不會很明顯,即使你玩一些4K高清遊戲大作一般也不hi感覺16G內存和32G內存有什麼區別,因為剩餘內存過多,幀數不會有任何變化,可能還不如把內存頻率提高來的效果更明顯。

電腦內存只要達到夠用的標準,再往上加的話收益就會越來越低,現階段對內存容量要求較高的,或者說需要16G以上內存的一般都圖形和視頻工作站,因為在用PS處理大批量的超高清圖片時佔用超過16G以上的內存並不奇怪,如果這時候內存較少那操作起來肯定會卡頓。另外在3D建模渲染和4K視頻+特效處理時也很容易使用超過16G的內存,所以一般只有這方面的創作者才會給電腦搭配32G甚至更多的內存。當然,如果你只是處理一些較為簡答的圖片和視頻那16G內存還是綽綽有餘的。

遊戲玩家有時候也會使用超過16G以上的內存,比如網遊多開,單機遊戲大作的直播,當然除了內存以外你的CPU和顯卡也得足夠好才行。至於日常聊天、上網、看視頻的話,別說16G內存了,即使8G內存也是綽綽有餘的,和16G內存相比幾乎不會有任何區別。


嘟嘟聊數碼


大概三年多以前買的32G服務器內存,那時候剛剛開始有漲價的趨勢,不過還是很便宜,8G*4總共400塊錢,因為板子只支持32G,就這麼裝了。

怎麼用呢,當然是分出一部分做RAMdisk了,因為只有32G,為了不影響虛擬機的使用,我只分了8G做虛擬盤,C601的芯片組只支持四通道1333,虛擬硬盤讀8000+,寫5000+(如果能跑到1600,內存盤再分大點,應該讀在1W3+,寫1W+的樣子,DDR4讀寫輕鬆飆到1W5),然後我把系統頁面文件、臨時文件、瀏覽器緩存、下載緩存、視頻軟件緩存、Adobe全家桶的緩存等等都設置在這個虛擬盤上,而且不保存鏡像,也就是每次關機裡面內容都清空了,這樣也不會影響開關機速度,而且極大程度保護了ssd,減少寫入,延長壽命。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表示內存這玩意,在毛爺爺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越大越好,不要說多了沒用,多有多的用法。下次換電腦的時候我會盡量上64G或者弄到128G。


q小v寶p


問題:使用內存超過16G的電腦是種怎樣的體驗?

回答:以前,超過16G的內存的電腦還真的是挺稀罕的,但是現在來說,4000多的輕薄本就能夠上16G內存了。


為什麼流行這麼大的內存

前一兩年的時候,內存的價格很貴,因為工廠遭到了損壞,同時上游廠商抬升了價格,所以內存非常貴。甚至內存被稱為是當年的“年度最佳理財產品”。

不過,兩個月之後,內存價格一直都在跳水,價格創了年度新低,甚至比前年的價格還要低一些。所以筆記本廠商都開始屯內存了,他們屯了很多內存。

成本低了,所以輕薄本上也慢慢提升了內存,現在4K多的筆記本就能上16G的內存。

16G的內存是什麼體驗

理論上,不考慮成本的話,內存越大是越好的。

16G內存,給我的最大體驗就是,能夠多打開幾張PS,而且不卡。因為工作的原因,我的電腦經常都需要P圖,以前只有8G內存的,打開幾張1G多一點的圖片,電腦就卡出翔了。

換成了16G的時候,流暢了很多。當然,處理的時間快了一點,但是沒有快很多,因為電腦的其他配置也沒有變。

玩遊戲的時候(我的是臺式機),玩遊戲的時候我敢把特效調節高一點,之前買了RTX2080,但是因為錢不夠,所以就沒有上16G,上了8G,現在上了16G了,特效當然繼續提高啦。

剪輯視頻的時候也很爽,以前開始之前總要看看視頻有多大的,現在好了,直接剪輯。當然,這也是我們目前的小視頻的體量,要是上到了4K的,16G還是不夠用。

說實話,16G跟8G沒有本質區別,因為剪輯視頻和大型的圖片實在太大了,我們辦公室有128G內存的電腦就是用來應付的。嗯,我們還有內存上T的工作室,這就更加誇張了~


太平洋電腦網


卵的感覺都沒有,該卡還是卡,該頓還是頓,老子win10系統下的32G內存,感覺還不如以前win7系統下的16G內存流暢!



胡言亂語惹人錘


  恰好筆者有一臺電腦是16G內存,體驗是確實非常好的。具體來說,運行很流暢,打開各種應用基本是秒開,而且同時運行多個程序也不卡。

  不過,電腦的體驗並不單純取決於內存大小,需要所有的硬件都能均衡。比如,電腦是16G的內存,配一個機械硬盤,電腦速度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的。此外,操作系統也需要匹配才可以的,建議安裝Windows 10以上的版本。


  如果電腦單純的是日常辦公,瀏覽一下網頁,看一下網絡視頻,電腦16G內存和8G內存的差別並不明顯,因為這些應用並不是特別消耗硬件資源。如果經常用Photoshop或CAD之類的軟件,以及玩大型遊戲,電腦16G內存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因為這些應用太消耗資源了。

  還有就是,如果電腦的用途是做視頻後期處理,或者是音頻的後期處理,16內存的電腦都可能會有點卡頓,因為這類應用對電腦硬件要求太高了。一般做視頻後期處理的,基本是64G內存起步。


  總之,在CPU性能過剩的當下,內存越大電腦運行越流暢。不過,如果是日常辦公,16G內存的優勢是難以發揮出來的。


賈敬華


我的電腦是32G內存,因為經常要開虛擬機工作,所以配的多一些。

目前用4GB內存空間配置一個RamDisk,放各種緩存文件。剩下的空間仍然足夠所有用途。

沒有遇到報內存不夠的遊戲和軟件。


MaDaHa


說下我一個做平面設計的吧,家裡臺式48g 筆記本32g 臺式處理器r7 1700x 筆記本處理器i7 6700k 總的來說 爽 用公司裡的電腦 每次卡死都把我氣夠嗆 在家用自己的 舒服的一塌糊塗


友來觀客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以我個人的電腦配置為例,來說說內存大小對於運行速度的影響吧。

這臺電腦組裝於兩年前,具體配置大家可以參考下圖。當然,配置的好壞是否就不詳細討論了,畢竟是個人第一次摸索的進行獨立裝機。最開始裝機使用的是8G的內存,後期添加了一根內存組成雙通道。主硬盤也剛剛從機械硬盤更換成一款M.2接口的固態硬盤。

具體的來說說8G內存升級至16G內存的體驗吧!


關於升級內存之後帶來的性能提升

說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究竟什麼是內存,內存對於整機性能會有哪些影響!

電腦主機內存的大小決定了電腦同時運行程序的多少,內存越大支持同時運行的程序也就越多,內存越小,同時支持運行的程序也就越小,運行程序超過電腦內存就會造成卡頓問題(雖然硬盤的虛擬內存可以緩解這一問題,但是硬盤讀寫速度遠遠低於內存)。


那麼,究竟什麼情況下應該升級內存呢?

當你電腦運行時內存長期處於70%以上是個升級內存的最佳時機。其實8G內存已經能夠滿足絕大部分人的需求,升級16G內存完全是出於個人對於硬件的追求,與性能無關。那麼,結果就十分明顯,除了魯大師測試跑分的提升外,幾乎感覺不出來有任何的性能提升(內存並非是制約這臺電腦的主要因素)。

選購內存應該注意些什麼?

從8G內存升級至16G內存,個人建議選購同品牌同型號同規格的內存構成雙通道。購買新內存時剛好DDR4 2400MHz的缺貨,購買了DDR4 2666MHz規格的內存,不過主板可以自動識別並向下兼容,兩根內存依然組成了雙通道。


關於主硬盤升級之後帶來的性能提升

三個月前,將主硬盤從機械硬盤升級為M.2接口的固態硬盤。你知道給我印象最深的感覺是什麼嗎?這款硬盤升級實在是太值了!無論是開機速度、打開程序、甚至是遊戲的運行都有了明顯的提升。這是升級內存並未體會到的提升,一種像換了新電腦的感覺(前提是處理器性能沒有過時)。

這裡就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說明,電腦整機性能一定是由最低的短板硬件造成。相較而言,8G內存已經足夠絕大部分用戶使用,升級16G內存還不如升級硬盤效果來的直接。當然,除非有大內存用戶需求的用戶,例如多開虛擬機、視頻轉換、圖片渲染的用戶除外。


關於電腦是否需要16G內存的事情,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