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有人曾說,近二十年內,對當代好萊塢影響最大的三位導演,當屬詹姆斯·卡梅隆、昆汀·塔倫蒂諾和克里斯托弗·諾蘭。其中,克里斯托弗·諾蘭經常被歐美評論者將其與希區柯克相提並論,美國影評人和影迷給他的評價則是新千年的庫布里克、自希區柯克之後最有著裝品位的導演。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相對於詹姆斯·卡梅隆、昆汀·塔倫蒂諾而言,克里斯托弗·諾蘭有著強烈的個人特質。在諾蘭的電影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打亂正常時間線的非線性敘事。此外,在他的電影中,還經常出現希區柯克般的兇殺詭譎,但同時也充滿著對人性和時間的探索,其作品兼顧商業性和文藝性。

所以,到目前為止,雖然諾蘭總共導演了11部電影長片,但已經是電影中最不可忽視的重量級人物之一。在豆瓣上,一共有7部電影進入了TOP250,評分最低的也有7.4分,真正做到了從未拍過爛片。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諾蘭導演生涯的11部作品。

一、《蟻蛉》

確切的來說,這是一部只有2分56秒的短片,是在諾蘭導演其第一部電影長片《追隨》的期間拍攝的。

這部短片又名《無聊蟲》,英文名字《Doodlebug》中的“Doodle”也有“塗鴉,消磨時光之意。” 講述的就是一個男人在房間裡面蹦來跳去抓“蟲子”的“無聊”故事。

但就是這麼一個無聊至極的故事讓諾蘭拍出了無限循環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韻味。

某天一個男人在他的短路底下發現了一個小人,這個小人跟他一樣穿著長褲光著上身。於是這個男人便想要弄死這隻在他眼裡只是個奇怪“蟲子”的小人。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很快,那個“小人”撲倒在地,男人興奮的也撲在地上,用鞋子將其拍住。但就在此時,鏡頭中男人的背後,出現了一個更大的“男人”,那個“男人”很快也用鞋子將男人拍在地板上。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影片雖短,但已經將諾蘭的標誌性天馬行空的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在影片裡,諾蘭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無法用正常思維理解的永恆的時間死循環,在這個死循環裡面,男人既是獵人,也是獵物。

這個讓人細思極恐的設計,其表現出來的宿命一般的哲思也在他以後的作品中反覆出現。各個環節強烈的邏輯關係,詭異的音樂,以及拍攝男人抓住目標時候臉上的貪婪和瘋魔時運用的近景、特寫鏡頭,都讓這部短片擁有很高的成色。

二、《追隨》

拍攝這部影片時,因為經費有限,只有6000美金,所以影片中的演員全部是非專業演員(平時都有工作),而且大部分時候都只能在週末利用極其有限的時間進行拍攝,也正是如此,《追隨》這部電影前前後後拍攝了將近2年的時間。

漫長的拍攝期並沒有消耗諾蘭對電影的熱情,相反,在這影片裡,諾蘭將其對敘事結構超強的把握能力發揮得酣暢淋漓。也是從這部電影開始,諾蘭就開始對打破常規時間和空間界限的敘事風格欲罷不能,為後來把這種敘事風格發揮到極致的《記憶碎片》鋪平了道路。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影片的開始就是主人公比爾對警察的自述:“在很長時間裡,我都是一個人生活。這種生活變得越來越孤單,並且乏味。一整天無事可做,就那麼待著。從那時起,我開始尾隨別人”

比爾的尾隨生活很快被一個名叫科布的賊打破,並且不知不覺間陷入了科佈設計的圈套之中。科布帶著比爾隨意走進各戶人家,並告訴比爾重點不是竊錢,而是闖入他人生活,讓他們重新看待事物,不再想當然。

比爾很快陷入了科布的這種詭辯的哲思當中,並且在得到科布給予的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之後,又被科布猛然間收走,並且比爾成功成為了科布的替罪羊,這讓比爾體會到了什麼叫殘酷。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在於,除了電影的最後幾分鐘,整部電影幾乎都是比爾的自述,觀眾的基本感官也是來自於比爾的第一視角。同時諾蘭又往故事中加入了濃厚的黑色元素,且貫穿於錯亂的敘事結構當中。

毫無理性的出現,又毫無理性的消失,是諾蘭在這部電影中所表現的其認為的事物自身的本質方式。

對於這部耗時漫長的影片,諾蘭自己的評價是:“《追隨》是一部在有限的條件下完成的巔峰之作。”可見諾蘭對他的這部作品是十分滿意的。

三、《記憶碎片》

這部電影是根據他的弟弟喬納森·諾蘭的一篇短篇小說改編的,與《追隨》拍攝週期長達2年相對比的是,《記憶碎片》拍攝僅用了25天。

在這部電影裡,諾蘭將其標誌性的敘事結構玩到了極致,影片中充滿了大量的視覺碎片,讓觀眾獲得了極大的解密樂趣。

故事十分簡單,講述的是一個叫萊昂納德的保險員,某日他半夜醒來發現妻子在衛生間被歹徒姦殺,萊昂納德殺死了其中一名歹徒,而另一名歹徒重擊他後腦將他打傷,他醒後患上了短時失憶症,長期記憶只能記到妻子被殺為止,之後只能記住最近10分鐘發生的事,但疾病沒有壓跨他為妻子報仇的決心,他憑著照片、紋身這些客觀事實試圖追殺另一名歹徒。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這個故事的關鍵便是萊昂納德的短期失憶,同時諾蘭將正敘和倒敘結合,並且在影像上採用黑白和彩色兩部分,黑白部分為正敘,彩色部分反而是倒敘。整部影片就像兩個分別從因跑向果和從果跑向因的人,最後相聚於故事線上的某一點。

一個簡單的故事被諾蘭編排的精妙絕倫,在記憶的碎片沒有拼湊完整之前,沒有人知道真相。這部電影也提出了一個諾蘭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概念:“人只願意相信那些自己原因相信的東西。”萊昂納德為了逃避事實,給自己編制了一個故事,並讓自己相信這就是他相信的世界。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這是諾蘭的突破之作,也是諾蘭最為燒腦的一部作品,更是為諾蘭迎來了事業突飛猛進的機會。

四、《白夜追兇》

與之前影片中主角名聲不顯相對應的是,在這部電影中,諾蘭與艾爾帕西諾和羅賓威廉姆斯展開了合作。此時作為新人的諾蘭,在電影拍攝中的話語權並不高,這也是諾蘭導演作品中唯一一部沒有參與劇本創作的電影。因此,這部電影也是諾蘭個人風格最不明顯的電影,也是諾蘭電影中評分最低的電影,只有7.4分。它更像是諾蘭給好萊塢提交的一份答卷,或者是給好萊塢打的一份工,諾蘭拍攝電影,只是為了能完成一份作業。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電影的直譯名字叫《失眠症》(《insomnia》),但與電影故事最為貼切的還是港版譯名《白夜追兇》。

這一部沒有夜景的電影,故事地點在北極圈內的一個小鎮,正值夏季,因此產生了極晝現象。所以這也是一個發生在陽光下的罪惡故事。

警探威爾·多默和他的搭檔奉命前來遠離洛杉磯的阿拉斯加小鎮調查一起一名17歲少女被活活毆打致死的案件。

警探多默因為水土不服且長期失眠,在一次追蹤罪犯的過程中,多默誤殺了自己的搭檔。多默經過一番掙扎,決定將這次誤殺嫁禍給罪犯。在良心的壓力和日不落的環境下,多默的失眠症日益嚴重,也被迫加入了與老謀深算的芬奇之間的貓捉老鼠的心理遊戲中。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但是整部電影從頭到尾沒有一絲拖沓,也沒有諾蘭作品中常見的燒腦劇情,是一部規規矩矩的好萊塢警匪片。電影中比較出彩的是艾爾帕西諾和羅賓威廉姆斯的同臺飆戲,以及北國小鎮的唯美風光。

五、《蝙蝠俠》前傳系列

2005年,諾蘭迎來了他職業生涯的里程碑作品,也就是《蝙蝠俠》前傳系列。在這三部系列電影中,諾蘭重新定義了超英電影,也拔高了超英電影的天花板。

  • 第一部《蝙蝠俠:俠影之謎》是蝙蝠俠的成長之作。

布魯斯·韋恩童年親眼目睹了父母在高譚市街頭被歹徒槍殺,韋恩充滿怒火。在繼承了父親億萬家產後,韋恩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仇和打擊犯罪!

韋恩為了瞭解罪犯的心理,在亞洲他親自體現了犯罪的感覺,最後被捕入獄。他在獄中遇到了武藝高強的杜卡,杜卡傳授了韋恩高強的武藝和堅韌的意志力。韋恩很快被神秘的影忍者盟看上,忍者大師一直想邀他加入。

韋恩不久發現影忍者盟對自己的家鄉高譚市另有企圖,他毅然回到了故鄉。韋恩在自己的莊園發現了一個地下室,從此他多了一個身份—蝙蝠俠。蝙蝠俠開始了對抗籠罩在高譚市的黑暗。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 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是諾蘭的封神之作。

電影上映之後,曾一度霸佔IMDb榜首,將《教父》和《肖申克的救贖》踩在腳下。至今豆瓣評分9.2,位列TOP250的第 26位,超英電影最高分。

這部電影還貢獻了一個以前超英電影中從未如此有血有肉的反派——小丑,小丑在希斯·萊傑超神的演繹下,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邪惡不再是單純的黑色臉譜,而成了別具一格的美感。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諾蘭在這部電影中除了將反派的塑造做到了極致以外,就是設計了哈維·丹特這個介於蝙蝠俠和小丑之間的角色,讓蝙蝠俠和小丑之間的羈絆更加生動鮮明,也讓正義與邪惡的碰撞更加震撼人心。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蘭,《蝙蝠俠:黑暗騎士》都是超英電影的巔峰之作,就像《蝙超》導演扎克·施耐德說的:“《黑暗騎士》幾乎成了超級英雄電影無法觸碰的天花板。”

  • 第三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故事發生在檢察官哈維·丹特死後的八年間,哥譚市在戈登警長的努力下有效地遏制了犯罪活動。而蝙蝠俠韋恩因為揹負謀殺登特的罪名,被警方通緝,在哥譚市銷聲匿跡。然而,這看似平靜的狀態被恐怖分子貝恩的出現打破,他利用貓女偷取韋恩的指紋,致使韋恩集團面臨破財,韋恩被趕出董事會。為了保證韋恩集團投資的能源項目不被壞人利用製造核彈,韋恩幫助米蘭達成為董事會主席。

而貝恩接下來一連串精密設計的計劃將哥譚市陷入孤絕之境,毀滅之日指日可待。韋恩只能再次肩負起拯救哥譚的重任,然而至親的管家阿福辭職離開、貓女的背叛、貝恩的兇殘手段,愛人米拉達的真實面目露出,都讓他拯救哥譚的行動變得困難重重。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整體來說,《蝙蝠俠》前傳系列三部電影,諾蘭剝離了蝙蝠俠的漫畫氣質,重新賦予了蝙蝠俠全新的風格,在諾蘭的鏡頭下,正與邪不再涇渭分明,超級英雄被注入了全新的生命。

六、《致命魔術》

在拍攝《蝙蝠俠》前傳系列電影時,諾蘭還在2006年執導了《致命魔術》,在2010年導演了《盜夢空間》。

19世紀末,人們對科學文明還不是認識得太過清楚,於是,安吉爾和伯登憑藉精湛和精彩的魔術,成為了倫敦城內的神奇人物。安吉爾出身貴族,魔術手段華麗豐富,是富人圈子裡的表演常客。而伯登即使出身平平,爭強好勝的心智和充滿創造力的魔術技巧,卻也令他有了名氣。兩人自小本是要好的夥伴,然而,現在魔術界二人各有領地,並且都有野心想成為頂級魔術師,一番明爭暗鬥便輪番上演。

伯登掌握了精彩的分身術,叫座又叫好。而安吉爾見情勢不妙,搬來科學家助陣——他發明的交流電有無窮魔力,保證讓觀眾目瞪口呆。二人出招接招,一來一往,爭鬥在劇烈升級,友誼和道德都被拋諸腦後。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這部電影在諾蘭的編排下,無時無刻不充滿著懸疑、驚悚的氣氛,諾蘭的拍攝手法,也像極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魔術。

整部片子處處充滿著伏筆,演員的臺詞也埋著雙關之意。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一個一個懸念開始揭露,你以為你的思路也開始慢慢清晰。然而,最大懸念你仍然無法想到,直到影片最後一刻,你才恍然大悟,頓覺整部影片豁然開朗,更加覺得一個個的伏筆是埋放得那麼精彩。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七、《盜夢空間》

2010年的《盜夢空間》是全球大熱的一部影片,也是諾蘭至今為止評分最高的電影,在豆瓣上,一共128萬人參與了評價,給出了9.3的高分,在豆瓣電影TOP250上排名第九。

不同於以往諾蘭電影中人物、空間上的複雜,《盜夢空間》的主線並不複雜,也沒有那麼燒腦的多線敘事。它沒有鋪開延展故事的寬度,而是針對電影的深度,隨著夢境一層一層的深入,不斷深挖人性的最底層。

這是一部標準的大卡司大成本商業電影,諾蘭在兼顧電影藝術性的同時,也最大可能的保持了電影的可看性。層出不窮的專業術語、驚豔逼真的電影特效,讓觀眾目不暇接。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這部電影在觀看的過程中,讓人有一種玩遊戲通關的快感。諾蘭的奇思妙想在這部電影裡表現的淋漓盡致,電影複雜精緻,完美契合“夢”這個題眼,讓你在片尾字幕出現時完全反應不過來之前的兩個半小時發生了什麼,就像一場夢境一樣讓你匪夷所思卻又流連忘返。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八、《星際穿越》

電影在2014年上映後,同樣引起了世界性的討論,包括那些不明覺厲的物理名詞在內,都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討論的熱點。

諾蘭在電影中採用的還是科幻電影中常見的“末日危機”模式,也就是在地球出現危機的時候,人類產生的自救行為。

但不同的是,諾蘭的鏡頭裡,沒有滿天飛的飛船、沒有奇怪的外星人、沒有對抗。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聯繫。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星際穿越》是一部現實主義的硬核科幻電影,它硬到製片人/編劇是與霍金齊名的物理學家,履歷表裡赫然有一篇《蟲洞,時間機器與弱能量條件》,它現實到飛船內部幾乎全是模擬信號而非酷炫至極的數字信號。

主演們穿越遙遠的星系銀河,感受了一小時七年光陰的滄海桑田,窺見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壯偉與神秘,也帶來了可以穿越一切時空的愛。

《星際穿越》套用了一個科幻電影的外殼,本質還是諾蘭一直想要探討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體的內核就是表現愛的力量。電影中庫珀與墨菲的感情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穿越了思維和五維,在人類更高層次對話。

諾蘭或許是藉此表達再先進的科學和工具,也無法撫慰人類的感情。就像Brand教授反覆念及的詩句: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不要溫和的走進那良夜)。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九、《敦刻爾克》

這部電影是諾蘭生涯中比較具有爭議的一部電影,或許是之前的《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太過於出色,技巧太過於絢爛,讓許多影迷對諾蘭的這部電影表達了很高的期待,所以返璞歸真的諾蘭拍出一部《敦刻爾克》的時候,讓許多影迷產生了不適應。

最終這部電影的評分在諾蘭的作品中表現中庸,只有8.4分。

但依然有人相信,這是諾蘭十年來的最佳。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首先是諾蘭標誌性的多線敘事——三條時間線敘事,防波堤一週,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時。電影沒有鋪墊,第一個鏡頭就將觀眾拖入戰場,三條故事線反覆絞殺,不用呈現戰爭的血腥也能帶來戰爭的壓迫感。

其次是《敦刻爾克》裡的配樂,幾乎從未停止過,像一個節拍器,精準的標示出時間的刻度。

最後就是諾蘭的求變。拋起的花樣繁多的技巧,也沒有視覺奇觀,甚至臺詞少,人物性格模糊,劇情一個字,逃。

這是因為諾蘭希望表現出一個真實的戰場,一個在戰場中真實反應的人與人。諾蘭在很大程度上去除了故事性,他拍的是情境,讓你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坐在沙灘上感受這群士兵的絕望,坐在噴火戰機的駕駛艙內體驗飛行員帶著有限機油前往救援的緊迫感……

有經歷過戰爭的老兵告訴諾蘭:

戰爭電影中的所有人,從將軍到士兵,好像都很明白自己在做什麼,都事先知道了戰爭的結果和自己所處的位置。

而在真正的戰爭中,你並不知道那麼多背景,你只是盡全力殺敵倖存,到了最後,時常是輸是贏都不清楚,還得靠指揮官或者廣播來告訴你戰鬥的結果。

諾蘭在電影中,將人性一次次冰冷的剖開,真實袒露出人性在危險面前的模樣:我會尊重這種人類尋求生存的本能,而不是說真正的英雄主義。這種本能一部分來自於自私,另一部分是來自於求生存的慾望。

大盤點!從不拍爛片的導演諾蘭,他作品裡你最喜歡哪一部?


諾蘭的成就源自於他的天分與專注,他在7歲的時候就開始用父親8毫米的攝像機創作電影,在大學期間便拍攝了一系列的短片作品,積累的大量的實操經驗。

諾蘭的電影始終圍繞於哲學社會學的概念、探索人類的道德、時間與記憶理念,同時充滿技巧的敘事模式、豐富逼真的視覺效果,也讓他的每部電影,都會被眾多影迷列為年度最期待電影。

而諾蘭的最新作品《信條》已經確定於2020年7月17日在北美公映,但至今為止未透露任何細節,到時候的你,會獻上一張電影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