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成大國博弈關鍵,李河君稱最大問題是認知

近日,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純電動汽車(EV)、純電動汽車用蓄電池等技術都是未來能源爭霸的關鍵技術。

進入21世紀,技術的不斷進步,令新能源逐步替代常規能源的地位,掌握新能源已經成為各國之間的角力的關鍵之一。

對此,漢能創始人李河君表示,公眾目前最大的挑戰是認知問題,即如何讓大家瞭解什麼是薄膜太陽能。“我們之前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未來三十年,應該是漢能最好的三十年”

在太陽能發電領域,中國薄膜太陽能企業漢能,在砷化鎵、銅銦鎵硒等薄膜太陽能領域保持多項世界紀錄,掌握著相關的多項領先技術,在高效薄膜太陽能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2009年,李河君出資百億美金進軍光伏行業,並選擇了小眾的薄膜太陽能領域。

當時,相較於晶硅太陽能,薄膜太陽能的技術門檻高,但是有柔性可彎曲、質量輕、弱光性好、顏色可調、形狀可塑等優秀特徵。

李河君認為,薄膜太陽能代表了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

2012年,光伏行業進入調整期,李河君趁機收購了4家薄膜技術領先世界的企業,由此掌握了全球領先的研發能力和裝備生產製造技術。

除此之外,李河君還在美國硅谷、北京、成都等地建立了8個研發中心,形成了全球聯動的創新體系,為之後的研發創新打下了基礎。

2015年,李河君提出了移動能源概念,漢能向民用市場進軍。漢能先後推出的漢路、漢牆、漢瓦、漢傘、漢紙、發電揹包等產品,覆蓋了“住、用、行”等多場景,產品受到市場青睞。

作為世界近1/4的能源消費方,中國必然將成為推動未來能源轉型的主力,擁有著支配未來能源秩序的力量。而在漢能創始人李河君看來,“未來人類對能源的競爭,不再是資源的競爭,而是核心技術的競爭”。

在薄膜太陽能領域,以漢能為代表的企業,早已掌握了相關技術的主導權。這一切得益於李河君的提前佈局。

埃森哲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薄膜太陽能產品市場規模將達到20萬億。經過10年的沉澱後,漢能掌握的技術終於迎來用武之地,中國的薄膜太陽能產業將迎來新的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