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抗日英雄王保勝——沂蒙精神的典型創造者、踐行者

5月15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任剛邀請山東文學社原社長、紅色文化研究專家楊文學到平邑縣參加革命英雄王保勝事跡研討會,認真聽取王保勝感人的英雄事蹟,並要求深入挖掘王保勝事跡,建設事蹟展覽館作為黨性教育基地。縣委副書記、縣長包華,縣政協主席孫偉參加會議。

平邑抗日英雄王保勝——沂蒙精神的典型創造者、踐行者

任剛指出,抗日英雄王保勝的事蹟讓人震撼,是沂蒙精神的典型的創造者、踐行者,要學習王保勝同志愛國主義的家國情懷、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堅忍不拔的革命意志,要把先烈這種將革命進行到底的信念傳承下去。

任剛要求,要深入挖掘王保勝同志事蹟,建設以王保勝為代表的英雄事蹟展覽館作為黨性教育基地,還原歷史,用一個個鮮活英雄走出塵封的歷史,讓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教育更多的人。要突破平邑縣的紅色文化呈碎片化、主題不鮮明、資料不深厚等問題,深度挖掘歷史、研究歷史,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更是時代責任。

王保勝(1907—1970) 今仲村鎮北仲村人。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中。1931年10月在吉林參加抗日義勇軍,歷任班長、排長等職。1936年6月,因病與部隊失去聯繫而返回老家,不久參加費縣六區抗日遊擊大隊。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和唐紹典等組織抗日自衛隊。1939年7月,六區抗日遊擊大隊編入八路軍津浦路東支隊三團三營,任副營長。後,三營編為一一五師七團一營四連,任連長。1940年春,相繼參加白彥戰鬥、窪裡戰鬥。同年8月,被派到仲村發展地方武裝。偽區長管友恩對其多次勸降,將他的房屋毀掉,4名親屬折磨致死,他依然沒有動搖抗日的決心。同年冬天,他率部參加武安戰鬥和塔佛山戰鬥後,被任命為費北行署保安大隊副大隊長。1941年冬,帶領費北行署保安大隊掩護費北行署突圍轉移,受到行署的表彰。1944年7月,費北縣保安大隊編入魯中軍區三軍分區,任特務連連長。1945年7月,任特務營營長,在協莊戰鬥中身負重傷,落入敵手。面對敵人的殘酷折磨,寧死不屈,致終生殘廢。後經營救出獄,回家養傷,任蒙山縣抗屬大隊名譽隊長。1950年被評為特等殘廢軍人。1970年4月6日逝世。1985年山東省民政廳批准為革命烈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