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媽媽去旅行,媽媽崩了,我也崩了


帶著媽媽去旅行,媽媽崩了,我也崩了


快到春節了,這兩天我家母上在家各種大掃除,一邊幹得熱火朝天,一邊抽空兒罵我啥忙兒也幫不上。

我被罵得火冒三丈,惡從膽邊生,把鍵盤往桌上一摔,我就笑眯眯地說:這麼辛苦,要不然咱們還是出門旅遊去吧。

滿以為母上大人聽此提議定會欣然應允,然而她若有所思地盯著窗外數十秒,對我非常深沉地說了一句“月是故鄉圓”之後,就又和她的抽油煙機較勁去了。

這可真是不可思議呀!於是我扒著廚房門框一直追問她:媽媽是什麼讓你放棄了這個曬朋友圈的大好機會?

我媽被問煩了,氣哼哼地說:大過年的,是家裡的飯不香啊,還是暖氣不燙啊?幹嘛非得東奔西跑的!

母上這麼一暴躁,我就全明白了,估計是上回春節帶她去臺灣旅遊的陰影還在。

上一次,我本意是想逃避春節社交,躲避節日喧囂。但是怎麼也沒料到,在那樣原本應該是闔家團聚喜慶祥和的日子裡,我們倆卻過得悽風苦雨狼狽不堪。

帶著媽媽去旅行,媽媽崩了,我也崩了

此時狀態還好

那回旅行,開局很好。

第一站安排在老年人必打卡的日月潭,住湖景房,在涵碧樓吃的晚餐。

後來我反思:真不應該一開始把基調定得太高。

自從離開日月潭,我媽的情緒就開始呈直線崩潰。

帶著媽媽去旅行,媽媽崩了,我也崩了

第二天一早坐著中巴車前往阿里山。

沒訂到景區裡的酒店,所以我們只能住在距離阿里山1個多小時車程的奮起湖。

這個奮起湖也是一個景點,有條老街,最有名的食物就是便當。

放下行李,我說媽媽我帶你去吃便當。

因為之前我已經去過臺灣三次了,算是輕車熟路,於是就直接帶著母上來到一家店門口。

我媽坐在路邊的塑料椅子上,凝視著面前的滷蛋雞腿以及裝在一次性紙杯裡的味增湯,然後跟我確認:這就是盒飯唄。

我能說啥?我只能誇讚她一下子就看到了事物的本質。

帶著媽媽去旅行,媽媽崩了,我也崩了

第三天早上4點起床,去看老年人必打卡的阿里山日出雲海。

又地震了,民宿的房子來回晃了幾下。

母上正在穿衣服,愣了幾秒鐘,問我咋回事。

我說:沒事,地震而已。我之前趕上兩回了。

看我這麼鎮定,我媽也不能顯得太慫是不是,她就只好心事重重地繼續穿衣服。

等衣服都穿整齊了,她站在床邊說:咱們不跑麼?

後來坐在提前訂好的車裡,我媽一路都在跟司機講述自己剛才怎樣的臨危不亂處變不驚。

簡直和站在床邊邀請我一起逃跑的那位女士判若兩人。

帶著媽媽去旅行,媽媽崩了,我也崩了

沒看到日出很不開心

我媽這種由衷敬佩自己的情緒也就只是維持到了坐上看日出的小火車那一刻。

下了火車,呼哧帶喘地往山頂爬。

站在觀景臺上,又瑟瑟發抖地凍了將近一個小時。

結果太陽竟然沒露臉兒。

根據多年察言觀色積攢的經驗,我感到我媽很失望了。

因為其實在小火車裡,她已經撰寫好了日出雲海的朋友圈文案。

那就去感受一下阿里山的古木林海吧。

但是母上大人的興致依然不高。

這樣的風景對於一個足跡踏遍五湖四海見識過不少名山大川的老同志來說,確實有點泛善可陳。

我媽以前跟我出去玩,點評湖光山色時經常使用的一句話是:也就那麼回事兒。

被我嚴肅的批評過幾次,我說:你這樣講話很負能量啊媽媽。

後來她就不這麼直接了,換了一種很委婉的表達方式。

比如站在一棵心形巨木前擺拍時,她微笑著問我:花蓮應該比這兒景色好吧?

帶著媽媽去旅行,媽媽崩了,我也崩了

我們到花蓮那天,正好是除夕夜。

辦完入住,我就拽著我媽去了夜市。

為啥不找個正經酒店吃飯而要去夜市呢?

因為在我的印象裡,臺灣夜市一向都是人聲鼎沸熱鬧喧囂的,特適合節日暖場。

結果一下出租車就被現場的冷清給速凍了。

吃了兩份小吃,我媽就表示她吃飽了,想要回酒店去看春晚。

一個從來都不看春晚的老太太竟然主動提出要看春晚,可想而知她的內心是多麼的絕望啊。

與此同時,遠方的家人還比賽似的在群裡發年夜飯照片。

這讓我更加地感到內疚。

帶著媽媽去旅行,媽媽崩了,我也崩了

如果說行程進行到花蓮,我媽的情緒其實還只是沒那麼興奮。

那麼到了綠島,就是她全盤崩潰的開始。

這個綠島是一座離島,島上公共交通十分不便,大部分人都選擇租電瓶車或摩托車騎著環島。

但是我媽連自行車都不會騎,把她迅速培訓成一個騎行高手也是不太現實的。

於是我只能聯絡綠島民宿老闆,問人家能否幫我租到一輛可以載客的電瓶車。

老闆十分為難地表示:我們島上的電瓶車最高載重一般都是80公斤,你們體重加起來多少公斤呢?

這個問題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特別小聲地告訴他:100公斤超一點兒吧。

這個老闆還是很善解人意的,沒有再往下追問到底是超了1公斤還是99公斤。

好不容易租到了合適的電瓶車。

然而事情並沒有想象中的順利。

我媽坐在後座上說什麼也不肯摟我的腰。

車子一發動,她就使勁扒我肩膀。

於是重心就往後。平地還好辦,一到爬坡的時候,除了對抗本身的重力加速度,還得和我媽抗衡。

小車子經常減速,減速,然後原地停滯不前。

我問:媽媽你幹嘛不摟我的腰?

我媽羞澀地衝我微笑:我怕我一摟,你覺得癢癢。

真是思路清奇的老同志。

帶著媽媽去旅行,媽媽崩了,我也崩了

可以看出對電瓶車很不滿意

有天晚上,我騎車帶著我媽去島上的溫泉泡夜場。

車子行駛到一段坡道,無論怎麼轉手柄加速,它都不動了。

我大喊:您鬆手啊!

我媽回應:你穩住啊!

估計是因為緊張,我感覺她那手指頭開始摳我的肉。

最終,我沒能頂住肉疼以及重力,手一抖,車子倒地,我媽也跟著摔在了地上。

可把我給嚇壞了,母上的萬金之軀,怎經得起這樣的折騰!

然而我媽真是一位強壯的老同志。

她竟然啥事沒有,只是憤怒地告訴我她再也不會坐我這輛小破驢了。

於是後面在島上的時光,一遇到坡道,我媽就下車步行,我就騎著小破驢到坡頂等她。

那場面,特別像,拉練。

帶著媽媽去旅行,媽媽崩了,我也崩了

拉練

終於到了離開綠島的日子,一想到從此不需要再追趕小破驢,母上的情緒明顯高漲了一些。

美滋滋的狀態持續不到一小時,突然天降暴雨。

好不容易到了臺東,竟然沒有買到去臺北的火車票。

氣氛恢復凝重。

我看了看被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的拍過的我媽,老同志已經不復往日優雅。

心疼,內疚撕扯著我的心,於是我拍著我媽肩膀說:走!咱們包車去臺北,不坐火車了。

老同志被我的這份孝心感動,笑得很欣慰,甚至還客氣的表示她能堅持住。

一邊客氣著一邊推著行李箱就大步流星的往出租車停靠站走去。

帶著媽媽去旅行,媽媽崩了,我也崩了

問了一圈,才找到一個正和家裡鬧彆扭的司機願意去臺北。

我家母上重新振奮精神,坐在車裡一直問我:咱們肯定晚飯就能到臺北了吧。

道長且阻,我實在不敢再隨便拍胸脯保證啥了。

司機讓我媽夢碎:前幾天高雄地震,今天又大雨,搞不好蘇花公路會斷路哦。你們要不要先去吃點東西。

我媽一臉堅毅的表示她不餓,她不吃,她要去臺北吃晚飯。

好像這樣就能給司機以及莫測的老天爺一點壓力的樣子。

下午四點,車子已經行駛到了花蓮。

整整四個小時,我媽堅持不吃東西不喝水也不上廁所。

多麼執著的老同志啊!

車裡氣氛極其凝重。

因為司機每個小時都至少勸我媽一次:不吃飯對健康有害哦。

我媽每次也都意志堅定的答覆:我不餓!

看著他倆抗衡的我,縮在後座瑟瑟發抖。

後來司機忍不住了,把車停在路邊:我餓了!我要去吃點東西。

我媽還是堅持不下車,彷彿她不吃東西就可以讓司機吃的迅速點兒。

蘇花公路大堵車,凌晨12點,終於到達臺北。

除了中途上過一次廁所,我家母上12個小時堅持不吃不喝。

躺在酒店的床上她就翻車了:我再也不和你出來玩了!!

帶著媽媽去旅行,媽媽崩了,我也崩了

但是她第二天還是發了一個很一團和氣的朋友圈。

就像,我以後還是會帶媽媽出門玩耍。


+關注貓左先生,看更多旅行故事和攻略

copyright 2020 貓左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