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農民好客,可城裡親戚到來,農民卻高興不起來,為什麼?

新大風歌


農村人都很樸實很好客,這是真的,他們不僅對自己的親戚朋友鄰居們很好,很熱情。就是對陌生人或者是第一次見的朋友也是特別好,可是如果仔細觀察下會發現,雖然農民好客,對於城裡親戚的到來也很歡迎,但是他們卻高興不起來,這是為啥呢。



就說我們家的親戚們吧,每次回去村裡,親戚都是大包小包的給我們裝一堆東西,有自己家種的蔬菜,有時候是自己家做的大饅頭和包子,有大蔥大蒜,有自己晾曬的地瓜幹,總之是家裡有什麼東西就得塞的滿滿的一後備箱,讓我們帶回家去,搞的我們特別不好意思,回村裡一趟就好像是掃蕩。


既然他們也很歡迎城裡的親戚們到農村來,但為啥實際卻不怎麼高興呢?我分析有幾方面原因。第一是城裡的親戚難伺候。其實到農村來,有的是吃的喝的,農村土炕也大足夠大家休息了,可是城裡人往往都更愛乾淨,來到村裡,居住條件和衛生條件肯定都不如城裡樓房好。雖然說農村接待的親戚費了半天勁收拾的衛生,到頭來可能還是會被嫌髒。說到底就是準備了半天,也討不著好。

第二個原因就是家住農村,沒有什麼好的禮品相送,表達不了自己的情誼。其實農村有什麼,農村最多的就是土特產,自己家種的蔬菜,自己製作的辣椒醬、醃製的鹹菜之類的,在農民眼裡這些就是好東西,把自己親手做的東西送給城裡的朋友,有誠意又幹淨健康,可是咱們當好東西送,人家不一定當好東西來收,費了半天勁做出來的又巴巴送給人家,說不定人家回頭就都丟了。所以農民們當然高興不起來了。


第三個原因,自己本來就住在農村,比起在城裡的親戚來,自己覺得會低人一等,而作為城裡的親戚,自身也有一定的優越感,來到農村時時處處都想指指點點,還有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優越感。而住在農村的農民也確實沒有怎麼見過世面,所以在城市親戚面前就會比較自卑,自然也高興不起來。

但是,現在跟過去不太一樣了,如今城鄉差距越來越小,居住在農村的農民,他們有的家庭條件也很不錯,而且有可能比城裡的親戚條件還要好,居住在城市的樓房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揹著房債,估計生活也沒有住在農村的農民們那麼灑脫。


一品小十六


我在街上賣自家的蘋果,遇到一對老姐妹,她們的孃家也是在我外婆家村子,也算有一點親戚關係吧。人家是城裡人,多年不見,咱就得大方一點,兩元一斤的蘋果,一塊二一斤給了她們,算了32元,人家說算了給你30元,還搶著付帳。第二次買蘋果,還是原價,一挑一撿,剩下一半,咱也不能說個啥。這兩天她說還要七八筐子,你說我是該賣還是不該賣呢,賣吧,心裡虧得慌,不賣吧,馬上過年了,又怕天熱賣不了壞掉,真是左右為難哪。


雲飛揚43


說起來也確實是這麼回事兒,過去農民好客,有外來的客人,都會笑著請回家裡吃飯。可是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城裡親戚來到農村之後,農民卻高興不起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把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納為3點:

(1)城裡親戚來到農村,可能不是專門來拜訪農村親戚的。

去年冬天,農閒的時候,我姑姑家的城裡親戚到訪,本來姑姑一家挺高興的,熱情的做了一桌子菜,想著和城裡親戚好好敘敘舊。但看到城裡親戚來家之後,也沒吃幾口菜,也沒聊幾句話,匆匆寒暄幾句就在村子裡轉悠,各種拍照,各種留影,儼然就是來旅遊的,看到這種情況姑姑當她稀罕農村風光,也就隨她去了,但心裡多少還是有些不舒服。心想親戚也不是專門來農村拜訪自己的,話也不肯多說幾句,久而久之,城裡親戚再來家裡,也就沒有了那份興奮勁。

(2)和城裡親戚沒有共同話題。

我爸媽那一輩的城裡親戚還是很重感情,很熱情的,畢竟爸媽那一輩的城裡親戚,也都是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發展而留在城裡生活的,所以老一輩的共同話題也多。但是隨著老一輩親戚的年齡越來越大,現在很多人來農村走親戚都不太方便,所以就換成小輩代替父母來農村走親戚。

小一輩都是城裡長大的,和我們農村生活不同,話題也不一樣,尤其和長輩之間的交流僅限於寒暄兩句,然後自顧自地玩手機。農村長輩自然不會怠慢他們。但知道沒什麼可聊的,久而久之,也就高興不起來的。倒不是說真的不高興,只是覺得尷尬。

(3)一些城裡親戚覺得自己混的好,愛攀比。

現在雖然城鄉差距在縮小,但城鄉的發展畢竟差距還是很大,城裡親戚更容易獲得資源,獲得更多的收入,這樣一些成立親戚覺得自己混的好,在去農村之後,說話間的那股子炫耀勁讓農村親戚不舒服。

即便拋開城裡親戚炫耀的成分不談,人多少都會有些攀比心態。農村親戚覺得自己混的沒有城裡親戚好,也會有自卑情緒。

這樣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這種結果。

(4)總結。

當然了,大多數城裡親戚來農村,農民還是非常高興的,親戚關係在這擺著,沒有什麼比親情更重要了。而且也並不是所有城裡親戚都愛炫耀攀比,也不是所有農民都感覺自卑,更多的農民朋友面對城裡親戚,還是非常熱情且安排周到的。再說現在農村生活並不比城裡差多少,有很多特色只有農村有,城裡根本不存在,這樣子城裡親戚來到農村,可能還會感覺不自在呢。


李阿冰


我家一親戚來我家,嫌棄我家窮別來啊,做的飯不吃,嫌棄這個嫌棄那個,走的時候,花生油,芝麻油,大豆,花生,可勁的拿,就連我家養的雞都要帶幾隻,說什麼城裡的雞不如糧食餵養的不還吃。這個不嫌棄了,說我爸愛喝酒,你也沒少喝啊 ,還給我講大道理,我上大學說讀大學有啥用,還不如出去找工作,你怎麼不讓你兒子出去工作,上什麼大學,他畢業不是一樣去打工嗎,我現在在一個大專裡面上班,平時也能做個兼職,一個月兩萬多,自己努力有車有房,有女兒,他兒子現在都沒有結婚,一個月七八千,見了我再也不說了,每次去市裡都說我不去他家,不懂事不禮貌,我去你家你倒是在家啊 ,行,你在家我去了一次,你倒是管我一頓飯也行啊,去了他家要換謝,我雖然是農村的但是我也會每天洗腳,還他媽說我不衛生腳臭,行吧,我走了,高中一次唯一去他家,從此不再上們。沒意義,現在見了也只是禮貌性的問候,高興也好不高興也罷,該有的禮貌不能丟。


李偉的快樂


不是說城裡來客人不高興,而是發愁怎麼才能招待好客人。

因為我是知道這種情況,我大爸一家就是在城市裡安營紮寨了,一家老小都在城市,一年也不回來一趟。

每次他們說要回來我媽就很高興,但是也發愁,因為他們好不容易回來幾天怕照顧不周。提前幾天就把家裡的新被子拿出來曬曬,床上鋪的都是新的。

吃的也是怎麼好怎麼做,每到飯點就要問想吃什麼,回去的時候把家裡的土特產都裝幾袋子讓他們帶上。

所以說城裡的親戚來都是高興的。




92年的寶媽肉肉


這話怎麼說呢?父母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身體健康非要承包土地種果樹養雞鴨鵝,說這樣既能鍛鍊身體又可以掙零花錢,然後就有一些親戚放假往那跑,他們是旅遊度假了,每次去父母都會熱情招待,臨走殺雞宰鵝帶上幾百土雞蛋鵝蛋,可他們去幾乎空手,最多帶箱牛奶,卻要吃住好幾天,有年夏天正是三伏天,老媽做飯招待熱出一身的痱子,而我表妹帶著老公孩子卻是空手前去玩一個多星期,走時帶走幾百個土雞蛋,唉……


笑看人生風雲時


我是重慶農村的:我個人覺得很多城裡人太能裝了,來農村走親戚好像高人一等似的,你看見這種親戚你也不會高興,而且他們走的時候啥都想要,來你家啥也沒有帶,走的時候帶一堆東西走,不是我小氣我們農村人種的東西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重慶仔啊輝


哈哈!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幾十年前,城市人不歡迎農村親戚,窮,吃得多,不講衛I生。如今,反過來了,城市親戚若窮了,不給他們散錢,還要吃他們的飯,要他們的農產品,倒讓他們不歡迎了。象我,當年資助農村親人,如今難得登門拜訪,送禮送錢,還以拿不動為由,不要在他們眼裡珍貴的農產品,他們會不歡迎嗎?


蘭花花4722


現在農村都好過,以前走親戚到農村,都是我們自己買菜,怕麻煩他們,也怕給他們增加負擔,我們自己做大家吃,親戚也到菜園摘點新鮮菜,簡簡單單的,我們走的時候還給他們留點錢,親戚們也很高興,現如今農村很好過,家家做的新房子,一家比一家好,到農村去,這家親戚來接去吃飯,那家也來接,如不去,他們還不高興,說我們瞧不起他,有的親戚還接我們到大酒店去吃飯,其實他們真的很好客,很熱情,看到他們的生活越過越好,真的很好。


yummy233


都說農民好客,可城裡親戚到來,農民卻高興不起來,為什麼?

說到好客和熱情,如果咱們農民排第二,那麼真的是沒人敢排第一。前些年從城裡來的親戚到我們家做客的時候,父親拿出了自家過年才會吃的豬蹄、羊肉蹄子等來招待,同時還把自己平時捨不得喝的玉米酒拿了出來。那一次直接做了十六道菜,絕大多數都是咱們自己家種植的,城裡是很難吃到的純正的土味。

不得不說當親戚來的時候,剛開始一家人還是很高興的,但隨著一天相處下來,我和父母心裡都產生了一股不滿意感。甚至覺得寧願去地裡幹上那麼幾天活,也不願意招待來自城市裡的客人。我一開始以為只有我們一家這麼覺得,結果有一回和姑姑她們聊天的時候,她們也告訴我們對部分的城裡親戚感到不滿意。那麼為什麼農民會有這樣的想法呢?您且接著往下看。

觀念上的差異

雖然咱們農民城市裡的親戚絕大多數也是從農村裡去的,但是因為在城市裡生活得比較久,受到城市裡觀念的影響,其思想觀念往往和咱們這些一輩子待在農村裡的農民有著很大的差異。首先是對待金錢的觀念上,有著一股濃濃的金錢觀念,這確實使得咱們這些拿自家種的農作物招待他們的農民很煩惱。

我舉個例子:我那家城裡親戚做客的時候,看到父親拿出種植的大白菜時,會說“這個菜到市面上起碼得十塊錢吧”,父親不知道怎麼回答,只能說一句差不多。剛開始還以為只是隨意提起,結果後來父親和母親拿一樣物品,那幾個親戚就會說這個應該值多少錢。那個應該值多少錢。這就給我們家一種感覺,好像什麼在他們眼裡都可以用金錢來進行計算,然而實際上我們家是抱著親情為重的態度來招待他們的。

其次再就是城市裡的這些親戚骨子裡有些瞧不起咱們這些還待在農村的人,他們雖然不會直接表達出來,但言語間會透露出來。那戶親戚來我們家的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在我們城裡人看來!他忘記了他本身就是農村出來的,忘記了自己的根。

其它原因和建議

還有一點讓我感到很無奈的就是孩子,城市裡的孩子很少到農村,而到了農村的親戚家裡基本上一切就圍繞著城裡的孩子轉圈了。記得當時那家親戚孩子來時,父母叫我帶著他出去玩,結果這孩子要去這、去那,看到別人家的土雞用石頭去砸。我在怎麼說他也不聽,最後只能我在後面給同村的人賠不是。更另人無語的是,這個孩子還和同村的小孩打了一架,您說這不是惹事嗎?

所以我認為咱們對待城裡的客人應該這麼做:對於那些知書達理且能夠平等對待咱們農民的城裡親戚來說,我們應該熱情的對待,讓他們感受到咱們農民的好客。而對於其他的城裡親戚,做好自己作為一名親戚分內的事情即可,不必為他們付出太多的感情。當然作為城市裡的親戚,他們自身也應該學會入鄉隨俗,別把自己擺在太高的位置。

此外如果親戚要到自己的家裡來,還可以提前用電話等智能設備做好聯繫,我們農民可以提前做好準備,不至於親戚來時手足無措。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今農村和城市之間交往越來越頻繁,可以說以後會有越來越多城裡親戚到農村做客,我們也應該盡地主之誼。當然對於那些實在蠻橫無理的親戚朋友,咱們也應該學會拒絕,別到時候一番好心還被別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