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東北出過幾個皇帝?其中最有名的是誰?

鋼都大海


古代從東北發展而起,問鼎天下的帝王很多,有史料記載的

鮮卑、契丹、女真、滿人都是出至東北大地。

先說鮮卑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興起於大興安嶺。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古代遊牧民族。十六國時期,中原混亂不堪,鮮卑各部落建立分別慕容氏諸燕、西秦、南涼、代國等國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漢化。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鮮卑族共建立十個國家。另外在青海、甘肅一帶,還有由鮮卑慕容部分化出來的吐谷渾政權,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併。這其中最有名的北魏魏孝文帝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即位時僅5歲,改年號為延興。孝文帝執政期間推行改革,先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他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並鼓勵鮮卑貴族與漢士族聯姻,又參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緩解了民族隔閡,

史稱“孝文帝改革”。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孝文帝崩於谷塘原之行宮,享年33歲,廟號高祖。

契丹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 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916年,契丹迭剌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國號契丹。後改為大遼。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872年-926年9月6日),姓耶律 ,名億,乳名啜裡只,遼朝開國君主,契丹迭剌部霞瀨益石烈鄉耶律彌里人,遼德祖耶律撒剌的長子,生母為宣簡皇后蕭氏。耶律阿保機勇善射騎,明達世務。並契丹餘七部。任用漢人韓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習俗,創造契丹文化,發展農業、商業。916年(後梁貞明二年),群臣及諸屬國上尊號曰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建元神冊。

西遼德宗,耶律大石(1087-1143),字重德,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八世孫。通曉契丹、漢文字,擅長騎射,中亞史書中記為大石林牙,為西遼的創立者。歷任泰、祥二州刺史,遼興軍節度使。在遼國與金軍戰敗後,率領鐵騎二百乘夜逃遁,途中整頓隊伍向西進發。1134年三月建西遼,1141年率西遼軍隊在卡特萬戰役中擊敗十萬中亞聯軍,使塞爾柱帝國的勢力退出河中地區,確立了西遼在中亞的統治,威震中亞、西亞,聲威遠達歐洲,現在俄羅斯等國那裡,卻把中國稱之為“Китай”(契丹)。1143年去世,廟號德宗,尊天佑皇帝。

女真族,別稱女貞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 漢至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期稱黑水靺鞨,遼朝時期稱"女真"、"女直"(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 基本形成民族形態的時期大約是在唐朝時。"女真"一名最早見於唐初。是東北地區古老的民族之一。

金太宗,完顏阿骨打(1068年-1123年),漢名完顏旻,虎水(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人。金朝開國皇帝。1114年,起兵反遼,1115年正月,建國號"金"。同年12月,加號大聖皇帝,次年改年號為天輔。在位期間,把猛安謀剋制度改為軍事行政組織。1119年,頒行女真文字。1123年8月,領兵返回上京,經過部堵濼西行宮,病死於途中,諡號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役,同年七月中旬,努爾哈赤去世,葬於瀋陽清福陵。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643年),又譯黃臺吉, 他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

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1636年,皇太極被漠南蒙古部落奉為“博格達·徹辰汗”,又稱天聰汗,同年改女真族名為滿洲,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清王朝國祚276年,共傳十帝,分別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最後說說在上古時期,東北大地有著先進的文明——紅山文化,現在很多的考古發現,商朝很多的文化特徵與紅山文化,極為相似,商朝有可能就是東北先民南下建立的,現在沒有史料證明,暫不多說。


一個人的夜晚n思索


廣義的東北地區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曾經出現過多位古代中國的皇帝。下面我們就來細數那些出自東北的古代皇帝。

第一、遼朝諸帝

遼朝(916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第一個統一漠北的少數民族朝代。遼朝的建立者是契丹八部之一的耶律阿保機,屬於實打實的東北漢子。公元916年,野心勃勃的耶律阿保機(漢名劉億)在上京城臨潢府稱帝(

東北地區的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

遼朝傳九帝:太祖耶律阿保機、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璟、景宗耶律賢、聖宗耶律隆緒、興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遼朝滅亡後,遠遁中亞、新疆地區建立西遼王朝的西遼德宗耶律大石也是東北人)。對於遼朝的歷史,史書記載稱:“吾修文物,彬彬無異於中華”、“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

第二、金朝諸帝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完顏部建立的封建王朝,為女真完顏部首領完顏阿骨打所建,曾滅掉北宋、遼國,逼迫蒙古稱臣,後被蒙古帝國所滅。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上京會寧府(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稱帝,立國號為“大金”。

金國共傳十帝:太祖完顏阿骨打,太宗完顏吳乞買,熙宗完顏亶,海陵王(廢帝)完顏亮,世宗完顏雍,章宗完顏璟,衛紹王(廢帝)完顏永濟,宣宗完顏珣,哀宗完顏守緒,末帝完顏承麟。(

金國滅亡前,東北將領蒲鮮萬奴曾在東北地區稱帝建立了東夏國,有別於西北党項羌李氏的西夏國

第三、清朝諸帝

在所有來自東北的政權中,清朝(後金)無疑是最強的。清朝(後金)是由女真族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的,在皇太極在位時期正式確立國號為清。公元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城(東北地區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建立後金汗國。公元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在盛京(

東北地區遼寧省瀋陽市)改國號為清,為努爾哈赤上廟號為清太祖。

清朝共傳有十二帝,嚴格來說只有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帝福臨是關外出生的東北人,其他諸帝都出生於北京。清王朝前期軍力空前強大,統一了關外的女真諸部、漠南蒙古。入關以後,清朝消滅了南明諸政權、臺灣鄭氏、漠北蒙古、準噶爾汗國、和碩特汗國。因此在來自東北的皇帝中,最為有名的應該是清朝的努爾哈赤與皇太極。


世界人文通史


東北共出過十二位皇帝,都是清朝歷代統治者,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其中最為傑出的當屬康熙帝了,康熙帝一生所做的事情很多,其中較為出名的如少年時期智鬥輔臣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徵準葛爾、抵禦當時沙俄侵略等,並且在社會經濟民生,文化重視程度方面都做了很大貢獻,為大清奠定了很好的基業,綜合方面考評,康熙帝為清朝其他十一位相此較,還是最為突出的。





白山黑水北漂人


🌹東北出身的皇帝,都是女真人!其中努爾哈赤相對負有盛名。

📒完顏.阿骨打:宋遼時期,東北地區的女真,受遼的控制。1115年,女真傑出的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抗遼,在會寧(今黑龍江省阿城)稱帝,國號——金,他就是金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領。他利用明朝加封的“龍虎將軍”條件,統一了東北女真各部,又滅掉了最後一個有抗爭能力的“葉赫那拉氏”部落。1616年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定都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後金起兵攻打明朝,奪取明朝遼東七十餘城,遷都瀋陽,改稱盛京。努爾哈赤,滿清王朝開山鼻祖,奠基人。後被追封為——清太祖。

📒愛新覺羅.皇太極:努爾哈赤之子,繼承汗位。繼續攻打明朝,改女真族名為滿洲,有意抹掉女真人曾臣服明朝的歷史。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皇帝,改國號為“清”,以“青”與“水”的意念,滅掉“日”與“月”組合的明。皇太極就是清太宗。(圖片③)

📔愛新覺羅.福臨:1644年,清軍入關,福臨就是——“順治帝”。





笑看東籬


最著名的當屬完顏阿骨打和努爾哈赤。

1.完顏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漢名完顏旻,虎水(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人。金朝開國皇帝,父為金世祖完顏劾裡缽,母為翼簡皇后拿懶氏。

天慶四年(1114年),起兵反抗遼朝,收國元年(1115年)正月,建國號“金”,年號“收國”,建都會寧府。同年十二月,加號大聖皇帝,次年改年號為天輔。在位期間,把猛安謀剋制度改為軍事行政組織。

天輔三年(1119年),頒行女真文字。天輔七年(1123年)八月,領兵返回上京,經過部堵濼西行宮,病死於途中,諡號武元皇帝,廟號太祖,葬於睿陵。皇統五年(1145年)十月,增加諡號為應乾興運昭德定功睿神莊孝仁明大聖武元皇帝。

完顏阿骨打作為女真部族奴隸主的總首領,完成了建國、破遼兩件大事,推動女真族的歷史進入一個新時期。

2.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戰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役,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徵蒙古喀爾喀,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去世,葬於瀋陽清福陵。清朝建立後,尊為清太祖,諡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追隨歷史的腳印


如果按出生地算,古代東北出過八位皇帝,分別是金朝的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王、金世宗,後金和大清的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帝福臨。最為著名的,個人認為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和清太祖努爾哈赤。


上京老王


導讀:幾個皇帝?估計幾十個都打不住。如果源於古代廣義東北的區域概念的話,被說皇帝就是政權幾十個都有了。源於大興安嶺大鮮卑山的鮮卑諸部建立的諸燕、諸魏、吐谷渾等等政權;源於斡難河源的蒙古諸部建立的元朝等政權;源於遼河的契丹建立的大遼;女真建立的金國以及建州女真建立的後金、大清王朝;靺鞨族建立的遼東盛國-渤海國;發源於東北,由扶余人建立的高句麗等等。所以說在古代東北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前赴後繼的不斷有部族崛起。有些政權威脅到了中原王朝的安全,甚至有些部族入主中原稱霸歐亞。在此期間英雄輩出,下面我們來做一下詳細闡述。


古代東北由於沒有國界的範圍,所以部族的遊牧、活動範圍遠超東三省。東胡、濊貊、肅慎被稱為古代東北三大部族:東胡演化除了鮮卑、契丹、烏桓、蒙古等民族;而濊貊演化出扶余、高句麗、沃沮等;肅慎演化出靺鞨、女真等民族。這些源於東北的部族在風雲際會時就會迸發出強勁的威力,接下來我們一一評述。


源自東胡部族的鮮卑、契丹、蒙古政權


源於東北大鮮卑山的鮮卑政權:

鮮卑組成複雜且沒有形成統一政權,但是即便是分支建立的國都都曾雄霸一時。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北燕;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東魏、西魏;乞伏氏建立的西秦;禿髮氏建立的南涼以及宇文氏建立的北周等等。可以說鮮卑在公元4世紀到6世紀的縱橫北國,強悍一時。其中後燕的成武帝慕容垂、北魏的道武帝拓跋珪、太武帝拓跋燾、孝文帝拓跋宏以及北周武帝宇文邕都是這鮮卑族的人傑,下面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五位君主。

後燕成武帝慕容垂是前燕宗室,後燕的開創者,在前秦崩盤以後以一己之力建立覆蓋北國半數疆土的後燕帝國。早期因功高震主被前燕皇室猜忌被迫出逃前秦,前燕覆亡後趁前秦淝水戰敗之機圖謀恢復燕國。終於在前秦淝水戰敗後覓得建國良機,憑藉一己之力中興燕室、建立後燕帝國。

歷史評價:“慕容垂才略過人,卒能恢復燕祚,不可謂非一世雄,其獨擇子不明,失之於太子寶,反以段後所言為營私。

北魏作為南北朝時期北朝政權歷經20位帝王,享國148年。帝王中我們來著重說一下太武帝拓跋燾和孝文帝拓跋宏:拓跋燾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無論文治武功都很出色。雖然晚年執政比較粗暴,但是瑕不掩瑜不能否定他的作為。在文治方面拓跋珪體察民間疾苦、減輕賦稅,撫卹孤兒和老人;在武功方面定胡夏、吞北燕、滅北涼一統北方,否則諡號中夜不會有個武字。而孝文帝拓跋宏的主要貢獻是堅持漢化改革,在遷都的同時強制實行改革措施。漢化改革大大緩解了民族、階級矛盾,促進了民族融合。

北周武帝宇文邕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甚至有一統天下的可能。宇文邕的一生堪稱傳奇,當時內有權臣宇文護攬權當道;外有宿敵北齊威脅。武帝宇文邕不疾不徐剷除權臣宇文護、發展國內經濟;對外滅北齊、攻突厥差點一統天下。如果從才能上來說後周武帝一點都不次於康熙,康熙還有個皇祖母孝莊輔佐而宇文邕自己就做到了。可惜天不佑人,在宇文邕英年早逝後被隋文帝楊堅篡奪了政權。所以說客觀上開創北周繁盛局面的宇文邕客觀上奠定了隋唐兩代大一統王朝的基礎。


契丹、遼政權:

發源遼河號稱青牛白馬子孫的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共經歷九位帝王,享國209年。如果包括耶律大石在西域開創的西遼的話,國祚幾乎達到和中原王朝國祚週期相同的300年。雖然只有九位帝王,但是真正的雄主並不多。而沉迷遊獵類似睡王、耶律洪基、耶律延禧之類的昏君倒是不少。今天我們介紹的事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和遼聖宗耶律隆緒,這兩位一個是開創基業之主;一位是開創大遼鼎盛局面的君王。

出身契丹迭剌部的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八部、征服渤海國,改部落選舉制為世襲制建元稱帝建立契丹政權。耶律阿保機建皇城、立孔廟,一改往日遊牧政權的治國方式。也許這就是大遼國祚綿延兩百餘年的原因吧。而從遼聖宗耶律隆緒時期確立了大遼皇位繼承的嫡長子繼承製的方式,避免了無序的爭奪皇位的情況;澶淵之盟的簽訂確立了宋遼百年和平的實現;開科舉取士,整頓吏治都顯示出遼聖宗有別於遊牧政權帝王的一面。大遼也是在這個期間國力達到鼎盛。

(遼聖宗耶律隆緒劇照)

蒙古帝國、元朝政權:

發源於斡難河源的蒙古曾經在12-14世紀席捲歐亞,無數國度湮滅在這股洪流之下。蒙古帝國先後幾次西征,把疆土拓展到中歐、中東地區。如果不是蒙哥汗暴斃旭烈兀著急回國爭奪汗位,也許蒙古稱謂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也未可知。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也成為我國曆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可以說蒙古時在古代東北崛起部族的最強者。


在蒙元時期著名的帝王比較多,我們介紹兩位成吉思汗和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被忽必烈追封為元太祖是實至名歸的,鐵木真在逆境下崛起統一蒙古各部建立政權稱成吉思汗崛起。經過西征滅國無數,分封四子奠定四大汗國的雛形。而忽必烈在位期間完成了滅宋統一全國的歷史使命,使元朝接受包括漢文化在內的多元文化成為中原王朝的重要組成部分。


源自濊貊部族扶余、高句麗政權

高句麗政權的創建者是扶余人朱蒙,漢元帝時期在玄菟郡高句麗縣創建的政權顧名高句麗。高句麗趁著東漢末年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動盪時期迅速發展壯大,在這幾百年中經過曹魏和前燕的打擊被迫將擴張方向放到向南部的朝鮮半島。到長壽王時代版圖達到鼎盛,版圖涵蓋遼寧、吉林部分以及漢江流域領土。

依照高句麗的頑強,經過隋唐兩個王朝四帝王反覆徵繳最終在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期徹底平定高句麗。


源於肅慎部族的靺鞨、女真等政權

靺鞨族建立的渤海國國祚長達200多年,雖然名義上接受唐朝冊封的渤海國王的封號其實人家實行的就是君主制。渤海國與當時的唐朝藩屬一樣,無論是經濟制度還是政治體系基本和大唐一脈相承。即便是上京龍泉府的建築樣式和設計都是小號的長安城。渤海國全盛時轄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人口達到三百多萬。公元926年有“海東盛國”的美譽的渤海國亡於契丹。


女真建立的金國以及建州女真建立的大清王朝

在白山黑水間崛起的女真,在完顏阿骨打的衰落下經過出河店、黃龍府和護步達崗三場關鍵戰役擊潰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從公元1115年建立金政權開始到1234年被蒙古和宋聯軍滅國總計119年,先後有十位帝王在位。版圖南到淮河以北、北至外興安嶺、東與蒙古、西夏接壤、西到日本海。

金國入主中原後迅速完成漢化過程,是典型的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代表。如果不是漢化執行的好,也許隨著猛安謀克的瓦解金國甚至都無法支撐百年國運。金國曆代帝王中值得稱道的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和有小堯舜支撐的金世宗完顏雍。完顏阿骨打的主要功績在猛安謀剋制度的基礎上滅遼,建立起金國。而金世宗完顏雍在位期間倡導節儉、選賢治吏,成功的結束金國四處征伐的局面開始休養生息。同時完顏雍輕賦重農、尊崇儒學,完全是一副儒家帝王的做派。所以金世宗開啟了金國曆史上安定的“大定盛世”,金國國力達到鼎盛。


在明朝晚期另一個女真政權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逐漸登上了歷史舞臺。從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開始到1912清帝退位總計276年,如果從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開始計算的話清朝國祚長達296年。清朝鼎盛版圖面積超過1300萬平方公里,基本奠定了現代中國版圖的雛形。

清朝總共有12位帝王,比較有作為的是開啟康乾盛世的三位帝王: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帝王來說康熙比較寬仁,主要作為是擴張領土;雍正勤政愛民,主要作為是推行以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納糧為主的新政。雍正在位期間國庫充盈,為乾隆時期文治武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而乾隆是康乾盛世的最後一位君主,雖然文治武功不錯但是晚期吏治腐敗種下了衰亡的隱患。


小結:

綜上所述,發源古代東北地區的部族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他們所建立的政權也在我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這些政權中傑出的帝王在政權的建立和繁榮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更是值得歷史銘記的。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